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经济特区审计厅、局长笔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笔谈论文,经济特区论文,五位论文,局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陈如军
(海南省审计厅党组书记、厅长)
明确目标,精心谋划审计工作科学发展之路
(一)以促进完善公共财政为目标,进一步深化财政审计
坚持以预算执行审计为主线,突出财政审计一体化。通过审计促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设公共财政;促进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以资金为主线,以项目为载体,以规范经济权力的运作为重点,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加强对公共财政资金、公众资金、公共财物、公共权力、公共服务领域的审计监督,以维护公共资金的真实、合法、安全、有效,不断提高各项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以服务生态省建设为目标,加大环境审计力度
生态省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战略性决策,海南省委省政府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首位,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的三赢,并将其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任务。这些都要求审计机关在审计工作中更加关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效率效果,关注环境与资源保护政策的落实情况和目标实现情况,关注环境与资源安全,加大环境绩效审计力度,及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厅着手起草了(海南省审计厅关于深入开展环境审计服务生态省建设的工作意见),并围绕生态体系建设、水环境综合整治和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程绕森林资源重点建设工程等4个主题,策划了近几年的23个环境审计项目,服务于海南生态省建设。
(三)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深入开展涉农审计工作
去年我厅出台了《海南省审计厅关于深入开展涉农审计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意见》,对全省有关资金型、项目型、政策型、群众利益型等涉农审计作了总体部署。通过对涉农资金的分配、拨付、管理和使用情况的审计,提高涉农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揭露资金投放和使用中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防范和化解涉农资金风险,促进农村经济体制的健全。同时,要加大审计调查的力度,通过对审计和审计调查情况的研究分析,积极提出审计建议,促进完善农村改革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从深层次上保障现代农业的发展。
(四)以维护老百姓切身利益为目标,积极开展社会热点问题的审计
对于海南省民生项目,审计部门将从开工前直到竣工之后,进行全程跟踪审计,确保项目资金使用效率和质量。2008年7月召开的海南省委五届三次全会决定,今后5年时间重点在教育、就业、公共卫生及基本医疗体系建设、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农民增收和生态文明建设等7大民生工程实施27个重点项目,至少投入452亿元。对于这些项目,海南审计机关将进行全过程审计,确保投入每一个民生项目的资金花得合理合法,花得有效益。
(五)以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强力推进投资审计
抓好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跟踪监督审计,进一步规范工程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努力纠正和克服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超概算、超预算建设和高估冒算、虚报冒领、跑冒滴漏、虚增工程等问题,特别是严格把好工程结算审计关,有效核减工程造价,为政府节省建设资金,不断提高政府投资建设资金的效益。
(六)以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为目标,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力度
加大对领导干部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经济政策执行权等方面的监督力度,促进领导干部经济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突出三个重点:一是把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转移到预防决策失误、管理失控、行为失范上来。二是把经济责任审计和执行财政预算、经济效益审计有机地结合起来。三是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既要评价其履行职责和廉洁自律的情况,又要评价其履行经济责任的优劣得失和管理使用财政公众资金的效益高低情况,以及贯彻落实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的措施是否得力,成效是否显著。
陈志刚
(深圳市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一、创新审计理念,指导审计实践
