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走上台来唱主角——对组织中学英语练习课的探索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学英语论文,组织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信息,学生接受信息,从而达到师生交流的过程。学生对信息的接受能力既是课堂教学的目的,又是教学质量的检测标准。因此,现代教育改革强化了课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规定了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时间分配:由注入型转为训练型,精讲、多练,以信息量大、目的性强的练习覆盖课堂。
中学英语新教材在突出语言功能性练习方面做了很大努力:语言材料相对精简,语法知识更加集中,每一课都配有practice(练习),创设了大量练习情境,并且向教师明确建议了多种练习组织方法,但为了适应每节课的特殊性,最大限度地发挥练习的作用,我们中学英语教师应想方设法调节练习的深度和形式,加强灵活性、适应性和科学性,我想应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设计课堂练习。
一、端正态度,明确目的,确定主线
这是最首要的问题,是学生走上台来的前提,规定着全部练习的性质和质量。通过对新教材的使用,剖析和评价已取得的教改经验,运用教改成果,变传统的“读、讲、译、记、背”为现代的“听、说、讲、练、用”,加深感性认识,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目的性。
明确目的已成为严格的教学原则。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交际能力的培养还是语法结构的掌握曾是研讨的热门话题。根据我国英语教育环境和学生特点——教学条件差,学语时间短,学语中存在思维矛盾,有意学习胜过潜意学习等。现阶段中学英语教学应以语法结构为目的,但语言的终极目的在于交际应用,所以英语教学具有近期和远期双重目标。
新教材强调了课型目的性,从口语—阅读—语法—写作四方面突出目标教学。为培养自学能力,创造上台机会,课时目的可由学生在讲解和操练后自行总结。这要求教师的讲授线条清晰, 并有板书配合。 如SEFC BOOK I UNIT24L93在大量句型和对话之后, 学生不仅明确了 bemade of
( from) 这一语法现象, 同时总结出了一些
usefulexpressions 及 agricultural knowledge 等,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直陈性的模仿操练无益于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为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知识的“习得”(acquisition)我们应将语言点渗透在交际中, 以练习语言结构为主。语法既是目的,又是主线,应贯穿始终。
二、参考教材,适当调整,突出重点,寓教于练
分析和改善语言材料,这是学生走上台来的基础。
现代教育家徐特立论及教材问题时,认为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但将课本神化也是错误的,应对其进行调整,增强适应性。
英语教材课后练习中的交际比重加大,并在每课配有 practice 和pairwork。弊端在于情境设计实用性不强,语法针对性不强,语言分配不平衡等,我们可对其进行取舍改编。如 SEFC BOOK IB UNIT17 中我们将“筹款”对话改成以我校新实验室、教学楼及一位失去双亲的同学为题,加大了练习力度。
这一方法也可用于对话和课文的处理中, SEFC BOOK IB 中UNIT16 Fire,为增大操练范围和密度,我将最后一段进行了改编, 使关于火情处理的独白成了问答式对话,Unit22 Britain and Ireland,在讲授L86 和 L87时,以Britain、Scotland、 Wales 、 England 、 Ireland为经,以land、weather、agriculture、industry为纬, 适当扩充内容,使文章脉络清晰可见。形式上进行了分割,理解上加强了整体性。
所谓突出重点,寓教于练,是指操练内容以语法为主线,多练以精讲为基础。在对语言知识进行交待后,加强学生对语言点的反复运用和潜意记忆,提高运用和应试能力。如练习 Travel 对话时,点明现在进行时态,和 It takes sb.some time to do sth., spend …on( indoing)sth.,collect money for,be used for (to do),make ( take)a trip (journey)to…,及How far is it from here等用法,加深了记忆和理解。
三、设置课堂栏目,调动兴趣,推动自学
唤起学生的参与热情,需要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练习设计,这是学生走上台来的必要形式,也是推动自学的基础。
复习是练习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单词复习。高中英语词汇数量和难度增大,虽多次要求学生每天用5~10分钟温习单词,但缺乏督促, 收效甚微。于是我们设置了 daily dictation,每天听写5个单词, 将其按发音、拼写、含义、变形、搭配等有规律、有目的地编排在一起。学生上台听写,同桌交换批改,老师定时抽查。这样不仅加强了监督,保证了单词记忆时间,而且便于老师讲解和归纳,便于学生系统掌握,提高了学习自觉性。
