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钻孔灌注桩;监理控制;质量问题;处理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的快速建设,钻孔灌注桩由于具有地质适应能力强、承载能力高、施工方便、技术成熟,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钻孔灌注桩作为建筑的基础,直接承受着上部传下来的荷载,如果施工中控制不严,将出现质量问题,最终影响到建筑的承载力和安全使用性能。因此,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中,监理人员一定要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理,保证在施工中不出现坍孔、缩径、孔底沉泥、断桩等质量问题。
一、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问题
1、坍孔
在钻孔过程中,如果出现了钻孔内的水位突然下降,孔口冒细密的水,出渣明显增加,一般是出现了坍孔,一旦出现了坍孔,钻孔工作就无法进行,容易出现掉钻、埋钻事故。
2、缩径
产生孔径小于设计孔径时就会出现缩径现象,缩孔后钢筋笼难以放入孔内,或者浇筑后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够,导致桩的承载能力降低等。
3、断桩
断桩是指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泥浆进入会进入混凝土中导致混凝土的截面受损,从而使桩不能满足设计承载力的要求。灌注混凝土应从导管内灌入,要求灌注过程匀速、连续,准备灌注的混凝土要足量,避免埋下质量事故的隐患。
二、钻孔灌注桩监理控制及事故处理措施
1、施工机具的选择
施工机具的好坏对能否保证施工质量以及功效的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选择好合适的施工机具是实现质量控制的首要条件。泥浆循环回转钻进成孔灌注桩的施工机具主要包括成孔的钻机、泥浆循环设备、钻杆、钻头与保径圈,成桩的导管、料斗、球塞、混凝土拌制与输送设备。
对于有同的地质条件,不同的桩径,其选择使用的成孔机具如钻机、钻杆、钻头有很大差别。选择钻机,首先要看功率和扭矩够不够,因为桩径越大,钻进时切削阻力越大,要求功率和扭矩也越大。钻杆选择则不宜采用过细的钻杆,过细的钻杆其杆内通道小,泥浆循环量受限制,钻进速度慢,沉渣多,成桩质量难以保证,同时钻杆细则刚度小,受压时容易发生弯曲,造成斜孔形状不规则。钻头直径必须保证桩的设计直径,一般比设计桩径小5~6cm,钻头形状应对称,锥尖角度不应小于120度,因为不对称的钻头易产生斜孔锥尖过尖会在孔底产生一个锥形,在其中埋藏大量泥块沉渣,影响桩的承载力。
2、对钻孔以及清孔工序的监理
钻孔灌注桩施工中首先要对其进行钻孔施工操作,施工人员必须要确定钻孔安装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对钻机的平稳性与垂直度进行控制,避免钻孔施工中出现钻孔倾斜的状况,并且要在遵循增重减压原则基础上对其进行处理,确保钻孔施工操作质量可以满足建筑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施工人员在成孔后需要对泥浆进行控制与管理,并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泥浆进行调整,以便于钻孔施工的整体质量可以满足工程的整体施工要求。另外控制钻孔灌注桩的桩身成孔垂直度。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的首要质量控制点就是桩身垂直度的控制工作,只有做好该项操作才能保障后期下放钢筋笼、设置导管工作的顺利进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施工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增强桩基的稳定可靠程度,钻孔过程中要对钢丝绳、钻杆进行调整,保证满足垂直度的要求。还需要对成型器的下水管进行仔细的测量和记录,钻孔深度必须大于等于设计孔深。在完成施工场地的清理、平整操作后,要保证铺设枕木的质量,使得桩基位置、钻孔、天车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测量钻孔的垂直度,严密控制钻机的位置。