刘家义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指出,审计机关在25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中,对国家审计的规律、本质和功能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由最初定位为查错纠弊发展到国有资产的守护神,进而认识到现代国家审计是民主法治的产物和推进民主法治的工具,是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 “免疫系统”。审计作为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体现在审计的预防、揭露和抵御功能。刘家义审计长的“免疫系统”理论,是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从不同角度认识审计而进行的概括和总结,是审计的本质和规律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外在表现。随着审计理念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审计实践也在新的理念指导下有了新的改进和发展。我们首先要把这一理念实实在在地落实在行动上,真正用于指导审计实践,才能有效发挥好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一是审计工作要更加自觉地从以合法、合规审计为主向以绩效审计为主转变。审计机关不仅要充分重视对违法违规问题的揭露和查处,更要坚定不移地深入揭示体制机制上的问题,充分重视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完善制度和规范管理的建议,切实承担起审计的历史责任,更加全面、有效地发挥审计的作用。二是改进服务质量,增强审计工作和审计机关的亲和力。审计监督是一种服务,其目的是通过检查、诊断、治疗、预防等手段,有效治病、抗病、防病,以提高整个肌体的“免疫力”,以更好促进经济社会健康运行。2009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开展“服务年”活动,要求加强对企业、群众和基层的服务,抓好服务企业、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执行落实情况的检查监督,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深圳的审计机关将以此为契机,在监督中提供服务,在服务中严格监督,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绩效水平。三是加强和其他各类监督机构的联系,发挥好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整体合力作用。审计与纪检监察、司法监督以及其他各类监督机构一起构成国家社会“免疫系统”,各类监督机构按照不同的岗位和分工,从不同方面发挥其“免疫系统”功能。为了维护好肌体健康,发挥好“免疫系统”功能,单纯靠审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依靠纪律检查、司法和行政监督机关以及其他各方面的支持。深圳市审计局将充分利用行政监督联席会议这一平台,通过形成行政监督的整体合力,促进“免疫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
二、创新审计业务,全面履行职能
审计业务的创新既包括审计类型的完善和发展,也包括既有审计类型在审计内容、审计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审计机关要围绕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能,在坚定不移地推进审计业务创新。一是不断推进绩效审计。深圳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政府绩效审计,至2008年底累计完成了53个独立类型的绩效审计项目,走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绩效审计之路。但是,审计署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绩效审计,也给一些同志带来困惑,认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不可能像西方国家或国内沿海发达国家一样开展绩效审计,在绩效审计方面难有作为。我们要积极转变观念,在具体工作中既可以对一个项目的绩效进行准确测算,做出客观评价,也可以对涉及宏观经济政策实施情况及其效果、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配置情况及其效果进行宏观分析,提出审计意见,勇于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绩效审计之路。二是不断提高跟踪审计的质量和水平。深圳1998年在全国率先实行了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监督模式,十年来深圳市审计局共核减政府投资项目工程款147亿元,成效显著。深圳的实践证明,审计机关开展对重大投资项目、重大民生工程、重大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有助于把问题发现在前面,同时尽快解决问题,减少损失,促进加强管理,这是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有效体现。三是不断探索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审计内容和方法。我们要加强审计资源整合,善于在“结合”上做文章,把学习借鉴和探索创新相结合,做到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金融、企业审计相结合,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揭露问题与促进整改相结合,常规审计与打击经济犯罪、惩治腐败相结合,不断丰富审计的内容和方法,最大可能地满足社会各方面对审计成果的需要,提高审计效力和影响力,为不断创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做出积极贡献。
三、创新审计管理,提高效率质量
科学的审计管理机制是保障审计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当前,深圳市审计机关在推进审计工作发展、开拓审计领域、健全审计立法、加强审计力量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严格对照审计业务准则,审计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一些审计项目实施方案的目标和内容等不够具体明确,有的审计项目质量和效率不高,审计深度和处理力度不足,审计报告不规范,审计结果运用不充分;审计队伍建设、审计文化建设、审计机关各项管理工作与审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没有任何理由因循守旧,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抓好审计管理创新,完善审计工作科学管理的机制制度,为有效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提供制度保障。一是推进审计业务管理创新。