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发现更多问题--数学课堂教学_数学论文

激励学生发现更多的问题——数学课堂教学拾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教学论文,数学论文,发现论文,更多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常言到:“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这也被戏称为“杯桶理论”.其实只有一桶水还是不够的,教师应该有一股知识的活水,“问渠哪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仅仅是要“灌”给学生一杯水,而是要发掘学生认识知识的“泉眼”.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旦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发现数学的愿望就变得非常强烈,创造欲望、运用能力则随之增强.在课堂这个教学的主阵地,启发、引导、激励学生自己探索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大有裨益.

一、数学概念

勿庸讳言,数学概念本身对数学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数学概念是用定义来叙述的,现已形成的概念都是概括性强且简练地表达了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对概念中的字、词、句的推敲,可达到明确概念的目的;概念中所呈现的转化问题的方法,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形成过程,也要注意概念的应用.以概念为出发点,应用其解决问题,可以激励学生发现问题的乐趣.

两式相减(常称之为“错位相减法”)的方法解决的.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等比数列的和的定义,展开联想的翅膀:通过和的结构形式,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等,积极探索就会发现:

性质)

以上根据定义进行联想,得到等比数列求和的若干方法.联想是一种由此及彼的创造性思考方法.联想的运用,通过对接近的、有联系的、熟悉的、经验过的知识、问题、方法的联想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联想发现联想对象之间的关系,明确更进一步的道理.而联想的基础便是定义,只有牢固地掌握了概念,才能进行飞跃性的联想,才能“悟”出数学真谛.

二、数学思想方法

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倡教学目标多元化、综合化及均衡性,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均得到进步和发展.学生发现的问题越多,对问题理解越透彻,思维能力发展、提高的越快,对数学的兴趣越大,越感觉值得去探究、思考.相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环境,反应低沉,焦虑、迷茫、苦闷、气馁等状况随之出现.日积月累,导致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与教育者的愿望大相径庭.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入与应用,可激发学生面对困难,接受挑战的勇气、信心及意识.学生充分享受取得智力劳动成果而得到的愉快,从而更愿意去接受新的数学知识,发现新的问题,积极主动地去解决这些问题,形成良性循环.

例3 台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学实录(割补法的应用).

教材:还台为锥(略).

学生:既然锥体体积的得出是把三棱锥“补”为三棱柱,又“割”为三个三棱锥,借助柱体体积公式得出三棱锥的体积,进而得到锥体的体积.台体体积能否用“割补法”求出?(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还台为锥”就是“补”的方法.能否用“割”的办法求得?请大家来考虑三棱台!在三棱台ABC-A[,1]B[,1]C[,1]中,已知上、下底的面积分别为S′,S,高为h,求这个三棱台的体积.(给学生搭建解决问题的平台)

降维思想)

学生2:如图,把三棱台分割成三棱柱ADF-A[,1]B[,1]C[,1]、三棱柱B[,1]DB-C[,1]FE和三棱锥C[,1]-FEC,然后分别求其体积(略)……

三、把研究性学习引进课堂

数学学科本身就是研究性学习的素材.研究性学习把情感目标提到与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并列的重要地位v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特别强调“体验”这一心理过程,其目的在于通过实践体验在改变学生的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些人的发展最深层的指标上有所长进.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

在现有的阶段,没有教师的指导,由学生自主地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发展也极不均衡.充分利用课堂所学知识,对问题作进一步的探究是完全可行的,这既符合新课标的精神,也兼顾了众多的学生.

例4 (课本)在工程中,画拱宽为2a,拱高为h的抛物线,常用下面画法.证明画法的正确性.

画法:1.作矩形ABCD,使AB=2a,DA=h(如图).

2.取CD的中点O,把线段DA、OD各n等分,设OD上的分点顺次为A[,1]、A[,2]、…,DA上的分点顺次为B[,1]、B[,2]….

出经过这点的焦点弦长.这对形数结合有新的理解;结论3,4,5是一个形→数→形的过程,只要教师引导得当,这些结论的得出在课堂上都能实现.

学生经过自己实践(耒源于课本或实际)发现一定的规律,发现新的问题,并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实践中学会思考问题,这样才能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托尔斯泰)只有当学生经过自己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他才会面对问题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而发现更多的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参与课堂,才是真正的学习.

标签:;  ;  ;  

激发学生发现更多问题--数学课堂教学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