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课堂活动的度,消除教学中的无效环节论文_辛波钟乐江

把握好课堂活动的度,消除教学中的无效环节论文_辛波钟乐江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前锋镇小学校得胜分校辛波钟乐江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营造愉快的课堂教学环境,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构建高效课堂。可时下一些课堂,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出现了一些无效的讨论、无效的活动、无效的课件展示等环节,导致了课堂的高耗和低效。我们知道,在有限而宝贵的40 分钟课堂教学中,要提高教学研究质量,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我们必须把握好课堂活动的度,消除教学过程中的无效环节。

1 把握好课堂探究活动的度,消除无效的学生活动环节课堂教学让学生“动”起来,动口、动手、动脑,这无可非议,也应该这样。但时下有些教师上课,无论教什么内容,无论有无必要,都要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酷似“圆桌会议”似的,一堂课,学生有很长一段时间自由活动、动手操作。如一位老师上小学一年级语文《乌鸦喝水》一课,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带上小石子和装有水的瓶子。课堂中,教师让学生个个在自己座位上做实验,往有水的瓶子里装小石子。结果呢?由于学生年龄小,教师又缺乏及时认真的辅导,有的学生的瓶子的水已经溢出来了,还在继续往里面装石子;有的学生毛手毛脚,将自己或他人的瓶子绊倒,水倒在课桌上、地上,甚至学生身上,将课本、衣服等沾湿,整个课堂,看似气氛热烈,实是五花八门,其收效自然甚微。

为消除这种无效活动,我们可以事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去准备小石子和装有水的小口瓶子,轮流操作往瓶子里装小石子的实验,观察瓶子里水位的变化。在课堂上,让一个同学上讲台动手操作,讲述结果,让大家谈体会,谈认识就行了,没有必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带小石子和装有水的小口瓶子在课堂中做。这样,既能避免石子到处扔、水倒在课桌、书本上的现象,又能节省时间,引导学生集中观察思考,探究课文内容。

2 把握好课堂讨论活动的度,消除无效的学生讨论环节课堂教学要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问题很有必要。但有些教师,一上课就叫学生看书,自己发现问题,小组讨论解决,教师则站在一旁东张西望,无所事事。于是学生自己提问,发表自己的见解,看似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可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除极少数学生能紧扣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学有所获外,相当一部分人对课文内容不感兴趣,也找不出什么问题,即使找出一些问题,也与课堂内容无关,有的则利用这个时间“吹牛聊天”。结果,这花费了一、二十分钟的讨论,是一盘散沙,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课堂讨论,无目的不行,一盘散沙不行。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些问题情景,紧紧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步步设疑,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在老师设计的一系列问题情景的启发下,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其思维,在自主、合作、讨论探究中学有所得,学有新得,学有提高。

3 把握好教学辅助手段使用的度,消除无效的多媒体课件展示环节我曾经到一所学校参加小学语文研讨活动,听一位老师借班上了一节《坐井观天》的示范课,下面是这堂课的教学片段实录: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生(齐声):喜欢。师:你们知道“坐井观天”的故事吗?生(齐声):知道。师: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是谁?生(齐声):青蛙和小鸟。师:回答得真不错,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故事中的青蛙和小鸟。(接下来老师展示了两组多媒体课件:第一组,小鸟飞过高山、河流、大海、工厂、农村、雪山、草原等的画面。第二组,青蛙由蝌蚪长成大青蛙的过程,“小蝌蚪找妈妈”画面的再现。这个展示过程,画面五彩缤纷,加上音乐、配音等,花去了近10 分钟时间。)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青蛙和小鸟,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坐井观天”的故事。

