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构建教学展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深度成长_数学论文

多维度建教学展示平台,深层次促教师专业成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多维论文,深层次论文,教师论文,专业论文,平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调研发现,大多数教师认为观摩研讨课堂教学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帮助最大.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能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我国众多优秀教师、教改先行者的成长历程都无一例外地证明:课堂教学是促进教师成长与发展的规律性进程.对于课堂教学研讨,教师们都在努力实践,但是怎样才能为培养优秀教师提供高质量的教研服务,让市级教研活动面向更多一线教师,深入教师的内心呢?我们组建队伍,先后成立了“大篷车”名师讲评团、小学数学中心研课组,创建了市小学数学教研网和博客群,成立网络管理精英团队,立足于市级教研层面,基于教师的需求,直面课堂教学中的困惑,采取并驾齐驱的“三车”策略,多维度地为教师提供高质量的展示平台,引领教师走上深层次的专业成长之路.

一、“大篷车”——面向知名教师,打造名师队伍

江苏省大丰市高级中学王金华老师说:名师不是什么称号,更不是什么头衔.名师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是教师形象在学生心中的一种升华,而这种升华又是自然的,任何做作的行为都会破坏这种境界.可见名师不应仅由荣誉证书堆砌而成,不能只凭几节获奖课,或者学生的高分数获得这个称号.名师的境界应该有两种表现,一是作用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二是影响同行的教育教学行为.

很多优秀教师有了“教坛新星”的称号,有了特级、中高头衔,走向了管理岗位就了无声息了.培养青年教师,把更多的机会留给青年教师的思想并没有错,但我们往往会忽视已经拥有多年教龄的教师,而这部分教师有热情,有干劲,有经验,有教育情结,有教育理想,有影响力,他们想在专业上进一步发展,希望成为本地学科建设的领军人物.合肥市小学数学“大篷车”名师讲评团就是由这样一群教师组成的团队,我们一致认为“大篷车”这个名称很好,我们对其作如下诠释:“大篷车”是开放的、自由的、快乐的;“大篷车”里装载着智慧、经验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大篷车”是流动的,哪里有需要就驶向哪里.我们还明确了“大篷车”讲评团的专家工作职责:一是传播新课程理念,进行现场示范教学,在课程理念、教育教学、教科研、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为教师提供较为科学、规范的知识和技能;二是与县(市、区)的学校配合,开展讲座、论坛、教学观摩、互动讲评等活动;三是积极参与或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四是广泛宣传,扩大教育影响,提高专家知名度.

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合肥市小学数学“大篷车”名师讲评团的18位成员,送教23场,走遍了所辖各县(市、区),以课例、评讲、互动答疑、专题研讨等形式,引领、辐射全市小学数学教师研究课堂教学,研究学生有效的学法,为减负增效保驾护航.我们还邀请了陈罡、张海霞等知名校长到各地送课,使一大批业务精湛、有学术影响力的校长脱颖而出,也带动了一大批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这种形式为我市小学数学名师成长搭建了平台,充分发挥了其示范引领的作用,促进名师不断学习,真正成为“明白之师”.我们觉得“大篷车”名师讲评团是数学教师的“百家讲坛”.自从活动举办以来,各种不同的教学风格得以在课堂上展示,各种不同的教育观念在教师的心中碰撞、交融,让数千名小学数学教师从中汲取更多的养料,让合肥市小学数学这棵大树生长得更加枝繁叶茂.在活动中,发挥了名师的引领作用,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别给农村教师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取得了很好的研修培训效果.

