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络通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周络通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封卫毅[1]2003年在《周络通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周络通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困扰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关DPN的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也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研究临床疗效可靠的DPN治疗中药,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在临床应用中发现,中药复方周络通(ZLT)对糖尿病患者的一些外周神经并发症状具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作用。因此,本研究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发的糖尿病(STZ-D)大鼠和小鼠周围神经病变模型,分别研究了预防给药和治疗给药条件下,周络通对糖尿病动物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主要作用,并主要从代谢障碍角度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一 ZLT对糖尿病动物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研究1 ZLT对STZ-D小鼠周围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研究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致小鼠糖尿病模型,造模后连续灌胃给药12周。ZLT给药剂量为1.03、0.51和0.26g/kg分别相当人临床用量的18、9和4.5倍。1.1 对STZ-D小鼠体重和尿糖水平的影响STZ造模后,模型组小鼠体重明显降低、尿糖水平升高。ZLT对小鼠体重和尿糖水平未观察到有显着性影响。1.2 对STZ-D小鼠热、冷刺激反应时间和化学刺激刺激反应以及负重攀网时间变化的影响分别将43℃热水、10℃冷水刺激小鼠的甩尾时间作为小鼠的热刺激反应时间和冷刺激反应时间;给小鼠右后足背部皮下注射0.4%的甲醛溶液0.01ml,以0~5分钟内小鼠舔后足和弹后足的次数之和为指标,观察小鼠对化学刺激的疼痛反应情况;将尾部负有相当于体重40%重量的小鼠在垂直悬挂的铁丝网上的攀援直至坠落下来的时间作为小鼠负重攀网时间。STZ造模后2周时,模型组小鼠的热刺激反应时间明显缩短(P<0.01),在4周、8周和12周时又明显性延长(P<0.05、P<0.01和P<0.01)。造模给药后2周时,1.03g/kg、0.51 g/kg、0.26 g/kg剂量ZLT对小鼠热刺激时间的减少有一定的增加作用,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1.03g/kg、0.51 g/kg、0.26 g/kgZLT对8周时小鼠热刺激反应时间的增加均有非常显着性抑制作用(P<0.01);给药12周时,0.51 g/kg、0.26 g/kg ZLT对热刺激反应时间的延长依然表现出明显性抑制作用(P<0.05)。模型组小鼠在造模后两周时对冷水刺激甩尾反应时间表现出一定的缩短趋势(P<0.1),但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甩尾反应时间又有延长的趋势,其中在8周时的甩尾反应时间延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2周时,这种趋势依然存在(P<0.1)。8周时,1.03g/kg ZLT对STZ-D小鼠冷刺激反应时间延长具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在造模两周时,STZ-D小鼠的甲醛刺激疼痛反应明显性增加(P<0.05);在6周时则无明<WP=5>显差别(P>0.05);8周时,又表现出化学刺疼痛反应的明显减弱(P<0.01)。1.03g/kg、0.51 g/kg、0.26 g/kg ZLT对STZ-D小鼠在各时期的化学刺激疼痛反应变化均未表现出有明显性影响(P>0.05)。模型组小鼠在4周、8周和12周时的负重攀网时间均有显着性缩短(P<0.01,P<0.01,P<0.05)。0.51 g/kg、0.26 g/kg ZLT对STZ-D小鼠负重攀网时间的减少均表现出明显性的延长效果(P<0.05)。2 ZLT预防给药对STZ-D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保护作用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致雄性和雌性大鼠糖尿病模型,造模后连续灌胃给药8周。ZLT给药剂量为0.80、0.40和0.20g/kg分别相当人临床用量的14、7和3.5倍。2.1 对STZ-D大鼠体重、进食量、饮水量和血糖等一般观察指标的影响在造模后2、4、6、8周时,雄性和雌性糖尿病大鼠体重均明显性降低(P<0.01);除2周时雌性0.80g/kg ZLT组大鼠体重明显大于模型组外(P<0.05),ZLT对STZ-D雄性和雌性大鼠体重无明显性影响(P>0.05)。模型组雄性大鼠和雌性大鼠的平均进食量则和平均饮水量明显高于空白组大鼠,ZLT对雄性或雌性大鼠平均进食量和平均饮水量无明显影响。在造模后及2周、6周和8周时,雄性和雌性模型组大鼠血糖值明显高于空白组血糖值(P<0.01)。除ZLT 0.80g/kg和0.20g/kg雌性组大鼠血糖值在8周时低于模型组外(P<0.05,P<0.01),在其余时刻ZLT对雄性和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值均未表现出有明显性影响。2.2 对STZ-D大鼠机械刺激痛阈和电刺激痛阈的影响动态监测大鼠的机械刺激阈值和电刺激痛阈值,结果显示,雄性和雌性STZ-D大鼠的机械刺激痛阈值较空白组均有明显降低(P<0.01),电刺激痛阈值则均有明显升高(P<0.01);ZLT对STZ-D雄性和雌性大鼠的机械刺激痛阈值的降低和电刺激痛阈值的升高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P<0.05或P<0.01)。2.3 对STZ-D大鼠坐骨神经传导功能(MNCV)的影响在大鼠造模给药后2周、4周、6周和8周时,雄性和雌性STZ-D模型大鼠MNCV较空白组均有明显性减慢(P<0.01);0.80g/kg、0.40g/kg、0.20g/kg ZLT对MNCV减慢具有明显性改善作用(P<0.01或P<0.05)。2.4 对STZ-D大鼠坐骨神经病理形态改变的影响STZ-D大鼠模型组坐骨神经锇酸染色显示髓鞘有明显的损伤反应,神经纤维边缘出现波纹状褶皱,髓鞘内出现许多类脂变性的凝集小块,有些部位出现断裂现象,部分神经纤

