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管理对策论文_胡国春

广州市恒合工程监理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 650000

摘要:地基是支承由基础传递的上部结构荷载的土体(或岩体),是土建工程的关键组成要素,为了使建筑物安全、正常地使用,要求地基在荷载作用下不能产生破坏,是确保建筑质量的重要环节。由于软土地基的土质松软、含水多,承载压力差,软土地基的性质因地而异,因层而异,不可预见性大,在设计、施工过程中,稍有疏忽就会出现质量事故,往往给土建工程带来很大的危害,如处理不当,就会对土建工程的施工和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更甚者会导致建筑事故,对工程安全产生极大安全隐患。

关键词:土建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管理对策

引言

在软土地基上从事工程建设活动,对于软土地基性质的研究、加固处理技术的探索,是土建工程所关注的重点、难点和热点。本文通过分析软土地基的不利因素,从建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管理的特征入手针对性给出土建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管理对策。

一、引起土建工程软土地基沉降的因素

软土地基的物质结构、物理力学性质等具有高压缩性、抗剪强度低、透水性低、触变性、流变性及不均匀性,若是软土地基缺乏必要的处理,极易引起不均匀沉降情况。分析来说,使得软土地基出现沉降的因素通常包括以下两点:

1.1地质环境。通常是地下水较多,软土地质地层分布情况各不相同。因土建工程一般涉及环节多,各阶段软土地基发生沉降情况存在差异,会引起不均匀沉降问题。对土建工程造成极大影响,一定要进行必要的加固措施,避免软土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情况。

对地基要及时排水,软土地基出现沉降,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就是水分,所以,不管是土建工程施工还是管理工作,都要重视排水。在对软土地基处理期间,要利用截水沟、跌水等方式来开展,若是地理条件存在差异,就要把握因地制宜的原则,利用浆砌片石进行加固操作,通过混凝土材料构造进行包块,进一步加固排水装置。

1.2结构因素。由于施工的不断展开推进,土建工程自重会有所增加,在自重原因下土建工程会发生下沉。另外为确保施工进程和工程效率,对各种地基施工阶段通常采用各种不同的施工技术,通常对地质环境好的部位,为减少施工时间,要运用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而对地质环境恶劣,或者是在施工期间往往运用静力桩、振动桩展开操作。因施工技术存在差异,土建工程各个区域发生不均匀的沉降现象,既危及到整个土建施工整体质量水平,还对后续工程施工造成各种影响,更甚者会阻碍土建工程质量的提升,危及土建工程整体安全。为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对存在的病害隐患进行科学处理,施工期间要结合实际情况,利用科学的软件地基处理技术,稳步提升土建工程软土地基的整体施工效果。

1.3.软土地基沉降变形因素

地势环境差的区域,通常因土壤空隙大,地基强度小,含水量大,压缩性大等特征,因此是软土地基地段是极易引起地基沉降的地段,沟壑部位的地基易出现变形情况。软基段与普通段比较来说,其路堤为加大5到10cm,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基底的附加应力,引起地基沉降情况。若是填土容量一定,提升填土高度就会加剧地基沉降变形情况。

二、土建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管理的特征

1.软土地基特点

(一)含水量多,抗渗性低。软土一般是由于长久沉积产生的土质。含水量通常有37%~72%,或者说是流动土质,在实践分析下,了解到软土渗水性低。所以建筑以软土为基,通常含水多,渗水性低,这就导致地基排水无法顺利进行。(二)抗剪性不足,软土土质松散,这种性质的土质就无法抗剪应力。然而抗剪性低就使得如此性质的地基,在抗荷载力时沉降情况就很显著,在荷载力低的区域沉降就少,因此就会引起路面出现裂缝等情况。

2.软土地基处理要素

①要先明确软土区域的地质特点,若是工程地质环境复杂多样,还要进一步开展工程地质划分,根据各个分区科学处理。在勘察设计期间若是地质工作落实不到位,在施工期间一经发现,就要及时勘察探究,加以弥补,深入掌握地质环境特点。②设计规划要经济科学,还要从实际出发。③工程所需材料要准备充足、确保质量合格;施工设备要配置齐全、规格达标、性能符合标准。④施工期间要依据施工技术要求和操作标准贯彻执行,以确保质量合格,软土地段要尤其把握填土速率,防止出现地基滑移或出现其他意外情况。要能具备质量第一的施工意识,贯彻执行以上内容要求,就能确保软土地基建设,能够实现安全、高效、优质的目标。

