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档案大会的理论贡献_档案学论文

国际档案大会的理论贡献_档案学论文

国际档案大会的理论贡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贡献论文,大会论文,理论论文,档案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际档案大会是国际性档案专业组织——国际档案理事会从1950年正式成立以来组织召开的档案专业会议。它集学术研讨、业务交流和会务决策于一体,在理事会的各项活动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广。国际档案大会通常选择各国档案工作者共同关心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作为议题或中心议题,开展讨论与交流。业已举行的十二届国际档案大会,几乎研讨了档案工作和档案学领域的所有问题。

据统计,历届国际档案大会研讨议题共46个,主要可归结为十二个方面:(1)文件管理;(2)档案术语;(3)私人档案;(4)档案管理环节(包括整理、鉴定、检索、利用和开放等);(5)档案事业体制;(6)档案馆;(7)档案库房和设备;(8)档案管理现代化;(9)档案教育和人员培训;(10)档案法规建设;(11)国际档案援助与合作;(12)国际档案理事会的发展及成就。国际档案大会对其中一些重要问题作了重点研讨,取得了突出的理论成果,具有深远影响。现将这些重点研讨的问题及研讨成果综述如下。

1.文件管理。文件管理强调对文件在其生命过程中进行经济、有效的全面管理,其理论核心是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国际档案大会在第一、六、七、八、十届对文件生命周期、文件中心、文件管理等问题作了逐步深入的研讨,取得了三方面的重要成果:首先,准确揭示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精髓”,即文件具有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这一过程因文件价值形态的变化分为若干阶段,不同阶段文件的价值形态与服务对象、保管场所和管理方式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从而促进了该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其次,通过交流各国的实际经验,论证了文件中心的可行性和优越性,从而深化了文件中心的理论解释,推动了文件中心的普遍建立。再次,促进了西方现代档案学的发展和成熟,因为文件管理理论与实践在当代已成为西方现代档案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被视为现代档案学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标志,国际档案大会的深入研讨对西方现代档案学走向成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档案术语。档案术语是档案学科中规范化、标准化的专门用语,它在国际范围内的统一是各国档案界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前提之一。国际档案大会从第二届起就重点研讨档案术语的统一问题,并开始致力于编写档案术语词典。经过多年努力,国际档案界在术语建设上作出了两点重要贡献:一是从理论上确立了术语词典的编写原则,即选用的语言不以使用人数的多少为准,而应考虑档案学的内在联系;从质量着眼而不从数量出发。二是编制了档案术语词典并进行多次修订,包括1964年英法西意德荷六种文字对照的《档案术语词汇》、1984年英法西意德荷俄七种文字对照的《档案术语词典》以及1990、1995年两次修订本。档案术语的研究和词典的出版,不仅有利于档案术语实现全球规范、统一和标准化,而且丰富了档案学理论。

3.私人(有)档案。私人档案是国际档案大会早期探讨较多的一个问题,第一和三届大会都将此列为专门议题。如果说第一届大会把经济档案也划作私人档案的一部分,概念上还比较笼统,那么到第三届大会对私人(有)档案的研讨就十分明确和系统。归纳起来,研讨成果主要有:第一,明确了私人档案的定义和性质,为各国确定私人档案的范围提供了指导原则。第二,详尽介绍了各国私人档案的类型和特点,比较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私有档案范围的大小。第三,讨论了一些国家关于私有档案的立法,呼吁各国依法建立私有档案的保护机构。第四,提出了对待私有档案的总体政策,要求其所有者确保对其安全保管,鼓励各国通过征集、捐赠或寄存等方式实现对私人(有)档案的保存和保护。这些成果对后来各国处理私人(有)档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4.档案整理和鉴定。档案整理和鉴定是档案管理的两个最基本、最重要环节,自然成为国际档案大会重点研讨的问题。第三届大会专门研讨了“永久保管档案的鉴定”,第四届大会在议题“国家档案馆”下研讨了档案整理和分类原则,第五届大会集中探讨了“档案分类的现代方法”,第八届大会也研讨了文件鉴定问题。这些研讨的主要成果可概括为两个方面:首先在档案整理和分类上,对来源原则作了充分肯定。其具体评价包括:来源原则相对事由原则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各国档案馆大多接受了来源原则;来源原则的适用范围十分广泛,不仅适用于国家档案馆,也适用于地方和私人档案馆;不仅适用于档案的整理和编目,也适用于现行文件的分类;全宗原则作为来源原则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上述评价表明国际档案界公认来源原则是一种科学、实用的档案整理和分类原则,从而基本上统一了各国的认识。其次是在档案鉴定上,为各国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包括从理论上阐述档案机构参与文件和档案鉴定的必要性;提出鉴定工作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分析鉴定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供解决办法,等等。

