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微论文_何爱国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微论文_何爱国

何爱国 重庆市秀山一中 409900

摘 要: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改革强调创设生动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实验是化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不能落到实处。作者对化学实验教学中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中学化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化学新课程改革强调创设生动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然而在化学学科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由于各种原因,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探究实验、家庭实验尚未落到实处。这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起到了阻碍作用。为什么呢?

一、从客观因素来看。一是课程设置和课程安排欠妥。高中化学课周课时为3课时,就必修1来说共30课时,新课内容耗时最少也要10周,再加上军训、各种节假日等,基本上要16周左右才能结束新课。一学期只有20周,没有时间处理习题,所以在教学上赶进度的现象非常严重,演示实验能省就省,学生实验能不做就不做,研究实验根本无法顾及,因此不可能完成实验教学任务。二是实验室条件不够、实验员缺乏。化学研究中新的仪器和手段层出不穷,仪器已经实现了电子化、数字化、精密化、微型化,而一些学校实验仪器配备落后,实验药品不能及时更新,存在药品缺少或过期的情况,导致很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都不能很好地进行。同时在很多学校,化学实验室一般只配一名实验员,学生实验不能完全及时进行,探究实验没有时间安排,这样对实验教学也造成了一定影响。三是实验员素质有待提高。为保证化学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就要有坚强的后勤保障,要提高实验员的业务素质,要健全实验室有关账目和实验室规则,以保证化学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化学实验的正常化和高效化。

二、从主观因素来看。一是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新课程改革的实行及评价机制与应试教育的矛盾、升学率至上的思想,导致不少学校一味追求分数,搞题海战术,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根本没有很好地落实,化学实验室存在的问题不能引起领导的重视,诸多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二是学科教师重视不到位。第一,教师存在职业倦怠心理问题,在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存在着怕麻烦、怕危险、怕危害等情况,所以演示实验能不做就不做,学生实验能省就省,探究实验没时间进行,更不能顾及趣味实验和家庭实验。第二,不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不少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只注重实验现象和结果的描述,而不注重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做细致的观察,推理不严密,因而学生在分析实验现象、概括实验结论时不全面、不到位。第三,不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受教学进度的影响,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演示得多、说得多,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实验,因而学生的操作能力始终得不到提高。在考试中,不认识实验仪器、不知道怎么操作的情况屡见不鲜。第四,不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平时教学中,由于学生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本质搞不清楚,也就不能够完全表达实验的过程、现象、条件以及得出的结论。在做实验报告和回答实验题目时总是会出现程序上的错误、结论上的偏差,教师不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时间长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得不到提高,导致高三复习中实验题得分率不高。

三、改革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当前,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应立足实际,找准突破口,务求实效,着力推进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工作的有效进行。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高度重视演示实验教学工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形成概念,掌握化学知识。教师在演示实验中的规范操作,可以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边讲边实验,把一些简单可行的演示实验和一些验证性的学生实验纳入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便于学生清楚地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氨气极易溶于水的演示实验中,学生不但看到了喷泉,而且看到了酚酞溶液变红,不仅验证了这一性质,而且为学习化学性质做好了铺垫,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是将演示实验改为协同实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勇于实践的能力。教师的演示实验往往因为班级人数多、现象并不明显、可见度不高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使看不清楚的学生失去了兴趣和热情。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在无危险、无危害、耗时短、操作简单的情况下,可将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参与操作的协同实验,或者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合作完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如物质的制取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等等。

三是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在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而验证性实验只能单纯地限于模仿,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造成学生实验时不能发现问题。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探究性实验,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学会研究与探索的方法。如教材中有关乙烯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若乙烯的制取和性质的课堂教学改为探索性实验,就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学习时,首先介绍实验室制取乙烯所需的药品及反应原理,通过讨论、分析,由学生自己设计制取乙烯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然后提出问题:乙烯具有哪些重要的化学性质?启发学生根据学习过的甲烷的性质并结合课本中设计探究乙烯性质的实验,经过师生共同讨论,确定实验方案,明确注意事项后,学生分组亲自动手制取乙烯并实验乙烯与溴水、酸性高锰酸钾的反应。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描述各实验现象,分析总结乙烯的化学性质。在实验过程中,启发学生要认真观察,发现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认真思考,充分讨论、分析,直到得出正确结论。这样,整个乙烯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就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行设计、独立操作完成,既有探究性,又有创造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是提出严格要求,做好学生实验,拓展趣味实验。学生实验可以有效地训练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通过讨论、分析来解决问题。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实验偏差、实验报告。同时在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化学实验以验证性实验居多,而趣味实验是对化学课本知识的拓展和深化。开展趣味实验,将学到的书本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魔棒点灯”、“海底花园”、“鸭子长毛”等趣味实验,“粗盐提纯”、“用碱面发酵面粉做面包”、“自制甜酒”等小实验。这些小实验,既巩固了课本知识,又深化了化学知识,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将发挥重要作用。

五是开放实验室,力求做到因地制宜。在开齐课本实验的前提下,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机会进行趣味实验和课外小实验,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设计、动手操作实验,观察、记录现象,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应该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的效益。教师要根据实验教学和仪器设备的现状,因陋就简,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廉价器具、材料或者废弃物,制成简易的实验仪器或替代实验用的化学药品。这样有助于解决实验仪器、药品的短缺问题,弥补实验经费的不足,丰富教学资源,又能增强学生的节约和环保意识。比如:用贝壳或者鸡蛋壳代替碳酸钙,用食用碱代替碳酸钠,用废弃的小药瓶做反应器等等。

综上所述,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改革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观念,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务求实效的作风,投入到化学实验教学工作中去,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提升学科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史定海 化学实验教学的误区分析[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4)。

[2]何坚强 利用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8)。

[3]荆秀玲 改进实验教学,培养学科能力[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9)。

论文作者:何爱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10月总第17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0

标签:;  ;  ;  ;  ;  ;  ;  ;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微论文_何爱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