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家财险发展问题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我国论文,家财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直以来,家庭财产在人们的总财产中占很大比重,而家庭财产因火灾、自然灾害等风险蒙受巨大损失的家庭数不胜数。据公安部消防局统计,近年来全国每年发生家庭火灾5万余起。2012年春节长假期间,全国共发生火灾2 706起,死亡5人,受伤2人,直接财产损失1 822万余元。受人们高度重视的家庭财产,应该有一份保险为之提供风险保障。但我国家财险的发展却很落后,这与人们对家庭财产的高度重视很不匹配。
一、我国家财险发展现状
家财险业务费率低,保障高,在补偿家庭财产损失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从1979年我国恢复保险业务以来,家财险就与企财险和机动车辆保险一起一直开办至今。在初期,家财险与其他业务一起高速增长。但在之后的十几年中,家财险业务发展不尽如人意。进入21世纪,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大多数城镇居民拥有了自己的住房,并且住房内的装潢、家具等越来越价值不菲,这使家财险业务有了发展机会。但是,目前看来,家财险业务未有出色表现,反而进入了发展瓶颈。
(一)大型灾害中家财险投保率低
2008年南方雪灾,让受灾区许多家庭损失惨重,这些家庭中,有9成以上没有投保家财险;2009年夏天上海频遭暴雨袭击,7月30日的暴雨70年一遇,造成上海70多条马路积水,致使黄浦、闸北等区约3 000户民居积水,受淹居民普遍未投家财险,所以很少有获得保险赔偿的;2010年的上海“11·15”特大火灾造成约5亿元人民币的房屋损失,而168户居民楼里只有7户投保家财险,投保率仅为4%。由于家财险投保率太低,在发生风险事故后,很少有家庭能够得到保险赔偿,保险的风险转嫁作用很难发挥。
(二)我国家财险保费收入增长不尽如人意
从2000年到2011年,我国财险公司数量逐年增加,财险保费收入也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而家财险保费收入并没有随之快速增长,而处于低位徘徊状态,甚至有负增长现象。如2003年、2004年、2006年和2008年家财险保费收入增长率出现负值。另外,家财险保费收入在财险保费中的占比很低,并且近年来呈逐年下滑趋势,2011年仅占0.56%(见上表)。
二、我国家财险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保险公司对家财险业务不够重视,宣传力度不到位
保险公司对家财险业务不够重视,更多地在机动车辆保险和企财险业务上下工夫。近几年,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收入一直在财险保费收入中占据很大比重,如2011年占比66.66%。而家财险费率低,赔付率高,经营成本相对较高,保险公司和保险代理人在比较利益的驱动下,更倾向于做车险和企财险等大单业务。另外,保险公司宣传的工作重点多是企业形象,对产品本身缺乏深入细致地介绍。人们对家财险缺乏深入了解,自然也就不会投保。
(二)保险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服务质量不高
多数保险公司不注重家财险从业人员的选拔、培训和考核,家财险从业人员呈现出学历层次偏低,专业水准和业务能力偏低现象。而且还有部分从业人员诚信意识淡漠,违规展业、欺诈误导客户。导致很多保险公司的服务质量跟不上,致使很多潜在客户流失,老客户也不再续保。
(三)产品设计不合理,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
家财险产品设计与客户需求不匹配。第一,承保范围较小,像笔记本电脑等财物、储蓄存折等非实际物资均不在承保范围内;第二,保险责任范围有限,像地震、海啸、核辐射污染等均为除外责任;第三,费率制定不合理,如今的家财险产品并未按照住房的地区差异、房龄长短、所处小区安全程度等因素区别费率。若家财险产品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消费者自然不会购买。
(四)销售渠道较为狭窄、不畅通
多元化销售渠道是任何险种发展的重要条件。然而,我国家财险的销售渠道比较狭窄,远不及机动车辆保险、人寿保险等其他业务。车险除了代理人推销外,电话销售、网上销售都已成为主流销售渠道。而家财险主要依靠财险营销员销售,而营销员多等待客户上门,很少外出推销,再加上保险公司营业网点少,主动上门购买者寥寥无几。
(五)普通家庭的保险意识不强
许多家庭风险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家庭财产的风险较小,只要自己多加注意,就可以规避风险。因此,社会大众对家庭财产的风险管理措施一般采取自留的方式。还有一部分人们认为一旦发生较大损失,可以通过政府救助,认为政府一定会做出妥善安排。薄弱的风险保障意识也导致了家财险投保率低。
