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晓仙 罗平县人民医院 云南曲靖 655800
摘要:目的:探究麻醉恢复期患者心电图的改变及护理措施。方法:针对本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间麻醉科收治的麻醉患者83例进行观察分析,观察本组患者的心电图、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等情况,并针对心电图异常的患者进行标准心电图描记波形,同术前进行比较,分析心电图的改变和麻醉以及手术之间的关系,并实施针对性治疗和护理。结果:在本组患者中有15例(18.07%)患者出现心电图改变,随后通过在本院对症处理后有14例(93.33%)患者恢复正常,其中有1例(6.67%)患者未完全纠正,但均好转。结论:临床中处于麻醉恢复期的患者可能由很多因素导致其心电图改变,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麻醉药物的应用、手术的刺激、机械性刺激、电解质(或酸碱)紊乱以及自身循环功能较差等,此时应结合患者的生理、心理以及病理改变,密切监测其心电图,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
关键词:麻醉恢复期;心电图改变;护理
心电图监测是临床中重症患者以及围手术期患者一种重要的监测手段,临床可通过患者的心电图监测结果反映出机体各个系统的变化,同时还能促进全麻患者术后的恢复,继而降低术后并发症[1]。术后患者极易出现误吸、呕吐、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呼吸道阻塞等情况,所以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情况,并针对异常情况进行处理[2]。本文为进一步探究麻醉恢复期患者心电图的改变及护理措施,特展开如下研究内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针对本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间麻醉科收治的麻醉患者83例进行观察分析,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其中男性48例,女性35例,年龄3—56岁,平均(38.54±3.15)岁,颅脑手术患者11例,骨科手术患者39例,普外科手术25例,妇产科手术患者8例,其中气管插管静脉吸入复合麻醉21例,静脉麻醉41例,硬膜外麻醉2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均表示自愿参参与。
1.2方法分析总结本组患者心电图改变情况,并针对导致心电图改变的原因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出针对性护理对策。
1.3观察指标结合临床实践。肌力:不能自主抬头、握拳等记1分;能够在指令下完成抬头、握拳以及其他活动记2分;能够自主抬头、睁眼以及活动四肢,且活动自如记3分。呼吸:呼吸频率在10次/min以下,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且血氧饱和度<90%(1分);患者能够自主呼吸,但浅慢,血氧饱和度在90%-94%之间(2分);患者能够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且呼吸频率较术前无差异,血氧饱和度>9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循环:严重高血压或低血压,每分钟脉搏较术前快30次以上(1分);血压较麻醉前高或低10-20mmHg,且每分钟脉搏较术前快20次以下(2分);血压和脉搏均较术前无显著性差异(3分)[3]。
1.4统计学分析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n,%)表示。
2、结果
2.1本组患者心电图异常情况分析在本次研究选取的83例麻醉恢复期患者中,最终发现15例患者出现心电图改变,其中ST-T改变有6例,伴U波1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房/室颤2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心动过速2例,房室传导阻滞2例。通过积极处理后其中14例患者心电图恢复正常,占93.33%,其中有1例(6.67%)未完全纠正,但好转。
2.2护理措施①监测生命体征:呼吸、循环的密切监测是麻醉恢复期患者的护理要点,该时期应配合各种检测仪及抢救药品。患者送入恢复室首先应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连接心电监护仪,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自己血氧饱和度等情况,针对出现的情况进行处理,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并调整氧流量,对于高血压患者应严格进行镇痛、吸氧等对症处理,针对低血压患者则应注意手术切口有无渗血情况,并及时调整输液以及输血的速度,维持血压的稳定,认真记录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并注意保暖,避免体温影响患者术后恢复。②麻醉因素:麻醉术后应早期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并及时清理呼吸道,避免对咽喉产生直接刺激,清理后气管插管并气囊放气,继而减轻对咽喉部的压迫,进一步防止粘膜水肿,然后采用呼吸兴奋剂。增强呼吸肌力,改善缺氧状态,继而纠正心律失常。③手术刺激:手术患者术后出现精神紧张,继而释放儿茶酚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护理人员应通过向患者沟通,介绍手术室环境以及手术医师的资历,让患者放心,放松心情,术后稳定情绪,可通过按摩肢体等方式使患者放松,并在满足疾病恢复的前提下帮助患者选择舒适的体位。④电解质、酸碱紊乱:很多患者可能与术前疾病导致电解质摄入不足或过多。因此术前应严格禁食、禁饮,同时手术的过程中出血导致患者电解质、酸碱失衡,所以需要掌握患者术后电解质情况,并严格控制钾的摄入和排除。⑤体温:手术室的温度一般较低,加之冷血以及液体的输注以及患者的身体暴露等,导致患者体温下降,可能进一步导致患者出现房颤、室颤、室性心律失常等心电图表现。所以应做好低温防护工作,必要时升高手术室温度,尽可能减少患者体表裸露的面积。
3、讨论
手术和麻醉均可能导致麻醉恢复期患者心电图发生改变,所以临床应在患者术后严格进行心电监护,针对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可通过胸前三导联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护反应心电图大致情况,若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则应做全导心电图和其他检查,并和术前的心电图结果进行对比,予以相应的处理。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常表现为P波在2.5mm,而心房传导阻滞则主要表现P波增宽,R间期延长主要见于阵发性心房性心动过速;QRS波增高主要见于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的改变中最常见的改变发生于T波,这一点从本次研究结果也能看出,其中ST-T改变有6例,占40.00%。总之麻醉恢复期患者的心电图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其发生异常,临床应及早发现,并进行针对性处理。
参考文献:
[1]陈红,王凤学,贺西征等.麻醉恢复期病人心电图改变及护理[J].现代护理,2006,12(3):247-248.
[2]安春实,崔成爱.麻醉恢复期病人的监护与护理[J].吉林医学,2004,25(5):375-39.
[3]郑文美,祁海鸥,陈肖敏等.108例全身麻醉留置双腔气管插管患者麻醉恢复期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39-41.
论文作者:吕晓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5
标签:患者论文; 心电图论文; 恢复期论文; 术后论文; 手术论文; 情况论文; 呼吸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