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
关于基层文化中心非遗保护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王文利
(万江文化服务中心 广东 东莞 523050)
[摘 要] 当前非遗保护工作是“起步晚,速度快,成效大,问题多。”基层非遗工作存在三个主要问题:机构与人才队伍薄弱;重申报、轻保护;重经济开发、轻文化内涵传承。市级或以上行政部门对基层非遗工作要加强领导,从机构建设、经费保障、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予以支持;要加强对基层非遗工作的具体指导与评估激励;宣传文化与教育部门要牵头加强宣传教育,教育部门要让非遗教育走向系统化,相关文化部门必须坚守非遗传统技艺和蕴含其中的核心文化价值,对不同项目区别对待、分类保护。
[关键词] 基层文化中心;非遗保护;人才队伍;宣传教育;文化担当
2005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发布。201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实施。短短十多年来,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不断深入推进,成效明显。目前已建立起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截至2016年,已公布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72项(不含子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087项。东莞非遗保护工作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截至2018年10月,已有省级以上非遗项目44项。市里还先后成立了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筹建开放了非遗展示中心,建设了十五个非遗传承基地,开设了红火的非遗墟市,开展了非遗夏令营、非遗进校园等系列品牌活动。纵观当前的非遗保护工作,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主任田青的话来说,就是“起步晚,速度快,成效大,问题多。” 而这句话,同样也是基层文化服务中心非遗保护工作现状的总结。作为最一线的基层非遗工作者,我们以万江文化服务中心为例,试图将这不长的实践中所做的各种摸索、尝试与困惑,作一思考、梳理与汇报,供领导与专家参考。
一、现状与存在问题
我们认为,基层非遗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机构与人才队伍薄弱。二是重申报、轻保护。三是重经济开发、轻文化内涵传承。
(一)非遗工作机构与人才队伍薄弱
万江街道是东莞市区的组成部分,辖区面积48.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25万。万江文化服务中心主要承担本街道的文化行政单位职能以及文化公益服务。下设1 室(办公室)1委(体委)3股(文化活动股、文化建设股、文化艺术股),二级机构有图书馆。中心定岗16人,具体负责文艺演出、艺术培训、文艺比赛、广播电影电视、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出版版权、文物博物、非遗保护、各文艺协会管理、体育工作、社区与企业的文体工作指导以及街道图书馆的行政与财务管理,还有街道影剧院、文化大楼、老人活动中心、图书馆、街道两个公园的文体设施的物业管理等。近十年左右,中心每年的文体活动经费均为60万元。中心有事业编制16个,被占7个。中心定岗16人,目前在岗的,事业单位编制9人,编外7人。其中有2名编外人员被借调在外,实际在岗14人。中心有副高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3人都是十几年前入职万江文化中心,专长均为音乐舞蹈。非遗工作由中心文化建设股具体跟进,每人都是身兼数任,没有一名非遗专业人员。
课堂上,自学与合作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先后关系,每一部分的知识都要提倡自学,学生自学不会的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小组合作不会的通过全班研讨来解决,大家都不会的才由教师来点拨。教师要退到最后一步,本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只讲学生不会、不对的。这样,教师就会知道课堂上应该讲什么,讲多长时间。