以下的教学过程,老师每提出一个问题,都会配上一幅或几幅投影画面,整个课堂,学生在眼花缭乱地看动画片的过程中度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下课后,学生议论纷纷:今天的课太带劲了,我看动画片看够了,平时老师从未给我们看过……听到这些议论,我陷入了沉思:多媒体课件展示充满整个课堂,让学生看得眼花缭乱,哪有心思思考课文内容呀。这哪是在课,完全是在展示(或者说是炫耀)教师制作课件的能力,把纯朴的教学课堂变成了电影院。诚然,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但如不考虑教学内容是否需要而泛用、滥用,既花费了人力、物力、财力,又收不到什么效果,得不偿失。课堂不等于电影院,我们不能只停留于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的享受。为了提高课堂探究的有效性,我们应根据课文内容,适时、有效地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有效参与,让学会学习,学会探究,拓展思维,增长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切忌为展示而展示,切忌在课堂上做秀。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之“旅行”,要让学生在“旅行”中有收获,关键在于如何让学生愿学、乐学、思学,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达到合作、探究的目的。在教学中,课堂活动的开展,要回归本色,根据课文内容确定,不能为活动而活动,为讨论而讨论,不能玩课堂花哨,不能做秀。

我们要摒除那种盲目的、无意义的、纯粹为了活跃气氛而安排的无效环节。课堂各种活动的开展,要放得开,收得拢。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自主、合作中进行有效探究,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启发思维,增长语,学生就较容易理解了。接着,再使学生先了解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知道一般都有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并学习应用题的解答步骤。

2 重点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过程2.1 读题和解答题意。这是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基础。最初,学生识字少,独立读题有困难,可以由教师来带读,或把生字加上拼音,在教师的帮助下来读,要让学生边读边想,弄清题意。然后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并引导学生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学生理解有困难的,特别是涉及数学概念的术语,如“谁比谁多”、“谁是谁的几倍”等,要先用实物演示或画图说明。对于不熟悉的一般词语,如“其中”、“每人”等也要给以浅显的解释。

2.2 分析数量关系和选择算法。这是正确答应用题的关键。有些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乱猜算法,或者简单地把某一个词同某种运算方法建立固定的联系。如看到“一共”就用加,看到“比X 少X”就用减等,往往是由于不能正确地理解和分析数量关系的缘故。再每教一种运算的意义和应用,并有意识地把直观的动作和语言联系起来,建立数量关系的概念。

2.3 列出算式和进行计算。学生正确地选择了算法以后,一般都能列出式子并算出得数,这时可以着重教学生口述单位名称。学生开始解答应用题,由于生活经验少,往往不会选择量词。教学时,可以结合实际事例说明牛按头计算,鱼按条计算……以后遇到学生不熟悉的量词也要及时提醒。

3 适当变换练习方式,巩固和提高学生解答简单应用题的能力3.1 适当改换应用题的叙述方式。为防止学生片面地根据一些固定的词语来选择算法,例如加法应用题,有时可以不出现“一共”两个字;有时可以换用减法应用题中常用的词语,如:“老师有一些粉笔,先用去6支,再用去5 只,两次用去了多少支?”3.2 适当变换应用题中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叙述顺序。这样做,是为了使学生能对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进行联系和比较的,便于掌握其解法。

如减法应用题,有时可以把问题放在已知条件的前面,如:“小明做了9朵花,还要做多少朵花就够16 朵?”变换乘除法应用题中已知条件的顺序,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分辨哪个数做被除数。

3.3 适当做一些填条件、补问题的练习。在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应用题的解法以后进行这种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地了解各种应用题中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提出两个已知条件:“小华折了12 架纸飞概,送给同学7架”,接着让学生解答。当学生说出不能解答的理由后,可马上让学生补上“还剩多少架?”的问题,再解答出来。有时提出两个已知条件,可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如:“小红有连环画16 本,小苏有8 本”,通过启发,学生定会找出加、减、除三种解法的问题。同时,教师也可提出一个已知条件,接着提一个问题,让学生补充另一个已知条件再解答。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让学生乐学,学得轻松,如何让学生在应用题这个乐园中露出天真的笑容,是我一直在努力的方向,我将努力落实课标精神,根据学科的特点,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精心安排,认真落实优化应用题教学。

论文作者:辛波钟乐江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3年第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

标签:;  ;  ;  ;  ;  ;  ;  ;  

把握好课堂活动的度,消除教学中的无效环节论文_辛波钟乐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