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楼梦”思想_康熙论文

论《红楼梦》的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红楼梦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红楼梦》的思想,是红学研究中的一项重大课题。1974年,我在几篇有关的论文里略略申述了我的意见,我认为《红楼梦》是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思想的,但那时我只是简略的叙述,而且我也还未对此作深究。十年以后,即1983年,我写了《千古文章未尽才》一文,对《红楼梦》的思想稍稍作了一些深入的探讨。经过十年的揣摹,我更坚信《红楼梦》的思想,是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思想,曹雪芹的思想,是初期的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想,他的思想,与封建正统思想是完全对立的。

从1983年以来,转瞬间又已过了十七年了,在这个问题上,我始终没有停止思考和阅读有关的资料。十六年来,我对这个问题又读了一些书,稍稍增加了一些阅历,因而更加坚信我原先的认识。只是深深感到要深研这个问题,更需要潜心读书,更要放开眼界看问题,抱着一部《红楼梦》就事论事,是不可能参悟这部书的深奥之处的。我虽然前后对这个问题已经思考了二十五年,但仍深感读书不够,深思不够。近年来又加上多病,虽仍想多读书,然已感到体力不支,思考能力也不大如前。生怕已经反复思考的问题又会健忘,故先草此文,以为二十五年来一个老问题的继续。

《红楼梦》的时代

一、明代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

中国的封建社会,从明代嘉靖、隆庆到万历,共约一个世纪,也即是从十六世纪初(1522年,嘉靖元年)到十七世纪初(1619年,万历47年),这是中国历史上资本主义萌芽蓬勃发展的时期。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三十二引《歙县风土论》说:明弘(注:原书“弘”字作“宏”。)治时期,“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催科不扰,盗贼不生,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这里描写的,完全是一幅中世纪式的封闭的纯自然经济的封建田园图,但是到了正德时期,也即是20年后(弘治共18年)情况就不同了,《风土论》又说:

寻至正德末嘉靖初,则稍异矣。商贾既多,土田不重。操赀交接,起落不常。能者方成,拙者乃毁。东家已富,西家自贫。高下失均,镏铢共竞。互相凌夺,各自张皇。于是诈伪萌矣,讦争起矣,纷华染矣,靡汰臻矣。

按正德共16年(1506-1521),正德末,就算从正德10年(1515)算起,到嘉靖15年(嘉靖共45年,则好是三个15年),一共才21年,然而从上述的描写,就可以看出一幅资本主义萌芽时期,重商轻农,剧烈竞争,互相凌夺,诈伪讦争的图画,接下去又说:

迨至嘉靖末、隆庆年间,则尤异矣。末富居多,本富益少。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起者独雄,落者辟易。资爰有厉,产自无恒。贸易纷坛,诛求刻核。奸豪变乱,巨猾侵牟。

隆庆共六年,“嘉靖末”即从嘉靖三十年算起,则加上隆庆的六年又是二十一年。这二十一年的变化,比前更加剧烈,“未富居多,本富益少”,就是做生意的人愈来愈多,资本都集中到商业上去了,“本富愈少”就是靠土地收租,做田地经营的愈来愈少,也就是都去经商买卖,不愿投资到土地上做老式的地主了。“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四句,更反映出两极分化,破产的破产,发财的发财。这里活生生地画出了一幅资本主义初期的现世相。虽然当时还只是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时期,但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已经看得很清楚了。下面还说:

迄今三十余年则京异矣。富者百人而一,贫者十人而九。贫者既不能敌富者,少反可以制多。金令司天,钱神卓地,贪婪罔极,骨肉相残。受享于身,不堪暴殄。

这是写隆庆以后的三十年,也即是万历元年(1573)到万历三十年(1602),也即是十六世纪末到十七世纪开头。这个三十年,则已经到了“富者百人而一,贫者十人而九”,“金令司天,钱神卓地”的地步了。由此可见,当时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发展态势。

以上这段文字,虽然只是写安徽歙县一地,但事实上,从16世纪到17世纪,江南太湖周边及沿海的不少城镇,其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情况,也大体类似。如果按照当时的发展态势,中国的资本主义进程,自然会发展得更快些,但历史总是曲折的,万历末年(1618),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誓师伐明,崇祯二年(1629),李自成发动起义,从此,民族矛盾的战争与阶级矛盾的战争同时爆发,于是这种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经济,自然而然地遭到了摧残,不仅是经济遭到了破坏,就连人民的生活,也完全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二、清代前期的经济恢复和发展

