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琴 犍为县岷东中心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275-01
罗城麒麟灯是流行于乐山犍为地区的一种集音乐、舞蹈、工艺美术、舞蹈表演、杂技于一体的表演,其表演形式独特,具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有麒麟送子,仙女伴舞,云朵翩翩等等。罗城麒麟灯从服饰、音乐到表演时候的动作都借鉴了传统的川剧的表现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乡土气息,深受罗城当地人民的喜爱。并且麒麟灯的表演阵容宏达,这个场面在所有的民间灯舞中都是少见的,表演者大多都是拥有扎实的武术功底。在表现形式上深受传统川剧的影响,无论是服饰、音乐还是表演动作都在借鉴的同时进行创新和发展,具有十分显著的地域文化特色;表演阵容宏大,其庞大场面为所有民间灯舞中所罕见。且大多数的表演者都具有相当扎实的武术功底。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对罗城麒麟灯进行详细阐述
一、麒麟灯的音乐特征
麒麟灯的表演形式
1、表演基本程序:整个故事围绕威风凛凛的天将与欢腾跳跃的麒麟送子来到人间,土地上前接拜、仙女起舞、云朵飘飞、旗阵相助、灯队簇拥相伴而展开。如今表演时的顺序是:帅旗亮相旗面上印有“麒麟”二字—横幅上场—旗队、仙女从横幅框内出场—横幅退场—火龙(流星)上场—天将、土地、日月童儿并肩上场亮相—麒麟喷火后驾雾离场—土地接拜并且戏耍麒麟—童儿上前与麒麟一同嬉戏—天将再次出场与麒麟戏耍一圈到麒麟灯表演结束。散场时集体亮相谢幕顺序:云童(快速走到前台排成一字型)—天将—流星—仙女—土地、日月童儿(紧靠其后)—麒麟喷火—帅旗—旗队—横幅(排列在后面)。整个表演过程中无论是八面威风的天将、婀娜多姿的仙女、顽皮活泼的日月童儿、身手矫健的云童还是善良滑稽的土地都将各自角色发挥得淋漓尽致,十分吸人眼球。
2、麒麟灯舞的演出要素:麒麟灯舞的表演阵容宏大,最多的时候需要参与表演的人员多达100人,最少也需要50人左右,并且人人都要饰演相应的角色。角色主要分为:麒麟灯组10-14人、云朵8人、仙女8人、彩旗12人、灯笼4人、将军1人、土地1人、日月童儿2人、帅旗1-2人、乐队20人左右,在表演的过程中还需要10人左右的后勤人员参与到其中。其中乐队、云朵和仙女需要有音乐、舞蹈表演的基本功;而麒麟灯组角色对参演人员的身体素质的要求,对力量、协调性、柔韧性的要求都相当高;将军、土地两个角色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武术功底。
3、麒麟灯的音乐特点
⑴麒麟灯表演由川剧锣鼓队伴奏,吹奏的传统曲牌有《佛头子》、《长锤》、《将军令》、《水龙吟》等。其伴奏时的特点根据剧情的演变而不断发生变化。刚开始乐队齐力演奏出气势磅礴的曲调预示着灯舞开演将军出行,紧接着土地上前整个曲调欢快活泼营造出幽默滑稽的氛围。仙女起舞旋律优美动听,武术表演麒麟现身曲调紧张而又急促。麒麟灯舞演出采用的都是背景音乐,演唱的音乐是没有的。但单单这背景音乐就足以将麒麟灯的气势磅礴表现得淋漓尽致。
⑵伴奏乐器主要有大锣、小锣、鼓板、大鼓、小鼓、苏钹、梆子等。
二、麒麟灯的文化内涵
麒麟文化在华夏文化史上可谓源远流长,而作为麒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的麒麟灯,通过上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融合了音乐、舞蹈、工艺美术、杂技于一体的独特的文化形式。这是先人们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文化遗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罗城古镇麒麟灯”作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作为灯舞表演的形式,也已经有近70年了。罗城麒麟灯表演注重舞蹈本身的发展,它的表演情节在传统的内容上又增添了新的内容,整个表演思想层次高,社会共性强,大大的提高了舞蹈表演新传说的社会价值。灯舞中“七仙女与董永”不仅以浪漫的表现形式再现了这场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的爱情神话,更是在其中宣扬了“以孝为先”“知识改变命运”等等符合普世价值的思想观念。正是因为这些因素,以“七仙女与董永”