封卫毅, 侯家玉, 陈伟, 王晶[2]2004年在《周络通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功能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研究周络通 (黄芪 ,桂枝 ,当归 ,生地 ,细辛等 )对链脲佐菌素 (STZ)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功能和多元醇代谢通路的影响。方法 :动物ig给药 ,连续 8周 ,观察药物对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形态学改变、神经传导速度、坐骨神经Na+,K+ ATP酶和醛糖还原酶活性及山梨醇、肌醇、果糖、葡萄糖、甘露糖等多元醇含量的影响。结果 :周络通对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形态学改变有明显保护作用 ,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性提高 ,Na+,N+ ATP酶活性增强、醛糖还原酶活性降低 ,山梨醇、葡萄糖含量降低。结论 :周络通可改善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组织的代谢 ,改善神经组织功能 ,对STZ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具有防治作用。

姚鸿萍, 封卫毅, 魏友霞[3]2015年在《周络通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形态学改变及神经生长因子含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周络通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形态学改变及神经生长因子(NGF)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STZ-D)模型,灌胃给药8周,锇酸染色观察坐骨神经形态变化,用ELISA法测定糖尿病大鼠血清中的NGF含量,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神经组织中NGF含量。结果周络通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形态学改变有明显保护作用;对血清NGF含量减少有明显提高作用;对坐骨神经组织中NGF的含量虽无明显影响,但对坐骨神经轴突内NGF的减少有明显的提高作用。结论周络通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具有保护作用,对血清和坐骨神经轴突内NGF的减少具有明显的提高作用。

魏刚, 王宏涛, 张会欣, 何奇龙, 崔庆飞[4]2013年在《周络通胶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模型小鼠坐骨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周络通胶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模型小鼠坐骨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KK/Upj-Ay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等容蒸馏水)组与周络通高、中、低剂量(6.85、3.43、1.71 g/kg)组,另取10只C57BL/6小鼠作正常对照(等容蒸馏水)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3个月。检测小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MNCV);测定小鼠空腹血糖(FBG)值、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取小鼠坐骨神经,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RT-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坐骨神经B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相关抗原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凋亡相关因子(Fas)、Fas受体(FasL)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周络通高剂量组小鼠FBG、血液中HbA1c含量显着减少(P<0.01或P<0.05);周络通高、中、低剂量组小鼠坐骨神经MNCV显着增加,细胞凋亡率显着降低,坐骨神经Bax、Caspase-3、Fas mRNA表达与Bax蛋白表达显着减弱(P<0.01或P<0.05);周络通高、中剂量组小鼠坐骨神经FasL mRNA表达水平增强(P<0.01),Caspase-3、Fas、FasL蛋白表达显着减弱,Bcl-2蛋白表达显着增强((P<0.01或P<0.05));周络通高剂量组小鼠Bcl-2 mRNA表达显着增强(P<0.01)。结论:周络通胶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上调Bcl-2、Fas和FasL表达,下调Bax、Caspase-3表达,抑制细胞凋亡率有关。

