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思维在高中政治复习课中的运用——以一堂“辩证唯物论”复习课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辩证唯物论论文,图式论文,为例论文,课中论文,思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通常会感到有些重要概念难以理解,不容易记忆,尤其是在主观题解答时常会“想不起、记不准、不会用、答不全”。针对以上种种问题,本人尝试运用图式思维(主要指概念图和思维导图)来优化政治课教学。下面以我的一堂公开课为例,分别从课堂导入、体系构建、例题解析、课堂举例等四个方面来谈谈运用图式思维的一些体会。
一、课堂导入:变形概念图,构建知识树
按照诺瓦克博士(J.D.Novak)的观点,概念图(Concept Map)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有关某一主题的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用连线连接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线上标明二者的关系。概念图有四个图表特征:概念——可感知事物的规则属性,通常用专有名词或符号标记;命题——两个概念之间通过某个连接词而形成的关系;交叉连接——表示不同知识领域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层级结构——同一知识领域内或不同领域间的结构。其基本模型如图1所示:
“辩证唯物论”是哲学复习的一个重要部分。考虑到政治学科的课时安排相对较少的客观现实,准备用一节课的时间将“辩证唯物论”全部复习完。一堂课如果面面俱到,即使读一遍教材时间也不够用。同时本堂课又是哲学体系复习的开头部分,必须让学生对哲学体系有一个总体清晰的把握。我按照概念图的理论,首先构建了一棵“知识树”(见图2),并且标明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教学中先通过PPT呈现图2,请学生“看图说话”,指出相关树枝所代表的哲学原理名称,然后再呈现图3,加强对比,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一个宏观上的把握。
这棵知识树说到底是对概念图的变形。之所以没有按照经典的概念图要求,将上层概念置于最上层,相反是将上层概念作为树根置于最下面,我考虑以一棵树的形式来呈现整本书的知识体系,会更为形象直观、更容易记忆。
二、体系构建:变形思维导图,辐射核心原理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为英国“记忆之父”托尼·巴赞(Tony Buzan)在21世纪70年代所创,是一种有效思考的方式,也是一种绝妙的笔记方法。其理论依据是认知心理学中短时记忆容量为7±2组块;其目标是呈现思维过程,组成要素是颜色、线条、图形、联想和想象;节点是概念、短语或句子,表现形式为树状结构,向外辐射,节点之间没有连接词,形式活泼。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能钥匙。其基本模型如图4所示。
“辩证唯物论”的内容涉及高二《生活与哲学》第四、五两课的内容,最核心的概念是“物质”,由“物质”“意识”,引出“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同时因为“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然后再引出“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本堂课知识点的复习总体思路是借用思维导图中该心概念发散的思想,进行“核心原理辐射”。
具体见下面几则PPT:
【PPT1】
(一)唯物论体系
探究世界的本质(第四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五课)
【PPT2】
(二)考点解读
考点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PPT3】
考点2: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PPT4】
考点3: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PPT5】
考点4: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PPT6】
考点5: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解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上述六张PPT体现了以下几个原则:
1.先总后分。PPT制作思维导图比用inspiration软件稍麻烦一些,但是可以将概念之间的推演逐步展示出来,更能体现思维推进的过程。第一张是本堂课最核心内容的总讲,其余五张是具体展开。
2.结合考纲。并不是所有考纲上的内容都要面面俱到,可以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适当整合,将《考试说明》上十几个考点合并归类后变成五个知识组块,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突出关键。图示即教学,可以省去的文字便省略不写。这样便于从视角上强化学生的记忆,从而大大降低语言通道的认知负荷,加速了思维的发生。突出关键词,其余的过渡性语言用填空的形式呈现,这样既醒目又便于记忆。
4.问题情境。在构建概念图或思维导图时,可以适当设置一些问题情境,通过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例题解析:图解主观试题,显化隐性知识
很多学生怕做主观试题,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字书写量太多,二是答案不容易写完整,三是解题方法和技巧难以言传。而通过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审题,善于将设问转化成问题,然后在知识体系(即关于知识结构的思维导图)中寻找相应的答案。以本课复习为例:
情境探究:小明对喜欢的学科特别愿意花时间,对于有些头痛的学科便不愿意去多想,碰到难题也不会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进入高三后很想努力学习,但是因为以前基础很差,所以他每天熬夜看书,以至于白天上课时精神有些不济。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一次考试中,小明发现自己的学习成绩非但没有进步还出现了倒退。他感到很委屈,为什么这么努力,还是不能取得成功呢?
假如你是小明的好朋友,请你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来劝导小明如何正确地学习。
图解主观题具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解题思路的思维导图与答案组织的思维导图。
第一,解题思路的思维导图。
第一步,审清限制: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的思维方法。第二步,转化问题:抓住关键词,结合材料,在体系中寻找答案。第三步,答案组织:原理(原理内容、方法论意义)+材料。第四步是答案书写:标号分层,字迹清晰,突出要点。如下图所示:第二,组织答案的思维导图。图示如下:
请学生根据材料将答案标注出来,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减少文字量的书写,另一方面又可以清楚地分析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失误。在解答主观题时,可详可略,如正规的考试要求学生完整地展开,而平时练习则可以让学生以图示形式略做。这样,学生的解题兴趣自然会有所提高,进而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
四、课堂举例:借用事件图式,解析难点知识
“事件图式代表人与客观世界打交道时对自己反复从事的那些事情中的典型活动按先后次序所作的有组织的认识。”耶鲁大学的尚克和埃布尔森(Schank & Abelson)把事件图式称为脚本(scripts),意即许多事情均涉及一系列典型的活动顺序,犹如戏剧或电影的脚本所列出的一个又一个场景。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场景同样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脚本。在知识很难直接讲清楚时,可以用事件图式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例如,在本堂复习课中,我觉察到学生对“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理解有困难,于是有意识地提问一位叫“周路路”的学生:“请路路同学起来完成一下这个任务。”周路路同学犹豫了一下站起来。我问学生:“老师叫的是路路,为什么周路路同学会起来回答呢?”学生回答道:“因为我们班叫‘路路’的只有一位同学。”于是我乘机提醒学生“辩证唯物论”就像一个人的名字,“辩证”是其姓,“唯物论”是其名,在特定的情境下有时可以将姓省略掉。从语文角度看,“辩证唯物论”属于偏正词组,前面“辩证”是修饰后面“唯物论”中心词的,同样“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也是如此。
运用概念图和思维导图来进行本堂课的复习,比按照常规的复习方式节约了一半时间。可见,利用图式思维优化政治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培养学生推导演绎的能力,使难以言传的隐性知识显性化,从而有利于提高复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