为代表的一系列麒麟灯舞才有如此广泛的基础,麒麟灯舞才能在上百年的历史中展现出超强的生命力,经久不衰。
三、麒麟灯的传承与发展
麒麟灯的表演需要的是具备武术功底和传统川剧表演技艺的人,并且演出的费用十分的高。因此在传承上就受到了阻碍。20世纪以来的传人只有罗城塑料厂厂长李忠烈,据说他是出自赵门北派的。李厂长说:“我从1982年就开始参与麒麟灯舞的演出与策划,仅是因为个人对这门艺术的热爱,无论各方面条件多么艰巨我都应该为之付出努力,让这门艺术精品更好的传承下去。”两三年后李厂长就将“麒麟”作为了塑料厂的注册商标。十多年来罗城政府配合李忠烈厂长投入大量的资金将麒麟灯的灯具、服饰、道具进行了多次的修补更新。不断组织人员进行排练并且拍摄专题片进行宣传。为的就是让这个文化艺术精品能够永久的传承下去。麒麟灯流传到今天,它独特的表演方式,在四川省内算得上是独一无二。麒麟灯舞以表演阵容宏达,动作难度高,观赏性强著称。近年来,麒麟灯舞越发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以李忠烈为首的麒麟灯舞多次受邀参加省市举办的大型民间舞蹈调演和大型演出,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麒麟灯舞逐步成为乐山甚至是四川的标志性民间文化符号,并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四、校本课程“罗城古镇麒麟灯”
为了使罗城麒麟灯能够更好的传承下去,二00九年九月犍为罗城中学正式将“罗城古镇麒麟灯”引入 ,并设置校本课程进行教学。
(一)由于“罗城古镇麒麟灯”表演形式独特并且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所以罗城中学决定将它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展教学活动。这一决定得到了全校师生的积极响应,并且踊跃的参与其中。这一决定对学校而言对艺体教师而言都是一个挑战,在促进学校发展的同时也给艺体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还拓展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
(二)学校安排艺体组带头组建一个麒麟灯校本课程研究小组,根据本校的条件充分的利用可供开发的资源。课程的开展与表演活动都离不开学校领导以及校外老一辈表演者的通力合作,同时还聘请老一辈表演者作为校外的辅导老师不定时的进行指导和培训。学生与老师紧密配合,在传统的麒麟灯表演模式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发展。力求更多更好的掌握灯舞角色本身的艺术内涵,进一步提升灯舞的观赏性。
(三)根据了解学校在开设这一课程上投入大量的师资力量。委任3-5名艺体教师专职,1-3名校外演出者兼职共同担任教练,各个老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进行分工。音乐老师主要负责收集并整理麒麟灯演出所需的传统曲牌,并组织川剧锣鼓队进行演奏训练;体育老师主要负责力量以及技巧性的训练,主要是旗队、灯队、麒麟灯以及将军和土地的教学和训练工作;美术老师主要负责演员演出时的化妆、补妆、灯光效果和舞台设计,同时还要负责所有道具和服装的重新设计和完善;校外兼职教师主要负责武术队的传统武术训练以及表演整体的效果设计。
随着麒麟灯的不断发展,未来将如何去开发、研究、传承与保护是一个值得罗城人民深思的问题。作为罗城的一份子,在麒麟灯队需要我的时候,我必拼尽全力在所不辞。
参考文献
[1]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罗城麒麟灯申报书[M ]•2006,3
[2]董大中•董永新论[M ]•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2005
[3]础教育论坛[J ]•基础教育论坛编辑部出版•2014.8
论文作者:王旭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麒麟论文; 罗城论文; 仙女论文; 川剧论文; 土地论文; 都是论文; 音乐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