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冲击与国内物价水平稳定_货币供应量论文

外部冲击与国内物价水平的稳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稳定论文,物价水平论文,国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7 年以来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及随后相继发生的韩国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动荡向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发出了一个警告:在本国经济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必须时刻警惕外部冲击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东南亚各国的惨痛教训说明了外部冲击扰乱国内经济稳定的一个主要渠道是通过外汇市场,外汇市场上国外短期资金的大量外逃造成了本国货币贬值、汇率下跌的趋势。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政局稳定,经济高速发展,投资环境日益完善,再加上我国巨大市场潜力的诱惑,外国资金不断涌入。至1997年底,我国已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484.06 亿美元,连续五年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大吸引外资流入的国家。但是,在大量引进外资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外资的大量涌入也有可能成为影响国内经济稳定的一个因素。

一、开放经济条件下影响国内货币供给的因素分析

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是通货膨胀和经济活动发生波动的最根本的决定因素。他认为,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当货币数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产品的增长速度时就会发生通货膨胀,而且每单位产品所配合的货币量增加得越快,通货膨胀率就越高。我国不少学者也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论证了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

货币供给的过度增长是造成我国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但这只是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直接和表层的原因,要切实有效地治理和防治通货膨胀就必须深入分析我国通货膨胀发生的深层因素,即考察在现实的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因素。

根据国际经济学的一般原理,若将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视为一个统一的银行系统,并假设这一银行系统持有该国所有的对外债权和债务,略去流通中的通货,假设该国的货币仅由银行存款构成,则一国的货币供应量(M)由银行系统持有的储备(R)和银行系统国内信贷(D )构成,即:

M=R+D

由于国际收支余额B=△D,所以:△M=△R+△D=B+△D

由上式可以看出,一国货币供给的增加是由该国外汇储备的增加和国内信贷的增加引起的,当国内信贷D保持不变,外汇储备R的增加将导致货币供应量M的增加,即在国内信贷保持稳定的情况下, 国际收支顺差带来的外汇储备的增加将增大国内的货币供应量。

因此,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收支顺差是导致国内货币供给增加的重要因素。而国际收支顺差又由经常账户顺差和资本账户顺差两部分构成,因而作为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顺差的主要构成成分的外资顺差和外资流入就成为了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内货币供给增加的两个不可忽视的外部冲击因素。

二、外部冲击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途径

国际货币主义认为,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世界性通货膨胀的根源是世界货币总量过度增长,而国际储备是世界货币总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世界物价水平与国际储备水平有密切的关联性,国际收支差额和国际储备的消长就为通货膨胀的传输提供了途径。所以,当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该国外汇储备的上升将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从而带来了输入性的通货膨胀,即:

国际收支顺差外汇储备↑货币供应量↑物价水平↑

1994年以前,我国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措施,人民币官方汇率被高估,很大程度上使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隔离,外部冲击对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不明显。1994年1月1日,我国进行了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实行了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行银行结售汇制,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以有条件的自由兑换。这些重大的改革措施,一方面使我国的国际收支活动逐渐摆脱了计划管理而向市场机制过渡,使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日益接轨,联系日益紧密,外部冲击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日趋明显;另一方面通过汇率贬值等各种途径促使了我国外汇储备的急剧增加,1994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为516.2亿美元,比1993年底的211.99 亿美元增长了143.5%,而到了1997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已增至1399亿美元。 外汇储备的大幅上升带来了中央银行基础货币发行的过度增长,1994年,我国中央银行由于外汇占款而增加发行的基础货币达3000多亿元,占当年基础货币供应的75.1%,而1993年这一比例仅为7%。 如此多的基础货币投放出去,必然带来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增长,结果1994年M[,2] 增长率高达34.4%,创1978年以来最高纪录。货币供应的过度增长必将对国内物价水平产生沉重压力。因此,可以认为,1994年我国发生的高达21.7%的通货膨胀是一次输入性的通货膨胀,外部冲击是造成此次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三、本文的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会带来国内货币供给的过度增长,外汇储备增长的两个主要源泉外贸顺差和外资流入便成为国内货币供给过度增长进而成为造成国内通货膨胀的主要外部冲击因素。

(2)1994年,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率、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同时达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最高纪录,这绝不是偶然出现的巧合,其中必然存在内在的相关性。这一事实验证了本文分析的合理性,即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外汇储备的迅猛增加会带来国内货币供给的相应增长,从而对国内物价水平产生压力。

目前,虽然通货膨胀不是我国宏观经济领域的主要问题,但是,居安必须思危,为了更有效地防治和抑制我国的通货膨胀,减弱外部冲击对国内物价水平的不利影响,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一国的货币供应量由国内信贷和国外外汇储备两部分构成,当一国由于国际收支顺差而导致外汇储备上升时,可采取紧缩的国内货币政策,减少国内银行的信贷规模,以此来抵消外汇储备增加带来的货币扩张效应。

2.应尽快建立健全我国的货币市场,使通过外汇占款投放的基础货币能够及时均匀地传导出去,以确保许多效益好的企业能得到有效合理的资金供应,减少货币供给结构变动对我国物价水平的影响;从长远来看,还应尽快完善国内公开市场操作系统,通过公开市场运作吞吐基础货币,使中央银行能够通过反向的公开市场操作减少外汇市场对国内货币政策的影响。

3.1994年的汇制改革实行了强制结汇,这种做法虽保证了外汇的集中,但中央银行被动地承担了全部外汇风险,持续的外汇收支顺差又使中央银行被动地扩张了基础货币的投放。因此,可否考虑改革结售汇制,允许一部分创汇企业实行意愿结汇,扩大外汇银行持有外汇的数额,允许个人在一定的额度内买卖外汇,以藏汇于企业、于银行、于个人,从而增强中央银行对外汇收支宏观调控的弹性。

4.一般情况下,输入性通货膨胀多发生在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在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家,国际收支的顺差会使汇率上升,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平衡,从而使输入性的通货膨胀不能持久。因此,建议今后采取更加灵活的汇率政策以对付外部冲击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一方面应增大汇率决定的市场因素,另一方面汇率政策在实现外部目标的同时应兼顾国内抑制通货膨胀的目标。

5.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内资金供给状况的好转,利用外汇的目标应从弥补国内资金不足转向吸引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利用外资的重点应放在对现有项目的吸收消化和挖潜改造上,利用外资的规模应有所控制,同时适当调整和引导外资流入的产业指向和区位指向,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降低利用外资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压力。

6.努力提高外汇储备资产的使用效率。在保证国家对外支付能力的前提下,可将部分外汇储备用于进口国有重点企业技术改造所需的技术设备等。这一方面可以缓解外汇储备增加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快国有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与资产重组,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从而有利于提高外汇储备资产的使用效率,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标签:;  ;  ;  ;  ;  ;  ;  ;  ;  ;  ;  ;  ;  

外部冲击与国内物价水平稳定_货币供应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