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药的使用效果越来越差?_抗药性论文

为什么农药的使用效果越来越差?_抗药性论文

为什么农药使用效果越来越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药论文,效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期许多菜农反映农药的防效越来越差,不考虑环境条件和农药本身质量造成难以防治的问题,病虫害的难以防治与病虫本身和农药使用方法的不正确有很大关系。

科学用药可节约农药用量,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病虫抗药性。一种农药在同一种病虫上反复使用,经过一定时间后,药效就明显减退,甚至几乎无效,即病虫产生了抗药性。抗药性的产生,迫使菜农不得不增加药量和用药次数,这样又恰好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现象。

一、抗药性产生原因

1.病虫害方面。当病虫受到一定剂量农药作用后,大部分的慢慢死亡,其中不敏感的小部分个体就存活下来,并继续繁殖后代,这样的后代就增强了对农药的抗药性。

2.农药使用技术方面。用药不当造成抗性:①长期连续使用单一药剂,导致抗性产生。②农药的使用剂量和浓度增加,直接导致抗药性增强。③农药的剂型不适合,也会降低药效,使漏杀的个体诱发出抗药性。

二、抗药性预防对策

1.对症下药。根据不同的防治对象、不同的时期选用最有效的农药品种和适宜的剂型、合适的浓度进行施药。

2.合理轮换、混合用药。单一品种农药长期使用易使害虫和病菌产生抗药性。合理轮换作用机理不同的品种或合理混用两种作用方式和机理不同的药剂不仅能兼冶多种病虫害,还可防止或减缓害虫和病菌产生抗药性。在作物整个生长季节,即使防治同一种病或虫,也不宜固用同一种农药,而应几种农药交替使用,以提高防治效果,减缓病虫产生抗药性的速度。

3.适时用药。必须根据病、虫情况的调查和预测预报,抓住有利时机适时用药,才能发挥农药应有的效果。防治害虫最好在幼(若)虫期(三龄前)用药,此时害虫的抗药力较弱,又未造成大的危害。如果防治食心虫等蛀食性害虫,应在幼虫蛀入果实之前施药,若已蛀入果内再防治,则防治效果很差。如果防治病害,以预防为主,应在植株生长盛期或发病初期(发病中心)及时施药,控制病情蔓延。

4.适量配药。任何种类农药均须随着防治对象、生育期和施药方法的不同按标签上的推荐用量使用,不得任意增减用药量、浓度和次数,否则不仅会造成浪费,还易产生药害,以致引起人畜中毒,加快病虫抗药性的产生,过多杀伤害虫的天敌和加重对环境、农副产品的残留污染。

5.间歇用药。发现病虫对某种农药已经产生很大的抗药性,就应间断或停止使用某种农药。

6.采用综合防治法。把药剂防治、人工防治、生物防治,栽培管理、检疫等措施有机结合起来。

联系电话:010-88579121

标签:;  ;  

为什么农药的使用效果越来越差?_抗药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