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应急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_周洋

地震应急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_周洋

德宏州防震减灾局 云南省德宏州芒市 678400

摘要:我国地震活动频繁,据统计,占全球 7%的国土面积上共发生了占全球 33%的地震。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人们最基本的需求受到威胁。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使救援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得到效用最大化,迫切需要对地震应急需求进行分类讨论和量化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首先对地震应急需求特点进行了概述,详细探讨了地震应急的影响因素分析,旨在减轻灾区灾害造成的人员和经济损失

关键词:地震应急;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据统计,20世纪中国大陆人口占全球的1/4,但大陆地震次数占全球大陆地震的1/3,地震死亡人数占全球的1/2。可见,防震减灾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保障。当前,我国已逐渐发展并形成了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应急救援等三大对策体系,在现有的科技和经济条件下,地震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因其投入较少、见效较快、较为现实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1 地震应急需求特点

1.1地震应急需求具有突发性特点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地面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各种需求急剧膨胀,生命支持类、临时食宿类物资以及救援队伍、医疗队伍需求激增。

1.2地震应急需求具有时效性特点

时间就是生命。无论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还是2008年汉川大地震,被埋压人员越早被救出,存活率越高。这就决定了救援队伍越早的进入灾区,展开救援,救援的效率就越高,同样,救灾物资也是这样。例如,2013年4月20口芦山地震,由于地震没有造成较大滑坡,当天就有物资进入芦山县城,在短时间内,大量的物资涌入灾区,造成了灾区救援物资过度供给,所以,在短时间内判断灾区总需求,能够避免物资的不足或过度供给,提高物资使用效率。

1.3地震应急需求的阶段性

这是根据地震后主要任务变化而变化的。高建国(2004)通过总结历史震例,根据地震应急过程中存在的明显分段性,将地震应急期的10天划分为特急期、突急期、紧急期三个阶段。通常情况下,特急期是指震后第一天,主要任务是救人,救援队伍和救援器械大量调配到灾区,对灾区实施紧急救援,因此在这一阶段,主要需要的是救援队伍和大型器械等;突急期是地震发生后2-3天,主要任务是治伤,这决定了此时需要大量的卫生医疗队伍和外伤药品、转移用的担架等物品;紧急期是震后4-10天,主要任务是安置灾民生活,此时主要需要向灾区提供灾民所需要的饮食和安置所需的物资。所以,应急需求具有阶段性特点。

2 地震应急的影响因素分析

地震灾害是人与自然关系激烈冲突的一个片段,地震灾害的形成和发展受自然与社会经济两方面众多因素和环节的共同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地震应急的影响因素可以概括为三个大的方面,这三个方面又是相互影响、统一的。一是自然方面,它包括了地震活动状况、灾区的自然条件等两个部分;二是社会经济方面,主要包括了灾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应急主体的应急保障条件及应急物质基础等两个部分;三是应急信息方面,主要包括了灾区应急信息的迅速准确获取能力、灾区应急信息的快速处理能力等两个部分。具体如下:

2.1地震活动和地震灾害状况

这方面对地震应急的影响主要有二:其一,一定区域内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地震活动规律和潜在的地震危险性特点是各地地震应急体系建设和震前应急准备规模的基本参照;其二,某次特定地震过程的强度、造成损失和范围的大小等是决定该次地震应急级别和规模的主要因素之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灾区人口和财产密集程度

地区人口和财产的密集程度是决定着特定地震造成灾害损失的大小,地区人口财产越密集,损失就可能越严重,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可能越大,因而越应尽快采取行动。

2.3应急信息的获取能力

能否及时获取灾区准确的震情和灾情信息,了解灾区的基本情况(如掌握灾区自然环境、人口分布情况和经济水平等),以及可调用的救援队伍和装备物资等等是应急救灾成败与否的基础保障和关键环节。只有能及时获取准确的应急信息,才能及时开展救援。

2.4科学认识的水平

科学认识的水平是地震应急能力提高的驱动力。人们通过对每次地震救援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逐步提高了对地震应急的认识水平,而每一次认识上的变革都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后续地震应急的组织、指挥、决策的方式和方法。例如在1976年唐山地震之前我国关于地震应急的学术和实际工作讨论少之又少,更没有基于对地震应急问题清醒认识的地震应急相关政策、应急预案和法律法规等,从而使得这以前的地震救援工作都存在着很大程度的随意性,甚至盲目性。自1976年后,通过认真研究国内外多次震例的经验教训,“地震应急”问题才逐渐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而在实际的防震减灾工作中,更是将“地震应急”作为我国防震减灾的4个大的环节之一,并逐步编制了大量的地震应急预案,颁布了一些与地震应急相关的法律法规地震应急的实践表明,由于地震应急科学认识的提高,应急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地震应急能力和水平。

2.5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不但影响救灾的物资储备和供应水平,而且经济发展水平往往是科技能力提高技术装备的改善、救灾队伍的建设等方面的物质后盾。因此对地震应急能力的影响既是直接的和现实的,更是潜在的和根本的。

2.6指挥机构和协调能力

根据地震的破坏程度设立相应的领导指挥机构,进行统一的指挥和有效的协调是救援工作得以顺利、快速进行的组织保证。只有政府的指挥系统有效运转,才能保证救灾行动的各个环节有序高效进行,才有可能将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2.7科技支撑能力

科技支撑在地震应急中处于重要地位,发挥着关键作用,现代科技已经成为地震应急管理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如应急指挥平台助力地震应急决策,现代科技装备保障地震风险排查和监测预警,高科技手段支撑地震灾情和损失评估,信息通讯技术促进地震救灾互联互通和政务协同,先进观测设备,如无人机、近空间飞行器等成为灾情快速获取渠道。所以说,科技支撑能力对地震应急的影响是显著的。

2.8法律法规和地震应急计划的完善程度

法律法规使地震应急工作有法可依。当前我国已将地震应急和制定地震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载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中,在这些法律法规中对应急预案的构成要件及其相关内容做了明确规定,使我国地震应急工作的管理和实施有法可依、有章可寻,此外,制定完善的地震应急计划和预案对地震应急的影响也是显著的,国内外大量的历史震例和救灾实例表明有无应急预案和计划对应急反应快慢和救灾工作顺利与否有很大的影响。

结束语:综上所述,地震应急影响研究有助于提高震后应急能力和救灾效果,满足灾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求,为震后有效应对灾情,减轻灾害造成的人员和经济损失提供基础和依据,并最终决定着整个应急行动的效率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周文. 城镇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影响因素识别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

[2]宋平. 地震应急需求量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6.

论文作者:周洋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科技》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3

标签:;  ;  ;  ;  ;  ;  ;  ;  

地震应急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_周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