积极探索实行滚动式的项目计划,科学合理地确定项目,增强审计计划的科学性。进一步加强审计组管理,探索建立审计业务扁平式管理机制,由审计组长直接对审计业务会议负责,落实审计组长责任制。完善审计项目动态管理,利用审计管理系统(OA)平台,对审计项目进展情况加强动态跟踪和通报。二是推进计算机审计。以审计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创新审计技术方法,精选项目推进计算机审计,探索以在线审计、实时审计为特征的联网审计,对社会保险资金、财政预算执行试行联网审计,并在联网审计中逐步建立预警系统,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障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三是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开放性和透明度。按照《审计法》等有关法规的要求,积极完善审计报告直接向社会公开的制度,进一步理顺审计整改的工作机制,对已审项目的整改情况要加强跟踪,促进有关单位做好整改和责任追究工作,促进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让社会各界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审计工作。
沈永贵
(厦门市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2009年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是服务经济建设发展大局。紧紧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大局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把审计监督融入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和保持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目标中,加大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领域、重大项目、重点资金的审计力度,为市委、市政府宏观决策服务。
二是深化预算执行审计。以贯彻积极财政政策为目标,继续对一些资金量大、有预算分配权和下属单位多的部门、多年未审或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开展审计或审计调查,关注财政资金支出效益、政府财力和债务,以及拉动经济增长投入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
三是深入开展民生保障专项资金效益审计。重点对社保资金、住房公积金、城乡低保资金、农村卫生建设、环保等民生保障资金开展效益审计,确保政府投入的强农惠民的资金用到实处,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四是强化“三农”资金审计。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卫生、救灾、救济和扶贫资金、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普及培训等资金和农村征用土地补偿金的审计,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农村的改革与发展。
五是开展财政投融资项目审计。继续对政府投融资重点建设项目进行跟踪审计,选择财政投资的重点项目开展竣工决算审计;对厦门市环东海域、工业集中园区建设等重大项目及其建设指挥部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开展审计或审计调查。下半年将对厦门市支援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工程项目开展跟踪审计。
六是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并与财政、金融和企业审计结合起来,推进建立健全法人问责制度,增强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的意识。
七是加强对国有企业审计。以促进国企深化改革的转变发展方式为目标,关注国际金融危机对厦门市属国有企业的影响,及时跟踪监督市属国企经营管理、对外投资等重要情况,维护国有资产安全。
周昌
(珠海市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2009年工作设想
一是着力做好“四力工程”,全面提升工作力度,推进审计工作向新的阶段深化发展。
提升审计公信力。要保证审计行为合法,审计结果公正,提高社会对审计监督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把保持良好的审计公信力作为审计本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作为服务和谐珠海、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的重要基础。
增强审计凝聚力。要把人民群众赋予我们审计监督的权力真正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要站在立审为公、执审为民的高度,提高依法审计能力和水平,调动和凝聚一切力量,服务珠海“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的目标,用民主法制的氛围凝聚人,用廉洁品格的力量凝聚人。
提高审计执行力。要把审计执行能力的优劣看作审计工作的优劣,着力点放在建立和完善责任制度、学习和强化责任意识、督办和考核责任落实等措施上,做到责任教育经常化、责任主体明确化、奖惩机制科学化。
扩大审计影响力。要紧紧围绕维护和谐发展、遏制腐败现象、打造社会诚信等和谐因素这条主线,严格审计执法程序,规范审计执法行为,提高审计执法效能落在实处,通过对市委市政府最关心、和谐珠海建设最关键、全市人民最关注的地方实施审计监督,拓展审计工作空间,扩大审计影响力。
二是努力实现“四个转变”,进一步创新审计工作,提高审计监督的服务功能。
审计目标由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向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转变。如在财政审计方面,由财政支出合法、合规的审计向财政预算编制和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拓展;在政府性资金重点建设项目方面,由审计资金的合法、使用效益向规范招投标管理及工程质量拓展;在部门和区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方面,由侧重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向绩效审计,促进领导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推进政府问责制拓展;在绩效审计方面,由初步贯彻绩效审计理念向全面探索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和总结形成绩效审计方法拓展。
