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文化源流与时代内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源流论文,中国论文,内涵论文,时代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梦,是一个极为多义的象征性理念,也是一个有着特定所指的复合型理念。它体现了中国政治、中国哲学、中国文化、中国社会的当代关切,也是中国当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括性理念。
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使得不同群体的利益得失发生巨大变化,各个阶层的生活状况也发生了进退升降。改革获得了大量成果,积累了大量财富,全面提升了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准,但也积累了大量矛盾和问题,如职务腐败、贫富差距、诚信丧失、环境恶化、食品危机、社会不公、弱势群体困境,等等。一系列新的矛盾需要化解,一系列新的社会关系需要理顺,这是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和必要代价。习近平同志提出“中国梦”的总体理念,恰逢其时,意义深远。通过“中国梦”这一高度凝练的象征性理念激励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发奋图强,和衷共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梦想。
当代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中,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地感受到对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无比渴望。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中国梦是充满辉煌、苦难与胜利的民族集体记忆
中国梦走过曲折的历程,这是一个“辉煌—衰落—复兴”的三部曲。
中华民族经历过人类历史上震撼人心的强大繁荣和辉煌之梦,它是周秦伟业,它是两汉文明,它是大唐盛世,它是宋季富土,它是元朝拓疆,它是明代兴旺,它是康乾胜景……汉、唐、宋三大文明巅峰留下了永远的骄傲,中国梦的影响通过丝绸之路覆盖西域、中亚、罗马,盛唐中国则通过丝绸之路,欧亚联动,形成宏阔的东方文明圈,大规模移民潮流向中国,而大唐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容纳八方来客。穆罕默德说:“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就是所谓贫弱宋朝,也是富甲天下,它的GDP总量占据当时世界的1/3。而大明帝国的梦想是四海通商,郑和七下西洋,比哥伦布早80多年。而伊斯兰世界和基督教世界,则对中国充满向往,大量移民涌向这片富庶的大地。
那是中国辉煌的历史之梦。然而,这片大陆也经历了1840年以来的百年梦魇、百年抗争。战争、失败、割地、赔款,那是一个祸患频仍、灾难深重的百年,是一个民不聊生、备受凌辱的百年,一个悲怆而无助的“东亚病夫”的百年。
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这个苦难民族的光明之梦、理想之梦,更是无数仁人志士、民族脊梁的信仰之梦、理想之梦和实践之梦。
在170多年的历史上,无数怀抱中国梦的先驱者,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为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前赴后继,勇敢前行。中国梦就是理想之火,信仰之火、奋斗之火和光明之火的熊熊燃烧。中国梦经历了建党伟业和建国大业,特别是经历了30余年的改革大潮,迎来了全球的“中国热”。期待、追捧、向往和攻击、污蔑同在,成就、功绩和困境、问题共生。中国进入了改革的转型期、攻坚期和深水区。
中国梦的文化精神、哲学基础和理想色彩
对于每一个人,梦就是一种希望,就是一种向往,一种理想,一种对未来的希冀;对于一个民族,它则是集体的记忆,凝聚的共识,奋斗的目标,行进的方向,和为着实现那一梦想而生发的全民族的热情、动力、牺牲和担当。无论苦难、屠杀,还是战争、强权,都不能剥夺人类这一固有的“特权”。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为中国梦构筑了最初的框架。从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到20世纪席卷中国的革命、解放的热潮,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梦的基色。德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恩斯特·布洛赫(Ernst Bloch)在他的代表作《乌托邦的精神》和《希望的原理》等著作中,思考了人类永存的这种未来性,创立了一种关于梦的哲学——希望哲学。他说:“期待、希望、向往,走向尚未实现的可能性的意向,这不仅是人的意识的根本标志,而且当它们被正确地理解和把握的话,也是整个客观实在内部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在希望和梦想的驱动下,人通过劳动积极解决主体和客体的矛盾,在人和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将实现自己的本质而成为“完全的人”;世界也将消除异化而成为没有任何忧患和邪恶的理想世界,从而达到主观愿望和客观可能、主体和客体二者相互适应。这样,人类社会就将跨入充满人道主义的“具体的乌托邦”,也即人道化的“伦理社会主义”社会。他说的对,无论现实世界存有多少苦难、危险、龌龊和悲剧,人类永远地拥有未来,拥有希望,拥有梦想。
