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党内政治生活问题研究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生活论文,党内论文,研究报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码号]1674—0351(2015)03—0081—07 严格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的优良传统,是保证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透明度,严格党内组织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从严治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研究探讨严格党内政治生活规律,推动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四川省委组织部组成课题调研工作组,抽调省、市两级组织部门及高校、企业研究人员参与调研工作。调研工作从2014年6月初开始,2014年11月底结束,历时半年。调研工作组深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社会组织和村(社区)基层党组织,通过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随机走访、调查问卷等方式开展调研。先后共召开座谈会4次,个别访谈36人,随机走访127人,发放调查问卷2200份,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课题报告。 一、党内政治生活的发展历程 纵观党的发展历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内政治生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健全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必须在总结历史经验中传承和创新。 (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探索创立。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政治生活在革命斗争中从无到有,从稚嫩走向成熟。1928年7月,党的六大党章提出民主集中制三条原则:一是下级党部和高级党部由党员大会代表会议及全国大会选举产生;二是各级党部对选举自己的党员,应做定期报告;三是下级党部一定要承认上级党部的决议,严守党纪。这些原则是民主集中制的初步制度成果,为党内民主生活奠定了基础。1929年12月,古田会议通过《古田会议决议》,严厉批评了极端民主化现象和非组织观点,明确了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组织原则,提出了“思想建党”的基本方法,成为党内生活规范化、常态化发端的标志。1941年5月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内政治生活中因采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而有了具体的实践形式;因采用“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而有了合理的价值取向。延安整风运动使全党在民主集中的基础上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二)在社会主义改造、建设和“文革”时期曲折发展。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党对执政后的党内政治生活进行了积极探索。党的八大科学界定了民主集中制的合理内涵,比较系统地确立了党内民主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安排。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的建设的一些理论观点和实践经验逐步形成。毛泽东提出了党和国家政治生活“六有”局面的设想:“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在“文革”期间,全党走上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错误路线,党的组织、党性原则、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党内政治生活形同虚设。 (三)在改革开放时期恢复和健全。这一时期,党在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同时,也在反思和总结中着手恢复正常的党内政治生活。改革开放全面推开以后,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党内法规和工作制度,民主集中制原则重新确立,党内政治生活优良传统和作风得到逐步恢复和发扬。《党内监督条例》《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相继出台。党的十七大提出“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在全党上下形成共识,党内政治生活制度更加健全,运行更加规范。 (四)十八大以后的实践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将严格党内政治生活作为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以作风建设开局起步,在全党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切入点,以“四风”问题为聚焦点,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进行了一次新时期严格党内政治生活的伟大实践,有效增强了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一个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自由又有纪律,既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又有统一意志、安定团结的政治生活局面又在党内形成了。 二、严格党内政治生活的必要性 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干部,以及党员、干部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充分认识严格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性,使党内政治生活真正发挥教育和改造党员、干部的作用,这对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全面推进从严管党治党,具有重要而紧迫的意义。 (一)从建党学说看,严格党内政治生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架构和制度安排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织起来实行严格的组织和制度。”毛泽东指出:“党内组织生活是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没有民主集中制,无产阶级专政不可能巩固”。邓小平指出:“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好,党是可以变质的,国家也是可以变质的,社会主义也是可以变质的。”由此可见,严格党内政治生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制度、领导制度的核心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架构和制度安排的重要内容。 (二)从治党经验看,严格党内政治生活是坚持从严管党治党、永葆党的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途径。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靠既坚持原则,又讲究斗争的策略,奠定了党内政治生活正常运行的坚实基础,营造了党内高度团结统一的政治格局,消除了“左倾”、右倾错误带来的危害,从而保证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建国以后,我们党提出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党的民主生活,通过组织制度和组织生活的进一步健全,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奠定了组织基础,营造了思想氛围。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政治生活从瘫痪中得以恢复和加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统一了思想,党的自身建设进入良性轨道。 (三)从执政能力看,严格党内政治生活是提高执政党自我纠错能力、确保中国共产党长治久安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走到今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具有与时俱进的自我纠错能力。党的政治制度强大的自我纠错能力,主要是坚持了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这个重要法宝,用好了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有力武器。通过严格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党纪国法、坚守正道、弘扬正气;通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刮骨疗伤、治病防身,促使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错误,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中国共产党就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四)从自身建设看,严格党内政治生活是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政治体系的领导核心力量,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内在基础和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不断提升自身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把严格党内政治生活作为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有效抓手;必须将党的影响力、领导力转化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动力。只有这样,党才能始终成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群众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领导核心,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党内政治生活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党内政治生活现状总体是好的,在教育管理党员干部、严格党性锻炼、严明党的纪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也还存在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民主集中制贯彻落实不力。主要存在民主和集中“两个不够”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没有正确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家长制、“一言堂”的现象和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现象在一些班子中存在。有的领导干部只讲民主不讲集中,没有采纳自己意见就闹情绪甚至使绊子;有的一把手只讲集中不讲民主,习惯于先定调,甚至对多数人的意见置之不理。二是没有正确处理好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的关系。有的领导班子及成员简单地把“分工”当“分家”,集体意识和组织原则弱化,直接表现为民主议事决策时,对其他同志分管的工作采取“事不关己”的态度,参与热情不高,投入程度不够。三是没有正确处理好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有的班子在议事决策时搞简单的多数,少数意见不管是否合理,一律被视为跟集体“不同调”,进而把少数服从多数狭隘地变成是简单的“服从”。 (二)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得不好。主要是“批评与自我批评”庸俗化,好人主义盛行。调研中,有33.5%的人认为目前现状是“自我批评不痛不痒,相互批评不认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一把手带头批评不认真。由于一把手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能做到推心置腹、坦诚相待,造成上行下效,使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整个班子中难以有效开展。从调研情况看,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不实,效果不好的班子,均存在一把手不认真的情况。二是相互批评不到位。批评领导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丢选票”,要么缄口不言、沉默无语;要么蜻蜓点水、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话,蒙混过关,未达到应有的批评效果。三是自我批评不诚恳。有的党员干部在进行自我批评时泛泛而谈,不敢也不愿意从深层次揭露自身存在的问题。有的党员虽然批评了自身的突出问题,但总要找一些客观理由掩饰一番。 (三)开展组织生活随意化。主要存在不经常、不严肃、不管用的问题。一是组织生活开展不经常。一些党组织负责人、组织委员(干事)不重视组织生活的开展,甚至不会开展组织生活,造成组织生活时断时续、可有可无。二是组织生活开展不严肃。有的停留于读读报纸、念念文件,不针对现实问题开展讨论;有的以开展组织生活名义游山玩水,或者聚餐搞娱乐,娱乐化倾向严重。三是组织生活不管用。组织生活形式生硬,对党员吸引力不够,党课教育、政策传达照本宣科,对党员关注的热点把握不准,对党员思想、工作、生活上的问题关注、把握不够。调研中,有17%的调查对象表示不得不参加组织生活会或不想参加组织生活,有56.5%的调查对象认为组织生活内容单调、形式死板,没有实际效果。 (四)缺乏建立在党性原则基础上的团结统一。有的班子好人主义、个人主义蔓延,搞一团和气,不讲党性原则,为团结而“团结”。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一是唯一把手是从,影响创造力。有的领导班子成员的团结在一定程度上都维系在对主要领导的顺从、适应上,讨论问题、研究决策,都要看一把手脸色行事,使一把手养成了说一不二、颐指气使的习气。