三、我国家财险发展策略
(一)政府和媒体积极宣传家财险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的保险业有了较大发展,但人们对保险知识的了解和认识还非常有限。虽然保险业也开展了一些宣传普及工作,但这种宣传对于启发需求的作用很有限,还需要政府的支持引导和媒体积极宣传。
家财险涉及国计民生的基础,我国政府和媒体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引导人们重视家财险,并购买家财险。一旦灾害发生,当居民家庭财产蒙受损失时,由保险公司支付赔款,使受损家庭得到保障,同时也能降低政府救灾支出。例如,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定期公布各地区家庭财产损失的原因及情况,提高国民的防风险意识,倡导人们购买保险进行风险转嫁;媒体可对一些家庭财产受损的案例进行报导,或提供一些保险公司保障居民家庭财产免受损失的事例,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培养人们的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
(二)保险公司大力发展家财险
保险公司应把家财险放在公司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待,在经营理念上应当有所转变,不该只抓着机动车辆险和企财险,也应把家财险当做重点业务来做。保险公司若想要在这个领域分得更大蛋糕,必须努力推广和发展家财险。
1.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财险公司应当加强人才教育培养,结合家财险的特点培养专业的营销人才和产品设计人才等。财险公司从业人员只有具备专业知识,提高整体素质,才能提高服务质量,提升企业形象,从而吸引客户。
2.提高服务质量策略。保险产品是一种虚拟产品,保险公司就是对客户提供保障服务的。保险公司与客户之间通过一纸保单达成协议,保险事故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所以有时客户可能完全享受不到保险公司的服务。如何能让老客户继续投保或发展新客户?如果保险公司能够提供一些延伸服务,让被保险人得到一些让渡价值,也许能够留住或招徕到更多的客户。
3.增强诚实信用意识策略。很多消费者对保险公司存在偏见,认为其不讲信用,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保险公司展业过程中,不履行告知义务,误导、欺骗消费者。这一现象不仅导致家财险业务发展不下去,其他业务也会受到影响。保险公司应当加大这方面的培训力度,把诚实信用作为一个考核指标来对从业人员进行考察。
4.搞好防灾理赔工作。出险后,要迅速准确勘查、定损,合理赔款,采取限时赔付、送赔款上门等,千方百计提高服务质量,取信于客户。与此同时,还要注意提高理赔质量,适度控制赔付率,防止业务亏损。
5.产品创新策略。保险公司应当不断丰富家财险品种,扩大保障范围,开发满足客户需求的保险产品。例如,可开发家庭财产综合保险、投资理财性家财险和指数联动型家财险等。另外,保险公司应当实现差异化经营,即针对处于不同地区的家庭,他们所面临的不同风险,保险公司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合理、灵活的确定其对应的保险责任,更好地满足当地家庭的市场需求。
6.展业方式创新策略。在展业方式上应当实现多元化,可以通过有实力的保险代理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销售家财险产品,并且可以采取家财险产品与寿险产品同时营销的方式,这样既节约销售成本,又可以充分利用寿险客户资源发展财险业务。保险公司还可以采取与银行合作的销售模式,利用银行网点多,分布广,客户资源固定的优点,进行家财险业务的推广及销售。另外,现在网络营销成为一种时尚,它不仅运营成本低,还可使潜在消费者随时、随地地在网页上浏览到保险公司的各项业务,并通过网络直接购买。
(三)消费者积极投保家财险
1.充分认识投保家财险的重要性。人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家财险的保障功能,一旦家庭财产受到损害时,保险公司可以根据合同对被保险人进行经济补偿。一般家庭风险意识淡薄,对于政府和单位具有依赖心理,对家庭财产风险的认识不足,缺乏家庭风险管理意识。等到自己家庭财产受到损失,再后悔没有投保家财险就为时已晚。
2.积极了解家财险内容及条款。国民应当积极了解家财险,通过媒体宣传、保险公司业务介绍等途径认知家财险业务的内容及保障范围等。只有充分了解有关家财险知识,才能更好地利用家财险保障自己的财产安全。
3.合理选择家财险。在投保家庭财产保险时,应根据自己家庭财产的特点、风险程度、个人经济情况等方面因素,综合分析后,合理选择家财险产品。另外,投保人选择保障金额要适度,家财险买少了保障程度不够,买多了也不合适。此外,需要掌握一些财产保险投保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