三.土建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管理对策

3.1对地基新旧结合部位进行强夯

在基础施工前,要对工程地基实施一定的荷载碾压措施。在进行碾压期间,既能减少软土路基的一定水量,还可以提高软土路基内部的微粒密度性。因软土土质通常是粘性的,在排水后把黏土进行固结操作,进而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为了增强地基排水的固结水平,需要在地基建立一定的排水柱,进一步提升软土地基的抗剪性。在深层次的施工操作期间,可全面增强软土地基的承载性。通常排水固结措施不会独立操作,要与同缓速填土法、加载法配合实施,这种措施对均值粘性地基较为适合,表1为强夯法加固相关参数。

3.2水泥搅拌桩加固

水泥搅拌加固通常有两类湿法和干法,结合地基承载力情况,进行对应的措施对地基软基处理。这类原理通常是干泥加固土产生物理化学反应,水泥搅拌干法的操作流程就是借助机械设施把水泥喷入到地基软基层中,接着依据上下次序搅拌均匀,在水泥与土产生化学反应之后,实现稳固土层的目的,进一步增强地基承载力。并且,水泥搅拌湿法的流程就是把水泥作为固化剂,借助机械设施那水泥喷入土层,接着搅拌均匀,进而成为强度较大的复合基地。由于地基软基的含水量,也可把水泥搅拌桩加固法分成浆喷法和粉喷法,粉喷法的处理情况比浆喷法要好,但是浆喷法操作简易。在进行水泥搅拌桩加固措施时,要明确以下几点:第一,采用各种类型的技术参数施工;第二,依据规定要求科学把握下钻深度、喷粉高程以及停灰面;第三,在进行喷粉接桩期间,要确保喷粉重叠长度在1米以外;第四,在实施水泥泵送期间,一定要确保持续连贯性。下表2为水泥搅拌桩的加固机理数据。

3.3深层搅拌支护技术

深层搅拌支护技术通常是采用水泥和石灰,当作固化剂使用,借助深层搅拌机把软土同固化剂一起实施均匀搅拌,由于软土与固化剂会产生一定的化学物理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软土硬化更加稳定和完整。一般情形下,这种支护结构通常是作为重力坝式挡墙。当满足基坑深度在7m,坑边附近红线有一定间隔时就适用这种方法,这种技术既能防止沙土与水的侵袭,还具备良好的防渗性能,并且足够经济合理,然而在特别环境下不能对基坑进行大面积的添土操作。

3.4排桩支护技术

这类支护技术通常是对柱列式合理规划安排的钢筋混凝土实施钻孔和挖柱操作,这种技术也就是机构式排桩支护技术。在规划布局时,两柱间要有足够间隔,接着依据规定的布局要求实施密排。这种技术能发挥绝佳的挡土效果,在实际操作中具备超强刚度,有点不足就是各桩间一定要采用钢筋混凝土帽来衔接彼此,这样就是为了避免建设期间沙粒误入到桩内,同其他技术比较而言操作较简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工期,提升建设效率,减少工程经费,同时能够提升工程效益。

4.结束语

总的来说,土建工程软土地基的强弱性或发生变形是项目工程一定要足够重视的环节,若是缺乏必要的处理或者处理不科学,就会使得地基不稳,发生地基沉降或塌陷情况,对地基造成各种损伤,从而引起软土区域的工程事故。在科技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下,先进技术、新材料、设备和工艺的引进,对软土地基的解决途径逐渐变多,更加合理、经济,推动土建工程的高效解决。

参考文献:

[1]王秀娟.加强软土地基施工管理,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质量[J].价值工程,2015(6),61-62.

[2]史鲁明.浅谈土建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5(5),166-167.

[3]曾李东.浅谈土建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7(8).

论文作者:胡国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2

标签:;  ;  ;  ;  ;  ;  ;  ;  

土建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管理对策论文_胡国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