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双重影响与对策(待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经济论文,外商论文,直接投资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吸收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和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收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已达到较大规模。2002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曾一度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然而,外资直接投资是一把双刃剑。它对我国经济既有重大的积极作用,也有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国内的相关著述为数不少。有的学者过分夸大其积极作用,忽视或否认其消极影响;也有的学者不适当地夸大其消极影响而忽视其积极作用。显然,这两种倾向都有失偏颇。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正确评价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双重影响,正确制定并实施应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战略举措,才有利于我国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稳步推向前进。
一、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产生了重大的积极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财政收入的增加
资本是重要的生产要素。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相对短缺。1978~2005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已达到6224.01亿美元,它对于我国27年来实现年均9.6%的高经济增长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很小。1979~1982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仅有17.69亿美元。从1983年起,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步伐明显加快。从表1可以看出,1983~2005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为6206.32亿美元,相当于同期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0129.43亿美元)的8.85%。外商直接投资不仅增加了我国的资本存量,而且还通过乘数效应和前后向联系,间接推动了我国企业扩大投资规模,从而明显增大整个社会的资本规模。
表1 外商直接投资占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1983~2005年)
(单位:亿美元)
年份 实际使用外商 全社会固定 外商直接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 外商直接投资占
直接投资 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 国内生产总值的
的比重(%)
比重(%)
1983 9.16
722.27 1.27 3008.790.30
1984 14.19
786.65 1.80 3093.000.46
1985 19.56
865.03 2.26 3057.520.64
1986 22.44
904.52 2.48 2957.000.76
1987 23.14 1019.30 2.27 3213.580.72
1988 31.94 1251.02 2.55 4011.370.80
1989 33.93 1173.00 2.89 4499.410.75
1990 34.87
945.00 3.69 3890.880.90
1991 43.66 1051.60 4.15 4071.901.07
1992110.08 1466.46 7.51 4837.002.28
1993275.15 2269.5112.12 6134.384.49
1994337.67 2068.1216.33 5591.426.04
1995375.21 2458.0715.26 7280.725.15
1996417.26 2810.9014.84 8565.224.87
1997452.57 3047.0014.85 9526.304.75
1998454.63 3468.2213.1110193.484.46
1999403.19 3593.5311.2210830.563.72
2000407.15 3998.8510.1811982.493.40
2001468.78 4587.7910.2213243.363.54
2002527.43 5440.46 9.7014532.973.63
2003535.05 6710.94 7.9716403.743.26
2004606.30 8511.76 7.1219308.943.14
2005603.00 10979.43 5.4922592.442.67
资料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6年1月9日发布的调整后的国内生产总值历史数据和2006年2月28日发布的我国《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提供的最新数据计算整理。
根据表1的相关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FDI)和我国经济增长(即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或GDP增长)作简单的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GDP=2172.261+23.0190FDI(1)
log(GDP)=6.842259+0.4060399log(FDI)(2)
回归结果表明,FDI和GDP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即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的积极贡献。
与此同时,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财政收入不断增加。对此,可通过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缴纳的税金数额来间接地作以说明。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以外商投资税收为主的涉外税收总额(不含关税和土地费)迅速增长。1992~2004年,我国涉外税收总额年度增长率在20.95%~85.31%之间,平均增幅为38.66%。我国涉外税收总额由1992年的122.26亿元猛增到2004年的5355亿元(大体相当于我国1995年的工商税收总额),其占我国工商税收总额的比重也由1992年的4.25%升至2004年的20.81%。②由于来自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税收总额占我国涉外税收总额的98%以上,从而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财政收入不断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2.有利于优化中国的产业结构和出口贸易结构
产业结构是国家经济素质的集中体现。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在整个国家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越大,其产出效益就越大,国际分工地位就越高。世界各国产业结构的演进历程和发展趋势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重要标志是国民经济的发展使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先升后降,第三产业的比重日趋增大。③在传统经济体制条件下,我国的产业结构很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偏大,第三产业比重较小,各产业内部的比例关系也不协调。1978年,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占28.1%、48.2%和23.7%④,基本比例为2:4: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使原来产业结构严重失衡的状况有了明显改善。2005年,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所占的比重下降为12.4%,第二产业增加值所占的比重与过去相比基本持平(47.3%),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的比重升至40.3%⑤,基本比例为1:4:3。在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中,外商直接投资功不可没。
