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机制的建立_图书馆论文

论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机制的建立_图书馆论文

论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机制的建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源整合论文,图书馆论文,机制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图书馆馆藏历来被视为图书馆的物质基础,所以馆藏建设一直是图书馆的重要工作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环境的变化,传统图书馆馆藏建设的内容和模式都在发生巨大变化。沿着“馆藏建设-文献资源建设-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道路,当代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显著特征是寻求建立信息资源整合机制(Integrated System“Information Resources)。未来一段时期内,信息资源整合机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是图书馆界的基本使命和重头任务,也是图书馆馆藏管理的主要范式。形成普遍整合化的信息资源体系是当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图书馆评估的角度看,在评价一个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体系时,信息资源的整合化程度和信息资源整合能力是一个关键考察要素[1]。

信息资源整合机制问题的研究在图书馆领域内外都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早在1986年就有人研究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的现状与趋势[2];因特网工程工作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1993年成立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工作组”,制定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规程》[3]。1998年英国Keele大学的Allan Foster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研究信息资源的整合[4];英国政治经济学图书馆馆员Heather Dawson在1998年的IRISS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以“主题信息的电子获取”项目(EASI,Electronic Access to Subject Information)为个案研究网络信息资源整合[5];俄罗斯学者B.S.Elepov等在1999年的IFLA大会上发表论文研究把因特网作为信息资源整合的工具[6];2001年,美国EBSCO公司的Sam Brooks发表论文研究信息资源整合与馆藏建设策略问题[7];俄罗斯信息社会研究所T.V.Ershova等研究基于数字图书馆的电子信息资源整合[8];瑞典Lund大学图书馆Lotte Jorgensen等介绍电子信息资源整合实例ELIN系统的情况[9];法国巴黎大学的M.C.Rousset等研究用于信息整合的知识揭示技术[10]。另外还有人研究多维数据库的信息整合,如何利用信息整合工具促进知识发现[11],研究书目信息资源的整合、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整合、信息资源整合技术、某一学科或某种类型信息资源整合问题等。国内图书馆界近两三年来开始研究信息资源整合问题,其中有黄凯卿、文榕生和黄先蓉较早地研究书目信息的整合;曹玉霞、刘峥研究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与管理,分析了资源整合的现状,提出了理想的整合目标和研究方向;蔡璐研究中、小型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整合与保存模式;程丽、粟慧对浙江大学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提出了整合构想及方案;王善平研究数字信息资源的整合与标准化;李大玲分析网络环境下资源整合的三种模式;张文德等研究信息资源整合系统与技术;崔玉卿研究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方法,马文峰研究数字资源整合的理论基础、特征、方式,提出把知识组织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数字资源整合实践等;黄镝、金更达、李富玲等研究资源整合的工具和界面问题;黄晨研究资源整合的模式及其实现,把资源整合分为源整合和数据整合两个层次。可见,信息资源整合问题的研究在众多国家、众多领域都被广为重视。

1 建立信息资源整合机制的动因

1.1 信息资源形式的变化

构成当代图书馆资源基础的信息资源的形式和类型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纸质信息源、电子信息源、网络信息源并存发展,印本信息、纯文本信息、多媒体信息皆有需求,用户获取的信息形式各有不同,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各有不同。图书馆仍然保持对传统类型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和提供利用,同时,电子期刊、电子书、数据库(单机数据库、联机光盘数据库、网络数据库)、网络资源已经成为图书馆采访工作的主要内容。更为关键不是这些新载体、新类型信息资源的出现,而是这些并存的、不同结构特征的信息源的内在分布和需求差异,以及由此引发的信息收集、开发和利用的方式必须进行调整。异质信息资源(Heterogeneous resources)的整合是图书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电子信息资源在图书馆馆藏中的比例不断上升。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RL)上百余家成员馆平均投入到电子馆藏建设上的经费相对于整个图书馆馆藏建设经费而言,电子资源建设经费所占的比例从1993年的3.6%增长到2001年的16.25%[12]。电子信息资源在出版商、语言、覆盖范围,访问方式、存取速度、可检索性、界面友好程度、价格等方面具有与传统出版物不同的特性,其相互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的结构特征。面对如此庞大的、多类型、多介质、多格式、多传递渠道的信息资源集合,缺乏整合工作将会使当代图书馆陷入复杂的信息无序状态之中。所以,信息资源体系的深刻变化要求信息资源建设必须朝着整合化的方向发展。