这种“紧跟团结”的背后,是领导班子内部相互监督的缺失。调研中,66%的调查对象认为目前影响团结的主要表现就是“唯上不唯下严重”。二是貌合神离,影响战斗力。班子内部从表面看,相互之间保持一团和气,但是遇到权力行使、利益分配、沟通协调上的分歧,矛盾就会暴露出来。轻者,有不同意见也不发表,甚至随声附和,一旦出现问题便推卸责任;重者,会上不说,会后乱说,只议论人,不议论事,一旦出现问题就相互埋怨、私下指责。有57.5%的调查对象认为班子团结“表面上和和气气,实则无原则性和战斗力”。三是各自为政,影响凝聚力。有的班子没有形成集体核心的自觉,班子成员以自我为中心、各行其是。工作中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一盘散沙、互不服气、互不配合。 四、导致党内政治生活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思想认识的偏差。思想认识是行动的先导。目前,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不良现象,归根结底是党员干部在“总开关”上出现了偏差。一是理想信念滑坡。部分党员干部在党不言党,在党不爱党,参加政治学习被动应付,接受思想教育言不由衷。个别党员动机不纯,入党就是为了当干部、捞好处。二是纪律意识淡薄。个别党员干部组织观念、纪律观念不强,不论场合,不讲身份,什么话都敢讲,什么事都敢做;工作唯上、唯利,不唯实,宁伤原则,不伤感情,面对不良风气不敢批评抵制,对不良现象不敢较真碰硬。三是主体意识不强。党员是党内生活的主体,但部分党员干部不愿意、不主动参与党内政治生活,有13.5%的调查对象认为没必要严格党内政治生活,过不过无所谓。 (二)组织功能的缺失。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运行不好,组织功能缺失也是重要因素。一是组织责任不落实。有的党组织书记没有切实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对党内政治生活缺乏系统的思考和谋划,带头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不力。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考核、问责机制,党内政治生活约束力不强,很多制度要求形同虚设,难以落实。二是组织运行不规范。在党内生活中组织的主动作为滞后甚至缺失,组织党员、发动党员的组织功能发挥不好。比如,部分基层党组织不按要求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在落实制度上打折扣、搞变通,简单地用业务会议代替党课学习。三是组织体系不健全。据统计数据,目前四川全省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覆盖率分别为71.2%、62.4%,有三成左右的“两新”组织没有建立党组织。“两新”组织“建党”速度跟不上企业发展速度,党组织的存量覆盖和动态覆盖都存在大量盲区。四是组织管理不到位。随着人口流动规模的扩大,流动党员规模也迅速扩大。据统计,四川省流出流动党员26.9万人。大量流动党员分散在各地各领域,传统组织设置模式和工作方式难以有效覆盖流动党员群体,不少流动党员成为“口袋党员”、“隐形党员”,长期游离于组织之外,组织生活开展不起来。 (三)制度建设的失范。党内政治生活运行不好、现状不佳,有64.5%的调查对象认为是制度建设出了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制度体系缺乏系统性。目前党内政治生活的部分制度和体制机制不健全、不具体,制度体系不完整,造成了党内政治生活运行效果不好。比如民主集中制方面,更多的是宏观要求,类似“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具体规定和配套监督、考核、问责制度还不够完善,导致一些领导干部钻了制度漏洞,搞权力寻租。二是制度建设缺乏时代性。目前,有关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不少,但部分制度条款没有随着形势发展变化及时修订完善。比如中央《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关于发扬党内民主的大量规定,主要是针对“文革”中党内民主被严重破坏的状况制定的,带有明显的恢复性质,今天来看明显缺乏针对性,难以有效指导当前新条件下的党内政治生活。三是制度建设重建立轻执行。不少地方有关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建设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脱离了实际情况,上下一般粗,基本都是照抄照搬,没有因地制宜,可操作性差;有的制度建设比较超前,但是落实力度明显偏软,执行不力,制度成了稻草人。 (四)政治生态的影响。党内政治生活质量的高低,与党内政治生态的好坏有着密切联系。有65%的调查对象认为,一些地方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倾向明显,与目前凸显的不良政治生态有很大关系。当前政治生态对党内政治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体制内“潜规则”盛行。有的党员干部信奉做“事”不如做“人”,热衷于拉关系、“架天线”。有的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搞小圈子。有的不愿意得罪人,“多栽花少栽刺”,害怕面对问题正视矛盾,宁愿遮着掩着,只求糊弄上级或公众。二是庸俗作风滋长。部分党员干部丧失党性原则,搞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有的热衷于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玩低级趣味,这些都使得党内政治生活趋于庸俗化。三是个人利益至上。有的党员干部将市场利益交换原则带到党内,做什么事都要讲条件、讲代价;有的党员干部刚干出一点点成绩,就希望得到上级肯定,最好能够尽快在个人进步上兑现;有的同志过分重视个人能力的自由发挥,忽视组织纪律,与组织讨价还价,做决策、抓工作带着强烈的个人利益驱动,对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五、严格党内政治生活的对策措施 党内政治生活其“生活”的内涵生动深刻,贵在经常、重在认真、要在细节。要让党内政治生活经常开展起来、真正严格起来,必须认真贯彻从严治党要求,以用好民主集中制、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严格组织生活、增强党的团结统一这“四大法宝”为关键,全面构建严格党内政治生活的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和战斗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建立健全党内政治生活的运行机制 第一,严格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党内政治生活的核心内容。一是坚持“四个服从”。目前首先是坚持全党服从中央,增强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自觉性坚定性,确保党的集中统一。二是严格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制度。正确处理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做到“授权充分、各负其责、权责统一”。完善领导班子内部运行机制,明确划分党代表大会、党委全委会、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党组会等的职责界限,规范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用权行为,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三是健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有78.5%的调查对象认为健全民主集中制要从健全议事决策机制入手。