5.档案开放和利用。档案开放和利用是发挥档案潜在价值、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必备途径。国际档案大会从第一届起就开始涉及档案开放问题。1966年在华盛顿召开的特别大会集中讨论了“档案馆向学术界开放”问题。此后的第六、八、九届大会也都就档案开放和利用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讨。研讨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和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是促使近代法国档案改革首创的档案开放原则更加深化,并具有更广泛的可接受性。其二是促进了“信息权”概念的被接受和写入档案法规,信息权概念最早见于美国1966年颁布的“信息自由权法令”,它把利用档案看成不仅是学术研究的需要,而且是公民的民主权利。国际档案大会的研讨使信息权概念逐渐传播到许多国家,它们效仿美国也将此概念写入档案法规。其三是通过讨论和交流各国档案开放和利用政策和制度,促进了这些政策和制度的完善、协调和统一。比较典型的是确立封闭期制度和限制利用的文件类型。其四是通过交流实践经验,促进了各国档案利用服务内容和方式的丰富和发展,提高了各国利用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6.档案现代化建设。本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革命浪潮的冲击,档案工作现代化逐渐成为各国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第一、四、七、八、十和十一届国际档案大会都就此展开了深入研讨,研讨内容主要集中在档案工作中使用的现代技术与新型档案材料两个方面。研讨的主要贡献表现在:第一,促进了档案工作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推动各国走上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代档案工作的社会大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给档案工作者带来了强大挑战。通过研讨,各国认识到现代科技的巨大威力,坚定了将其应用于档案工作的信念。第二,研讨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缩微技术、库房及设备的现代化、修复技术、计算机技术、新型档案等等,从而为各国档案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第三,第十一届大会对“新型档案材料”的专题研讨,不仅顺应了档案工作发展日趋专门化的要求,而且提高了档案学研究的深度。

7.档案馆。档案馆是国家档案事业的主体,国际档案大会对档案馆的研讨主要集中在第四和十届。第四届大会以“国家档案馆”为议题之一,根据对25个国家中国家档案馆的实际调查,全面论述了国家档案馆的组织、人员、馆藏、档案分类、编目、保护技术和建筑等等;第十届大会以“对档案馆的挑战——日益繁重的任务及有限的资源”为中心议题,集中探讨了各国档案馆在新形势下共同面临的新挑战以及应付挑战的有效办法。研讨主要取得了两点成果:首先,从理论高度概括了档案馆的设置和组织原则;全面论述了档案事业管理体制对档案馆设置及相互关系的影响,以及不同体制下国家档案馆的职权特点,从而为各国档案机构的设置提供了理论指导。其次,系统、深刻地分析了各国档案馆面临的全新而强大的挑战及带来挑战的原因,指明档案馆的有效管理和采用现代技术、开展有效的文件管理和合理开发人力资源是应付挑战的两个重要方法。这些结论对各国在新形势下建设档案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8.档案建筑及设备。档案建筑是安全保管档案的基地,其内部设备的合理配置及现代化程度在档案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档案建筑及设备成为第三和七届国际档案大会重点研讨的问题。第三届大会的研讨最为集中,围绕议题“档案馆的新设备”,内容涉及档案建筑发展史,代表性国家档案建筑及特点、档案馆内部设备配置要求等等。第七届大会着重研讨的是档案建筑的设计要求。通过研讨,国际档案大会取得了四点理论贡献:第一,通过交流各国建筑档案馆或库房的实际经验,提出了档案建筑布局的合理原则,即库房应与其他用房相隔离。第二,提出了档案建筑选址的理想原则:安全保管与利用方便兼顾,重点考虑地价因素。第三,从理论上阐明了档案建筑内部设备的配置要求,客观评价了密集架的优缺点,要求各国根据本国情况,灵活配置。第四,从功能角度提出了档案建筑的设计原则,即档案馆应当是既能保存各种载体档案,又能开展档案利用,具有良好的防火、防盗性能的综合性建筑物,这成为各国普遍遵循的指导原则。

