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问题和施工策略解析论文_吴焕玲

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问题和施工策略解析论文_吴焕玲

吉林省 吉林市 132021

【摘 要】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是影响其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施工者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管理和控制体系,根据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其自身的施工质量,同时减少了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保证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得以充分的发挥。本文探讨了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问题和施工策略。

【关键词】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问题;施工策略

1 引言

在房屋建筑项目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病害现象,裂缝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因此要对混凝土裂缝进行认真研究、区别对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地工作。

2 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问题

2.1 水泥水化热

水泥水化热是指水泥与水产生化学反应所放出的热,这是由混凝土自身属性所决定的。混凝土一般是由多种原材料构成,而水泥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在其混合搅拌的过程中,水泥遇水会吸热吸收自身热量,在浇筑过程中,会进行放热,而这种放热与水泥自身的质量、用量以及混凝土各种原料配合比例相关,放热程度也会因此有所不同,当内外温度呈现差异时,会发生热胀冷缩,导致裂缝的出现。因此,一些较大的工程在进行施工时,会将混凝土收缩这一问题作为其质量测量的指标之一。水泥水化热产生的热量,使得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急剧升高,与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形成内应力,导致裂缝产生。尤其是在进行混凝土浇灌时会出现短暂的放热现象,但毕竟属于少数。当内外温差较大时,便会产生我们通常所说的热胀冷缩现象。

2.2 地基填筑不牢

任何建筑都是建立在一定地基的基础上,地基的填筑要依据当地的地形结构、土层,地貌以及填筑的材料方式等,因此,地基开挖的深度、跨度以及软硬程度就决定了地基的坚固程度,如若地基开挖深浅不够,当上层混凝土、钢材、墙体的重量超过地基的承载时,就会发生地基下沉,从而导致建筑结构发生变形,墙体出现裂缝情况则会发生,因此地基在进行填挖时应注意开挖跨度不要过大,以及不应建在地质结构不稳定,软土层上方以及地下水土层接近的上方,否则有出现塌陷的可能。

2.3 载荷过重

载荷过重主要是指由于在外部载荷的作用下,一些混凝土由于本身的构造、强度以及自身的稳定性不够而导致的混凝土出现裂缝,例如桥梁和一些大型高层建筑上,由于它们所承受的外力较大以及较为复杂的受力结构,往往会出现我们所说的由于载荷过重,而出现裂缝,而上述裂缝很少见之于小型建筑结构上。

2.4 钢筋锈蚀

就目前而言,钢筋混凝土结构相对于我国传统的砖瓦结构房屋具有很大优势,可以充分发挥两者优势,不同建筑物采用不同的钢材,对钢材的屈服强度、直径有严格的要求,例如建筑中Ⅰ级钢通常用于制作箍筋、板的分布筋、马镫、墙拉筋等,而不能将其用于梁、柱、剪力墙等上面的使用,更大直径的钢很少用于工民建。钢材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建筑物,因其自身具有良好的强度与韧性,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选用不同强度与直径的钢材。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选用钢材质量不过关,或者钢材外漏而发生氧化现象出现锈蚀情况,会导致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保护层脱落,从而使构件与混凝土之间的粘接性降低,使混凝土出现开裂。

2.5 配置比例不当

不同的工程,对水泥型号要求则不同,这是因为水泥标号与混凝土的强度相关。在具体的施工工程中会发现,对于高强度的混凝土不能采用普通混凝土的强度公式,应结合自己经验与实际进行计算、统计,进而提出混凝土强度与水灰比的公式。然而,实际操作中一旦原料配合比例不均衡或者说水泥标号不对等情况时,往往导致混凝土离析,振捣后无法提浆,混凝土构件外观质量差,出现蜂窝、麻面现象;混凝土强度由于水泥掺量过少,达不到设计强度;混凝土无法利用废弃、造成材料浪费和环境污染一些情况的产生。同时也达不到合理的强度,也会出现裂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的施工策略