但清代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三代(1644-1735),将近一百年的时间,尤其是康、雍两朝的休养生息,战争的停止,政策的调整,政令的统一,于是社会得到复甦,人口开始孳生,城镇开始繁荣,工商业得到急剧的发展,到康熙中后期,社会生产基本上已恢复到明代的繁荣时期了。在这样的基础上,原先就已存在了将近两个世纪的资本主义萌芽的经济,这时自然就呈现出发展的态势了。

曹雪芹约生于康熙54年(1715年),上距天命3年(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誓师伐明99年,上距崇帧之年(1629年)李自成起义84年。曹雪芹的卒年为乾隆27年王午除夕(1763年2月12日),下距洪秀全的太平天国金田起义(1850年)93年,下距孙中山先生的辛亥革命(1911年)148年。曹雪芹生活的时代,正是在两次农民大起义的高潮之间,也就是清政权最为稳固的时代。所以封建的史学家称之为“康乾盛世”。

这个时代的时代特征是,清代到了康熙末年,经过将近百年的休养生息,已经从经济恢复走向繁荣了。首先是人口的增加,顺治九年(1652年)经过战乱以后的全国农业人口为14,483,858丁口(注:原书“弘”字作“宏”。),至康熙五十年(1711年,曹雪芹出生之前三年)增至24,621,334丁口,自顺治九年至康熙五十年,这六十年间的人口,几乎增加了一倍(注:俞正燮《癸巳类稿》卷12页454。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至乾隆时期则激增至二亿四千二百万到二亿五千万之间(注:俞正燮《癸巳类稿》卷12页454。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中国是一个农业国,人口的激增,耕地面积自然地随之扩大。顺治十八年(1661年)全国耕地面积为5,493,576顷,到康熙五十年增至6,930,344顷(注:李洵著《明清史》据陈长衡“中国近百八十年来人口增加之速及今后之调剂方法”一文中的推断。)。从顺治末年到乾隆中叶(曹雪芹卒于乾隆27年,已是乾隆中叶)的百来年中,全国耕地面积约增加了百分之四十左右(注:《明清史》据王氏《东华录》康熙卷88。)。人口的孳生,耕地面积的扩大,意味着赋税的增加,国库的充实,所以到康熙五十一年颁布命令,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字二千四百六十二万作为征收丁赋的固定数字标准,以后增加人口谓之“盛世孳生人丁”,永不加赋(注:《明清史》据《清朝文献通考》卷一至四,田赋考统计。)。

在上述这种经济恢复发展和繁荣的基础上,全国的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手工业方面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清代初年,对各地纺织业机房中的织机数目是有限制的,每机房织机不得超过百张。《江宁府志》(注:《明清史》据王氏《东华录》康熙卷89;康熙《会典事例》卷157。)说:

江宁机房,昔有限制,机户不得逾百张,张纳税当五十金。织造批准注册给文凭,然后敢织,此抑兼并之良法也。国朝康熙间尚衣监曹公寅深恤民隐,机户公吁奏免额税。公曰:“此事吾能任之,但奏免易,他日思复则难,慎勿悔也。”于是得旨永免。机户感颂,遂祀公于雨花岗,此织造曹公祠所由建也。自此有力者畅所欲为,至道光间,遂有开五、六百张机者。

这个材料说明,在南京一地,取消这种对织机的限制,恰恰是从曹寅开始的,取消限制后的发展,快速到“至道光间,遂有开五、六百张机者。”同治《上、江两县志》则说:“乾嘉间机以三万余计”(注:蒋启勋、汪士铎:《续纂江宁府志》卷十五:《拾补》。)。这个数字看来是江宁一地的织机总数。虽然它似应包括官机在内,但它的发展,应该说是很明显的了。这里应该说明的是《江宁府志》所说的“至道光间,遂有开五、六百张机者”,当是指的个体户,也就是现在习惯说的资本家,一个资本家而单独开五、六百张机,其规模当然就不小了,那末,全城织机的总数,或当远远超过“乾嘉间机以三万余计”的总数了。

除了纺织业外,在全国范围内,还有矿业、陶瓷业、印刷业等等,也都有重大的发展,雍正时用铜活字印的《古今图书集成》,共有一万卷之多,到乾隆时,又创制木活字印刷术,使印刷业得到更大的发展。