二、“直通车”——面向个性教师,搭建直通平台

我们发现,一些富有个性的教师在某些方面有值得推崇的地方,但因为没有机会参加比赛,或者不适应比赛环境,如课题不适合、不适应借班上课等,总是默默无闻地工作,时间长了他们产生了懈怠情绪.他们中有的善于大面积提高成绩,有的在计算教学专题研究方面成绩突出,有的在解决问题策略方面很有方法……我们应该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呢?给他们搭建市级层面的展示平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充满个性的教师“直通车”平台,给他们提供了施展拳脚的机会,在历练中不断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

1.寻找好课系列活动

该活动旨在引领全市小学数学教师立足课堂,钻研教材,发挥个人特长,树立信心,快速成长.我们在随堂听课中发现了许多有个性的教师.例如,安庆路第三小学的王怀周老师在计算教学方面颇有研究.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但在课堂教学中计算教学难以出彩,很难发挥教师的能力,公开教学展示较少.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随堂听了王老师执教的“小数乘小数”,内容虽简单,但她的设计独具匠心,亮点频出.王老师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紧紧抓住学生的课堂生成资源,将数学思想方法根植在学生的计算之中,体现了计算教学新的价值追求.在引导过程中,王老师丰富、睿智的评价语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给王老师搭建平台,我们组织全市骨干教师来观摩学习,推广她成功的课堂教学经验.教师们听完课后一致认为,这节课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给了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计算教学提供了学习的范例.

以前,在各级课堂教学评比中,我们经常很少看到农村教师有比赛的机会.要想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关键是提升农村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为了调动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热情,我们不拘一格寻找好课,为农村教师打开了一条绿色的通道.例如,村小教师阮仁全在“寻找好课活动”中脱颖而出,我们对他进行了培训,还推荐他参加省课堂教学评比.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下,他进步很快,不负众望,获得了省教学评比一等奖.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荣誉,也是一个导向,他给了农村教师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发现了许多有个性、有思想、有潜力的教师,虽然他们的课还不是非常完美,但是他们勇于改革、敢于尝试的探索精神值得每一位教师学习.

2.寻找好文系列活动

有些数学教师常将“做比说好”挂在嘴边,这其实有推脱、偷懒之嫌,是在为不动笔找理由.只会做不会说,或者不愿说,一是难以做到更好,二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我们创建了合肥市小学数学教研网和博客群,成立网络管理精英团队,选拔精通网络和教科研的“双能人才”,分块管理,相互竞争,培养教师善于研究、乐于奉献的品质.

有了这个集教研网与博客群为一体的网络平台,我们开展“寻找好文系列活动”,运行两年时间后,博客数量为599个,日志为2460篇,评论为612条.

请看下面的镜头:

镜头一:论文叙事栏目

在全国小学数学本色教学与教学本色学术交流研讨会上,黄山路小学教师观摩了全国特级教师吴正宪、钱守旺、柏继明及一批全国著名青年教师展示的11节研讨课,聆听了周玉仁、姚尚志、刘德武、华应龙等全国著名专家的精彩专题讲座.张友斌老师将领略到的名家风采、大师的“绝”与“实”、课堂教学的“精”与“妙”记录下来,并记录下自身的差距与努力的方向,写就了《演绎本色教学,诠释教学本色》的文章.

朱军在《只有深“入”,才能浅“出”》中这样说道:“正因为教师对概念内涵的深入挖掘,才有课堂中看似不可理解的问题,也才成就了从的简单到‘多美滋1+1’的精彩.”

这里有很多原创作品:《灵活运用调整策略,培养学生估算能力》《让教研成为一种习惯》《拿什么来吸引你,我的学生》《浅谈一次有效的磨课活动》……

镜头二:教学研讨栏目

在阮魏琳的数学小屋里,我们聆听了她读《名师备课经验》的心得.徐斌老师10年备一课,他的备课思想和新课改不谋而合.社会在发展,课堂教学在进步,我们能否也像徐老师那样,时时翻阅自己的备课记录,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且提出改进方案?

昵称为“盛夏林荫”的教师记录了专家点评蜀山区课堂的经典语录:

(1)用自己的智慧,彰显数学的魅力.(2)备课要“瞻前顾后”,要单元备课.(3)计算课算理不清,学生已有知识的迁移就比较困难.(4)小学数学的课堂宜简不宜繁,不要求“大”、求“全”.(5)教学的问题是需要研究的.(6)学习型的课堂,真实的课堂,就是允许学生犯错误的课堂.(7)目标明确,落实不足,教学效果必然有差异.(8)不要期望学生在课堂上解决所有的问题.(9)设计练习时,教师要站得更高一些.(10)练习的追求在于“实”而不在于“全”.

