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地区疏勒县人民医院 844200
摘要:目的:通过对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来全面提高心血管内科患者临床治疗的质量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月本院心血管科收治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两组患者的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详细情况进行再次回顾分析,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思考和整理,对比观察。结果: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情况、心功能及其合并症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给予联合预防及治疗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感染;临床治疗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疾病,且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随着患病人数的增加,心脑脏器的损害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帮助患者更好的治疗,提高其生活质量。由于心血管患者的病情极容易出现变化,不稳定,因此,对于心血管内科患者首先应精准的掌握患者的病情,并制定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本文主要选取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月本院心血管科收治的10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以促进心血管科医疗水平的提升,现将详细的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月本院心血管科收治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5~80岁,平均年龄(56.2±6.7)岁,病程1~30年,平均病程(12.6±5.1)年,其中扩张新心脏病20例,冠心病18例,高血压6例,其他并不十分常见的内科疾病6例;观察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57.1±6.3)岁,病程1~28年,平均病程(11.9±6.2)年,扩张新心脏病17例,冠心病16例,高血压10例,其他并不十分常见的内科疾病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所患疾病、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研究方法
2.1 一般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详细情况进行再次回顾分析,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思考和整理;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抗生素、抑制酸剂、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以及心血管功能及其合并症的情况。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内科感染治疗,即采用抗生素相关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综合性的内科感染治疗方式,即相关医护人员需能够记住患者的临床资料,能够根据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内科感染的严重程度进行药品药量的制定,并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来选择最佳的治疗药品,能够对患者的心理、身体等进行护理,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除此之外,还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相关护理,建议患者使用较为清淡的饮食,饮食应以营养为主,保证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的营养均衡,告诫患者要少食多餐,以此来减轻患者内部脏器的负担,以此提高患者疗效[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对抗生素、抑制酸剂等药品的使用情况,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情况。
2.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主要使用SPSS17.0软件来对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研究发现,进行抗感染治疗的患者大部分为下呼吸道感染,少部分是上呼吸道感染,极少数是泌尿系统感染、胃肠道感染以及皮肤软组织感染,通过相关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发现导致患者患有内科感染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合并症的因素,②疾病自身的因素,③操作的因素,这三点是患者内科感染的主要因素,经过对比可知,对照组患者合并症导致的感染15例,疾病导致的感染29例,操作导致的感染6例,应用抑制酸剂治疗20例,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16例;观察组患者合并症导致的感染18例,疾病导致的感染25例,操作导致的感染7例,应用抑制酸剂治疗19例,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18例。
4 讨论
简单来说,我们所说的心血管疾病,指的就是心脏血管及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是由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缺血性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心血管内科感染不仅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同时也进一步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给社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2]。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能够最大限度的控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感染发生率一直处于较高的发展局面,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排放量不足等情况,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器官功能及体内电解质的运行情况,导致患者抵抗力下降,加剧感染发生。
医院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多发于心血管住院患者的并发症,会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和康复造成很大的影响,严重时还可加重患者的病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带来负面作用。临床感染受多种危险因素影响。其中包括患者的合并症、心功能、住院时间、侵袭性操作和应用抑酸剂及抗生素药物的使用情况等[3]。对于医院当中的心血管内科传染,应针对相关病因进行心血管内科感染的处理,医院相关医护人员要将自身操作技术水平提高,避免护理治疗过程当中给患者带来感染的危险,严格按照相关专业操作步骤进行操作,降低患者感染率。在实行侵人性操作之前,选择和患者病症相适应的相关侵人性操作,对患者进行准确诊断,严格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具,在行手术的过程中和日常护理当中都要严格进行规范消毒和无菌操作,避免患者接触污染源。对患有并发症的患者进行重点保护,如有必要,给予患者一些免疫药物避免感染的发生,与此同时注意患者血糖的控制,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综上所述,心血管疾病患者给予联合预防及治疗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文丽.130例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12,36:560-561.
[2]黄红.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3:76.
[3]杨军.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J].现代养生,2015,06:112.
论文作者:阿孜那木·色依提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4
标签:患者论文; 心血管论文; 内科论文; 合并症论文; 抗生素论文; 两组论文; 疾病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