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儿子的教学记录与评介_杨氏之子论文

杨氏儿子的教学记录与评介_杨氏之子论文

《杨氏之子》教学实录及点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子论文,杨氏论文,点评论文,教学实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师:同学们,知道古时候的学校叫什么吗?

生:私塾。

师:古代的学校有叫私塾的,也有叫书馆的。知道古代人们称呼老师什么吗?那时候把有学问的人称作夫子,夫子称自己的学生为弟子。这一节课,我们就以“夫子”和“弟子”相称。弟子们好!

生:夫子好!

师:古代男人与女人在行礼方面是不同的,男人是一拉长袖,向前一拜,女人是把双手放在腰右边,顺势一弯。

(师模仿男人与女人礼节上的区别。生笑,紧张感荡然无存)

点评:《杨氏之子》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师通过课前谈话,对学生进行了古文化的熏陶。谈话中点到的“夫子”,即是课文中要解决的一个文言词语,此乃教师的精心设计。这样导课,能有效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

师:这一节课,夫子将要带着弟子们,去学习一个发生在一千六百多年前的小故事。看课题,读!

生:(齐)《杨氏之子》。

师:“杨氏”在古文中的解释很多,这里单指姓杨的人家,那么“杨氏之子”呢?

生:是指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师:很好,那么曹家的儿子就是——

生:曹氏之子。

师:马家的儿子就叫——

生:马氏之子。

师:张家的女儿就叫——

生:张氏之子。

师:这样叫行吗?

生:(马上意识到)不行,应该叫张氏之女。

师:是的,古代的这个“子”字,一般是指男性的。好,给大家一个机会,请弟子们各自用上自己的姓氏说说自己。

点评:“杨氏”在文言文中有多种解释。因为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因此执教者没有过度展开,而是直接告诉学生,这里的“杨氏”指的是姓杨的人家,这样处理合情也合理。而且,执教者通过迁移,让学生加深了对课题的理解。

师:这篇课文写了杨氏之子的什么事呢?请看大屏幕。

(屏幕上出示没有标点的竖排格式的课文。接着出示学习提示:自由读课文,读好第一遍的,可以继续读第二遍、第三遍,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与我们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之处)

师:读好第三遍的同学可以站起来,继续读第四遍……好,大家都读完了三遍。谁先谈谈自己的发现?你先来。

(生谈自己的发现,如文本竖排、没标点等,教师简介文言文的特点)

师:再读,你认为这个小故事到哪里是一句的,就在哪里加个句点,就是圈个圈——古文原来是没有标点的。夫子欲读,诸位想听否?

生:想。

(师范读,有意在句号处停下)

师:看看课文,看你所加的标点是否跟原文相同,把与原文不相同的标点改过来。

点评:教师有意将文本进行重组,将55个文字竖着排列,且不留一个标点,让学生在初读的时候,就能感受到文言文的特色。通过教师的介绍,学生初步明白了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

(出示学习提示:再读课文,用看注释与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试着读懂每句话的意思,也可以和同桌做个交流)

师:弟子们,读明白了吗?谁先站起来作个汇报?你读懂哪一句就汇报哪一句。

(师生之间进行交流,随机引出理解文言文的几种方法)

师:弟子们,从刚才的汇报中,你听出了这是一个怎样的杨氏之子?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也可以用课文里的一个词。

(出示:______的杨氏之子)

生:聪明的杨氏之子。

师:不错,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说吗?

生:聪惠。

师:“惠”是生字,我们一起把它写好。(板书:聪惠。一起写“惠”字)“惠”是什么意思?

生:同“慧”,是智慧的意思。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下面的注释里写着的。

师:很好。看注释是读懂文言文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点评: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是学习文言文最为常用的两种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很有必要进行学法指导。

师:那么,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杨氏子很聪明?请弟子们再读读,画画,想想,写写批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生:“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我认为这句话可以体现杨氏子的聪惠。

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应声答曰”,就是马上回答。能马上回应孔君平的话,说明他很聪明,很有智慧。

师:妙哉!那夫子读孔君平的话,你马上读杨氏子的话。“此是君家果。”

生:“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生反复读对话)

师:还可以从这句话的哪些地方看出杨氏子的聪惠?

生:孔君平姓孔,杨氏子就拿孔雀来比喻,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的聪惠。

师:这不叫比喻,应该叫借用。哦,原来孔君平是拿杨梅来捉弄杨氏子,杨氏子马上——

生:用孔雀来反驳孔君平。

师:好一个聪惠的杨氏子,竟在孔姓上做起了文章,以牙还牙啊!你也很聪惠,居然读懂了这一层意思。诸位,在杨氏子的话里,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他的聪惠?

生:还可以从“未闻”一词中看出他的聪惠。

师:怎么说?

生:“未闻”是没有听说的意思。他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家的鸟。这话听起来好委婉啊!

师:你真会理解。一个九岁的孩子能用很委婉的语气跟对方说话,真是不简单,是很聪惠。弟子们,捉弄杨氏子的孔君平要是姓凤呢?杨氏子会怎样回答?

生:未闻凤凰是夫子家禽。

师:厉害。那要是姓毛呢?

生:未闻毛豆是夫子家果。

生:未闻毛驴是夫子家禽。

师:毛驴能说是禽吗?

生:不行。

师:怎么改?

生:夫子家兽。

生:夫子家畜。

师:我比较认同后者。多么巧妙而又委婉的语言啊!弟子们,这就是语言的艺术。

点评:以读求悟,以悟促读,通过分角色读人物的对话,学生加深了对“应声”的理解。对话是文章的重点所在,执教者始终抓住对话不放,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读出了一个“聪惠”的杨氏之子。再将孔君平的“孔”姓,换成“凤”“毛”等姓,让学生真正学习并运用了语言的艺术。

师:弟子们,你们还从哪些地方读懂了杨氏子的聪惠?

生:夫子,弟子认为杨氏子除了很聪明以外,还是个很有礼貌的孩子。

师:好啊!夫子愿闻高见。

生:“为设果,果有杨梅。”杨氏子不仅会接待客人,还给客人摆上了水果,真有礼貌。

师:妙哉!妙哉!弟子真会读书。学到这里,夫子相信,弟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将会把古文读得更好。谁先读读?好,你先来。(生读)读着读着,诸位肯定把全文背下来了,谁先来?能面朝着听课老师背背吗?

(生面向听课老师背诵)

师:下面请大家在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一句,把它翻译出来,写在作业本上。

(生翻译,师巡视,指名汇报)

师:很好。夫子要求大家回去以后,再去对照注释检查。有兴趣者,把全文翻译出来,写在作业本上。

点评:文言文教学应该把重点放在朗读和理解上。执教者把朗读定位在学生的理解层次上是对的,只有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才能把文章读好,才能读出古文的韵味。对课文,只求理解,不求翻译。“有兴趣者,把全文翻译出来,写在作业本上。”这一设计,有梯度,既让后进生吃饱,又让优等生吃好。

标签:;  

杨氏儿子的教学记录与评介_杨氏之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