中国梦彰显中国精神。中国文化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条从未断流的文明的长河。虽然历经5000年的演变,至今仍焕发着勃勃生机。它弘浩博大,流丽万有;它克明峻德,修道以仁;它克己修身,励志图强;它劝学师圣,慎思明辨;它品德藻神,安本守诚;它阴阳相济,追求神人以和。而它的主流精神则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与和而不同。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文化精神可以追溯到《尚书》和《诗经》。这两部儒家典籍里充满勤勉稳健,勇猛深沉的前进气息。如《尚书·尧典》里对先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功业的颂扬;《尚书·无逸》中周公对成王尽忠尽职的谆谆告诫;《诗经·公刘》、《诗经·生民》中描写的周部落诞生之初的创业艰难等。
孔子是大力提倡有为并身体力行的思想家。他一生奔波,梦想以周礼匡扶乱世,“知其不可而为之”,结果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对“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生态度投以极度的蔑视。以为君子应当是“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儒家学派的后继者们,对“有为”和“自强”的学说进一步发挥。孟子从人格修养,扩充人性中善的成分这一角度提出“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荀子则从天人关系角度提出“制天命而胜之”的著名论断。对于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作出明确表述的是《易经》。《易经·象传》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天体运行无休无止,永远向上的规律,要求人们积极有为,勇于进取。此后,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便一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精神激励着中华民族。
《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以德修身,以识养身,是中华人文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数千年来一以贯之的内核。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孔子的谆谆教导是历代中国人引以自勉奋进的精神支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宋代范仲淹写下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中华民族一代代仁人志士追求家国理想的座右铭。宋代哲学家张载高呼:“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它可以作为今日中国梦的一个传统文化的注释,它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梦的一抹基色。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观念是中国精神的核心理念。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都追求天人和合,但其主张各自不同。儒家文化关注社会的治理,强调积极有为,追求由自我到天地自然的和谐,故而以人道为核心,推己及人,成己成物,尽心而知天。中华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天人合一、以天合天的和谐自然观,政通人和的政治观,和为贵、和气生财的商业准则,贵和尚中的社会哲学观,亲仁爱人的人道观,协和万邦、善邻怀远的国际关系观念等都是对西方文化理念的挑战与补充,构成了“中国梦”重要的哲学基础。
中国精神中更具当代特色的内涵是170余年来,中国一代代革新、革命的前驱者,探索中华民族的富强解放之道的思考和实践。晚清思想家魏源,是最早做中国梦的“梦主”。他编成《海国图志》100卷,广泛介绍西方知识,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试图吸收西方先进技术,实现中华复兴的梦想。而最早怀抱“少年中国梦”的历史伟人是梁启超。他高倡“宪政”、“共和”,以其辉煌的思想影响数代后人,给中国留下了巨大的思想财富。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自觉肩负的历史责任和追求的崇高目标。在今天风云变幻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国梦的提出,是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旗帜的形象概括,它特别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重温革命理想,呼唤新时代的崇高信念,表达高尚的精神追求和理想境界的人格力量和品德节操,以及勇于承担、不谋私利、富于牺牲精神的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今天,中国梦的提出就是一次全党动员。它将进一步促进党内共识,最大限度地凝聚民族力量,激励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蓬勃向上的爱国热情,释放新时代的正能量。