以 daily report 为原型, 我们改变形式, 更新内容, 开辟了daily debate。老师在下课前布置“明日焦点”,确定正方反方,由两位同学任主辩,其他同学自由加盟,这种群体参与方式使学生克服了羞怯感,大大激发了积极性。我们根据课文内容设置了 Shall we forgetall about our own language when learning English, ShouldJeanne return the necklace to Mathilde, Are women equal tomen,Is it necessary for us to learn about farming 等题目, 学生的主角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讲解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时,我们应克服核对答案的倾向。我在向学生介绍了解题方法后,采取了“快速抢答”(rapid response)的形式。采取适宜的难度和角度,设置Who-What-When-Why-How 等疑问,帮助学生全面准确抓住文章内容,将练习答案自然穿插在问答中。如目标形成性评价手册Unit22中的完形填空,首句为 I think I shoulddrop you a line…末句为 I should be back no later than June 3.我设计了下列疑问:What is the writer doing now ? 和 Whenwill he leave for Germany? 几经讨论,学生确定了答案, 由此学到了新的词组用法,并且注意了上下文的衔接与暗示,培养了仔细全面的好习惯,促进了这一题型的练习,提高了解题能力。
为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们在处理练习时还采用volunteer teacher形式。对知识性强,涉及面广的练习, 由优等生在自愿前提下上台,答疑解惑,确定重点,教师最后加以补充。这不仅在课堂上体现了优等生的带头作用,也会促进课下互帮互学,营造积极的学习气氛。
四、走上台来,做真正的主角
上台与不上台的问题至关重要,它体现了课堂上的角色意识。
从孔子杏坛讲学到国内外各式课堂,讲台似乎一直是教师的领地。学生们习惯了教师高高在上的感觉,以至于师生情感缺乏沟通,青少年心理不成熟的障碍无法克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老师做幕后导演,学生做台上的主角,把位置交换,老师走下去,学生走上台来。
上台的感觉对大多数同学来说是新鲜的,但也具有太大的挑战性,学生的胆怯当为自然。我们要通过耐心说服和鼓励,利用课堂内容的趣味性,促进学生的自我准备,使其克服面对众人的羞涩和紧张,促进其心理发展和成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现在大多数学生敢于从羞涩中抬起头来,走上台去,增强了他们克服困难和自身弱点的信心和勇气。出色地完成练习,也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了自己。所以,走上讲台, youcan do better than you expected。
通过走上台来唱主角的练习,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面貌焕然一新,不再是学海苦渡,而是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大为提高,期末考试由年级最差一跃而为首位,受到校方的好评。
让学生走上台来,做课堂真正的主角,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培养了自学能力
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就是“教是为达到不用教”,为此他主张学生应“自学自得”,重视独立思考。
走上台来的练习全都奠基在学生的自学上,并积极推动自学、促进自学能力的提高,现代素质教育的核心就在于全面发展能力,自学能力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有了自学能力,就有了一把打开所有疑问的金钥匙。
(二)培养了自我意识
教育要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点,树立其自信心,“使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创设大量趣味练习,让学生勇于走上台来,以兴趣带动自信,突破心理障碍和性格弱点,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我意识,不仅能促进学习,而且体现素质教育原则,锤炼学生完善的人格,以便为踏入社会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
(三)培养了竞争观念
现代社会充满了机遇,也充满了竞争,充满了走上台来推销自己的时机。这种竞争观念应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起来,成为习惯性意识,随时准备着抓住机遇,去迎接挑战。
教师在教学中,要纠正学生的保守态度与嫉妒心理,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念、高尚的思想意识,并身体力行地发动学生,促成青少年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勇于表现、不怕竞争的作风,以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
江苏省洋思中学为我们树立了成功教改的范例,也开拓了深化教改的思路。讲要精,“微而达”、“深而藏”;(《学记》)练要广,有计划、有目的。走上台来唱主角培养全面能力的练习适应青少年特点,符合现代教育规律,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
收稿日期:1998—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