清代的对外贸易,随着当时经济的恢复,政治的稳定,康熙二十三年,即部分开放海禁,当时主要是与西方各国交易(注:同治《上元、江宁两县志》,卷七:《食货考》。)。到雍正七年,即“大开洋禁,西南洋诸国,咸来互市”(注:李洵《明清史》引王之春《柔远记》卷四。)。并开设闽、浙、粤等海关,扩大对外贸易,但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则又停止闽、浙关贸易,对外贸易都归广州一港(注:李洵《明清史》引王之春《柔远记》卷四。)。清代除设海关、管理征税和稽查等事务外,还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设立“公行”,以实际操纵和经理对外贸易事务。洎广州成为当时唯一的对外贸易口岸后,“公行”就迅速发展,成为国家对外贸易的垄断者。乾隆二十四年虽然停止了闽、浙海关,但实际上当时的外贸还是在发展中,据乾隆二十四年两广总督李侍尧的报告说:

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每年贩买湖丝并绸缎等货,自二十万余斤至三十二、三万斤不等。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至少之年,亦买价至三十余万两之多。其货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卖与各行商,转售外夷(注:参见李洵著《明清史》,页210至211。1957年人民出版社出版。)。”

可见当时的对外贸易仍在发展中。

三、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之风

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之风,也是对当时社会思想起重大影响的一个方面。这次的西学东渐,与汉魏隋唐的中印文化交流和元代的基督教传布,都有所不同。这次的西学东渐,传播者的目的是为了传教,但接受者的主要目的,却更多的是西方的新学,即新的自然科学知识。这次的西学东渐,应以1583年,明万历十一年利玛窦来华为标志,其后汤若望(1622年,明天启二年来华)、南怀仁(1659年、顺治16年来华)等一批传教士先后相继来华,他们来的时机正好是明末或清初,于明朝的腐败,当时一批具有初期启蒙思想的社会精英分子,都想求取西方的先进科学知识来救国救民,而利玛窦等人,深知要让他们能在中国站住而达到传教的目的,必须首先使自己适应于中国的现实和中国高层知识分子的心理,所以利玛窦明确说:“传道必须先获华人之尊重,最善之法,莫若以学术收揽人心,人心既服,信仰必定随之。”(注:《史料旬刊》第5期,天,第158页。此处转引自尚钺《中国历史纲要》385页。)利玛窦的判断是正确的,所以他使一大批传教士在华站住了脚,同时他们也带来了许多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他们带来了世界地图,使中国人第一次知道世界的概貌。利玛窦的世界地图,原称《山海舆地图》,经修改后称《坤舆万国图》,1602年,明万历三十年刊于北京。数学方面,他们带来了欧几里德几何学,天文方面,他们带来了哥白尼的日心说,物理学方面,他们带来了《地震解》《远镜说》等等,在生理学方面,他们带来了《泰西人说概》《人身图说》,使中国人第一次知道“一切知识记忆不在于心,而在于头脑之内。”(俞正燮《癸巳类稿》卷十四、《书人身图说后》)在医药方面,他们带来了西药制造术。此外,还有气象学、生物学等学科的新知识。(以上均参引萧萋父、许苏民著《明清启蒙学术流变》第61页至62页)另外还带来了教育学、古希腊哲学以及有关基督教的学说,其中包括“禁止纳妾”“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等等(参同上)。耶稣会士们带来的这些新的自然科学知识,对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政治、知识阶层起到了重大的影响。

四、清代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

在农业手工业长足发展的基础上,清代的商业在十八世纪也达到了繁荣。因为出现了不少大城镇,如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杭州、武昌、汉口等地,都是全国著名的都市。特别是除了这些大城市外,还出现了更多的农村的城镇,它们以常设的中小商店和集市贸易结合的方式,来展开全国性的普遍的商业活动,活跃了当时的农村经济。

由于当时大城市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工业和商业经济的繁荣,当然随之而生的是城市居民的增加和从事手工业、工业、商业活动的市民、资本家、商人和出卖劳力的人也相应地增多,即我们习惯的统称的市民阶层的增多,逐渐形成为一种社会力量。这就是说,在封建社会内部,在原有的农民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外,又增加了一对新的社会矛盾,这是封建社会内部发展的必然规律,而这一对新矛盾,就是旧矛盾的未来的取代者,中国当时封建社会的发展,也完全自然地在遵循这一规律前进。

