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城县人民医院 广西柳城 545299)
【摘要】目的:观察个体化护理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9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明显改善,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改善更明显,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方面存在差异,观察组患者发生几率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个体化护理;老年;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1-0225-02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病因不明,常引起心脑血管等并发症,是导致老年人致残、致死的危险因素之一。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形成,临床上不仅要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合理用药,同时应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以达到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预后的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个体化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为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质量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9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5例,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65~88岁,平均年龄(69.5±5.8)岁;对照组45例,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龄65~88岁,平均年龄(68.7±5.7)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包括饮食、睡眠、运动、用药护理。饮食护理:注意合理膳食,营养搭配均衡;清淡饮食,少食脂肪丰富的食物,多食蔬菜,特别是富含植物纤维的食物,以利通便。睡眠护理:提供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以提高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如遇患者失眠,可给予合理剂量的镇静剂。用药护理:叮嘱患者按时按量吃药,耐心讲解间断或擅自停药、减药的危害,使其配合治疗。出院后随访6个月。
1.2.2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个体特点给予个体化护理。建立亲密的护患关系:运用心理学知识,尽快了解患者的个性特点,以及患者的家庭情况、患者的文化程度、性情爱好等,并运用语言、动作、沟通技巧与老年患者建立紧密的护患关系。加强人文关怀,注意监测血压:由于老年人年龄大、身体差、子女不在身边、退休等因素,容易产生孤独、无助、失落等不良情绪。要用和气的语言、关心的问候、贴心的照顾等方式让老年患者满意,给其以人文关怀,密切检测血压,尤其是收缩压。进行心理疏导,增强信心:给予患者心理护理,积极耐心地进行解释、安慰、健康教育等,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保持愉快的心情,调动其治疗的积极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出院随访护理:出院时教会家属测量血压,告知家属饮食、运动的注意事项,消除老年患者的后顾之忧。出院后随访6个月[1-2]。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压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与分析;观察患者护理后心律失常、脑卒中、心绞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数据均需录入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压及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心律失常、脑卒中发生率均较对照组偏低(P<0.05),心绞痛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表)。
3.讨论
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如何更好更安全的有效地控制血压,降低高血压病带来的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伤,除外医师因素,提高护理水平,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的重视[3]。
本研究观察了个体化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显示: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对照组降低;观察组心律失常、脑卒中发生率均较对照组偏低,心绞痛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提示个体化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有较好的作用。分析个体人性化护理的优点为:(1)在充分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特点及个性特点后,进行针对性个体化护理,解除了患者恐惧、焦虑的心理,有助于血压稳定;(2)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增高,左室后负荷加重,同时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易诱发心力衰竭。个体化护理注意观察收缩压的控制效果,配合改善心功能治疗,降低了血压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3)通过向老年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高血压的医学知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跟踪随访,配合医生随时修订治疗方案,个体化护理有助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康。综上所述,全面到位的个体化护理策略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护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志华,叶爽,秦玲.冠心病的社区综合护理[J].护理论著,2012,14(308).
[2]陆在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74.
[3]舒小芳,林芳宇.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9,8(7):12-14.
论文作者:韦雪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31
标签:患者论文; 老年论文; 个体化论文; 高血压论文; 高血压患者论文; 血压论文; 收缩压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