表2 截止2004年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
(单位:亿美元)
产业名称 项目数比重(%) 合同外资
比重(%)
总计 508941 100 10966.09 100
第一产业 14463 2.84 213.07 1.94
第二产业 381701 75 7486.3168.27
第三产业 112777 22.163266.7129.79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05’中国外商投资报告》,第209页。
从表2可以看出,截止2004年,在我国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中,近70%投向第二产业,近30%投向第三产业,投向第一产业的比重尚不足2%。这大体上符合我国现阶段调整产业结构的客观要求,从而促进了我国第二、三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中的房地产业)的发展。就此而言,吸收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一条重要途径。国内有的学者利用我国1978~1999年的相关数据,构建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产业结构的因果关系模型,也得出了外商直接投资是引起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的重要因素之一的结论。⑥
然而,仔细考察截止2004年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行业结构,则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制造业和房地产业过于集中(分别占我国同期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64.76%和17.73%),而在我国急需发展的某些行业则又投资过少(如在采矿业的投资仅占其总额的0.26%,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投资仅占其总额的0.18%,在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的投资仅占其总额的0.47%)。⑦这种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投资状况,与我国产业政策并不完全吻合,也不利于我国产业内部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外商直接投资在总体上优化我国产业结构的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两大引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量的效应可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直接效应反映在外商直接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的快速增长及其在我国对外贸易总量中所占份额的迅速扩大上。间接效应则表现为贸易替代效应、贸易创造效应(可以在母国和我国之间创造新的贸易机会、增大贸易规模)、贸易补充效应(往往带来维修等后续的可持续性活动的发展,从而促进和增加贸易机会)和市场扩张效应(即在加深对我国市场渗透的同时,也会进一步拓展新的第三国市场)。⑧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直接效应来看,1986年,外商直接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仅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4.04%,而 2005年这一比重则高达61.18%,且已连续5年超过了50%的大关。从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出口商品结构来看,1991~2004年,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出口工业制成品所占的比重平均为90.12%,而我国同期出口工业制成品所占的比重平均为86.85%,前者高出后者3.27%;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出口初级产品所占比重通常不超过10%,也明显低于我国同期出口初级产品所占的比重。可见,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促进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在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方面,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与国内其他企业相比,则不仅占了绝对优势,而且增势迅猛。2004年,外商直接投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1445.69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53.4%,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1655.4亿美元)的比重为87.33%,占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出口额(3386.1亿美元)的比重为42.69%。而从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出口商品的地区流向来看,1991~2004年,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商品出口 80%左右都流向香港、台湾、日本、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或地区,1998年以来流向美国的出口商品总额甚至超过香港而跃居首位。因此,外商直接投资在推动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和优化出口贸易结构方面已经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3.提升中国的技术水平
吸收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提升我国的技术水平,而能否实现这一目的又与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密切相关。尽管国内学者对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技术外溢效应存在激烈的争论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外商直接投资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
(1)提升中国产品的技术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品的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其中外商直接投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直接效应来看,外商直接投资给我国带来了不少较为先进和适用的技术,促进了我国产品技术的升级换代。据有关人员对207家英、美、德、日公司的一项调查表明,34%的公司向我国转移了先进技术,其余66%的公司只转移了成熟技术。而对大连部分合资企业的调查表明,26%的中方经理认为获得了高级技术,48%的中方经理认为获得了中级技术,另有26%的中方经理则认为没有获得实质性的技术转让。⑩国内也有学者基于对某些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的抽样调查,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采用先进或比较先进技术所占的比重评价很高。(11)通过与外商的合资与合作,我国许多产品的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从间接效应来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通过示范作用特别是通过竞争,促使我国其他企业或者通过技术贸易的形式从国外引进并采用先进技术,或者通过自主创新采用较为先进的技术。前者如我国许多家电企业在20世纪80~90年代大量引进国外的生产线;后者如我国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在高性能汽车发动机领域的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其研制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已经进入欧美市场。
(2)提升中国产业结构的技术含量。如前所述,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的优化,这与提升中国产业结构的技术含量密切相关。例如,汽车业是外商在华投资较早和较多的一个行业。截止2004年底,我国汽车业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共计3404个,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01.85亿美元。目前,大众、宝马、戴姆勒一克莱斯勒、标致一雪铁龙、沃尔夫、本田、丰田、雷诺、现代、通用、福特等世界著名汽车集团均在我国设立了合资企业,并实行在我国本土生产和销售上进行竞争的新战略。上世纪末,我国主要汽车产品达到了国际上80年代的水平,行业技术差距由原来的20~30年缩短为10~15年。本世纪以来,我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跨国公司向我国合资企业转移的汽车生产技术显著提高。20世纪80年代,跨国公司通过我国合资企业推出的汽车产品一般要落后国际市场2~3代;现在,其通过我国合资企业推出的产品则与国际市场基本同步,从而大幅提升了我国汽车行业的技术含量。
