(江苏省盐城市盐城盐阜骨科医院 江苏 盐城 224002)
【摘要】目的:研究和比较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采用MRI和CT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放射科进行检查的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82例,分别比较CT及MRI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理分期中的准确率。结果:采用MRI诊断,Ⅰ期有25例(30.48%),Ⅱ期有27例(32.93%),Ⅲ期有26例(95.12%);CT检查,Ⅰ期有14例(17.07%),Ⅱ期有23例(28.04%),Ⅲ期有25例(30.48%),CT检查的阳性率明显低于MRI诊断的阳性率(P<0.05)。结论:针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MRI诊断的准确率高于CT诊断的准确率,能比较明确的反映出患者病变的程度,误诊的机率非常低。
【关键词】早期;骨头缺血坏死;MRI诊断;CT诊断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3-0249-02
股骨头缺血坏死又被称作股骨头坏死,主要是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中断或者受损导致其骨细胞和骨髓成分死亡以及随后修复,从而引起的骨头结构改变、塌陷以及关节功能障碍疾病,在骨科属于治疗比较困难的骨科疾病,可以分成创伤性和非创伤性这两类。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没有较为明显的症状,只是内旋关节有疼痛感,由于股骨头缺血坏死具有不可逆转性,因此要尽早的确诊后进行治疗才能更好的帮助患者股骨头恢复。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CT及MRI和X线诊断等方法,诊断的准确性和误诊率各有不同,为了对比MRI和CT诊断的效果,我院选取82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CT和MRI诊断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2016年12月的82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入选的患者出现髓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体检结果为“4”字征阳性。有男性有42例,女性有40例;年龄22.4~58.7岁,平均年龄(44.72±2.36)岁;其中左侧股骨头缺血坏死有12例,右侧有32例,双侧股骨头坏死有38例;致病原因:外伤38例;酗酒有13例;激素15例,其他16例;病程3.5~11.9个月,平均病程(4.62±1.37)个月。
1.2 方法
MRI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新一代功能型高场强磁共振成像系统Signa ExcIET1.5THDcEhoSePed进行诊断检查,患者取仰卧位后,选择髋关节体位,层间距为3毫米,以冠状位和横轴位进行查扫。
CT检查:所有患者采用飞利浦64排螺旋CT机检查,层厚和层间距为5毫米,以骨窗和软骨窗进行观察。
1.3 分期的标准
股骨头缺血坏死采用Froberg分期标准[1-2],为0~Ⅳ期。0期:患者未出现明显的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症状,经CT和MRI检查没有异常,经病理检查显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指征;Ⅰ期:患者出现轻微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症状,髋部出现轻微的疼痛,当患者负重站立时疼痛感加强,将CT和MRI检查可见异常,但还未发生股骨头塌陷;Ⅱ期:患者出现了明显的股骨缺血坏死的症状,将MRI和CT诊断没有发现明显的塌陷;Ⅲ期:患者出现了非常严重的股骨头缺血坏死症状,CT和MRI检查显示有明显的股骨头塌陷,软骨下发生骨折,出现新月征表现;Ⅳ:患者的股骨头关节出现严重炎症,关节活动明显受限,CT和MRI检查其关节间隙变狭窄。在临床上一般将0~Ⅱ期作为早期的股骨头缺血坏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CT及MRI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以χ2检验法对计数资料进分析,单位取率(%),(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CT与MRI诊断的阳性率比较情况
CT检查诊断的阳性率为,MRI诊断的阳性率为,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率比较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见表。
3.讨论
股骨头缺血坏死为骨科常见疾病,临床症状为髋部疼痛和关节僵硬、活动受限等,此病的诱因较多,如酗酒、外伤及皮质类固醇等。我国的骨疾病诊断技术在不断进步,而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方式也较多,如X线、CT和MRI、核素扫描等,其中比较常用的检查诊断方法为CT检查和MRI影像检查,只有尽早的检查确诊后才能更好的选择较优的治疗方案[3]。CT诊断用于早期的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诊断的依据为骨质疏松和星芒状结构消失;而MRI用于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依据为线样性征,两种检查方法操作都比较简单,诊断的准确性较高。在任勇及母其文等人的研究中[4],CT诊断和MRI诊断的准确性没有明显的差异性,但MRI诊断的定性敏感性高达百分之百,明显的高于CT诊断的定性敏感性,结论为MRI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更高。在学者王建兵的研究中[5],MRI的阳性检查率为97.1%,而CT的阳性检查率为82.9%,说明,MRI检查用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诊断准确性更高,与本文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文中,CT阳性检出率为75.60%,MRI的阳性检出率为95.12%,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
总之,MRI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各个病理时期诊断的准确性均较高,且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检出率高于CT的检出率。
【参考文献】
[1]张志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采用MRI与CT诊断的比较分析[J].医学信息,2014,22(24):116-117.
[2]侯新民,吕仁发,夏桂芳等.CT与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多中心对比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23(26):95-97.
[3]丁琴妹.X线、CT及MRI对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价值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36):784-785.
[4]任勇,母其文,陈世孝等.CT、MRI在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的运用价值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28):1454-1456.
[5]王建兵.CT与MRI在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中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2(13):165-166,167.
论文作者:卓永永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2
标签:股骨头论文; 患者论文; 阳性论文; 关节论文; 股骨头坏死论文; 检出论文; 方法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