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小城镇建设政策和人们对于文化景观意识的提高,乡村景观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简单阐述了乡村景观的概念、组成要素,分析了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价值意义,最后探讨总结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及体现。
关键词:乡村景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由于我国经济科技发展迅猛,在盲目追求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城市风貌趋于雷同,而那些经过长期历史沉淀的文化肌理和自然景观特征正在逐步消失,乡村景观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此,我们需对乡村景观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探讨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方法和应用。
1.乡村景观的概念及组成要素
1.1乡村景观的概念
乡村景观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人类为满足其生产生活需求,所形成的农业生产景观和建筑聚落景观。由于各地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差异,乡村景观呈现出不同的肌理形态,故而这些肌理在一定程度上蕴含着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属性。乡村景观发展至今,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是一种动态的景观。乡村景观由自然基底、硬质景观和文化内涵三要素构成,是介于城市景观和纯自然景观之间的“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的人文景观。
1.2乡村景观的组成要素
自然基底:乡村景观的低人为干扰性决定了其景观的自然性,优美的自然景观风貌是它的主要特征。自然基底以天然的、没有人为干扰的元素为主,包括原有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和水系、动植物等资源,这些不仅构成了乡村景观的自然基底,也对人在上面作用出的生产性景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硬质要素:自然环境一旦与人有了联系,便出现了这种为了生活、生存而产生的景观要素,如聚落肌理、生产和建造技术所产生的各种硬质景观。其形态结构反映了人对自然基底的干扰强度和方式。由于不同的硬质要素的形态布局不同,构成了不同特色的乡村景观环境,其区别主要体现在地域上的差异性和时间上的动态性。
文化内涵:乡村景观直接反应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人利用自然资源并逐渐形成特有的生活生产方式,这些活动在原有的自然基底上形成了独特的乡村景观。乡村景观是人类发展变迁在大地上形成的景观表象,具有美学和文化价值。文化内涵无法单独呈现,它是蕴含在乡村景观各个空间形式中的精神内涵。硬质景观的形成受到历史传统、民俗文化、宗教信仰等各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故乡村景观从空间到布局,从架构到形态,从材料到色彩,无一不体现本地的地域文化特色,抓取这种文化内涵,是旧景观展新颜的深层表达。
2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意义
2.1丰富景观设计层次
乡村景观是一种文化景观,是本地人民社会经验及历史文化的形象表达。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运用,保护了当地民俗文化、风土人情,更是特色文化情怀的再现。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时,将相关地域文化特色元素添加到设计当中,加强使用者对整体景观环境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但让旧景观历史文化价值得以延续,更让新景观更具有设计深度。这种景观如同一个活的博物馆,记载着人们的历史文化、生活方式,是解读历史人文、推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融合自然生态环境
城市人口密度大,景观受人类活动干扰大,城市景观虽有着秩序、便捷的特点,但免不了缺少些人情味。乡村景观则很好的规避了这一点,是一种“接地气”的景观,达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对话。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充分发挥自然原有的资源优势,尽可能地降低设计中的人为干涉。融合自然生态环境并不是简单地创造出山水格局,而是源于场地地貌特点和资源条件,掌握人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规律,以专有的方式达到“天人合一”的目的。针对乡村景观所处地域自然环境的差异,提取当地自然资源特色和文化内涵,不仅能够使乡村景观充满活力,更是亲近自然、环境保护的善意之举。
2.3 优化城乡景观布局
随着乡村向城市化的脚步逐渐加快,城乡景观空间结构也相应发生转变。伴随着新景观的出现,旧景观的消失,如何保护原有景观的生态文化特色成为了问题的关键。乡村景观的特色在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此,在城乡景观布局时应从中得到启发。避免一味开发土地,保留历史文化底蕴,按照居民生产生活方式适宜的结合自然,这样才有助于乡村景观更好地指导及优化城乡布局,使得城乡景观布局更加合理。
3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方法及应用
3.1 提取标志性景观符号,塑造记忆景观
城市园林景观是经过人工修饰过的,处处都遗留着人为的痕迹,较原始的自然风光而言,虽然多了一份工整和规范,但未免会显得刻意。一些过分“雕琢”的园林,不但不能为人们带来轻松愉悦的享受,甚至会造成压抑感,这就失去了园林景观的意义。所以,在园林景观中融入乡村景观,不但可以给人们一种亲近感,在缓解人们生活压力方面也有一定的帮助。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时,结合原有地形地貌和现场资源条件,预留出一定的的空间来营造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自然景观。或是结合原有树林的景点特色,或是连通水源的地理环境,结合这种自然历史元素与人们生活文化记忆的关系,并提取相应符号,以期打造出人们心里的自然记忆景观。
3.2 结合特色性乡村景观,注重环境保护
在城市风景园林中融入乡村景观的同时,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不能为了造景而肆意破坏原有地形地貌,否则将会得不偿失。在很多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因未对项目本土资源进行分析,盲目选用外地植物,不但营造出的景观效果较差,植物存活率极低,且后期维护费用偏高。故在面对一个项目时,首要任务是对于项目所在区域及其本身的环境和资源条件进行有效分析,才能够在后期的设计中取长补短,从而得到最优的景观设计。
3.3同步当前时代背景,进行景观创新
将乡村景观融入到风景园林的设计规划中还应该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不能一味地墨守成规,更不能照搬照抄。因为这样毫无新意可言,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也许还会适得其反,无论是任何事物,只有具有独一无二的特色才会更有生命力,才能长久地生存下去。在风景园林规划中融入人文景观更需要慎重,需要与当前的时代特征相结合,需要考虑到园林的实际情况,以相互协调为前提,才能使二者互相融合,相得益彰。合适的文化点缀可以提升园林的品味和内涵,可以让人们在优美的园林风光中去体会深藏其中的文化韵味,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如果二者不相协调,则会使得整个园林看起来杂乱无章,没有趣味。身处在园林中的人不但得不到美的享受和文化的熏陶,反而会因为突兀的设计而感到压抑。
结束语
乡村景观在我国风景园林中的融入,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环境,同时也展现出我国城市建设的进步,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还继承了传统文化。乡村景观建设,给城市里的人们提供了优质的环境,增添了景观的亲近之感,促进了我国园林建设的创新,推动我国设计行业的发展和进步。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体现继承了我国传统历史文化,同时也是当前城市建设的需要,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生活需求。
参考文献:
[1]高伟伟,卢曦.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分析[J].中国林业产业,2016(2):38.
[2]林箐.乡村景观的价值与可持续发展途径[J].风景园林,2016(8):38.
[3]郭薇.浅谈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原则和意义[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5):17.
[4]魏金凤.基于生态文明下的乡村景观规划的研究———以安新县圈头乡光淀村为例[D].河北农业大学,2014.
论文作者:曹菲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1
标签:景观论文; 乡村论文; 文化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自然论文; 风景园林论文; 特色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