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继电保护安全技术吕国华论文_吕国华

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继电保护安全技术吕国华论文_吕国华

摘要:电力系统自动化包括了很多的方面,在电力生产以及电力应用过程中的所有环节上都有自动化技术的融入。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继电保护装置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越来越成熟,其在发展及应用空间上也越来越广,从最开始的遇到突发情况的断电到后来的预告信号报警,再到现在的计算机的自动化管理,如今的继电保护不仅在性能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安全性上也更加的可靠。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安全技术

1 引言

近年来,伴随我国电网规模的扩大,各类电气设备自动化程度明显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电力系统的故障风险。电力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于电气自动化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时运作,通过继电保护安全技术发出故障信号,并直接关闭相关设备以终止不安全设备的运行。为保证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必须重视继电保护安全技术的作用,并进行合理应用。

2 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的内涵

电气自动化系统中采用继电保护措施,目的是:使电力系统运行中使用保护措施,以预防故障的发生;不可避免的故障问题发生后,采用继电保护设备和相关技术判断故障发生原因,分析具体故障位置,并发出报警信号,通过跳闸的方式实现设备保护,避免系统因不及时的故障处理而发生更大的故障问题。发出警报时,系统对设备故障原因和故障位置进行有效判断和分析,以便检修人员及时准确地处理故障,快速恢复系统。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继电保护不仅保障了系统安全、工作效率以及检修人员安全,而且实现了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提升了系统可靠性。

3 影响继电保护安全性的主要因素

3.1软件因素

软件是对系统内各项硬件进行控制、保障继电保护能及时触发的核心,而若软件设计在逻辑上存在问题时,那么继电保护系统就很有可能无法识别部分故障,进而导致故障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引发大型安全问题或直接导致电力系统无法正常运转。除此之外,若系统软件自身在可移植性、可扩展性等方面不能满足要求,那么随着系统功能不断增多、智能化及自动化水平持续上涨,软件体系将会不断扩大,过于庞杂的代码体系将导致更多问题出现,各类问题层出不穷,继电保护系统的有效性必然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3.2硬件因素

继电保护系统中的硬件装置包含继电器、辅助电子元件等,而若这些装置或元件自身在质量上不能满足要求、安全性相对较差,那么系统整体的安全性自然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以继电器为例,从定义上来说,继电器主要是指接收输入信号后输出电力信号,实现电路开闭的装置,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继电器作用方式也存在一定差异,而对于本文所讨论的问题来说,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能根据电力系统规模、生产厂家资质等综合的进行选择。

3.3人为因素

电气自动化内继电保护器的安装者未根据设计标准来接线,或是存在错误接线现象。在电气自动化平台继电保护器运行阶段,运维者未根据标准对其展开维修和检查,在检修时存在人为错误,以上因素会极大阻碍电气自动化平台内继电保护运作的可靠性。

4 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安全技术的应用措施

4.1做好设备选型工作

结合上文中的内容,系统内各项设备自身的质量是保障继电保护系统安全性的基础,对于这一点来说,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能将设备选型工作重视起来,根据继电保护系统的构成和功能,设备选型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尽量选择经过验证的新型设备。对于继电保护系统功能来说,新旧设备可能都可以完成继电保护这一目的,但从系统整体的安全性上来看,新型设备通常具备更好的兼容性,同时也能有效应对电力系统运转过程中更多的紧急状况,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避免为了降低成本而选用老旧设备的状况。(2)结合继电保护系统设计原则进行选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继电保护系统相较于传统的继电保护装置其优势主要体现在节约人力、有效降低人为失误等方面,在无人值守模式之下,系统仍能自发完成各项数据及警报信息的传输,从而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对于这一点来说,继电保护系统内所有的设备都应能为上述特性服务,相关人员在设备选型时也应针对这些内容进行考量,确保系统在数据传输速率、传输范围等方面能满足预期。

4.2加强验收

针对影响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安全技术应用的硬件装置影响因素,在实际工作中,为保证继电保护的安全、稳定运行,必须加强对验收环节的管理。首先,针对首次安装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装置,应进行严格检查与验收,保证其与各项标准相符后方能批准运行。其次,可对电气自动化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模拟,并根据模拟情况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为后期实际工作中继电保护故障的处理提供可靠参考。再次,在对设备进行验收时,应测试继电保护的安全技术,特别是针对各类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应进行反复测试,以保证其运行的安全性。最后,依实际环境适当提高继电保护安全技术的标准与要求,包括现场的电源、电压、工作环境等,以加强网络线的抗破坏能力,保障电气自动化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3完善相关制度

继电保护安全技术制度是安全技术的有力保障,健全完善的继电保护安全制度能够为安全技术的运用创造有利条件,对此必须积极地健全并完善继电保护安全技术制度,这样才能有效地依靠制度来解决系统运行中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而从根源上解除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故障和问题。对此首先要实施继电保护安全技术责任制,将职责、任务分配并落实到具体的人员和岗位,也要把管理目标加以细致划分,而且要将加紧落实,不断地优化、发展并完善继电保护的相关设备与装置,从根源上控制一切软硬件问题导致的继电保护安全问题。

4.4加强人员培训,提升继电保护技术水平

为进一步规范继电保护现场标准化作业,供电公司应聘请专业人员,结合工作实际,针对主变压器、线路、断路器及电抗器等保护装置,进行定检工作、整组传动试验工作、继电保护消缺及升级等工作。继电保护现场作业安全措施布置一般原则,保护定值调整,消缺工作二次安全措施布置原则,继电保护现场作业典型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等方面,需对员工进行深入培训。实操培训主要针对厂用保护装置、线路保护装置及发变组保护装置的相关保护功能进行功能校验和故障缺陷操作。培训中心继电保护实训室的培训分两个阶段进行,班组成员可根据日常工作内容选择相应的保护屏进行实训。通过多次消除故障与设计故障的练习,加强对保护装置的认识。通过培训,可全面规范继电保护工作现场的作业流程,提升员工的现场安全意识,提高继电保护作业现场的安全管控水平。借助继电保护实操培训,提升班组整体专业技能水平,提高班员现场应急处置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继电保护安全技术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真正发挥积极作用。

5 结语

总之,继电保护装置在当前的电力系统当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不但可以使其可靠性、精度得到提升,更对其安全稳定运行给予了保障。在科技以及网络不断进步的今天,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还会发挥出更大、更多的作用,促进电力系统向数字化以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曹美.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继电保护的安全技术分析[J].南方农机,2017,48(18):90.

[2]闫涛,何正东.关于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的安全技术的探讨与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24):130.

[3]米警伟,苏小林,阎晓霞,等.配电系统中超导限流器与继电保护的配合研究[J].电气自动化,2018,40(1):84-87.

[4]侯果山.浅析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安全技术[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8):130-131.

[5]张琳娜.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继电保护的安全技术探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8,(5):25-26.

论文作者:吕国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电业》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8

标签:;  ;  ;  ;  ;  ;  ;  ;  

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继电保护安全技术吕国华论文_吕国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