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照军
无锡市新兴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 无锡 214187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也不断加快,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相对应地,建筑行业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规模和效益方面,建设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也是重要的社会发展推动力。后浇带是混凝土施工中的常见技术,可以说,混凝土后浇带的设计是否合理,决定了一个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安全,是现代建筑行业中不可或缺的施工技术。本文以下针对这一技术展开研究,为后浇带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技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后浇带技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应用很广泛,根据这一施工技术的功能设定,可以有效地防止浇筑后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发生变化,导致自身收缩或沉降引发的裂缝。以我国现有的高层建筑为例,在基础底板、建筑顶部、墙体、梁等相应位置的施工,都要事先预留施工缝;相对应的,后浇带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在先浇筑混凝土强度达到之后,再进行后浇注操作,在施工缝中浇筑混凝土,让结构连成整体。一般来说,考虑到先浇筑混凝土的变化影响(气温、水分、自身性质等),后浇带使用的混凝土强度要提高一级,并采用膨胀混凝土,防止新、老材料形成薄弱部分或整体性缺陷。
1、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功能
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在功能和造型方面也存在诸多的要求,如特殊造型造成柱体的拉力负担,或高层主楼与裙房的脱离负担,从设计的角度来看,建筑的整体性是相对地,要确保一个建筑的安全使用,内部构造必须实现独立;而相对应的,建筑本身又不能出现裂缝,这就是一个矛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施工后浇带法的应用开始广泛,简单地说,后浇带法就是一种不同时段展开的人工裂缝弥补措施。在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毕后,经过一定时间的封闭兼顾,再向临时裂缝中浇筑高等级混凝土,形成整体结构。
后浇带技术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解决建筑沉降、裂缝问题,也可以缓解混凝土收缩导致的钢筋变形,减少建筑的风险。在施工中,预留人工临时缝是常用的做法,一般会在30-40米之间预留100-1000mm的缝,缝内的钢筋通常是加弯处理,或采用搭接的方法,搭接钢筋在进行后浇带的施工中,需要采用人工方式进行扭力紧固。
2、建筑施工中后浇带设置
2.1 后浇带规格设置
后浇带的规格与混凝土等级、钢筋强度、温度等都有关系,通常做法是在贯穿横截面划分出独立的区段,先铺设钢筋(钢筋的影响范围较小),钢筋在设置的后浇带区域要保持弯曲形式。在设定区间上,按照相关混凝结构技术规程展开,如地层地面的后浇带预留宽度为700-1000mm,间距20-30米、30-40米不等,避免钢筋100%搭接接头,充分考虑收缩应力的反应。
2.2 后浇带形式设置
后浇带主要有四种形式,如果建筑过程中没有明确地要求,可以根据施工规律展开,如地下室墙体一般采用的是平直缝,楼梯采取的是阶梯缝,此外还有凸形缝和凹形缝。
2.3 后浇带施工设置
施工基础垫层开始时,后浇带的位置要下沉10-100mm左右,便于处理施工缝碎屑、垃圾和雨水等杂物,为了减少施工中的阻碍因素,可以在每隔一定距离(如30-50米)设置蓄水池或杂物中转站。后浇带处的钢筋不允许拉力过强或呈现拉断的状态,如果出现问题需要重新配置钢筋,例如,跨度过大钢筋在混凝土收缩过程中断裂,可以进行人工切割、焊接的操作手段,补齐之后再行后浇带施工。
3、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
3.1 模板
支设模板是一个非常谨慎的过程,必须按照实现设定的数量、位置展开。分块图的设计要符合建筑需求,尤其是底层和顶层两部分,在水平方面的测量做到精确,划分混凝土施工浇筑层,随后进行模板的支护。现阶段,支设模板主要采用钢丝网模具,施工人员要严格遵守施工方案。
3.2 浇筑混凝土结构
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自重,还要对侧面压力加以重视。建筑厚度要遵循施工方案以及规范,混凝土浇筑分量过多,压力的分散式向四周扩大的,防止厚度过大所导致的压力影响,如模板向外突出或破裂,甚至较大的误差现象。
3.3 垂直施工缝处理
在进行垂直施工缝处理中,混凝土振捣和浇筑流程要使用的设备,如振捣器等要与模板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振捣过程中泥浆的流失。当采用钢丝网模板时,需要等到混凝土发生初步凝结现象之后,采用压力水进行冲洗,清除掉上面是碎片、浮浆、沉沫等,等到冲洗部分露出明显的骨料之后即可。混凝土终凝之后可拆除钢丝网模具,此时采用高压水进行冲洗。
同时,根据现场施工的要求,如果拆除过程中发现混凝土表面已经硬化,可以采用刨毛机进行处理,如果出现蜂窝孔洞则必须进行修补。
3.4 后浇带保护应用
后浇带保护根据浇筑时间的不同展开,伸缩后浇带要根据收缩的情况来判断,通常在施工后40天到60天,即可确定浇筑时间。而沉降后浇带则要等到建筑物的沉降部分停止之后展开。对于一些特殊要求的,如需要保持不间断水润的可事先准备一些水泥砂浆,铺设在后浇带缝,但砂浆的成分必须与现浇混凝土一致。
参考文献:
[1]黄建军,王红磊.房屋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J].江西建材,2015,01:110+108.
[2]陈爱武.高层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探析[J].技术与市场,2015,06:176+179.
[3]魏光伟.浅谈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门窗,2014,02:71+74.
[4]黄尚辉.浅谈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及其注意事项[J].福建建材,2014,06:92-93+100.
[5]陈平.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中外建筑,2008,04:148-150.
论文作者:王照军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5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9
标签:混凝土论文; 钢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论文; 裂缝论文; 模板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低碳地产》2015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