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理论在中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孙婵玉

心理学理论在中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孙婵玉

(江苏省怀仁中学,江苏省 无锡市 214196)

摘要:班级管理是学校的重要教育机制,也是动态管理的重要内容,一般需遵循班级制定的规则,并对班级各项公共资源进行组织与协调,从而获得良好的班级教育与管理效果。尤其是班级作为学生基本的学习生活场地,要求学校必须重视班级管理的效果,这也是班主任所应承担的工作职责,要求班主任以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有效方法解决班级中的各项问题。而心理学理论则为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持,基于此,本文主要以中学班级管理为例,探讨心理学理论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中学;班级管理;班级规则;心理学

心理学是对人类心理的产生与发展进行研究的重要学科,当前的心理学理论日趋完善,其在教学领域的应用也日渐广泛,班级管理也不例外。在班级管理中应用心理学理论,即是从班级学生的情感心理及认知行为等方面为切入点,重视学生这一主体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然后利用情感心理与认知行为来引发一系列的因果反应,利于更好地处理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良好的班级管理。因此,心理学理论对中学班级管理的指导价值非常大。

一、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概述

在当前的班级管理中,主要围绕着以人为本这一理念与原则来进行。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作用不仅体现在学习中,还体现在日常行为中,意味着好学生的标准并非是成绩,而学生的发展导向也不会仅限于学习成绩优秀。中学的学生都具备了良好的自我意识,甚至会产生理想自我的意识。这些自我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发展方向。而班级管理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方向的重要管理手段,一些学校甚至落实了班级的自主管理,这充分突显了班级管理的自主性与民主性,是对学生这一主体的充分认可。而反过来,学生在自我限制、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推进班级管理的开展。因此,班级管理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可推进班级的有效建设,帮助学生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1]。

二、心理学理论在中学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下开展班级管理,要求教师能够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对学生的情感心理及认知行为等进行仔细的研究,从而有意识地推进班级管理的开展。而心理学理论则可满足教师的这一需要,其在中学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可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心理学可稳固班级管理中的人际关系

班级和学生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则是班级的主体。而班级中的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了一个集体,其人际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班级管理的效果。因此,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中要获得较佳的管理效果,可在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处理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其意识到团结是班级凝聚力的源泉,也是营造良好班级氛围的关键要素。而且学生要获得健康的全面发展,也需要处理好自身的人际关系。心理学在稳固这些人际关系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让班级的每一份子都正确认知自己的位置,明白互帮互助这一信条在自我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二)心理学可以疏导学生的负面情绪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的发展阶段,具有比较敏感的特点,很容易受到多方面带来的冲击而产生负面情绪。若是学生没有把握好这一心理情绪的调整,就会产生许多烦恼,甚至引发心理问题。因此,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而言,疏导其负面情绪非常重要。而对于班级管理也是如此,只有学生在健康积极的情绪下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才能保障班级管理的健康运行。而在心理学的指导下,班主任能够有效观察学生的问题,从而采取有效手段予以解决。学生的感性实际上比理性更大,因此在班级管理中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可以达到有效的规劝效果,让学生可以主动表达心理诉求,从而便于教师有效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在采取针对性措施疏导学生的负面情绪后,班级氛围也会随之变化,利于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三)心理学指导下的班级管理可促进学生的发展

中学的学生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但是却容易出现身心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而教师站在心理学的视角去看待学生,能够采取有效教育方法进行班级管理,解决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的内心发生积极的变化,主动发挥其主人翁精神[2]。这既可以增强其参与班级管理活动的主动性,又可以增强其投入到学习中的自主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并塑造其良好的品格,培养其成为合格的优秀人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心理学理论在中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心理学理论对中学班级管理的积极指导作用,从而将其贯彻在实际班级管理实践中,可从多个方面践行心理学视角下的班级管理:

(一)首因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在心理学中,首因效应被称为第一印象效应,即在最初接触时产生的印象可以影响人们以后的行为活动与评价。因此,这一心理效应一般在初次见面时起到良好的效果,适用于班级建立之初的班级管理。因此,教师可在首因效应的指导下,在与学生进行第一次见面与交往时,为其留下良好的印象,让学生脑海中形成的教师形象占据主导地位,使其在这样的印象效应之下,乐于主动接近教师,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对于促进班级管理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金香蕉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在心理学中,金香蕉效应主要是强调奖励要及时,让对方及时获得自己的肯定与重视。这一心理效应用于班级管理中,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就要求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细心关怀,同时也使其可以感受到教师对自身价值的认可。这利于学生增强其自信心,点燃更多的学习与生活热情,在不断增强的动力之下努力获得更多的进步,让学生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这体现在班级管理中,也可以有效发挥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活动的积极性,使其乐于维护班集体的荣誉。

(三)门槛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一般而言,当一个人先提出了简单的要求,很难会遭受拒绝,因为别人通常愿意接下这一人情。在这个基础上再提出更高的要求,别人会为了维持统一的印象而愿意接受这一更高的要求。心理学将该心理规律称作门槛效应,这一效应在班级管理中可发挥很大的指导作用。比如,当学生犯了小错误,教师若是置之不理,就容易纵容学生不去反省,反而屡屡犯错,最终铸成大错。因此,教师需在门槛效应的指导下学会及时遏制学生的不良认知或行为,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同时,门槛效应强调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心理接受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台阶式的进步与发展,然后最终稳妥地获得成功。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教师不可急于求成,而是在循循诱导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四)南风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以往的班级管理都具有严格刻板的特点,班级效果并不佳。而新时期的班级管理注重人文关怀,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南风效应来促进班级管理的开展。南风效应主要能够顺应学生的内在需要,使其将自身的行为模式转化为自觉行为。这一心理效应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特点,以宽容温和的待事方式做好教育管理工作,能够促进学生的转化,尤其是后进生的转化,让学生可以在良好的教化下增强抵抗挫折的能力,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

(五)以沟通心理学促进班级管理的开展

在班级管理中,沟通是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手段。在心理学中,沟通可以了解对方的心理特征,并可以对不同的对象实施不同层面或角度的心理分析[3]。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认识到学生间的差异性,在分析其心理时,就需要建立在差异化原则基础上。因此,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沟通方法和技巧来与不同的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尤其需要注重聆听,要求教师能够善用沉默,辅助一些表情或动作,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正在用心听,以获取理想的沟通效果。但是需注意的是,若是学生本身就比较沉默,那么教师就不宜考虑沉默的方法。同时,教师也需要善用鼓励性的反应。这就是要求教师在聆听学生的倾诉时,可以用适当的目光语言、身体语言、言语追踪等方法,让学生可以进一步向教师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借助有效的沟通手段,可以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结束语:

综上,心理学理论可以有效指导中学班级管理的开展,并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因此,要求教师能够认识到班级管理与心理学之间的有效联系,从而充分利用心理学理论,将其贯彻在班级管理的整个过程中,让学生可以自觉地参与班级管理活动,自觉地维护班集体荣誉,对班级产生归属感,增强班集体内部的凝聚力,共同为创建和谐、互助、团结的美好班级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陈银凤.浅谈心理学定律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7(33):79-80.

[2]富冬梅.心理学对班级管理的指导意义[J].祖国,2017(2):260-260.

[3]杨森龙.沟通心理学原理在中学班主任师生沟通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17(8):140-141.

论文作者:孙婵玉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5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2

标签:;  ;  ;  ;  ;  ;  ;  ;  

心理学理论在中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孙婵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