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昌星 唐绍富
怀化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在高职院校教学中,通过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能使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紧密结合,有助于为各行业输出高品质的人才。本文主要介绍了高职工学结合模式教学,以期为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工学结合模式;教学
在高职学校各专业的教学中,引入工学结合模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能有效优化各专业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的实践能力,有助于为各企业培养优秀的人才。学校应充分认识到工学结合模式的优越性,积极探索基于高职工学结合模式的教学策略。
一、实施工学结合模式教学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各个岗位输出专业性人才的重任。由于高职教育的专业性较强,学生在毕业之后,具备的岗位知识以及实践能力相对较强,更能适应企业的需求,因此很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很受企业欢迎。但是,由于时代发展较快,企业对不同岗位员工的要求也在随之变化。而高职院校各个专业的课程如果不能紧跟时代及行业发展趋势,并迅速做出调整,那么学生在学校掌握的本领就是过时的本领,毕业后必然适应不了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因此,高职教学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以企业的需求为向导,积极探索实用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工学结合模式的出现,为高职教育带来了新的希望。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及检验,工学结合模式能有效提升教学的效率,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实施工学结合的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工学结合教学开展的模式
工学交替教学,即学生在校学习与参加工作交替进行。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学生在校学习。这一阶段是学生学习本专业知识的重要的阶段,关于本专业的介绍和认识,以及本专业基础的理论知识,都是在这一阶段获得。学生在这一阶段应认真学习,牢固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为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以及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矗
第二个阶段是学生去企业见习,时间是一个星期。这一周的实习经验,对于学生来说十分宝贵。因为这是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的理论知识后,第一次参加工作实践。在见习的过程中,学生有机会接触行业发展的动态,及岗位所需新技能,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的业务知识。同时,学生还能得到企业老员工的指导,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技能。
第三个阶段是在学校学习。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与实践,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并针对这些不足,积极学习和补充相关方面的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这一阶段学习的知识相对于第一阶段的基础知识来说,知识点的深度加深了一些,该专业的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都会在这一阶段中涉及。因此,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就会系统地掌握该专业的知识,知识结构将会更加立体。
第四个阶段是学生参加实习的时间,实习地点在企业,一般实习期为一年。这一阶段关注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需要注意的是,学校在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时,应确保学生的权益不受侵犯,避免学生成为企业的廉价劳动力。对于学生在企业从事的工作,应既能使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还要保证能胜任企业的工作,实现学生与企业的共赢与进步。
三、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评价机制
工学结合模式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丰富了教学的内容,优化了教学的结构,因此教学的评价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教学评价的侧重点应由之前的注重教学的结果,向关注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转变。在工学结合模式中,加大了学生实践的教学比重,教学的评价也应由注重理论知识的评价向实践方向进行转换,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双向考察,教师就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状况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有助于教师明确掌握各个学生的学情,以便设计和开展后续的教学活动。
另外,之前的教学工作主要是由高职院校的教师担任,引入工学结合模式后,教学工作由企业人员和高职院校的教师共同承担。因此,企业人员也应参与教学的评价工作,以丰富教学评价的主体。企业人员对学生所做的评价工作,应侧重在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见习、实习时的表现。企业和学校对学生完成评价后,二者可以将学生的情况进行汇总,汇总完成后对学生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估。通过这种形式得出的教学评价,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学生知识的整体学习情况,有助于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提供参照,从而提升教学的效率。
小结
总之,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当前高职教育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模式,有助于高职院校培养契合企业需求的优秀人才。通过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切实优化高职院校的教学效果,提高高职院校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徐良,黄小洁.高职工学结合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25):237.
[2]黄俊.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赤子(上中旬),2016(23):52.
[3]王凯.高职工学结合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32):177-178.
论文作者:付昌星 唐绍富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3
标签:工学论文; 学生论文; 模式论文; 企业论文; 阶段论文; 高职论文; 知识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