审计手段由基本实现计算机辅助审计向深化计算机审计和联网审计转变。要提高现代审计工作水平,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管理和计算机审计创新,要继续抓好AO和OA系统应用,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和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深化和拓展计算机审计,探索研究联网审计模式,提高审计效能。
审计组织方式由发挥局部作用向发挥审计整体效能转变。创新审计组织方式,在局机关内部打破科室界限,实施“大兵团”作战模式,集中有限审计力量,突出重点项目,紧扣重要环节,抓住关键问题。要提高审计科学管理,大力推进人本化、精细化、网络化管理新模式,全面加强审计机关自身建设。
审计管理由单一内控方向向科学多元的发展方向转变。推行目标责任制管理,推进审计成本管理,把审计成本管理贯穿到审前调查、审计实施、审计结束等各个环节;推行审计质量控制,加强对审计质量控制和考核,把审前调查、审计方案、审计报告、审计项目档案等重点和关键环节纳入审计质量控制程序;还要加强审计成果管理,与组织、纪检、监察、检察等部门配合协作,建立审计信息和成果共享机制,提高和扩大审计成果应用水平。
林毅荣
(汕头市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更新审计理念 推进审计转型
1.从真实合法性审计为主向真实、合法、绩效审计并重转变。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职能逐步向公共服务转化,公众的民主意识和绩效观念逐步加强,必须在继续做好传统的真实、合法性审计同时,积极开展并不断加强绩效审计,以促进各项公共投入和公共服务措施实现其既定目标,并努力达到最优效果。绩效审计涉及面广、难度较大,审计的方式方法与传统审计有较大区别。我们要在汕头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解放思想,乘势而上,积极推进绩效审计工作。在绩效审计选项上应坚持重要性、实效性、可行性原则,结合现有审计资源、相关评价指标及数据取得难易程度,项目在政府管理、资源运用或民生民安等方面的重要程度,项目完成后的审计效应,被审计单位的改进空间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筛选。从现在起要逐年加大绩效审计分量。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中增加绩效评价内容,探索绩效审计与预算执行审计、专项资金审计、政府投资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的结合;另一方面,选准开展独立的绩效审计项目,逐步在政府公共资金所到之处推进绩效审计,在条件成熟时建立绩效审计项目库,实行滚动项目计划,向以绩效审计为主导的现代审计转变。
2.从事后审计向全过程动态审计与事后审计相结合转变。审计工作要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需要,就必须在传统的事后审计基础上,积极探索全过程动态审计方式,使审计监督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同步开展。一是对一些重要事项,如政府投资重点项目、涉及突发事件的公共资金活动实行全过程动态审计;二是对中央、省、市政府拉动内需的巨大投资资金,如重大投资项目、重大民生项目实行全过程审计,确保国家宏观调控措施落实,政府政令畅通;三是对汕头对口援建的汶川草坡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实行跟踪审计,全程参与,及时发现预防和抵御援建中的各种问题和风险,保障援建工作顺利进行。
3.从监督型向监督服务型转变。从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型,需要把为宏观管理服务放在突出位置,做到在监督中实现有效服务,在服务中推进审计转型,在服务中体现审计价值。在服务中推进审计转型,就是要立足为宏观管理提供有效服务,要前移监督关口,敢于开拓创新,走“预防、揭露和抵御”之路,多为地方党委、政府出谋献策,发挥审计“免疫功能”的前瞻性和创新性。在服务中体现审计价值,就是审计不仅要查出问题、揭露问题,更要促进问题整改和规范管理制度,使审计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4.从内部通报审计结果为主向逐步对公众公开转变。审计结果公开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目标,符合公开透明政府建设目标,是现代审计的通行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及新修改的《审计法》等法律、法规,都对审计结果公开作出要求。因此,审计结果要顺应审计发展趋势,从小范围公开为主逐步向公众公开。这一方面增加了审计工作透明度,有效扩大了审计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对审计工作本身也是一种强有力的监督,可以促使审计机关提高依法审计的水平。
5.从以手工审计为主,向积极运用计算机手段进行审计和管理转变。计算机技术等现代信息化手段是现代审计的“利器”,在西方发达国家是政府审计的基本技术手段。传统审计以手工为主,已不适应现代审计工作发展要求。我们要从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型,就必须全面提升我市审计机关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当前重点是要推进以计算机审计为主要内容的审计现场实施信息化和以计算机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审计管理信息化,提高审计效率和管理水平。
标签:政府审计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经济论文; 审计计划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审计准则论文; 项目目标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服务创新论文; 管理审计论文; 工作管理论文; 时政论文; 财政制度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