1.2 用户信息需求的推动

除了信息资源本身的变化外,更富有冲击力的因素来自用户需求的变化。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带来了信息利用方式的多样化。面对多类型、多介质、多格式的信息资源,用户信息需求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而不以信息媒体的变化而变化。这种特定的信息需求与信息资源多样化的矛盾是信息资源整合的根本驱动力。当代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工作没有及时根据信息资源体系的变化而调整,相适应的工作方法、政策、标准、模式等问题还完全建立。信息资源的内容组织程度不高,交叉重复及冗余信息干扰了用户对信息的选择和存取,数据资源系统内知识关联程度低,各种不同的数据库的界面和检索方式又各有不同,检索的复杂性和差异性也给用户使用带来诸多不便。大量的信息资源生成以后,关键的问题在于能够为用户所获得。图书馆收集、加工、整合信息资源的主要目标正是尽可能提高其可获得性(Availability)。信息资源的可得、远程可得及大范围的可得是图书馆不断追求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以信息资源整合机制的建立为基础。当前,用户对电子信息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多。有些图书馆,如爱丁堡大学图书馆认为用户将主要依赖电子信息资源来满足自己的信息需求。电子信息资源分布于异构的资源体系中,不同资源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水平(Interoperability)较低,影响了用户对信息的利用率。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RL)在其2002年规划中明确提出确保系统实现互操作的要求[13]。所以,从满足用户需求、提高用户满意度的角度出发,图书馆应该重视信息资源整合机制的建立。

2 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的对象

信息资源整合机制的关键环节是理清整合的对象。由于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信息资源整合具有丰富的内涵。从不同的角度看,信息资源整合的对象可以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不同载体、不同类型信息资源之间的整合。例如印刷型文献与电子型、网络型、虚拟信息资源之间的整合,文本信息资源、图像信息资源、视音频信息资源之间的整合。信息资源建设必须要合理规划印本资源与电子型网络型信息资源之间的比例,使各类型信息资源实现有机组合。其中印本期刊与全文电子期刊的比例关系尤其值得慎重考虑,例如在引进UMI学术期刊库(Academic Research Library)时,由于该库收录了2300多种期刊和报纸,三分之二的报刊提供全文,可检索1986年以来的全文,其中不乏大量内容与相应的印本刊重复,印本刊的取舍问题必须在管理层有明确的政策规定。根据ARL有关美国大型研究图书馆馆藏经费的调查数据,1999~2000年度15家图书馆取消了244种期刊的订阅,有5家图书馆取消订阅期刊达300种以上,其中华盛顿大学图书馆取消了884种,数量居首位,取消的原因是与电子资源重复,还有12家准备在2000~2001年度取消期刊的订阅[14]。另外,信息资源整合的对象还必须涉及到发展和改造传统类型的文献信息资源,其中非常重要的任务是传统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转换工作,图书馆必须合理安排数字化转换的范围和优先顺序。例如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美利坚记忆”计划(American Memory)优先确定把美国历史、文化、立法、文字手稿等作为数字化对象。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优先进行数字化转换的馆藏资料是善本书、明治时代图书、二战时期图书、国会报告、近代日本政治史等方面的文献。

(2)各种类型电子信息资源的整合。电子信息资源本身种类繁多,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光盘数据库、联机数据库、网络数据库、Internet上的信息资源以及以数字镜像或链接等方式提供给用户使用的、分布存储的大量有序化数字资源。合理规划各类型电子资源的比例是优化资源配置的要求。就数据库资源而言就是整合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实现跨数据库的信息资源存取没有合理的整合机制是无法实现的。图书馆应该根据本馆的经济能力和用户需求特点合理分配各种数据库,包括单机数据库、联机光盘数据库、网络数据库的具体配备,以及基于网络的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的品种、数量和质量。现在的数据库提供商日益增多,例如EBSCO、OCLC、Springer、Blackwell、IEEE、INSPEC、ISI、WorldSciNet等,如何在它们之间做出选择需要认真深入分析这些数据库的特征异同、相互关系、重叠幅度。促进用户使用电子资源是当前图书馆工作的重点。很多图书馆都在研究异质电子信息资源的整合问题以实现互操作和跨库检索。