季聚良[5]2007年在《滋阴益气熄风活血通络法对DPN的临床观察及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雪旺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滋阴益气活血熄风通络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探讨滋阴益气活血熄风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分子机制,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临床部分:将入选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中医辨证均属于气阴两虚兼有血瘀型DPN患者。治疗组服用降糖舒络方,对照组服用弥可保片。治疗前后观察一般情况、临床疗效、证候疗效、症状积分、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神经传导速度情况。两组均在西药降糖的基础上进行治疗。一个月为一疗程,共观察一个疗程。实验部分:将48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降糖舒络方高剂量组、降糖舒络方中剂量组、降糖舒络方低剂量组6组,采用STZ腹腔注射,建立SD大鼠糖尿病模型。以实验大鼠一般情况、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胰岛素、坐骨神经雪旺细胞凋亡及介导细胞凋亡的caspase-3和调控细胞凋亡的基因蛋白bcl-2、bax的表达为观察指标,以达美康+弥可保为对照进行观察。结果:临床部分:治疗组病人临床疗效、证候疗效和临床主要症状改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P>0.05),但是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显效率、证候痊愈率以及对次要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对FBG、PBG、HbA_1C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P>0.05)。实验部分:各组大鼠造模前饮水量、体重、食量、尿量、血糖均无明显改变(P>0.05);造模后各组大鼠的饮水量、体重、食量、尿量、血糖跟模型组相比均有显着差异(P<0.01);随着用药的进行,西药组和中药组DM大鼠的饮水量、尿量及食量均较模型组明显减少,血糖逐渐下降,而体重较模型组则明显增加(P<0.01)。实验结束后西药组和中药组一般情况、血糖较模型组均有明显改善,而对于饮水量、食量、尿量的改善中药组优于西药组,而且呈剂量依赖性。西药组对DM大鼠的体重及血糖影响优于中药组(P<0.01),中药各组对大鼠体重影响以中药大剂量组疗效占优(P<0.05),但是对血糖影响无组间差异(P>0.05)。模型组SINS、HbA1c跟正常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SINS、HbA1c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着意义(P<0.01),中药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对SINS、HbA1c的影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对照组对SINS、HbA1c的疗效则优于中药小剂量组(P<0.01),中药组间比较以中药大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疗效占优(P<0.01)。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雪旺细胞凋亡、caspase-3、bax基因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强,bcl-2明显下降(p<0.01)。中药组和西药组对雪旺细胞凋亡、caspase-3、bax和bcl-2基因蛋白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组对于雪旺细胞凋亡、caspase-3、bax和bcl-2的影响优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间比较以中药大剂量组疗效占优(P<0.05或0.01)。结论:滋阴益气熄风活血通络法可以稳定血糖,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估计其治疗作用与改善糖代谢、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和多元醇通路代谢增强有关。滋阴益气熄风活血通络法可以改善糖尿病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抑制雪旺细胞凋亡,认为其作用机制与抑制caspase-3活性和bax蛋白表达及促进bcl-2蛋白表达有关,并且对于各观察指标影响基本呈剂量依赖性。

吴以岭[6]2005年在《中药周络通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药复方周络通由黄芪、桂枝、当归、生地、细辛等12味中药组成,具有通络祛瘀止痛的功效。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为明显的治疗作用。本文通过对STZ糖尿病大鼠一般情况、坐骨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学的测定、坐骨神经中Na~+-K~+-ATPase活性以及抗自由基能力等方面进行测定,研究周络通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及其机制。