中国梦体现中国道路。中国梦是中国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以鲜血和头颅换来的历史经验。历史证明,一切舶来的思想、理念如果不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相结合,就必然困难重重,屡遭挫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所以,“中国梦”的形成不同于“美国梦”、“欧洲梦”,它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的大国自近代以来历经外敌入侵与种种苦难,顽强不屈、坚持探索,从而形成的不同于美国、欧洲国家的发展道路和民族梦想,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夙愿,表达了一个曾经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图自强谋发展的愿望。它与崇尚个人主义、征服主义、实用主义、物质主义,体现为对财富与权力极致追求的“美国梦”具有根本区别。也与二战中遭受重创的英法等国家在对几百年殖民势力扩张与物质主义追求的反思中进行精神修复的“欧洲梦”不同。“中国梦”就是要带领中国人民远离落后挨打,走向国富民强,对外不称霸不扩张,推动世界和平发展。
美国在发展社会经济的过程中,牺牲世界他国利益优先发展本国,无止境地获取和消费地球财富,以不到世界人口5%的人口消费了世界能源的1/3,这种发展模式是世界资源所承受不起的,抑制与剥夺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权。中国传统文化决定了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之梦的过程中注重主体之间“情感”与“关系”的良性建设,通过与他者的互动来协调自身行为,在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上主张共建共享、互利和谐,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讲求“天人合一”、“和实生物”,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提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避免美国以过度消费自然资源、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中国梦”的发展观也超越了“欧洲梦”发展观所具有的狭隘性。“欧洲梦”的目标是要保护欧洲整体政治经济利益,维护世界范围内有利于欧洲发展的权利分配结构,甚至把捍卫一个完整的欧洲式生活体系也作为其政治性内容。说到底,“欧洲梦”的发展战略是既得利益策略,其发展观具有地区保护性与封闭性;与“欧洲梦”发展观相比较而言,“中国梦”的发展观更具普遍性与全局性。
与中国在实现民族复兴梦想进程中所奉行的世界观不同,奉守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的“美国梦”的驱动机制是利益原则,其所谓的普世价值依据利益的权衡而具有选择性,决定了“美国梦”说到底是美国为自己的梦,“美国梦”的实现以无视与粉碎其他国家梦想为代价,其单边利益最大化的梦想必然带来更多的世界冲突与反抗,从本质上讲,“美国梦”秉持的是分裂世界的世界观。“欧洲梦”体现了对美国这种以物质利益为基础的世界观的修正,从二战中受到的挫败打击与负面经验引起欧洲对世界现代性的反思,转而关注世界的“可持续性文明”与全球福祉,主张融入世界各种彼此依赖的关系之中,“欧洲梦”的这种包容性、整体性以及世界文化多元主义的主张,在精神理念上与“中国梦”有某种程度的契合。然而,“欧洲梦”策略出发点是抵抗二战后堕落了的世界,而不是与世界达成积极的合作,从这点上分析,与中国对世界持有的“协和万邦”、与世界各国友好相处、平等互助的梦想有一定的区别。
中国梦,多元汇—的丰厚内涵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中国梦。中国梦究竟是什么?中国梦是解放梦、建国梦、现代化梦;中国梦是民主梦、自由梦、宪政之梦;中国梦是公平梦、富裕梦、成功梦、人民梦;中国梦是两岸和平梦、祖国统一梦;中国梦也是改革梦、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更是全球和平梦、世界大同梦……
中国梦有无数合理的答案,但作为一个民族的集体梦想,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
习近平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强国梦”。中国梦是强国梦,强国梦通过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改革实现的,所以它是改革梦、是民主梦,是宪政梦,是法制梦,是发展之梦。实现“中国梦”还需从体制上进一步探索与完善,要解决干部腐败、贫富差距、社会诚信、生态恶化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高扬宪法的旗帜。一切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是中国梦实现的根本保证。
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不但要有勇气直面问题,也要有如何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法。其实现路径是“知行合一”、实干兴邦。无论是改革梦、法制梦、民主梦、富裕梦、强国梦、复兴梦,所梦所想,所念所寄,都必须靠脚踏实地、团结奋斗,靠实践探索,靠实干兴邦。“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我们要坚持不懈抓好宪法实施工作,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中国还有许多现实问题没有解决,从发展程度来讲,与美国、欧洲相比,在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科学、教育等方面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落后局面,还需要大力增强解决问题的执行力。从目前来看,中国发展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因此必须牢牢把握机遇,做到“知行合一”、实干兴邦,以身体力行的实践,丰富“中国梦”的概念内涵,完善“中国梦”的思想体系,以新的中国精神参与到世界发展的实践洪流中。
