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四川 成都 610200)
【摘要】目的:探究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优势。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6年3月收治的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三组,每组100例,研究组1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2优泌林30R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单纯采取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三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治疗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患者治疗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1血糖控制总有效率为100.00%,研究组2为99.00%,均高于对照组93.00%,P<0.05相当,P>0.05,治疗后研究组1与2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1患者治疗满意率为100.00%,研究组2为99.00%,均高于对照组92.00%,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优泌林30R分别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均效果良好,且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改善,满意度高,可见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一定优势,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二甲双胍;甘精胰岛素;优泌林30R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4-0219-02
糖尿病为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目前临床无根治方法,患者需终身服药控制血糖,稳定病情[1]。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及人们饮食习惯的该病,2型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2]。二甲双胍为临床常用降糖药物,效果良好,而部分患者血糖控制并不好,因而临床多联合胰岛素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3]。笔者为了研究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优势,选取300例患者分组研究,现报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6年3月收治的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组研究,每组100例。研究组1:男50例,女50例,年龄55岁~74岁,平均年龄(65.36±4.36)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5.32±2.36)年;研究组2:男51例,女49例,年龄50岁~74岁,平均年龄(65.31±4.38)岁,病程1.5~10年,平均病程(5.30±2.37)年;对照组:男52例,女48例,年龄52岁~78岁,平均年龄(65.30±4.32)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5.34±2.38)年。三组资料相当,分组可比。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健康教育、饮食控制、心理干预等常规干预,并予以二甲双胍(成都恒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697)控制血糖,0.25~0.5g/次,每日三次。研究组1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甘精胰岛素(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90113)治疗,睡前注射,初始剂量0.2U/kg,连续治疗12周,根据血糖调整用量,指导血糖达标为止。研究组2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优泌林30R(国药准字J20140029;礼来苏州制药有限公司)治疗,早晚餐前半个小时皮下注射,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剂量,连续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控制效果及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患者治疗满意度。血糖控制效果分析理想、一般、较差,理想[4]:经治疗后患者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值,空腹血糖4.4~6.6mmol/L,餐后2h血糖为4.4~8.0 mmol/L;一般:患者血糖控制一般,有时血糖稍高,空腹血糖≤7.8mmol/L,餐后2h血糖≤10.0mmol/L;较差:患者血糖控制较差,血糖值波动大,空腹血糖>7.8mmol/L,餐后2h血糖>10.0mmol/L。总有效率=理想率+一般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实施卡方检验与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组血糖控制效果分析
研究组1与2血糖控制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研究组1与2无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临床重点关注疾病之一,随着其发病率上升,人们渐渐越来越重视该病,而临床学者也不断研究该病的治疗方案,以寻求最佳方法稳定患者病情,确定患者健康及安全[5]。
二甲双胍目前被广泛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并取得良好效果。该药为双胍类口服降糖药物,较苯乙双胍效果若,口服后吸收率50.00%,在血浆中不与血浆蛋白结合,由尿排泄,毒副作用少,安全性高,降糖药效持续8h,深受广大患者好评[6]。但部分患者服用二甲双胍并不能很好控制血糖,将其与胰岛素联合患者基本血糖控制较佳,已诸多学者予以证实[7]。甘精胰岛素为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在中性PH溶液中溶解度低,注射后可完全溶解,该药平稳、无峰值、作用时间长,能模拟人体生理性胰岛素分泌,而提供胰岛素泵的基础胰岛素作用,持续、温和调节血糖,联合二甲双胍效果良好。优泌林30R是一种临床较为常用的降血糖胰岛素,为30.00%短效胰岛素与70.00%中效胰岛素混合制剂,注射半小时后见效,2!12h可达高峰,可持续14~24h,能有效控制餐前后血糖变化,且能控制黎明现象与夜间高血糖,安全、方便,且治疗依从性高,深受患者好评。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1与2患者治疗后血糖控制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优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显著的效果,患者血糖稳定,病情改善。
综上所述,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一定优势,患者血糖控制更好,效果更佳,患者满意度更高。
【参考文献】
[1]牛东升.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33):62-63.
[2]姚建宇.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业,2013,22(3):4-5.
[3]辛月,祝练.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对比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24):2063-2066.
[4]唐建东,李清楚,康志强等.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加用瑞格列奈治疗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21(4):339-341.
[5]刘云涛,简磊,胡斌等.二甲双胍和格列吡嗪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水平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05(16):1862-1865.
[6]李颖,逄力男.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早期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预防效果[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4):432-435.
[7]吴娟娟,王玉环,董鹏等.那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及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8):1056-1058.
论文作者:王丹丹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5
标签:血糖论文; 胰岛素论文; 患者论文; 糖尿病论文; 效果论文; 对照组论文; 病程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