9.档案教育与人员培训。档案教育与培训是培养和造就档案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其质量和水平是衡量档案事业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尺度。第二、五、七、十、十一和十二届国际档案大会深入研讨了档案人员的素质,档案教育和培训的形式、课程设置,新型档案保管人员的培训,档案教育和培训的国际援助,以及档案教育和培训在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向等一系列问题。研讨成果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促进了各国档案教育和培训的协调、完善和发展,包括增强了各国对档案教育和培训必要性的认识;增进了档案教育和培训的通用性;丰富了教育和培训的内容和形式;促进了各国教育和培训的协调,等等。第二,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档案教育和培训援助,促进了档案教育和培训的国际合作和共同发展。第三,通过对档案人员素质的全面要求和对档案人员献身精神和使命感的呼吁,促进了各国档案人员素质的完善和提高。第四,敏锐地把握住了档案教育和培训的发展趋向,促使各国教育和培训既与时代发展同步,又考虑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10.国际档案援助与合作。 国际档案理事会是代表档案工作者利益的最高国际档案专业组织,促进各国,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档案事业的发展,加强档案界的国际合作是它的重要任务。为此,从第一届国际档案大会起,国际档案援助与合作就成为重点研讨的问题。概括起来,研讨内容主要可分为四个方面:首先是档案资料编写和出版物的国际合作。第一届大会批准了出版国际档案杂志、编制国际档案清册索引、开展档案史料国际调查的建议;第五届大会规定坚持国际协作原则,开展档案史料指南的编写和出版,提倡以缩微品形式出版文件汇集,并呼吁国际组织给予资助。其次是档案资料的国际交换。第二届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要求制定双边协定或国际协定来促进各国交流和交换档案资料;第十届大会呼吁开展“交换档案资料复制件的国际性联合行动”,并详细介绍了一些国家以缩微品形式与他国开展交换的措施、方法和成功经验。第三是档案教育与培训的国际援助。第七届大会建议在发展中国家建立地区培训中心,用于提高发展中国家档案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第十二届大会强调援助发展中国家档案教育是国际合作的重要方式之一。第四是档案工作的国际援助与合作。第七届大会批准建立“国际档案发展基金”,专门用来资助发展中国家的档案机构和档案工作;第八届大会着重讨论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档案协助活动,要求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提供经费资助;第十二届大会全面论述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以及开展合作的多种途径(包括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经费、技术、培训等多种帮助)。上述研讨取得了多方面的重要成果,其一是有利于档案学理论和档案工作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其二是促进了发展中国家档案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档案机构建设、档案教育和培训上使它们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三是增进了各国档案界的联系与交流,为各国档案工作共同进步创造了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国际档案大会作为国际档案界学术研讨的最重要论坛之一。对档案专业领域中的所有重要问题都作了系统、深刻乃至专题化的研究。研讨所取得的诸多成果不仅为各国开展档案工作建设和档案学研究提供了较权威的指导,而且大大丰富了档案学理论。可以说,国际档案大会的研讨成果代表着国际档案界学术研究的最高水平。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即将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我们热烈地期待并坚定地相信这次大会必将在发展档案学理论和丰富实践经验方面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标签:;  ;  ;  

国际档案大会的理论贡献_档案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