“中国梦”是人民梦,是每一个中国人自己的幸福梦,具有重视个体普惠于民的本质。中国梦是人民的梦,百姓的梦,是每一个个体和家庭的幸福梦、自由梦、富裕梦、安全梦和权利梦;是公平梦、成功梦,还是小康梦。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者的革命理论,极为重视无产者个体的幸福和自由。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宣称,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前提,就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在《共产党宣言》里,他们更是把共产主义社会界定为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也就是说,没有个人,没有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就没有共产主义。
中国有集体主义传统,而旨在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既重视民族的整体利益,也不忽视个体利益。个人梦想可以推动国家发展,“美国梦”的魅力便印证了这个道理,美国体制体现了鼓励个人发展的优越性,人人有取得成功的平等机会,个人通过努力奋斗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不容否认,“美国梦”机制给予了个人发展以相对较大的自由,同时,“美国梦”也并不绝对排斥集体主义,认为个体梦想的实现与国家梦想的实现相辅相成。同在一个西方文化体系下的欧洲文化强调人的独立、自由,注重个人的充分解放,欣赏个人能力价值在人群中的体现与个人天性的充分伸展,这种尊重个体的“个体观”调动了个体的积极性,释放出个体的创造能力,有效地推动了英法等欧洲国家的现代化发展。
西方文化的“个体观”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应该说,今日“中国梦”的内涵有意识地体现了对个体的重视与关注,摆脱了极端集体主义的束缚,在强调集体主义的同时不排斥个体的需要,是以人为本的切实体现。
“中国梦”为每一个中国人演绎“中国梦”指明了方向,“中国梦”的国家梦想由每个个体梦想、每个家庭梦想汇聚而成,它不仅以国家的名义而存在,也不仅仅作为对一百年来耻辱记忆的空洞回应而存在,它通过实现每一个国民的个人权利与个人福祉来实现。“中国梦”关注每一个公民个体在教育、工作、收入、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服务、居住条件环境等方面具体梦想的实现,尊重个体尊严,为个体自由全面的发展创造了可能:构建“健康的大国意识”或“理性的国民心态”。在“中国梦”的理念与实践中,个人发展的梦想与民族复兴的梦想指向一致。
中国梦是和平崛起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是中国国民形象的树立过程。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向世界展现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国民的风范。我们应该既保留传统礼仪中亲切、和谐、敦厚、诚信等良好传统,又有发展中大国国民开明开放、自信进取的现代风范,用宽容、豁达、开放、开朗的心态包容世界。
“中国梦”是民族复兴的“文化梦”。中国梦是文化中国之梦,文明中国之梦,是在全球重建中国形象之梦。在“美国梦”逐渐褪色、“欧洲梦”仍在探索的关节点上,“中国梦”的提出是在避开资本主义发展方式的弊端,借鉴其他国家现代化先进模式,综合中西文化的优点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对世界想象的一个理念体系,走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梦”是对具有普世性的中华文化价值观的通俗化表述,是一种国际化的体现了中国文化精神的人类共识。“中国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一种历史性体现,对中国文化价值观作出了世界性的新诠释,并参与世界文化秩序的重构,寻求在全球发展中作出积极贡献。
“文化中国之梦”蕴含着一个在经济上日益现代化的中国向世界展示自己博大浩瀚的文化蕴含、开放进取的文化品格、崇尚和平的文化理想的由衷愿望。作为中国形象在文化层面的投射,“文化中国”意味着在文化上全面传承自己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通过对话与交流,广采博纳世界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创造与时俱进,充满魅力与活力的中国形象。
中国是世界历史中唯一从古至今延续下来的文明古国。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事业,不仅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而且要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无论是增强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还是实现经济与文化相互促进,建设和谐社会,都需要建设一个充满活力、富于创新的“文化中国”的国际形象。