要以完善和落实议事规则、决策程序为核心,督促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严格按照程序、规则和集体意志办事。推行主要领导末位发言和党委讨论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健全党员旁听基层党委会议制度。四是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完善调查研究和协商沟通制度、风险评估制度、公示听证制度,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要广泛听取意见,充分酝酿协商。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要坚持部门论证、专家咨询、公众参与、专业机构测评相结合,认真进行风险评估。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要公开听取意见,必要时举行听证会,对建议意见特别是反对意见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及时反馈。 第二,从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调研显示,有75%的党员干部认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严肃认真,真正做到了红脸、出汗、有‘辣味’”,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应把这一成果转化为经验,进一步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坚持其严肃性、经常性。一是经常性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除了像教育实践活动这样集中性的活动外,要定期通过班子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交心谈心等方式开展经常性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形成工作常态。二是健全民主生活会制度。健全完善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规定,分层分类制定民主生活细则,严格会前、会中、会后各个环节,保证批评和自我批评“实”起来。会前,要充分做好准备,通过确定主题、自我剖析、交心谈心等环节,运用“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的方法,切实查找问题;会中,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出汗红脸讲真话,同时,坚持上级到场指导制度;会后,强化结果评估运用,注重整改落实。三是注重领导带头示范。一个班子、一个支部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实不实,效果好不好,关键在“一把手”能不能正确对待,能不能当好示范。要建立对“一把手”开展批评与自我评价的监督评估机制,通过对“一把手”的严格要求和监督,带动面上形成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良好氛围和风气。 第三,严格组织生活管理。准确把握党员实际需求,不断创新和改进党内组织生活,增强吸引力,提升质量。一是严格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党员领导干部既要参加所在党支部、党小组的组织生活,又要参加定期召开的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要将双重组织生活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接受组织和党员群众监督的一项举措,所在党支部、党小组通过组织生活纪实、报告和公示等制度的落实,对党员领导干部形成有效监督。二是坚持发扬组织生活优良传统。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党支部要落实“三会一课”、领导干部上党课、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组织生活制度,提升组织生活严肃性、规范性;要结合党员思想实际,制定支部组织生活计划,实行组织生活项目认领制度,由党小组和党员个人牵头承办活动,有效调动各方积极性;要加强组织生活管理,将组织生活开展情况纳入党建工作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作为党组织集体、党组织负责人考核的重要内容。三是创新组织生活内容和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党内生活方面,一个是坚持,一个是加强,一个是创新,不创新,那形式也巩固不住。”要围绕党内重要工作、热点问题,推行网上组织生活、观看电教片、听报告会,到现场参观、到基层实践等多种方式,营造浓厚氛围,推广主题党日、党员志愿服务等组织生活新形式,通过形式载体的创新和与时俱进,大力提升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第四,增强党内团结统一。解决领导班子不团结的问题,必须采取综合治理,即以防为主,以治为辅。一是要严格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干部。这是实现党的团结的根本保障。对于那些以诚待人、与同志并肩战斗的干部,要大力表彰和使用,对于表面一团和气、实际处处设防的干部,要批评和纠正。二是要加强对班子的管理。要提升班子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让班子成员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干事创业上。鼓励大胆探索,允许工作失误,对待事业心强,干事中出现失误的干部要全面评价,把握主流,帮助他们改进提高。三是要严肃党的纪律。保证党在思想上的团结统一。针对一些党员干部搞团团伙伙,破坏组织原则,危害从政环境的行为,要坚决用党的纪律进行约束和惩戒,保证党在组织上的团结统一;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用党的纪律统一各级组织和党员的行动。 (二)建立健全严格党内政治生活的动力机制 第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持把解决“总开关”问题放在首位。一要打牢思想根基。深化学习教育,切实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要通过对中央精神、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党的光辉历史、优良传统的学习,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归属感,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补好共产党员精神上的“钙”。二要注重实践养成。以改进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根本,通过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党员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从而更加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三要建立理想信念教育的反馈评估机制。