综上,机构薄弱,机构职能多,管办没有分离,任务重、编制少、人手少、人员难更新换血,经费不足,都是基层文化中心面临的问题。面对近十多年来才提出的非遗保护工作,镇街文化中心人才队伍薄弱,人员知识结构单一落后,人才队伍体系不完整,非常难以适应当前的工作需求,致使一些相关工作缺乏领导,没有方向,思路不清,一些地方资源的普查、抢救、保护工作不能科学开展,离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和保护还有一定差距。
2.2 对选用的复合(混)肥或作物专用肥,不含有机质或含量在15%以下的肥料,要增加充分腐熟的畜禽纯干粪不少于20公斤/亩,可有效的杜绝或缓解玉米苗期肥害。
我们认为,一是市级或以上有关行政部门要加强领导,从机构建设、经费保障、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予以支持。二是省市要牵头加强对基层的具体指导与评估。三是宣传文化与教育部门要牵头加强宣传教育。
(二)重申报、轻保护
1.成立民间机构进行组织管理。我们由政府相关部门与企业和社区等共同成立了民间组织——龙舟协会,改变完全由政府办活动的方式,由协会筹备和管理经费,并组织开展系列的龙舟活动。一年一趁景,三年一大赛,让活动从民间来,到民间去。
(三)重经济开发、轻文化内涵传承
我们发现,在各种会议与场合,说起非遗工作,很多人经常并不了解,觉得有点印象、有听说过,但又说不出个所以。不了解就难理解,所以,很多时候,各方对非遗工作的要求会重经济开发、轻文化内涵的传播传承。
政策性农业保险费用是由中央和地方财政统一承担,中央占40%,省级占20%,市县占20%,农户占20%。如果财政部门补贴资金由于当年的财政发生问题而没有发放,保险公司对农户的理赔将无法顺利进行,这会对农户正常利益造成影响。甘肃省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建设发展速度过慢。由于近几年各种农业保险险种的增加和范围的扩大,很容易导致财政预算过大、无法及时发放的问题,不但会影响保险公司进行理赔,也会对地区创新保险险种造成影响。如果政府在当年财政预算中对于农业保险的补助相应减少,也会影响保险的发展。
二、思考与探索
(一)我们的思考
随访12~25个月,平均(17.83±2.86)个月。除1例(2个椎体)因肿瘤进展导致器官衰竭死亡,其余30例(63个椎体)至随访结束时仍存活。手术前后VAS及ODI评分结果见表1。术后3 d的VAS评分较术前VAS评分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 d内与术后1年VA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的ODI评分较术前ODI评分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 d内与术后1年OD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行政部门要从机构、经费、人才等方面予以支持
我们围绕万江“赛龙舟”项目,在传承保护方面进行了探索。龙舟制作材料、赛道水域、各种仪式、相关民俗等,随着社会生活的巨变不断受到冲击而发生变化。它的传承保护工作,存在着活动耗资较大、参加人数要求多、难以长期多次组织开展、社会化程度低等难点。我们从挖掘其文化精神内涵入手,通过政府+民间组织的管理模式,与手工艺者、高校、研究机构、文化创意团队、社区、学校等合作,使其与现代生活和新科技融合,让赛龙舟非遗的文化精神以自信的姿态活在当下并传播传承得更远更深。
3.开发漫画教材。我们与文化和广告公司等合作,编印了两本关于本土龙舟的漫画教材,并计划在9月试进校园。
基层的镇街非遗工作者大都缺乏学术和理论指导,对保护标准、目标和方法都不甚掌握,省市的相关行政部门应把学界跟基层工作者之间的联系渠道和平台建立起来,加强专业指导,并形成合理的工作评估体系,更好地激励、促进镇街在非遗项目申报成功后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避免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
3.宣传文化与教育部门要牵头加强宣传教育
2.深入挖掘历史资料并做好保存研究。我们于2016年走进社区祠堂与村民家中,收集到了近二十个各个年代的旧龙头,并说服社区和村民,将其陈列在街道龙舟展览馆中集中展示,广州美术学院研究团队、东莞市摄影家协会都对龙头进行扫描摄影分析。
(二)我们的探索
人才与经费支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开展的有力保障。政府在予以大力支持的基础上,还应当制定税收优惠、土地优惠等政策,充分发挥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能动性,并多渠道吸纳社会资金。
