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岂能只见学校不见家长论文_姜贤爱

教育岂能只见学校不见家长论文_姜贤爱

吉林省白山市新民小学 134300

家庭是孩子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好坏和生活环境将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现在有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后,把所有的责任推向老师,老师稍有不慎家长就会以各种理由指责老师,完全忽视了自身的责任。老师的责任从来就没有变少,而且是逐渐加重,有一部分家长对老师的要求过高,舍不得孩子有一点委屈,孩子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去找老师,老师不敢教育学生。还有一部分家长,早上把孩子送到学校,晚上再把孩子接走,从不过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一味地忙自己的事情,与家长沟通,也是以太忙为借口顾不上孩子。所以有许多孩子的成长缺少家长的陪伴。还有许多孩子都是奶奶、爷爷、姥姥、姥爷在看管,老人年纪大了,又对孩子非常的溺爱,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我个人觉得孩子的教育岂能只见学校而不见家长。学校教育要想拥有好的教育效果,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学校不能离开家庭教育而独立存在。比如班主任工作一旦离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学生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学习成绩上都很难提升。所以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

一、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石

孩子从降生开始,父母就是第一任老师,父母教孩子最重要的课程就是帮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会终身受用,因为习惯会关乎到孩子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所以一个孩子的成长从来都不是也不应该完全依赖于学校和老师,家庭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老师最主要的责任是向学生传递正确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那么家庭最重要的责任就是教会孩子做人。现在的学生,一旦犯错误,就会把责任推向别人,从不反思自己错在哪里,总会有许多的借口来敷衍老师,把自己的错误推得一干二净,缺少的是担当。

因此,学校教育永远离不开正确的家庭教育,假如没有良好、正确、合理的家庭教育相配合,再好的教师、再好的学校也不可能产生好的教育效果。家庭教育的失败,往往导致学校教育事倍功半。

二、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教育就会越成功

就像这个世界医生是最想让病人康复的,那么最想让学生优秀的是老师,能把个个学生都教优秀是每一个老师的梦想。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着养教失调的问题,一些家长只注重孩子物质上的满足,穿衣服穿名牌,让孩子去补习班学钢琴、学画画、学舞蹈等等,而忽视了孩子的学业品德,把教育的任务完全推给了学校,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更谈不上帮助,只有在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时才没头没脑地加以训斥、埋怨,甚至动手打孩子。孩子觉得委屈的同时也身心疲惫,失去了童年的快乐,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这两种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是同等重要的,无法割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学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如果在孩子入学后家长就放弃了家庭教育,或者是家庭教育不当,孩子就很难形成一个完整健全的人格。所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着各自的优势,是一致的,也是互补的。由此可见,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既离不开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离不开家长的配合。

三、家庭教育的权威性

关注家庭教育,不是一项细枝末节的改革措施,而是教育的回归。成人在家庭,成才在学校,成功在社会。孩子一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智商相差不多,而命运不同,就来源于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是指父母长辈在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权力和威力。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决定着孩子如何看待接受幼儿园、学校及社会的教育。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孩子最先面临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几乎体现了社会人伦道德的各个方面,如果这种关系中形成了裂痕和缺陷,孩子尔后走向社会,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就会反映出来。因此强调父母权威的重要,还因为父母在孩子幼年时代始终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孩子安全生存的保护者,又是人生启蒙的向导。

记得小学高年级有一篇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文章主要叙述了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对此的评价是“糟糕透了”。父亲和母亲对作者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他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父母教育的效果如何,就看父母权威树立的程度。父母权威的树立必须 建立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础上,而不是封建的家长制上。明智的家长很懂得权威树立的重要性,更懂得权威的树立不是靠压制、强求、主观臆断,而是采用刚柔相济的方法。父母双方在教育子女的态度上首先要协调一致并相互配合,应宽则宽,应严则严,在孩子面前树立起一个慈祥而威严的形象,使孩子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校、家庭、社会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从教育目标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只有家庭、学校双方达成共识,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孩子最早最长久的教育场所,是孩子天然的学校,孩子在入学时已经在家庭的影响下形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还持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对学校教育起着协助、补充的作用。因此,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起点。

总之,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只有相互配合,才有利于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论文作者:姜贤爱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6月总第3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9

标签:;  ;  ;  ;  ;  ;  ;  ;  

教育岂能只见学校不见家长论文_姜贤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