3.1 加强采购监管力度,关注材料配比现象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不仅要为本单位的经济利益问题考虑,还要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在获取最大利益的同时也会考虑为社会打造出高质量的房屋建筑工程。相关施工单位应严格检测建筑材料的购买及配比,防止某些人购买些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以谋取私利。严格控制材料的配比,保障混凝土的成功制备。

3.2 提高质量,规范设计

针对建筑工程中的设计问题,今后应当注意建筑工程设计,应由相关设计人员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各项标准严格执行。严谨的规范设计可以保障建筑工程的各项指标的合格。与此同时,相关设计人员还应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积极运用国际上先进的设计概念。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也要严格审查房屋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多方面对设计方案进行验证,以确保各方面,如建筑工程的结构强度,满足建筑工程的需要,最大程度上减少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现象的发生。

3.3 合理分配混凝土的原料配比

在搅拌混凝土的过程中,不同的运料配比对混凝土的质量影响不同,要用过科学分析,统计混凝土材料配置情况,得出混凝土的最佳水灰比例。否则,则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极易造成裂缝,并对混凝土的承载产生不好的作用,埋下很大的工程安全隐患。

3.4 施工阶段控制措施

3.4.1 施工方要认真考虑混凝土的拌帑点和施工点之间距离,尽量缩短输送的时间,确保混凝土性能。

3.4.2 保证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振捣工序,确保表面的均匀以及结实。如有必要,施工方要二次振捣,而且工人振捣时要垂直插入,插入的深度确定为下一层5cm。

3.4.3 模板和支架的管理要严格。施工方要明确所用模板承载力,保证受力在其承载范围内,避免模板产生变形。在浇筑中必须设置合理的浇缝,间距保持20~30m 之间。

3.4.4 模板支撑的时间要足够,确保混凝土成形顺利。为避免混凝土出现起伏大的现象,须合理划分混凝土块,合理安排工期以及工序,尽量避免混凝土的高差过大以及侧面的长期暴露。混凝土的施工中,为节省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施工方就会在新浇筑混凝土彻底固化之前拆模来提高模板使用的周转率。为保证浇筑质量,在混凝土的温度比外界环境温度高时,施工方应该适当延长拆模的时间,并在模板拆除后,要做好表面的保温覆盖,从而有效避免混凝土的表面产生裂缝。

3.5 加强工程后期的养护监管

建设时须严格地把控混凝土的施工过程,确保施工质量;同时也要重视混凝土施工后的养护,其中保温养护和环境保湿是混凝土施工中的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可以有效避免浇筑后混凝土浇凝结过程中其内部、表层因出现较大温差和湿度差异而造成混凝土的开裂,具体措施如下:施工方可在混凝土表层铺设草垫和塑料薄膜,并依据混凝土湿润度,对其表层定期洒水,但是若温度在5℃以下不需洒水;另外在天气即为干燥时,为减少混凝土水分蒸发可在薄膜表面涂一层塑料薄膜养液。此外,在检查时若发现混凝土表层塑料薄膜未完全覆盖,并且混凝土出现小裂纹,要马上对表层洒水,并重新进行塑料薄膜的全覆盖,覆盖时间应至少在60d 左右。

4 结论

总之,混凝土裂缝是房屋建筑工程中较为常见问题,会影响整个房屋建筑物的质量和美观度,所以针对房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现象要做好预防与控制工作,最大限度的保障房屋建筑安全性,加大研究预防、控制混凝土出现裂缝技术的力度, 能够有效的解决混凝土裂缝问题,提高房屋建筑物的质量和美观度, 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侯凤娟. 房屋建筑工程钢筋砼裂缝原因及防治技术[J].居业.2016(03)

[2]陈琛.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J].广东建材.2016(05)

[3]化志国. 浅谈混凝土的裂缝控制[J].建材与装饰.2016(14)

【作者简介】吴焕玲,身份证:2101131983****1665。

论文作者:吴焕玲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9月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7

标签:;  ;  ;  ;  ;  ;  ;  ;  

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问题和施工策略解析论文_吴焕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