公共艺术尽管是公共空间里的艺术,与公共空间的关系非常重要,但空间也是为人服务的,所以公共艺术说到底是为大众服务的,是面向大众的艺术,大众既是公共艺术的所有者也是公共艺术的欣赏者。所以,公共艺术通过如何处理与公众的关系来体现“公共性”的价值与意义。
万江目前有非遗项目5个。其中国家级1项(赛龙舟)、省级2项(龙舟月、瘐家粽)、市级2项(新村腐竹、金鳌传说)。我们非常重视非遗的申报工作,但对保护传承,一是做得少,二是不懂做。基本上都是等市里有了相关要求,我们按照要求去完成。
我们的宣传文化和教育部门要牵头进行宣传教育,让民众理解、形成共识:在全球文化同质化浪潮中,非遗的保护传承,不是获得经济利益的手段,它不仅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更为面向未来的文化建构提供底蕴和滋养。镇街文化部门,对不同项目要区别对待、分类保护。对可以制造产品的项目积极引导扶持,实现经济社会效益与传承发展双赢。对本来具有经济属性,但因时代变迁逐渐失去市场的项目,要从融入现代生活入手,使其更符合当代的审美之趣、生活之需,在传统与时尚相融的新生活中活起来。而对不能舞台化、不能生产性保护、不能经营、难以融入现代生活的项目,可通过保存实物、数字化记录保护、进入中小学课本等方式进行保护。
2.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镇街的专业指导与评估激励
4.组织了多次龙舟活动写生、摄影等文化活动并进行了宣传传播。
5.开发艺术消费品与生活用品。我们与龙舟模型的手工艺制作者、广美视觉艺术学院等合作,开发了相关艺术消费品和生活用品。有莞香与酸枝等各种木料和陶制的龙舟模型,有生活用龙舟图案环保袋和拖鞋等。还设计了瘐家粽和新村腐竹的多种包装。
为保证研究存在可比性,两组研究选择同一组医师及护理人员,手术类型方式、术前准备及麻醉方法均相同,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具体内容;术前常规准备工作、手术室病房环境管理、体位、术中配合以及术后护理等;观察组实施手术室整体护理,具体内容为:
6.开发手机APP游戏与VR体验。我们与东莞广美研究院和广美视觉艺术学院等合作,开发手机APP游戏与VR体验。手机APP游戏现已试上线,VR体验游戏预计今年6月能设计完成。
我们计划继续开发龙舟文化艺术消费品、生活用品,并结合我们的幸福美丽村居建设和旅游开发,进一步多方位地探索非遗活化和保护传承的路径。
结语
从生产性保护概念的提出,到倡导非遗走进生活,近年来,非遗发展大众化、生活化的趋势日渐明晰。非遗传承保护工作正从公益普及、表演展示逐步向关注艺术内涵、审美意境、文脉传承等更深层次发展。它对我们基层非遗工作者的综合文化素养与专业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希望我们能不负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刘魁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问题.中国人大网,2010年9月3日;
[2] 席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审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05月11日;
[3] 冯骥才.“非遗”濒危与消亡的速度并未放缓.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26):18-19;
[4] 王文振.文化资源的存量与价值评估体系.中国文化产业,2013(82):40-41。
作者简介: 王文利(1970--),女,教育硕士,高级政工师、群众文化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体活动的服务 。2011年被市委宣传部评为市优秀新闻助理、市优秀信息员、优秀党委(党组)学习秘书。2012年,被市文联评为2012年度东莞市文联系统先进文艺工作者。2013年,被万江区委评为万江区优秀共产党员,被东莞市报业传媒集团评为优秀通讯员。2012年,《我在东莞的那些端午》获东莞市“我们的节日”大型征文活动一等奖;《看守所门外的故事》获东莞市首届网络文学大奖赛二等奖。 2010年至今,每年负责区龙舟文化节、戏曲曲艺节、读书节等大型文体活动策划实施。2017年主编《舟行万家》一书,参与主编《东莞赛龙舟》一书。 现任东莞市万江文化服务中心主任、体育管理服务中心主任、万江文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