五、土地兼并和财富的集中

除了这一对完全崭新的社会矛盾外,还有两种社会现象,也在自然地发展着。一种是土地兼并,清朝经过顺、康、雍、乾四朝,整整一个半世纪的历程,由于社会从康熙朝起逐步稳定,大批的贵族、大官僚、大地主、地方豪绅们他们将所搜刮的大量财富,用来兼并土地,有的甚至是掠夺所得,这些势家大族,一般都是恁权仗势,而且官官相护,代代相续,于是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大贵族、大官僚、大地主阶层,在他们少数人的手里却集中了全国绝大部分的土地。昭梿《啸亭续录》卷二:“本朝富民之多”条云:

本朝轻薄徭税,休养生息,百有余年。故海内殷富,素封之家比户相望,实有胜于前代。京师如米贾祝氏,自明代起家,富逾王侯,其家屋宇至千余间,园亭瓌丽。人游十日未竟其居。宛平查氏、盛氏,其富丽亦相仿。然二族喜交结士大夫以为干进之阶,故屡为言官弹劾。致兴狱讼,不及祝氏退藏于密也。怀柔郝氏,膏腴万顷,喜施济贫乏,人呼为郝善人。纯皇帝尝驻跸其家,进奉上方水陆珍错至百余品,其他王公近侍以及舆台奴隶,皆供食馔,一日之餐费至十余万云……

这里所说的致富之由等,当然是不可信的,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富逾王侯”“膏腴万顷”,连乾隆皇帝都到他家去作客的事实。还有百一居士的《壶天录》卷一说:浙江奉化黄姓地主有“腴产数千顷”,钮琇《觚剩》卷三“季氏之富”条说:

江南泰兴季氏,与山西平阳亢氏,俱以富闻于天下。季自沧苇以御史回籍后,尤称豪侈,其居绕墙数里,中有复道,周巡健儿执铃柝者,共六十人。月粮以外,每夕犒高邮酒十瓮,烧肉三十盘。康熙九年,霖雨连旬,恐霉气浸涴,命典衣者曝裘于庭,张而击之,紫貂青狐,银鼠金豹,舍利狲之属,脱毛积地厚三寸许。家有女乐三部,堪称音姿妙选,阁燕宾筵,更番估酒,珠冠象笏,绣袍锦靴,一妓之饰,千金具焉。及笄而后,散配憧仆与民家子,而娇憨之态,未能尽除,日至高舂,晨睡方起,即索饮人参龙眼等汤,梳盥甫毕,已向午矣。制食必依精庖为之,乃始下箸。食后辄按牙歌曲,或吹洞箫一阕,又复理晚妆,寻夜宴。故凡娶季家姬者,绝无声色之娱,但有伺候之烦,经营之瘁也。

以上这些例子,充分说明了当时土地被兼并集中的严重情况。所以当时人说:“近日田之归于富户者,大约十之五、六,旧时有田之人,今俱为佃耕之户。”农民成为“佃耕之户”后,就要向地主交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私租,因此农民一年生产的结果,“日给之外,已无余粒”,一遇到灾荒,只好“鬻妻子为乞丐以偿丁负”。由此可见,在盛世之下的社会现实和隐藏着的尚未爆炸的危机。

另一种社会现象就是财富的大量集中。上面所举的土地的大量集中的现象中,已经部分地包涵着财富的大量集中,但这里指的是另一种情况,是指大地主以外的大商人。清代最大的也是最富的商人就是两淮的盐商和山西票号商人,另外还有徽州的徽商。

《扬州画舫录》卷十五说:

汪廷璋,字令闻,号敬亭,歙县稠墅人。自其先世大千迁扬州以盐荚起家,甲第为淮南之冠,人谓其族为铁门限,父交如,……守财帛,富至千万。

《淮鹾备要》卷七说:

闻父老言,数十年前,淮商资本之充实者,以千万计,其次亦以数百万计。商于正供完纳而外,仍优然有余力,以夸侈而斗靡。于是,居处饮食服饰之盛甲天下。迩者财力远逊于曩时,而商人私家之用有增无减。

又《从政录》卷二《姚司马德政图叙》说:

向来山西、徽歙富人之商于淮者百数十户,蓄资以七八千万(两)计。

又《汪太函集》卷二《汪长君论最序》说:

新安多大贾,其居盐荚者最豪,入则击钟,出则连骑,暇则招客高会,侍越女,拥吴姬,四坐尽欢,夜以继日。

上引这些材料说明,从明代中后期起到清代康熙、乾隆的时代,社会上由于商业的巨大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富商,其中尤以盐商的努力最豪。这种社会财富的大量集中,即意味着社会上有大批的贫民,他们日日挣扎在饥寒线上而得不到解决,社会矛盾也因之而加深。

六、残酷镇压读书人的文字狱

《红楼梦》时代的另一种特殊现象,就是残酷而频繁的“文字狱”。从中国的历史来看,清代以前也是有过因文字而贾祸的事例的,著名的苏东坡的“乌台诗案”就是一例,但这类情况,在以往的历史上只是偶而发生,并不经见。惟独到了清代,尤其是康、雍、乾三朝,更为频繁,可以说是高潮迭起,惊波常涌,而这个时代,正是《红楼梦》诞生的前前后后,也就是曹雪芹出生的前前后后。

清代的“文字狱”与历史上以往的“文字狱”是大有区别的,以往的“文字狱”是偶发性的,而清代的“文字狱”是频发性的,以往的“文字狱”较多误解、误会的成份,而清代的“文字狱”是镇压禁锢人们的反抗意识的一种手段,误解之类的成份极少或只是少数几起。

清代的“文字狱”在顺治四年(1647年)有函可和尚《变记》案(注:关于“文字狱”一节,都参引杨凤城等著《千古文字狱》。南海出版公司1992年版。下同,不再注。)。函可俗姓韩,名宗,是明崇祯间礼部尚书韩日缵的长子,因感明末社会的腐败和世事无常,于崇祯十三年(1640年)出家为僧。1644年,明亡,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弘光朝,函可即以“请藏经”为名到南京,但适逢左良玉起兵“清君侧”,弘光内乱,豫亲王多铎趁机自河南长驱直下,破徐渡淮,屠扬州,开镇江,直捣南京,弘光遂亡。函可亲历国破之痛,山河变色之惨,遂作《变记》,事发,函可“拷掠至数百”,“夹木再析,血淋没趾,无二语”,后解京再审,被流放沈阳。这是顺治初年的第一桩“文字狱”,从此开始了清代的“文字狱”。

在此案的十六年后,即康熙二年,鳌拜等四大臣辅政,即爆发了庄廷的《明史案》。庄家是浙江湖州南浔巨富,庄廷的《明史》原是明天启宰相朱国帧之旧稿,廷以重金买来后重加修整增补,更名《明史辑略》,作为庄廷自己的著作,但廷未及看到此书的刊刻就去世了。其父为不埋没儿子的一番心血,于顺治十六年(1660年)刊刻出版。后为吴之荣告发。清统治者即借此案杀一儆百,以镇压当时心怀故国的汉族知识分子,故凡与此案有关的人全数逮捕,捕获入狱者竟达二千余人之多。此案结果斩决七十余人,其中凌迟处死者十八人。连抄写书稿者、刻字工人,校勘装钉者,买书者、藏书者均处斩。真是一场血腥的大屠杀。

此后又有朱方旦案、陈鹏年诗案。朱方旦被杀,陈鹏年初因曹寅援救,后又得李光地在康熙面前的赞誉,最后是因为噶礼的搆陷太过无据,而康熙又经过曹寅、李光地等人的进陈,此案终于未成。