(3)提升中国科技人员和劳动者的技术素质。有关研究表明,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外资工业企业技术密集度明显高于内资工业企业,在技术上比内资企业先进(见表3)。因此,我国科技人员和其他劳动者在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工作,有利于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在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工作的中方管理人员,也能学到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此外,随着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增多和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目前,在华设立的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已超过750家,主要从我国聘用优秀人才。因此,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也是提高我国科技人员技术素质的一条渠道。
表3 中国内资与外资工业企业技术密集度比较
年份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
内资企业1.421.321.632.042.332.832.813.14
外资企业4.236.277.979.73
11.51
14.16
14.81
15.28
注:①技术密集度以每个从业人员平均使用的固定资产表示;
②内资工业企业包括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
资料来源:转引自杨先明等著:《国际直接投资、技术转移与中国技术发展》,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72页。
4.改善中国的就业状况
人均资源短缺与劳动力总量相对过剩,是我国长期面临的一个基本国情。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失业问题日益凸现并构成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严峻挑战。我国吸收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从总体上改善了我国的就业状况。
(1)增加中国的就业总量。吸收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数量具有创造就业或替代就业的双重效应,前者可称为正效应,后者可称为负效应或“挤出效应”。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数量的正效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正效应。其主要表现为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直接聘用我国员工,从而增加了我国的就业总量。1992~2004年,外商直接投资企业职工人数由221万人猛增到1033万人,其占我国职工人数的比重也由1.49%升至9.77%。二是间接的正效应。其主要表现为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前后向的产业联系来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间接地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我国的就业人数。有关统计表明,我国汽车业每提供1个就业岗位,就可引致其上下游行业新增就业人数10~15个。(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已超过100亿美元,不仅带动了直接就业,也带动了高比例的间接就业。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数量的负效应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并购我国某些企业并进行大量裁员,从而导致失业人数增加;二是,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加剧了产业或行业内部竞争,导致我国某些企业破产倒闭,从而间接增加了失业人数;三是,有些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原材料和设备主要依靠进口,弱化了前向产业联系,从而间接减少了就业机会;四是,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较为先进的技术促进了我国相关产业或行业资本有机构成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导致部分劳动者失业或新增的就业机会相对或绝对地减少。(13)
尽管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数量具有双重影响,但从我国近年来的总体状况考察,其正效应还是明显大于负效应。国内有的学者在外国直接投资与东道国就业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联立方程模型,全面分析并测算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数量的综合效应:1994~2002年,外商直接投资每增长1%,直接引致就业增长0.052%,间接降低就业机会0.044%,从而带动我国实际就业增长 0.008%。同期,外商直接投资增长引致我国实际就业人数增加407.18万人。(14)
(2)提高中国的就业质量。外商直接投资对提高我国就业质量的积极作用,可以从直接和间接两个角度来考察。从直接作用来看,主要表现有三。一是,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生产技术从而劳动生产率从总体上高于国内其他企业,其员工的工资水平也高于国内其他企业员工的工资水平。二是,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为员工提供的工作条件和社会福利往往高于国内的其他企业(特别是高于集体和私营企业)。三是,部分外商直接投资企业重视对员工提供技术培训。从间接作用来看,主要表现有二。一是,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技术人员和其他职工在脱离本企业后,可将已获得的技术和经验转至其他企业,从而不仅能够提升个人的就业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其他企业的发展壮大。二是,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为有业务联系的当地企业提供管理和技术服务,培训相关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例如,10余年来,微软在我国的子公司每年通过微软授权视窗应用学习中心和微软认证高级技术培训中心培训我国相关人员几十万人。(15)
(3)改善中国的就业结构。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结构的影响,大致可以从就业的产业结构、素质结构和区域结构三个角度来考察。从就业的产业结构来看,由于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绝大多数都设在第二、三产业,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相当数量的农民工就业,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农业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特别是向第二产业转移。从就业的素质结构来看,外商直接投资扩大了对熟练劳动力、专业技术人才以及高层次管理人才的需求,刺激和促进了我国的人力资本投资,从而对提升我国从业者的技术和业务素质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从就业的区域结构来说,一方面,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熟练劳动力和优秀人才向东部沿海地区集中,以适应其生产经营和资本扩张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导致我国中西部地区大量熟练劳动力和优秀人才的流失,从而加剧了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5.推动了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有机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收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逐步扩大,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市场经济改革。