施工人员在钻孔成孔操作后需要对孔中的渣滓进行清理,这样可以避免灌浆施工工序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对提高灌浆施工整体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清孔施工完毕后要对泥浆质量进行控制与管理,以确保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可以满足工程要求。
3、钢筋笼的制作与安装监理
钢筋笼应在加工棚集中制作,对分散制作的要求承包商改正,钢筋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骨架宜分段制作,接头应错开,钢筋笼焊接必须同心,焊条规格要符合设计要求,超声波检测管要绑扎和焊接在钢筋笼上,检测管接头及底部应密封好,顶部采取措施防止砂浆、杂物堵塞管道,钢筋笼在运输过程要防止扭曲变形。监理人员应对钢筋笼吊装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定位必须牢固准确,钢筋笼外侧应对称设置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用的垫块,为防止钢筋骨架在浇筑混凝土时上浮,在钢筋笼上端均匀设置吊环或固定杆,防止钢筋骨架的倾斜和移动。
4、对灌注水下混凝土的监理
一是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应满足导管初次埋置深度(一般不小于1.0m)和填充导管底部间隙的需要;首批混凝土拌和物下落后,其应连续灌注。二是在搅拌混凝土前应检测砂、碎石的含水量,及时调整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混凝土拌和物运至灌注地点时,应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如不符合要求,应进行二次搅拌,二次搅拌仍达不到要求,不得使用。三是关键设备(混凝土搅拌设备、发电机、运输车辆)要有备用,材料(砂、石、水泥等)要准备充足,以保证混凝土能连续灌注;若灌注时间较长时,可以掺入适量的缓凝剂(掺量应经试验确定),以防止先期灌注的混凝土初凝,堵塞导管。四是灌注水下混凝土前,应检测孔底泥浆沉淀厚度,如大于规范要求的厚度,应再次进行清孔,然后吊放钢筋笼、导管,吊放时注意导管别磕碰钢筋笼,以防钢筋笼偏位。五是在整个灌注时间内,出料口应伸入先前灌注的混凝土内2m~6m,以防止泥浆及水冲入导管内;督促加快灌注进度,杜绝中断时间过久;应经常测量孔内混凝土顶面的高程,及时调整导管出料口与混凝土表面的相应位置,并始终予以严密监视;导管应在无水进入的状态下填充,以防水和管中混凝土混合;在提拔导管时要通过测量混凝土的灌注深度及已拆下导管的长度,认真计算提拔导管的长度,严禁不经测量和计算而盲目提拔导管,一般情况下一次只能拆卸一节导管。六是在浇筑时,灌注的桩顶应超过桩顶设计高程0.5m~1.0m,以保证混凝土强度,超过部分应在施工承台前予以凿除;桩头要清理干净,不得有松动的混凝土残块。七是当使用全护筒灌注混凝土时,应逐步上拔护筒,护筒底面应保持在混凝土顶面以下Im—2m;要边灌注,边排水,保持护筒内水位稳定,不至过高,造成反穿孔;处于地面或桩顶以下的整体式钢护筒,应在灌注混凝土后立即拔出;成孔至浇砼结束时间应控制在24h内完成;要求旁站检查,浇砼记录监理签字,填写监理记录表,必要时填写旁站监理记录表。
结语
总之,钻孔灌注桩的质量监理主要依靠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作为事后控制的桩基检测不能作为主要的控制手段,所以现场监理特别重要,钻孔灌注桩的每一道工序都是隐蔽的,都为下一道工序所覆盖,而且任何一道工序出现问题都将带来严重的后果。为此本人认为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应全过程实施旁站监理。尽管现有的各种规范对钻孔灌注桩的施工作了较明确的规定,但如何结合现场千变万化的情况来理解和执行规范,就要依靠现场施工人员及监理人员的素质了。
参考文献
[1] 万江英.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南昌大学,2014.
[2] 李欣泽,李文华.钻孔灌注桩施工的监理工作探讨[J].建设监理,2013,10:68-72.
[3] 盛剑.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监理工作探讨[J].四川建材,2010,01:50-51.
论文作者:范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9
标签:钻孔论文; 混凝土论文; 导管论文; 钢筋论文; 泥浆论文; 钻杆论文; 钻机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