(3)本地资源和远程资源之间的整合。很多图书馆把提供远程存取电子信息资源作为自己的战略发展目标,例如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图书馆制定的题为《信息新世界》战略规划(2001/2002~2003/2004)提出的目标之一是:“加强对全球范围内电子信息资源(包括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的存取”[15]。当代图书馆的馆藏范围已经拓展到非本馆的非实体资源,大量虚拟馆藏的加入要求图书馆把本地资源与远程资源整合为一体化的资源体系。

(4)图书馆内部资源(Internal)和外部资源(External)之间的整合。从空间范围上分析,信息资源的整合决不能只考虑本馆、本地的信息资源,而是结合本地区、本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信息资源,例如爱丁堡大学图书馆提出的要求是为创建全国分布式电子资源(Distributed national electronic resource)而努力。图书馆可以广泛引进外部资源,例如本馆与其它图书馆资源之间的整合,与其它系所、文化机构的资源之间的整合,大学图书馆还可以把讲义、课件、讲座整合为可广泛存取的信息资源。只有经过整合才能真正把虚拟信息资源纳入到本馆用户可获得的信息资源范围之内,从而改变图书馆的馆藏开发和利用模式。

3 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机制的工作内容

3.1 制定政策

信息资源整合机制首先是政策问题,这涉及到传统图书馆馆藏政策的重新定位。信息资源的整合工作应该成为图书馆馆藏管理政策的重要方面。图书馆制定政策必须考虑到信息资源需要整合,论证信息资源整合机制的建立能够为图书馆的发展带来的好处。然后进一步考虑如何整合及如何利用整合后的信息资源等问题。只有在政策保障的基础上,图书馆才能形成适合的信息资源整合策略,制定出可行的整合计划。在整合工作开始之初就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计划,而不能盲目进行整合,例如传统馆藏与电子信息资源的比例,合理计划不同类型信息资源的比例,如果比例失调必然影响整合后的信息资源体系的利用。还应该认真考察购买的多种数据库之间的整合程度,避免盲目引进数据库。在政策方面需要建立以整合为工作重点的管理思想,重组符合资源整合机制需要的组织结构,建立适应资源整合战略的管理机制。整合机制还需要行政管理上取得有关部门的支持,要让各个机构、各个部门认识到整合工作的重要性,在整合机制的运作过程中正确理解整合政策。信息资源整合机制的建立会面临很多障碍,图书馆需要做很多工作来排除这些障碍。宏观上,整合工作还需要结合本单位总体的信息战略(Information Strategy)或上一级组织的布局,例如大学图书馆要紧密联系整个大学的信息战略,研究机构的信息中心要考虑研究机构制定的总体信息战略。

3.2 确定模式

信息资源整合工作是多层次的,因此也有不同的工作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研究员马文峰提出了四个层次上的整合方式,分别是:①汇合整合方式,主要是基于OPAC资源系统的一种整合方式,是多个馆藏的简单相加,用户需要自己查重,进行二次选择。②组合整合方式,是对相关数据库内的数据对象去除重复信息的整合方式,是多个数据库系统的有机优化整合。③重组整合方式,是基于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的一种资源整合方式,通过对数字资源的分解重组,按数字资源的逻辑关系组织成立体网状的知识资源体系;④一体化综合整合方式,是要在OPAC资源整合系统和数字图书馆资源整合系统之间在建立多维度关联,以形成更为优化的数字图书馆资源整合系统,关键是要实现OPAC系统和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之间的技术兼容,实现各种元数据之间以及其他资源对象之间的互操作[16]。图书馆可以根据本馆的实际情况决定采取某一种或某几种层次的整合方式。