教师在每次活动中自觉参与实践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学会了科研的方法,激发了参与教改的热情,提升了自身的理论素养.每次研修活动结束,教师都将自己的学习体会记录下来,形成了主动反思的职业习惯,从而加速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我市的许多教师在数学专业期刊上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三轮车”——面向骨干团队,形成研究合力

为了更好地培养一支能思考、敢实践、会研究的数学骨干教师队伍,我们成立了合肥市小学数学中心研课组,定期围绕课堂教学开展教研活动,发挥团队的力量,引领教师从“学术”到“悟道”,不断领悟课堂教学的真谛,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教研文化.在活动中,我们让案例研究、行动研究和设计研究这“三个轮子”一起转,不断加速骨干团队的专业成长.在团队研修活动中,我们努力探索团队研修的策略和模式,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优质资源,使之发挥更大的效益,为教师整体队伍的提升提供一个很好的范例.

1.案例研究“三形式”

小学数学案例研究,就是将课堂教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同课异构”“异课同构”和“一课多轮”,对真实例子进行分析解读和理性思考,从而获得新感悟,总结新经验,探索新方法,形成新思想.

(1)同课异构

此类活动主要针对不同县(市、区)研课组教师、城乡教师、使用不同版本的教科书的教师等,以PK的方式研究同一课题,开展横向交流,调动各县(市、区)、各学校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将课堂观摩和教学研讨结合起来的活动.如永红路小学梁少鹏老师与三十头镇中心小学王建华老师都教学了四年级“数学广角”中“合理安排时间”这个课程,虽然教学内容相同,但两位教师的教法各不相同,风格各异.梁少鹏老师的课堂开放而有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王建华老师则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多层次”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也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两节真实的、原生态的好课,获得了在座教师、领导的一致好评.“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能够直面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正视学校办学条件的差异,尊重教师的个性创造,实施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这正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

(2)异课同构

此类活动主要让教师寻找不同教学内容中相同的数学教学规律,让教师在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中采取相同的教学思路、教学策略、教学模式,营造类似的课堂情境,追求一致的教学风格.“异课同构”有利于验证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有利于深入研讨教学模型的建构,有利于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我们在蜀山区围绕口算、笔算、估算、用计算器计算等不同的计算教学内容开展“异课同构”的活动,针对课始的情境处理、课中的算法建构、课末的练习设计这三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展开研讨,使教师对计算教学的基本规律达成共识.这种由“一节课”到“一类课”的研课方式可以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让教师走出就课论课的误区.

(3)一课多轮

课例研讨的最大特点就是基于课堂的“真问题”,基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主要通过“一课多轮”的形式组织研课组成员按照“听课——发现问题、研讨——诊断问题、改进——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帮助教师研究一节成功的课例.具体来说,大致要经历三个过程:第一是教师独立备课、上课,研课组组织听课、评课;第二是研课组采取麻雀解剖式的方式,帮助教师诊断课堂,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参与教学设计的修改和完善;最后,借班上课,展现一节完整的课,并根据课堂效果反思、改进,进行再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真正感受到一堂真正意义上的好课是不断打磨出来的,同时中心研课组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了发展.

2.行动研究“三步走”

行动研究是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由教师或研究人员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为了提高我市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增强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我们组织教师开展行动研究,采取了“三步走”的策略:调研,分析成因——诊断,设计对策——行动,提升能力.