吕树泉, 张淑芳, 苏秀海, 宋慧丽, 刘爱茹[7]2016年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及实验研究近况》文中研究表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为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目前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制研究尚不明确,普遍认为高血糖诱发的氧化应激起到关键作用。现代医学对其治疗手段较多应用降糖、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抑制山梨醇生成、抗氧化等药物,取得了一定临床疗效,但对于顽固痛性神经病变,尚无有效方法,只能应用止痛药物对症处理。近年来,中医药对于本病的临床治疗取得了较大进展,对中医药的作用机制研究不断深入。本文检索了近10年的文献,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专方专药、中医外治联合西药、针药结合、实验研究等多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研究发现,中医认为本病属"络病"范畴,目前主要采用益气养阴、温阳、活血化瘀、通络等治法,内外结合,具有多靶点起效的特点。但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某方或某药,观察指标以血糖,血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神经传导速度为主,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的指标较少。如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多个方面阐述中医药治疗DPN的作用机制及开展量效关系毒理研究,是目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张会欣, 赵韶华, 王宏涛, 朱慧明, 魏刚[8]2013年在《周络通胶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小鼠坐骨神经TGF-β1/Smad3信号通路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周络通胶囊(黄芪、桂枝、当归、生地、细辛等)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小鼠坐骨神经TGF-β1/Smad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40只KK/Upj-Ay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周络通胶囊高、中、低剂量组(6.85、3.43、1.71 g生药/kg),另设10只C57BL/6小鼠对照组。灌胃给药12周,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坐骨神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受体I(TGF-βRI)、受体II(TGF-βRII)及Smad3表达。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下降(P<0.01),TGF-β1、TGF-βRI、TGF-βRII及Smad3表达明显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周络通组能提高运动神经传导速度(P<0.05,P<0.01),降低TGF-β1、TGF-βRI、TGF-βRII及Smad3表达(P<0.05,P<0.01)。结论周络通胶囊能通过抑制TGF-β1/Smad3信号通路,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小鼠功能。