要把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作为评估各级组织和班子落实管党责任和党建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对实施主体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达到加强工作的目的。 第二,加强党性党风教育。在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党性党风教育,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统一,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一是开展经常教育。把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作为党的组织生活和党员教育的重要内容,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具体化。要采取启发疏导的方法,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基本知识,通过定期轮训、党报党刊宣传,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及党规党法等。使教育潜移默化地发生作用,使讲宗旨、讲修养的气氛逐步增强。二是开展预防教育。当发现党员干部在党性党风上出现某种倾向性问题时,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提醒党组织和党员加以防止和纠正,把教育工作做在发生问题的前面,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三是开展典型教育。就是运用正面和反面的典型事例开展教育,并把表扬好人好事和批评揭露坏人坏事紧密结合起来。典型事例生动具体,使人看得见、摸得着,教育作用大,具有典型指导意义。 第三,加强党的纪律教育。严明纪律是中国共产党的独特优势和成功保证,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同样离不开严格的纪律保证。当前严明党的组织纪律,要做好以下三点:一是强化纪律教育。切实增强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使各项组织制度规定入脑入心,解决有的党员干部“不知其然又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二是严格纪律执行。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无一例外,切实增强党员干部对纪律的敬畏和戒惧意识,解决“有纪不依、执纪不严”、“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三是严格违纪追究。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全面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解决“守土不尽责、有责不担当”的问题。对那些发生严重违反组织纪律案件的地方,要实行“一案双查”,既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又追究相关领导者的责任,倒查有关党组织在执行组织纪律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倒查有关党组织主要领导是否履行了管理、监督之责,倒查有关党组织分管领导是否做到了抓早抓小、“一岗双责”。 (三)建立健全严格党内政治生活的保障机制 第一,建立指导督查制度。加强对党内政治生活运行的指导督查,是各级党委和党委书记义不容辞的责任,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要通过指导督查的有效落实,推动党内政治生活的有效开展。一要形成工作常态。各级党委要将此项工作纳入指导基层党建工作的常规动作来务实推进。通过集中检查、明察暗访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级党组织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党员干部参与党内政治生活情况开展经常性指导督查,形成常态。二要突出指导督查的重点。要围绕党内政治生活中党员干部行使权力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围绕基层党内政治生活开展中、运行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建立指导督查制度。三要强化结果运用。要联合纪检监察机关和负有监督职责的相关职能部门,健全电话、信访和互联网举报网络,及时受理群众的举报和投诉,形成督查合力,对督查中发现的违反制度、执行不力等情况,要采取组织措施或纪律措施予以严肃处理。 第二,建立考核评价制度。现行的党内政治生活有关制度,基本都是从操作运行层面来制定的,缺乏对其执行效果、运行情况的考核评价,导致出现“民主生活会开完会就闯完关”等错误思想,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严格党内政治生活考核评价机制。一是建立党建责任落实考评机制。将各级党组织和党组织负责人抓党内政治生活的责任落实情况纳入其党建责任落实的考评进行考核,成为落实管党责任的重要指标,树立抓不好党内政治生活就是没有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导向。二是建立党内政治生活质量考评机制。科学制定党内政治生活质量评估体系,形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科学评估标准和办法,使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好坏不再是凭印象、凭感觉、凭报告。三是建立党员干部民意考评机制。在党内政治生活质量评估中贯彻群众路线,做到上级考核与群众测评相结合,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将检验的最终标尺交给普通干部,交给基层群众,交给服务对象,效果好不好,作风转没转,干部群众说了算。 第三,建立履责问责制度。建立党内政治生活履责问责制度是贯彻权责对等原则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党内政治生活严肃高效的重要约束保障。一是在“履责”方面,大力提升党员干部履责能力,形成履责链条。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党内政治生活中的“能力席位”理念,以岗位需要为取向,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为切实履行好岗位责任夯实基础。要严格工作程序,完善履责机制。根据岗位职责,制定党内政治生活流程,比如民主生活会、“三重一大”议事决策、党员承诺践诺评诺等工作流程,使流程中各个岗位的责任无缝链接,工作程序简明严密。重点建立完善发言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等制度,保障党员干部在政治生活中规范履职。二是在“问责”方面,在加强监督的基础上,实施责任倒查,严肃问责机制。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失职失责倒查机制,及时发现问题,查清事实,逐级追责。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分清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以及直接责任者、主要领导责任者和重要领导责任者,分别予以严格问责。对在制度贯彻落实、监督管理上负有重大责任的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要严格实施责任追究。标签:批评与自我批评论文; 政治论文; 民主集中制原则论文; 组织生活会论文; 生活教育论文; 民主制度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