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与青年素质_能力素质论文

现代化与青年素质_能力素质论文

现代化与青年人的素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青年人论文,化与论文,素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青年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关键在于人的现代化,尤其是青年人的素质的现代化。提高青年人的素质,使之具备现代化社会要求的知识结构、生活技能、自我意识、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代青年人素质现状

1、文化知识素质。就整体而言青年的文化知识素质仍然较低,智力开发不足。到1995年我国15岁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约有1.45亿人,其中青年人约占36.1%,也就是说全国还有5325万青年没有或几乎没有获得受教育的机会,智力仍处于严重荒废状态。全国人口平均文化程度1995年抽查为6.74年,处于小学毕业的文化水平。这同已经实现9-12年义务教育的国家相比,文化水平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这必将影响我国跨世纪青年人才的成长,削弱我国在新世纪的竞争力。

2、劳动技能素质。面临世界范围的新技术革命,经济发展已不能只靠廉价的劳动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不能再指望延长劳动时间和增加劳动强度。如今,劳动者的技术素质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制约作用日益突出,而我国青年人的劳动技能却呈局部下降的趋势。近年来,企业的技术改造采用了一批先进设备、技术和工艺,而青年工人现有的技术水平同高新技术设备的技术要求差距较大,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普遍不强。而青年科技人员为数更少,我国平均每万人口中科技人员只有57.2人,中级技术人员平均年龄为40岁,高级技术人员平均年龄为55.6岁。农业科技人员,我国平均每万名农业人口中只有4人。

3、社会公德素质。社会公德是每个公民所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如何决定着社会的文明程度。当今许多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行为,诸如助人于危难之中,制止不法行为,同歹徒作斗争……一些青年人往往视之为灾祸,唯恐躲之不及。在羡慕着“人家外国”的宁静、整洁的同时,却不屑于养成不随处扔纸、吐痰的习惯,对社会公德缺乏义务感和责任感。“个人利益是唯一现实的利益”原则在青年人中大有市场,盲目追求个人的道德自由,存在着反秩序、反规范、反约束的极端自由主义倾向。

4、心理素质。现代医学认为,心理素质是衡量一个人的健康水平的三大标准之一。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尽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趋于深刻、全面,对“心理健康”也逐渐耳熟能详,并开始注意心理问题,但是当代青年的心理状况却难尽人意。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年人在强者面前自卑,在弱者面前自以为是,碰到一点矛盾和挫折就丧失进取心,偶遇一件不顺心的事就消沉堕落,甚至为一丁点儿小事就铤而走险发生意外的事屡见不鲜,心理承受能力极差。据一项抽样调查表明,全国12.6万青年当中有20.23%的青年有心理障碍。因此,人们的客观评价是:当代青年的整体心理素质不高。

5、身体状况。我国青年的身体素质同过去相比有显著增强,但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则相形见绌。“豆芽菜”休型随处可见。清华大学对1.3万名新生进行三项体能测试,成绩不及格者所占比例在56.14~68.51%之间。中国青年参加体育活动之少,也反映了体力上的一个不足,青年人日平均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在10分钟以内。在德国,青年人日平均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男为50.3分钟,女为27.6分钟。可见其间的差距。

二、青年人素质的培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同世界经济接轨和文化碰撞,对青年一代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那么,注重现实,面向未来,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1、加大基础教育的力度。这是世纪之交全面提高青年人素质的基础工程。青年人素质的提高,大量的是要通过教育落实。这里说的教育,不单指文化知识,而是包括智力开发、道德修养和体魄健壮等整体素质的提高。目前我国教育仍然是应试教育,即以考分衡量学生成绩,决定学生能否升学深造的前途命运,以智育为中心是学生和教师共同的教育过程。这种单打一,致使学生创造力受压抑、伦理道德滞后、劳动技能被冷落、体质被忽视。因此,提高青年人的整体素质,关键是实现我国基础教育方式的根本转变,即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可以说,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史上具有革命意义的根本性变革。

2、强化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是指对人类在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过程中积淀下来的语言、文学、艺术、哲学、宗教、伦理、历史等文化成果的掌握,具有强烈的民族性。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核心是强调如何做人,强调培养高尚的道德人格,其内容不仅有对做人的各方面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有一系列较高的准则,诸如诚实、礼貌、知耻、孝悌、节俭、富于同情心以及舍生取义、爱国自尊、重气节等。当今时代,伴随高科技的发展,物质文明的进步,也出现了诸如理想失落、信仰危机、道德沦丧、人格扭曲、颓废情绪和虚无主义等问题。科学技术越进步,人们对合乎人道与理想的道德规范、价值准则的呼唤也就越迫切。而这种规范与准则不是科学技术和科学教育本身所固有的,它必须靠超越科技本身的人文知识和人文教育来提供。同时,青年人的意识、情感、自我实现的欲望较其它年龄层次的人更为强烈。要想满足青年自身的这些精神要求,需要具备一定的精神创造能力与精神享受能力,即青年在对一定社会关系认识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巩固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并用以指导自己改造社会、改造精神世界,使社会发展和人的追求向着合乎道德与人类理想的方向发展的能力。因此,青年的精神创造和享受能力的培养,即道德认识能力、评判及评价能力、美的鉴赏与享受能力等必须借助人文素质教育的陶冶作用及导向激励作用,使人类优秀的人文知识成果及其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审美情感和思维方式内化为青年的品格、气质修养,以达到改造主观世界的目的。

3、塑造青年主体性人格。在中国数千年的封建主义的统治中,自然的小农经济使人屈从于自然和土地的支配。封建的“天理”观正是以普遍性和社会性压抑着差异性和个体性,造成中国社会个人湮没于集体与群众之中,青年个人难有独立地位和人格,青年个人的主体性始终没有发展成熟,这应该看作是我国社会长期停滞、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不仅是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提高过程,也是实现人格转型,达到个体素质现代化的过程。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整体变革需要科学与民主,需要人的解放,需要个性的解放,也就是需要自立、自主、自强的高度创造性和高度责任感的青年主体性人格。主体性人格不是抽象的和绝对的个人主义,它具有:自主性,大胆而自由地在改革开放中寻求机遇,发挥才能,成为有作为的现代化角色;进取性,以个体为基本动力,转向刺激个体对改造环境、改善生活、谋求发展的心理活力;开放性,面向经验开放,激活思维,丰富情感,提高应变能力和转移角色能力;竞争性,刺激个体活力,焕发社会生产力,成为推动市场经济发展与国家现代化的动力。因此,青年主体性人格的确立,不仅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和铸造民族精神的根本保证,而且是保持物质进步的精神动力。

4、进行情商教育。情商又称EQ,是丹尔尼·戈尔曼提出来的,它肯定情感性认知的作用,提出了一种衡量人的能力的全新观念。其内容有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认识、人际关系等,与我国传统文化中注重自我完善的内修传统有不少相通的地方。因此,对中国青年进行情商教育,以提高青年的心理素质,有很大的积极作用。情商教育强调的是人在社会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如何依据个体自身的自动自发的心灵动力,以一种所谓“同理心”来调节自身与社会的关系,也就是个体在社会中的选择与协调的技能,是一种自动的心理力量,注重对现实情境的把握与适应能力。在知识学习的方式和渠道都极为丰富的资讯时代,这种能力显然更为更要。在这样的大文化背景中,青年不可能只坚定一块精神的净土,同时我们也不希望他们变成行为的强者,精神的侏儒。因此,进行情商教育,完整青年素质内容,以推进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

标签:;  

现代化与青年素质_能力素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