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柏木租铅锌矿主要赋存于昆阳群大龙口组大理岩中,矿床的形成受地层岩性的控制。富铅锌质的岩浆在侵入过程中与大龙口组地层发生热变质作用,并与围岩发生了物质交换,在接触带上形成了铅锌矿化带。昆阳群大龙口组大理岩接触变质带是明显的找矿标志。
关键词:地质特征;找矿标志;柏木租铅锌矿;云南
1 区域地质成矿背景
柏木租铅锌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华南陆块区上扬子古陆块,康滇基底断隆带玉溪褶皱基底隆起南部,具基底、盖层“双层构造”特征。矿区地处磨柯山构造盆地和大棚租向斜两褶皱之间,为两个褶皱间的过渡带上,其中大部分地段处于磨柯山构造盆地的北翼上,少部分处于大棚租向斜南翼上。区内岩浆活动以酸性侵入岩为主,岩体以花岗岩(峨山花岗岩体)为主,基性、超基性岩浆岩仅占极少数。区内变质作用类型主要为晋宁期区域变质作用和与建水—石屏断裂有关的晋宁期动力变质作用,变质程度中等,其次为与峨山花岗岩复式岩体侵入活动相关的接触热变质作用。
2 矿区地质概况
2.1 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有:昆阳群黑山头组(Pt2hs)、大龙口组(Pt2d)、美党组(Pt2m);震旦系上统南沱组(Z2n);三叠系上统普家村组(T3p)、干海子组(T3g)、舍资组(T3s)及第四系(Q)。
2.2 构造
矿区总体位于磨柯山构造盆地北翼上,地层总体呈单斜构造,褶皱构造不发育。主要断层有两条,总体走向为南北向,次级小型断裂较发育。
(1)NEE向断层(F1):该断层位于矿区北东部,推测长度大于350m,倾向北西,倾角较陡,断层上盘为昆阳群黑山头组砂质板岩,下盘地层自西向东为昆阳群黑山头组砂质板岩、大龙口组大理岩、美党组绢云板岩。
(2)EW向断层(F2):该断层位于矿区中部,贯穿整个矿区,向东延伸至大练庄附近,向西延伸出矿区,推测长度大于1200m,断层倾向南,倾角较陡,上盘为三叠系上统舍资组砂岩、粉砂岩和干海子组页岩、泥岩、粉砂岩,下盘为晋宁期花岗岩。该断层为矿区内重要构造,控制着矿区北部花岗岩体的产出及形态。
2.3 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以晋宁期(γ23)侵入岩为主,呈大面积出露,主要分布于矿区北部和南部,多呈岩基产出,岩性以灰白色、褐黄色中细粒二云母花岗岩为主。花岗岩具它形—半自形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及长石(主要为碱性长石,斜长石较少),次要矿物常见黑云母及白云母等,与昆阳群地层多呈侵入接触关系,在矿区中部经断层F2作用与三叠系地层呈断层接触,与铅锌矿体形成有密切的联系,推测其为矿区成矿提供主要物质来源。
2.4 围岩蚀变
区内主要的变质岩为昆阳群黑山头组、美党组地层经动力变质作用形成板岩、片岩类;昆阳群大龙口组灰岩经接触热变质作用变质成大理岩;其它地层只具轻微变质或未发生变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围岩蚀变主要以大理岩化、硅化、绢云母化、褐铁矿化、绿泥石化等为主。
3 矿体地质特征
柏木租铅锌矿区目前共发现铅锌矿体4条,均赋存于昆阳群大龙口组灰白色粗晶大理岩中。
(1) V1矿体:分布于矿区北部,呈长条带状、细脉状沿层产出,矿体总体走向近于南北向,倾向东,倾角85-88°。工程控制斜深30m,厚0.70-1.98m,平均厚1.56m。
(2) V2矿体:与V1矿体平行分布,呈细脉状沿层产出,走向近南北向,倾向东,倾角85-88°。工程控制斜深83m,厚0.50-1.41m,平均厚0.96m。
(3)V3矿体:位于V1矿体和V2矿体之间,呈细脉状沿层产出,总体走向近于南北向,倾向东,倾角85-88°,呈细脉状沿层产出,矿体产状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单工程控制矿体厚度为0.70m。
(4)V4矿体:位于矿区南部,呈似层状、细脉状产出,走向近东西向,倾向南,倾角75°,受层间构造控制,单工程控制矿体厚度为1.0m。
矿区矿石主要金属矿物为闪锌矿、方铅矿、孔雀石等;有少量黄铁矿、褐铁矿等。闪锌矿呈棕褐色,自形—半自形粒状,金属光泽,粒度0.1~1.0±mm,中等硬度,密度中等,主要与方铅矿结合体存在;方铅矿呈铅灰色,自形—半自形粒状,金属光泽,粒度1~2±mm,硬度较低,密度较高;孔雀石呈绿色,半自形—它形粒状,金属光泽,粒度1~2±mm。矿石多呈深灰色、棕褐色,结构多为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矿石构造主要有脉状、细脉状、稀疏浸染状、团块状、散点状等。
4 矿床成因
富铅锌质的岩浆在侵入过程中,形成了与岩浆同源且富含铅锌质的岩浆。在岩浆侵入过程中,随着温度的不断降低,熔浆逐渐冷却凝固形成了含矿熔浆,并沿着昆阳群大龙口组灰岩中的裂隙不断的上升侵入,由于熔浆温度较高,使围岩产生接触热变质作用,并与围岩发生了物质交换,在接触带上形成铅锌矿化带,同时致使大龙口组灰岩发生热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初步认为柏木租铅锌矿属中低温热液型矿床。
5 找矿标志
(1)晋宁期花岗岩为区内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昆阳群大龙口组大理岩为赋矿层。
(2)区内矿体分布于大理岩裂隙中及花岗岩与大理岩接触变质带内。
(3)大理岩化、硅化、绢云母化、褐铁矿化、绿泥石化等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参考文献:
[1] 文亚松,杨英春,刘吉权.云南石屏县法乌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因[J].云南地质,2018,37(1):45~49
[2] 李超.云南石屏得边河铅锌矿矿床成因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7,5(1):39~41
[3] 刘心开.滇中碳酸盐岩型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及成因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云南:昆明理工大学,2015
作者简介:尹春平,男,生于1987年,汉族,云南宜良人,地质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矿产勘查。
论文作者:尹春平,沈权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矿体论文; 矿区论文; 龙口论文; 大理论文; 地层论文; 断层论文; 晋宁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