3.3 资源开发

信息资源的整合意味着图书馆在从事信息的增值加工。信息的整合过程就是通过有深度的资源开发进行信息增值的过程。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的方法有多种。例如开发基于Z39.50协议的联合OPAC资源,通过图书馆馆藏目录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开发实现了图书馆馆藏书目资源的深度整合,现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开发的图书馆目录门户(Gateway to Library Catalogs)提供几百家图书馆的馆藏目录资源检索系统,加州数字图书馆工程提供的MELVYL联合目录,能够以统一的界面检索加州地区20多个图书馆的馆藏目录。当前,很多图书馆还把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作为资源开发的重点,致力于通过因特网资源的搜集、评价、筛选、链接、导航为用户提供资源增值服务。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开发的“INTERNET学术资源学科分类导航”,方便各学科读者查询相关学科领域的各种网络资源,节省其搜寻网站的时间。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的按学科大类组建学科信息门户,通过学科专家对这些学科内核心、稳定和持续的网上学术资源的分析、选择和整理,为用户提供权威的网络学科资源导航。另外,整合工作需要考虑资源的特色化,突出本馆的发展重点,进行特色信息资源的整合,建立资源配置机制(Resource Allocation Mechanism),以符合用户的信息需求。如牛津大学图书馆开发的“早期期刊网络文库”,上海图书馆开发的“留学指南”,整合了1996年以来馆藏中大量的、包括世界各地高校及各国驻沪领事馆向我馆赠送的有关留学指导方面的图书及相关内容的网络资源,形成了留学方面的专题信息库。引进信息提供商的资源开发成果也是图书馆进行资源整合的有效方式,图书馆和有实力的信息提供商合作进行信息资源的整合,通过利用他们的技术,产品和服务有利于尽快实现资源整合的目标。有些信息提供商已经开始开发研制信息资源整合体系,例如ISI Web of Knowledge就建成了跨多种数据库的信息资源整合体系[17]。

3.4 技术应用

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工作还必须重视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为资源整合提供技术支持与保障。整合机制不能忽略技术问题,由于信息资源本身带有很强的技术性,没有技术的应用是不可能把这些异构资源整合为一体化的知识体系,没有整合技术也不可能实现不同信息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到用户桌面也离不开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图书馆要考虑适宜的整合技术介入途径。一方面是积极进行计算机与互联网等相关领域的技术应用,如扩展标识语言XML、资源描述框架RDF及本体论Ontology,这些都是信息资源整合的重要技术基础”[18]。同时重视新出现的信息资源整合工具,如 OpenURL协议、SFX工具、异构数据库统一检索平台技术等[19]。OpenURL协议把不同来源和不同通信协议的信息源及相关服务整合到一起,实现不同类型、不同格式、异地分布信息资源的无缝链接。SFX是Special Effects Cinematography的缩写,它是由比利时根特(Ghent)大学的Herbert Van de Sompel研发的一套新的网络电子信息资源无缝链接整合软件系统。异构数据库统一检索平台技术(Union Search Platform)可以帮助图书馆建立一个整合平台,通过该平台来方便地实现信息资源整合。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建立了资源统一检索平台,把分布在不同的检索平台上的200余个数据库、近2万种电子期刊和 10余万种电子图书整合为可一站式检索的资源体系,解决了不熟悉平台和系统的用户在信息查询和检索上的困扰。

4 信息资源整合机制的目标

信息资源整合工作是把各个相对独立的数字资源系统中的数据对象、功能结构及其互动关系进行融合、类聚和重组,重新结合为一个新的有机整体,实现了各种信息资源透明的无缝的链接。从资源的角度看,信息资源整合产生出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消除了传统资源与数字资源、异构资源之间人为割裂的零散、孤立的状态,经过过滤、筛选、评价的网络信息资源的学术价值得到提高。信息资源整合应该努力建立分布式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提高信息资源的可共享性及信息资源共享的范围与深度,形成全球性综合信息资源库,实现更大范围、更有深度的资源共享。信息资源整合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尽快、尽多提供可远程传递的全文文献,提高信息资源的全文化程度,提供知识和信息的全球存取。信息资源整合还应该产生更加丰富的虚拟馆藏资源,信息资源采集的方式、方法及其品种结构逐步趋于多元化。

从用户的角度看,用户使用经过整合的信息资源时不用频繁出入各种数据资源系统或者调用各种检索手段,各种类型、不同数据格式的信息资源经过处理能够以统一的界面提供给用户利用,消除了用户对界面和不同检索系统的陌生。信息资源整合目的在于为用户提供适其所求、方便获得的信息,当代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机制就是为了满足用户全方位、多渠道、多手段地获取信息的要求。信息资源整合的目标是要提供信息资源到用户桌面,让用户从任何一个点都可以进入一个更大的信息空间,促进形成以用户为中心,以资源为基础的学习环境、研究环境。

从服务的角度看,经过整合的信息资源体系有利于提高用户服务效果的便捷性和全面性。信息资源整合的目标在于提高服务质量,增强信息服务能力,实现一站式、个性化和一体化的信息服务,经过整合的信息资源体系更容易实现服务的整合和扩展。

标签:;  ;  ;  ;  ;  

论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机制的建立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