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时代图书馆的馆藏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论文,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网络化时代,作为单个图书馆还需不需要进行自己的馆藏建设,以及如何进行馆藏建设,是摆在图书馆人面前需要思考以及如何去做的一个迫切问题。
网络化时代的图书馆,既然可以通过网络利用别馆的馆藏资料,那么本馆要不要进行馆藏建设呢?回答是肯定的。社会化信息网络的存在和发展,主要取决于网上服务的文献信息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它的文献信息资源越丰富,质量越好,读者和用户就越需要它,它就越能得到迅速发展。但是,社会化信息网络是社会化信息的综合服务体系,它是由许许多多信息机构、图书馆等站点组成,它的文献信息资源主要来自构成这个网络的各个信息机构和图书馆。如果离开了这些信息机构和图书馆,网络上的文献和信息就成了无源之水,网络本身也就不能再称网络了。如果每个图书馆都不建设自己的馆藏,不向网络提供文献、信息,那么网络上文献、信息从何而来?而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又是社会信息的重要内容,占整个社会信息需求的80%。因此,每个图书馆都要把自己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好,向网络提供自己的文献、信息,网络上的文献、信息才能丰富起来,图书馆的作用和价值才能体现出来。网络化时代的图书馆只有重视馆藏建设,使馆藏建设跟上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坚持“以满足读者需求为中心”的思想,调整好馆藏结构,搞好馆藏特色化建设,走馆藏资源共建共享的道路,才能适应网络化时代对图书馆的发展要求。为此,笔者认为,处于网络化时代的图书馆在馆藏建设方面,主要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坚持“以满足读者需求为中心”的思想
现在评价一个图书馆的优劣不再以拥有多少藏书、多少馆舍面积为标准,而是看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没有书,就没有读者,没有读者就没有效益,反之,有书而没有读者利用,同样也无法产生效益。各个图书馆应该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树立以满足读者需要为中心的思想,一切从读者的需要出发,根据本馆读者群的实际需求选择文献。
图书馆不可能满足读者的100%的需求,但当图书馆藏书满足读者80-90%的需求时,就可认为图书馆的藏书已具有较高的功能。据研究,尽管全球正式和非正式出版物林林总总,但含有新情报和有价值信息的文献只占其中的1/10,而藏书使用的二八率(亦称文献利用高度集中与相对分散的规律)指出:大多数读者的需求集中在数量不多的文献中,20%的需求则分散在80%的书刊品种中。因此,馆藏文献中只要拥有有用文献20%,形成自己的基本馆藏,就能保证本馆读者群的大部分文献需求。
2 坚持剔除与收藏并举,调整好馆藏结构
网络化时代的图书馆不但利用“图书”这种形式为读者服务,还利用“光盘”等电子文献资料为读者用户提供服务。各馆必须根据本馆实际情况,合理地调整馆藏结构,使“图书”、“光盘”各占适当比例。
“图书”作为印刷型文献是图书馆用户最熟悉的形式,因其经济、方便、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仍将在馆藏结构中占主要部分,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调整馆藏结构时,对于馆内那些年代长久,内容陈旧甚至失效的藏书必须给予剔除,藏书剔除的本质原因是文献老化,而不是书库危机。一种书的使用价值,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藏书剔除速度应同文献老化的速度相一致,才能保证藏书具有活力。这一方面,还需同仁们进一步提高认识,使藏书剔除工作真正成为图书馆藏书工作中的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内容。
电子文献,如“光盘”,它具有存贮容量大,可以长久保存,相对印刷品文献来说价格低廉等优势,在馆藏结构中应占适当比例,而且这种比例要随着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进展将越来越大。
网络化时代的图书馆,除了继续收藏印刷型的图书资料以外,还必须有计划地、有选择地购买和收藏一定数量的电子文献资料。图书馆根据读者和用户的需求,有选择地购买收藏这些电子文献资料,建立电子文献信息资源,以便开展电子读物的阅览和检索服务,为读者和用户提供新的服务内容和开辟新的服务渠道。
3 搞好馆藏特色化建设
各类图书馆因其所担负的任务不同,服务对象不同,因而它们收藏的文献资料的种类和重点也应有所不同。例如,公共图书馆,它的服务对象是全社会的公民。因此,它要收藏的文献资料的种类需要极其广泛,各个方面的文献资料都应该收藏,才能满足不同职业、各种层次的读者和用户的需求。虽然如此,各地方的公共图书馆也还有它自身收藏的重点和特色,它必须把收藏有关当地情况的地方文献作为收藏重点,突出地方特色。这种收藏,不仅是读者、用户的需要,同时也是应当收藏和保存当地文化遗产的责任所至。再就党校图书馆来说,党校所担负的任务是培养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它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对学员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提高学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决策水平。因此,党校图书馆必须根据党校这种教学、科研任务的需要,重点收藏有关这些方面的文献资料及信息,建立党校教学、科研所需要的具有党校图书馆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建设具有本馆特色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就是要建设人无我有的文献信息资源。这种具有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对于丰富馆外网络文献信息内容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很受网络读者和用户欢迎。
4 加强馆际协作,走馆藏资源共建共享的道路
网络环境下,各个图书馆以建立自己的特色馆藏,满足本馆读者的文献需求为目的,同时,还应考虑到文献信息资源在网络上共享的需要,将这些特色馆藏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对它进行特殊加工,编制成馆藏书目数据库和二、三次文献数据库,建立网络联机文献信息检索系统,并逐步对馆藏文献有选择地转换,使印刷型文献资料电子化。
对于那些耗资大、读者少、使用率低,已有多家图书馆收藏的文献,图书馆则不予收藏,而是相应地向读者提供得到这些资料的线索,借助馆际互借协议来满足这部分读者的文献需求。馆际互借在国外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许多国家的图书馆馆际互借数要占总借书量的5%甚至更多。
图书馆应将网上资源纳入文献资源建设的范畴,通过对网工资源进行精心筛选、分类、标引、注释,建立起针对本馆读者群的网上资源。利用网上资源补充馆藏文献的不足是现代图书馆馆藏信息建设的主要特色,它可以使广大读者充分了解所从事的学科在世界范围内的最新发展情况,大大缩短时空距离。
现代图书馆只有做到文献资源合理布局,有效利用馆际互借资源,大力开展网上信息资源,取长补短,突出优势,才能建立优质高效的文献保障体系,充分满足读者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