历史上形成过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圈”和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朝贡体系”。这一方面与古代中国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有关,另一方面更在于中国的文化及生活方式等对周边民族和国家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在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间的对话交往成人类普遍价值的今天,一个新的“文化中国”应该是一个统一的但同时又充满魅力的多元文化竞相发展的中国,一个热爱和平、尊重人类所有文化价值的中国。一个热爱和平,富于创新,豁达、开放、理性的“文化中国”必将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信赖与尊重,也必将早日实现和平崛起的民族理想。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两岸同胞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共同的梦。习近平总书记最近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随访的台湾各界人士时强调,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真诚希望两岸同胞共圆中国梦。
习近平指出,大陆和台湾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想起那一段屈辱的历史,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心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梦想。“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两岸同胞共同努力。我们真诚希望台湾同大陆一道发展,两岸同胞共同来圆“中国梦”。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该成为两岸关系的主旋律,成为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使命。
连战先生则明确提出“一个中国、两岸和平、互利融合、振兴中华”16个字的未来发展方向。他提出:“结束敌对状态,逐步化解争议”,推动和巩固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态势。“交流协商共荣,强化同胞情”,通过“互利融合”的过程,使两岸从“搁置争议”到“求同存异”与“求同化异”,最后到“互利融合”的阶段,使两岸交流更为深化。在两岸政治分歧存在之际,两岸一方面“分工治理,相互尊重”、加强合作、谋求双赢,另一方面展开探讨、累积共识,建立一种“平衡、对等、有效”的政治架构,对两岸未来稳定发展与和平将极有助益。连战特别强调,两岸同胞“振兴中华”这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提升民众福祉,发扬民族尊严”,共同期待一个自由民主、繁荣富强,两岸和平统一的中国梦。
守望相助,携手共进。中国梦也是全世界8000万华人华侨共同的梦想,是洗净百年屈辱,自信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深切祈望,是延续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普世理念的精神纽带,也是全球中华同胞沟通交流交往的现实桥梁。
中国梦是“美丽中国梦”、大美生态梦。“中国梦”是“美丽中国梦”、大美生态梦。“美丽中国”的说法一经提出,立即引起海内外的强烈反响和共鸣,成为引领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词之一。
“美丽中国梦”首先是一个生态理念,经历了30多年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们今天面对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如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自然为友,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下中国面临的重要课题。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树立新的生态文明理念,落实生态文明的实践,才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实现古老中国恒久美丽的千年祈愿。
“美丽中国梦”不仅是一个生态理念,而且是更宏伟、更长远的文化—文明理念。生态问题绝不是孤立的自然和环境问题,而是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紧密融合在一起的文明形态。而美丽中国梦的内涵,除了美丽山川、美丽江河,还必然地包含着美丽社会、美丽文化、美丽人生和美丽心灵。
“美丽中国梦”,是一种精神,将激发全民族的创造活力;“美丽中国梦”,是一种境界,它标志着中国又踏上了一级新的台阶;“美丽中国梦”,是一种信念,它是华夏子孙万世不移的共同信念;“美丽中国梦”,更是一个目标,一个宏伟的、惠及子孙万代的远大目标。
“中国梦”是“环球同此凉热的”的世界大同梦。从孙中山到毛泽东,“天下为公”四个字,代表着中国人的天下梦,大同梦。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就秉持“大同世界”的梦想,中国梦是“环球同此凉热”、世界为公的“大同梦”。