(1)促进了我国所有制结构和收入分配制度的深刻变化。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所有制结构基本上是公有制的“一统天下”,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微乎其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积极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同时,大力吸收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目前,我国累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已超过 6000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占我国工业增加值的近30%,消费品销售总额占我国消费品销售总额近20%,出口商品总额占我国出口商品总额近60%,纳税额超过我国税收总额的 20%。与外商直接投资的不同所有制形式相适应,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实行多元化的收入分配制度。在外商独资企业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在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相对于中方企业的不同所有制性质,则或者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或者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可见,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所有制结构和收入分配制度的多元化。
(2)推动了我国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现代产权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石。无论是现代产权制度还是现代企业制度,都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吸收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特别是吸收欧盟、美、日等发达国家大型跨国公司的投资,有利于我国学习和借鉴国外在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方面的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推动我国建立和完善现代产权制度,推动我国其他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革,健全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3)推动了我国市场体系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异军突起,不仅促进了国有、集体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也明显加剧了竞争的深度、广度和强度,促进了国内商品、要素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及其与国际市场的衔接。目前,在我国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商品价格中,市场调节价格所占的比重已达90%左右。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明显减少,外贸依存度大幅上升,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已经发挥了基础性调节作用。
(4)促进了我国宏观调控方式的转变。与外商直接投资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适应,我国的宏观调控方式也逐渐由原来的直接调控为主转变为间接调控为主,基本采用经济和法律手段。此外,外商直接投资还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我国劳动、人事、财税、外贸、投资、金融等体制的改革和法制建设,显著增强了广大人民的开放意识和竞争观念,加速了我国经济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待续)
注释:
①在许多论述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积极作用(或贡献)的文献中,往往把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或“三资企业”,即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直接投资混为一谈,并在不附加任何说明的情况下简单搬用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相关数据来论证外商直接投资的积极作用。这种做法并不妥当。实际上,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与外商直接投资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无论从资本规模还是从客观作用上考察,前者都明显大于后者。不能因没有外商直接投资在某一方面作用的精确数据就无视或抹杀这种区别。笔者尚未见到官方公布的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财政收入产生积极作用的专门数据,只能借用或参照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相关数据,以此类推。
②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05’中国外商投资报告》,第188页。
③李江帆主编:《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7页。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统计局编:《中国经济年鉴(2005)》,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年版,第52页。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经济日报》2006年3月1日。
⑥江锦凡:《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载《世界经济》2004年第1期。
⑦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05’中国外商投资报告》,第208页。
⑧陈继勇等:《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发展与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85~486页。
⑨朱廷珺:《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文献述评》,载《兰州商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⑩杨先明等:《国际直接投资、技术转移与中国技术发展》,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71页。
(11)江小涓:《中国的外资经济——对增长、结构升级和竞争力的贡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3页。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05’中国外商投资报告》,第70页。
(13)对于外商直接投资推动我国资本有机构成和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导致的就业损失,应持辩证的观点。一方面,外商直接投资推动我国资本有机构成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对我国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均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即使没有外商直接投资,受生产力规律支配和国内外竞争的影响,我国的资本有机构成和劳动生产率也必然会逐步提高。从长远来看,一个国家由于资本有机构成和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导致的就业损失,可以通过扩大投资、调整产业和企业结构、适当缩短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以及大力发展灵活就业等其他途径来加以弥补。
(14)王剑:《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效应的测算》,载《统计研究》2005年第3期。
(15)王志乐:《2005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第193页。
标签:外商直接投资论文; 间接投资论文; 投资结构论文; 产业结构理论论文; 国外宏观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产业结构优化论文; 直接出口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