康熙五十年(1711年),都察院左都御史赵申乔参劾当朝名士、现任翰林院编修戴名世。刑部在戴名世十年前刊印的《南山集偶钞》中查出《与余生书》内录写南明三王年号,并将南明政权与三国时的蜀汉,退守崖州的南宋相提并论。另外,在《与弟子倪生书》里又说清朝开端应是康熙元年,顺治不得为正统等等,以上这些言论使康熙震怒,刑部遂以“大逆”定罪,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正月(曹雪芹生前三年),刑部等衙门题奏:“察审戴名世所著《南山集》《孑遗录》有大逆等语,应即行凌迟,已故方孝标所著《滇黔纪闻》内,也有大逆等语,应剉其尸骸。戴名世、方孝标之祖、父、子孙、兄弟之子,年十六岁以上者俱查出解部即行立斩。其母、女、妻妾、姐妹,子之妻妾,十五岁以下子孙、伯叔父及兄弟之子,亦俱查出给功臣家为奴。方孝标归顺吴逆,身受伪官,迨其投诚,又蒙恩免罪,仍不改悖逆之心,书大逆之言。令该抚将方孝标同族人,不论服之已尽未尽,逐一严查,有职衔者尽皆革退。除已嫁女外,子女一并即解刑部,发与乌喇、宁古塔、伯都纳等处安插。汪灏、方苞为戴名世悖逆书作序,俱应立斩。方正玉、龙云鹗闻拿自首,应将伊等妻子一并发宁古塔安插。”此案上奏后,因牵涉当朝官员及著名人士太多,康熙一直没有批。直到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二月初七日,因面临康熙的六十寿辰,觉得不宜大开杀戒,于是谕批“戴名世从宽免凌迟,着即处斩。方登峰、方云旅、方世樵俱从宽免死,并伊妻子充发黑龙江。此案内干连人犯俱从宽免治罪,着入旗。”

按此案为康熙后期的一次大狱,牵连达三四百人之多,朝野震动。特别是案中所说“方孝标归顺吴逆(指吴三桂)”云云,完全是康熙自己搞错了人,错把安徽桐城的方氏,当作安徽歙州方光琛的一族了,方光琛当年参与吴三桂的叛乱,为吴之宰相。吴三桂之乱被平定后,方光琛全家除一子在逃外,余皆伏法,而桐城的方孝标,除戴名世文中提到的《滇黔纪闻》确是方孝标的著作,记他亲自在云贵所闻南明之事,记南明的忠臣义士,遗民故老等等,根本就没有什么“归顺吴逆”之事,但这是皇帝的金口玉言,自然得据此拟罪。此案要不是碰上康熙六十大寿的话,很有可能又是一次“明史案”的重现。

雍正朝一共十三年,据统计有案可查的“文字狱”将近二十起。雍正三年(1725年)有汪景祺《读书堂西征随笔》案,汪景棋是年羹尧的幕僚,入幕不过一年左右,却因为年羹尧的倒台,查出了他在年幕写的《读书堂西征随笔》里有“悖谬狂乱,至于此极”的话,如说“皇帝挥毫不值钱”,说君主猜忌杀功臣,说康熙的谥号不宜称“圣祖”,说雍正的“正”字是“一止之象”等等,所以雍正上谕:“立斩枭示”。汪景祺被斩后,其头颅长期悬挂在宣武门外菜市口,以警戒南来北往的汉族士大夫和一般读书人,直到雍正十三年雍正去世后,才奏请新皇将汪景祺等六人的头取下掩埋。

雍正七年,又有谢济世撰《大学注》《中庸疏》以毁谤程朱案。同年,又有陆生楠《通鉴论》案,陆生楠以议论《资治通鉴》旁及时政,讥刺康熙。雍正认为“陆生楠罪大恶极,情无可逭”,即于军前正法。

雍正六年到十年,又有曾静派学生张熙投书岳钟琪策反案并牵引出吕留良反清著述案。结果已死的吕留良等戮尸,其子吕毅中等斩立决。而曾静、张熙则被宽释,留作反面教材,但到乾隆时又被下旨杀掉。

乾隆登基之初,文禁稍宽,但到乾隆十六年“伪造孙嘉淦奏稿”案起,就高潮迭起,到四十一年(1776年),据统计竟有七十起之多。而“伪造孙嘉淦奏稿”案波及全国,被缉捕人犯上千,最后只好找两个替罪羊卢鲁生、刘时达,前者被凌迟,后者被斩决。乾隆二十年(1755年),又有胡中藻《坚磨生诗钞》案,书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出试题又有:《孝经》又有乾三爻不像龙说。于是胡中藻被处斩。

以上这些“文字狱”,有的是在曹雪芹出生之前,有的是曹雪芹当世,这些都会给曹雪芹以影响。曹雪芹卒于乾隆二十七年除夕。所以以下的“文字狱”就不再列举。

看了以上这些“文字狱”的例子,再想想曹雪芹子《红楼梦》里所写的: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就颇值得耐人寻味了!

 2001年1月10日于京东且住草堂

标签:;  ;  ;  ;  ;  ;  ;  ;  ;  ;  ;  ;  ;  ;  ;  ;  

论“红楼梦”思想_康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