例如,针对当前小学生的数学作业负担过重的情况,我们进行了减负专题调查.第一步,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家长座谈、教师访谈、随堂听课等了解学生的数学作业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导致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原因.第二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一是因学习时间过长导致的生理负担,二是因各种压力导致的心理负担.然而,这两种负担的产生与“第三种负担”有关,就是由学习主体与学习客体相匹配的学习方式的适宜度不当所引起的负担.我们把它称为“第三种负担”.第三步,我们围绕如何减轻学生的“第三种负担”展开研讨,在构建高效课堂上下工夫,让学生在课堂第一时间及时掌握新知.只有以减轻第三种负担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梳理学习机理,把减负落实到学生接触新知的第一时间中,凸显课堂教学“高时效、堂堂清”的教学特色,形成小学数学课堂“教活知识,激活思维,关注发展”的课堂模式,让学生在无负担中思考,真正让学生“玩”起来,使学生对每节课都有新鲜感,有新的刺激,才能让他们在无负担中掌握教学内容.正是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我市的许多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上作了大胆的尝试,在课堂中创造了“游戏式教学模式”“活动式教学模式”“开放型教学模式”“生成式教学模式”“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自育自学教学模式”等教学模式.这真可谓百花齐放,构成了我市小学教学的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这种行为研究,提高了教师的研究能力.

3.设计研究“五环节”

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研究“真问题”,带着问题来设计课堂教学.安徽省小学数学换届大会在我市召开,我们积极承办,主动为大会献课,并以“解决问题策略”为专题上了三节研讨课,教师凭借先进的课改理念、新颖的教学设计,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课堂体验,组织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活动,预设富有数学思想的问题,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三节研讨课的选题很有价值.如两位教师同上的人教版“打电话”一课,研究的教师很多,连全国大赛都有教师献课,但总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突出表现在教材的一种解决方式上——“分组通知”环节.只要课堂教学进行到此处,学生就会犯迷糊,教师引导困难,常误入歧途,只好草草收场.为此,我们在省教科院胡涛老师的带领下多次研讨.制定研究提纲,组织教师自主研究问题,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为解决问题教学打开了一扇窗.例如,针对该课题,制定了“五环节”的研究提纲:

环节一——问题研究.

(1)问题的一般解(代数化:如“打电话”中用t表示时间,n表示人数,找出n与t的关系).

(2)探求问题一般解的过程与小结.

①你是如何探求一般解的?

②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③问题是何种数学模型,解决它用到了哪些思维方法和数学方法?

环节二——问题拓展研究.

(1)问题推广:将“每分钟通知1人”改为“每分钟通知2人”,找到相应的解.

(2)应用:类似的问题,即相同的数学模型还有哪些实际背景?列出相关问题.

环节三——交流研讨情况.

环节四——选定教师设计教学方案.

环节五——反复磨课调整教学设计方案.

教师的工作价值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体现的,教师的教育理想、教学艺术都是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实施.教师在长期的课堂实践中历练自己,在案例研究中提升对课堂教学本质的认识,从而不断形成自己的教育智慧.通过这种研究方式制定出来的教学设计更加符合实际,符合认知规律,更具探究性,真正做到以生为本.郭梅老师从时间入手研究,方义伦老师从人数入手研究,这两种不同的思路,展现了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这种“五环节”研究方式尤其值得推崇.教师在研究过程中,从学生的思维视角出发,学会解决问题教学的研究方法,以“高观点”来指导课堂教学,提升了教师的数学素养和理论素养.这样的课堂教学研究,真正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以前,每个骨干教师在学校的研究工作主要以“个体劳动者”的身份完成的,体现了教师的个人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及人格素养,缺乏与优秀教师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以及同伴之间智慧的分享.通过组建团结互助的研究团队,使得骨干教师在团队学习和研修中可以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我们形成了阶梯式队伍结构模式,由省特级教师、省教坛新星、市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区骨干教师、校骨干教师组成.通过“三车”并驾齐驱,多维度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发挥了专业服务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基层学校的教师提供了高质量有特色的研修服务,让更多的基层学校优秀教师成长起来,为促进我市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和平台.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概括了合肥市小学数学教育科研的方向与精髓,唯有在这浩瀚的教海中乘风破浪,勇于开拓,我们才能在课程改革的礁石上激起一朵朵更大、更美的浪花!

标签:;  ;  ;  ;  ;  ;  ;  ;  

多维构建教学展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深度成长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