梁俊清, 徐海波, 陈檬, 王志鑫, 徐明远[9]2014年在《周络通提取物Z-6对高糖所致Schwann细胞损伤和PI3K/Akt/nNOS通路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磷酯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PI3K/Akt/nNOS)信号通路在周络通提取物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雪旺(Schwann)细胞分为正常组(D-葡萄糖25 mmol/L)、高糖模型组(D-葡萄糖100 mmol/L)、周络通提取物活性部位5(Z-5)+高糖组、周络通提取物活性部位6(Z-6)+高糖组、周络通+高糖组和甲钴胺+高糖组。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的生存活性,相关试剂盒分析培养上清中NO含量和细胞内Ca2+-ATPase活性的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Bcl-2、Bcl-xL、Bax、Bak和caspase-3蛋白表达及nNOS和Akt的磷酸化情况。利用PI3K和Akt的显性负性突变体瞬时转染Schwann细胞,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在周络通提取物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周络通提取物Z-6能显着提高高糖损伤后Schwann细胞的存活率,提高NO分泌量并明显上调Bcl-2、Bcl-xL蛋白的表达及Akt、nNOS的磷酸化水平,同时显着降低细胞凋亡率及Bax、Bak、caspase-3蛋白的水平,利用PI3K的显性负性突变体(δp85)阻断nNOS的上游信号通路PI3K/Akt后,NO分泌量减少,但未对Z-6上调nNOS和Akt磷酸化的作用产生明显影响。结论:在高糖损伤条件下,周络通提取物Z-6上调nNOS蛋白磷酸化水平,促进抗凋亡因子的表达,抑制促凋亡因子及caspase-3关键蛋白酶的表达,降低Schwann细胞凋亡率,从而提高高糖损伤细胞的存活率,这些作用与PI3K/Akt/nNOS通路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张涛静[10]2008年在《糖络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率在逐年增高,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研究已成为普遍关注的课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成人糖尿病发病率达到60%,是造成糖尿病足及截肢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人一旦发生神经病变,生活质量将受到严重损害。由于DPN的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DPN的防治已成为糖尿病研究的重要课题。其发病机制为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研究证实主要与高血糖状态引起的代谢、循环障碍有关,同时与神经营养因子减少、自身免疫性损伤以及遗传因素等相关,但至今仍未完全阐明,目前现代医学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导师高彦彬教授通过阅读古今文献并结合对大量DPN患者的临床观察,认为本病主要病机为肝肾气阴两虚,络脉痹阻,治宜滋补肝肾、益气养阴、化瘀通络;糖络宁便是在这一治则指导下组方,经过临床观察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较满意疗效。本研究主要分为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两部分。临床观察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观察糖络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实验研究则是进一步开展动物实验,从DPN发病机理的角度探讨糖络宁作用的机制。临床观察目的:观察糖络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DPN病人8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在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的基础上,治疗组予糖络宁治疗,对照组予口服弥可保(甲钴胺)治疗。对患者的临床症状、神经传导速度及血压、血脂、血糖等一般指标进行了观察。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22%,经Ridit检验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糖络宁治疗组对两侧胫运动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均优于弥可保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药糖络宁可明显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神经传导速度,总体疗效优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西药弥可保。实验研究目的:探讨糖络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预实验:清洁级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余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按60mg/kg的剂量标准)造模,十天后大鼠禁食8h断尾取血,测定血糖大于16.7mmol/L者为成模,饲养8周后,麻醉大鼠,分离大鼠双下肢肌肉组织,取出两侧坐骨神经组织,进行坐骨神经组织病理观察,糖尿病模型组大鼠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进一步将清洁级SD雄性大鼠120只,随机取15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余造模,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弥可保组、糖络宁高剂量组、糖络宁中剂量组、糖络宁低剂量组给药,中药糖络宁制剂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生药5、10、20g/kg?d灌胃,弥可保组按175ug/kg?d剂量标准灌胃,模型组及正常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共给药12周,给药结束后,麻醉大鼠,取出肝组织、神经组织、血液,进行各项指标测定。结果:实验一:糖化血红蛋白比较: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所有糖尿病组大鼠的糖化血红蛋白均显着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糖络宁治疗组能够降低糖尿病大鼠的糖化血红蛋白(P<0.05),而弥可保组无此差异;体重比较:各组STZ大鼠12周体重与第1周体重比较均有明显增加,P<0.01;但各组相邻两周体重比较却均无明显差别,P>0.05;组间STZ大鼠体重比较,自第1周到第12周,无论是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还是中药组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体重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血糖比较:各组STZ大鼠组间血糖值比较,糖络宁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在8周、12周的血糖值与模型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血糖值与西药组比较在8周和12周时也有显着性差异,余组间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热刺激反应时间比较:与正常组对相比,模型组在造模后2周时对热刺激甩尾反应时间有明显缩短(P<0.01),但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在4周、8周和12周时的大鼠甩尾时间又明显延长(P<0.05,P<0.01,P<0.01)。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8周、12周时热刺激反应时间均有显着差异(P<0.01),在8周、12周时可以缩短甩尾时间;中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在2周时可以延长甩尾时间,但没有统计学意义,在8周、12周时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均可以显着性缩短甩尾时间(P<0.01),与西药组比较,中剂量组在8周时可以显着性缩短甩尾时间(P<0.05);冷刺激反应时间比较:模型组与正常组对比,在2周、4周时无明显差异,而8周、12周出现甩尾时间延长现象,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在8周时有显着性缩短甩尾时间的作用(P<0.05),而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在8周、12周时均有显着性缩短甩尾时间的作用(P<0.05或P<0.01),两组在12周时与西药组比较也有显着性缩短甩尾时间侧作用(P<0.05)。实验二: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比较:组间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在2周、4周、8周、12周时的MNCV均有明显减慢(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在4周、8周、12周可以明显改善神经传导速度(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糖络宁治疗组在各周均能明显改善神经传导速度的作用(P<0.01或P<0.05);与西药组比较,高剂量糖络宁治疗组在12周时有更加明显的改善效果(P<0.05),余均无明显差异。实验叁:坐骨神经病理比较: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坐骨神经切片,可见正常组大鼠坐骨神经纤维分布密集均匀,排列整齐,细胞结构完整,单个纤维饱满,髓鞘薄厚均匀;而模型组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纤维形态不规则,结构不清楚,有髓神经纤维密度明显减少,神经纤维间隙扩大,部分髓鞘密度不均匀。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糖络宁组及西药组的神经纤维变性及断裂均明显减少,其中高剂量糖络宁组改善最为明显,神经纤维断裂及变性均很少,基本恢复至正常组水平;其次是低剂量组与中剂量组,两组仍有一些神经断裂及变性;最后是西药组,虽然与模型组比较有所改善,但仍出现不少神经断裂及变性。实验四:粘附分子CD54的比较:与正常组大鼠比较,各组糖尿病大鼠单个核细胞表面CD54的表达明显增强(P<0.01);与糖尿病模型组大鼠比较,西药组与中剂量糖络宁组大鼠CD54表达均有所下降,其中中剂量糖络宁组有显着性下降(P<0.01),西药组下降无统计学意义;中剂量糖络宁组与西药弥可保组比较也有显着性下降(P<0.05);粘附分子CD62P的比较:与正常组大鼠比较,各组糖尿病大鼠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均明显增强(P<0.01);与糖尿病模型组大鼠比较,西药组与中剂量糖络宁组大鼠CD62P表达均有所下降,其中糖络宁中剂量组显着性下降(P<0.01);中剂量糖络宁组与西药弥可保组比较也有显着性下降(P<0.05)。实验五:血清IGF-Ⅰ含量比较: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GF-Ⅰ含量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大鼠比较,西药组与中剂量糖络宁组大鼠血清中IGF-Ⅰ含量明显增高(P<0.01或P<0.05),中剂量糖络宁组与西药弥可保组比较更显示出显着差异(P<0.01)。肝组织IGF-ⅠmRNA表达比较: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IGF-Ⅰ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大鼠比较,西药组可提高大鼠肝组织中IGF-ⅠmRNA的表达(P<0.05),中剂量糖络宁组可显着提高糖尿病大鼠肝组织中IGF-ⅠmRNA的表达(P<0.01)。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糖络宁可以降低STZ大鼠糖化血红蛋白,降低STZ大鼠血糖,但是对于体重没有明显影响;糖络宁可以明显改善STZ大鼠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在痛觉过敏而使刺激反应时间缩短时,糖络宁可以延长反应时间,在痛觉迟钝而使刺激反应时间延长时,糖络宁可以缩短反应时间;糖络宁可以改善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糖络宁可以改善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病理改变。糖络宁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大鼠粘附分子CD54、CD62P的表达,而西药弥可保则无此效果;糖络宁能够上调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组织IGF-ⅠmRNA表达,增加糖尿病大鼠血清中IGF-Ⅰ的含量;提示糖络宁可能通过影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粘附分子等血管、神经营养因子等途径发挥治疗DPN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络通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 封卫毅.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3