对于当代这个动荡的世界来说,国家之间、种族之间、地域之间、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摩擦与争斗从来没有停止,战争与恐怖主义的阴影一直挥之不去。而和平、和解、协和万邦、和睦相处的和谐精神则是处理各国各民族相互关系的最佳选择。中国对于当今世界的重大意义在于,它是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推进力量,是全球和平、安宁和人类幸福的创造力量。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在鼓噪“中国威胁论”。在美国人看来,正在崛起的中国是一个“未得到满足的、野心勃勃的大国,其目标是主宰亚洲”。在美国和西方世界的媒体中,来自经济的威胁、粮食的威胁、军事的威胁、环境的威胁、文明的威胁等种种来自中国的“威胁”纷纷出现。2001年以来,与“中国威胁论”一脉相承的“中国崩溃论”又粉墨登场,国际社会有另外一种对中国国际形象的认识,即“强大但不确定的中国”。事实上,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和危言耸听的“中国崩溃论”已经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并影响了中国的国家利益。
意识形态的对立与西方大国的霸权心态是产生“中国威胁论”与“中国崩溃论”的根本原因。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在中国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过程中,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远远不及中国对世界的了解多。
不同于西方文化“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特点,“中国梦”秉持“求同存异”的理念,追求世界的和谐相处,承认并接受世界的多样性。中国文化是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文化,中国文化正是在其发展历程中不断吸收、融合不同地域的文化而逐步形成的。由于中国地域宽广,中国文化自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多元文化的特征,是中华大地不同文化融合的产物。历史上的“汉唐气象”正是中华文明海纳百川、开放博大的体现。那些富于创新,充满创造性的民族与国家,无一不是胸襟开放,广采博纳,善于吸收不同民族的文化精华的。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的停滞与衰落,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丧失了这种开放气度的结果。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以开阔的胸怀,广泛吸纳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让中国分享世界,让世界参与中国,懂得学习他国长处并与之和平相处,不是一厢情愿地改造他者,而是兼顾他国利益,谋求共同发展,以积极的姿态与其他国家共同应对世界发展带来的新挑战,这就是中国的世界梦——大同梦的深刻内涵。
中国梦,历史之梦,现实之梦,未来之梦。中华民族共同编织的伟大的复兴之梦。
然而,实现梦想的道路和实践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下的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改革的深水区、发展的瓶颈期、惩治腐败等顽疾的攻坚期。中国梦并不都是美丽的玫瑰色。中国梦包含了各种不同的梦,它充满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方案,不同的主张,不同的“主义”,甚至充满怀疑、反对、争辩和斗争。腐败丛生,利益集团固化,贫富差距拉大,民生问题频出。我们依然行进在一条荆棘丛生的道路上,我们依然需要以百倍的勇气,最大限度地动员所有的中国力量,投入到中华民族的新一轮长征之中。
今天,公民社会崛起,新媒体技术带来公共空间迅速扩张;文化多样性,价值和思想多元化,激发了全社会强劲的政治参与热情。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公民需求。它关乎中国每一个普通百姓的“幸福梦”能否实现,每个人对当下的和长远的生存质量——能否喝上放心的水,能否呼吸到清洁的空气——的严重关注。中国梦并不都是高头讲章,它就是这样“一碗水”、“一口气”的具体和实在。
中国梦的实现在于凝聚和激发改革创新、扭转乾坤的中国力量。今天,勇于做梦的中国公民越来越多,渴望对公共事务发言的普通公民越来越多,他们将自己梦想的“小日子”与国家梦想的“大政治”直接联系起来,亲身投入这一“做梦”的行列。人们清晰地感受到,很多生活难题,或多或少都与责任政治的缺失有关。人们强烈地反对形形色色的贪腐、无能和不作为。的确,执政党已经深刻认识到长此以往会招致“亡党亡国”的结局。
参与民主政治,是一个有着近14亿人口大国的最可宝贵的民族热情,是一个民族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一个现代国家迈向富足强盛的最重要的条件,也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代表中国人民当下与长远的根本利益的政党的执政基础。
1930年1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最艰苦的年AI写作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它深情地展望快要到来的革命高潮: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
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
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这难道不是今天中国梦的辉煌的未来?
标签:中国精神论文; 中国梦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炎黄文化论文; 世界主义论文; 欧洲历史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理想社会论文; 两岸经济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美国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