[2]. 周络通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功能影响[J]. 封卫毅, 侯家玉, 陈伟, 王晶. 中成药. 2004

[3]. 周络通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形态学改变及神经生长因子含量的影响[J]. 姚鸿萍, 封卫毅, 魏友霞. 西北药学杂志. 2015

[4]. 周络通胶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模型小鼠坐骨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研究[J]. 魏刚, 王宏涛, 张会欣, 何奇龙, 崔庆飞. 中国药房. 2013

[5]. 滋阴益气熄风活血通络法对DPN的临床观察及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雪旺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D]. 季聚良.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07

[6]. 中药周络通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实验研究[C]. 吴以岭. 中医药学术发展大会论文集. 2005

[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及实验研究近况[J]. 吕树泉, 张淑芳, 苏秀海, 宋慧丽, 刘爱茹.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6

[8]. 周络通胶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小鼠坐骨神经TGF-β1/Smad3信号通路的影响[J]. 张会欣, 赵韶华, 王宏涛, 朱慧明, 魏刚. 中成药. 2013

[9]. 周络通提取物Z-6对高糖所致Schwann细胞损伤和PI3K/Akt/nNOS通路的影响[J]. 梁俊清, 徐海波, 陈檬, 王志鑫, 徐明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4

[10]. 糖络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及作用机制研究[D]. 张涛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

标签:;  ;  ;  ;  ;  

周络通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