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玥
(长沙市中医医院410000)
【摘要】目的:探析四肢骨折术后出现的不良现象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骨外科收治的四肢骨折手术患者7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实施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及专科护理措施。结果:患者显效48例,有效21例,无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90.79%。结论:对四肢骨折患者开展有效的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和具有针对性的专科护理措施,可明显减轻四肢骨折术后的不良现,促进患者身体康复。
【关键词】四肢骨折;不良现象;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2-0043-01
四肢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病,临床表现为四肢长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的中断。骨折一旦发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甚至威胁生命[1]。临床治疗措施多采用手术复位和内、外固定术等方式,但术后多出现伤口感染、疼痛、肢体肿胀、褥疮等不良现象,加重了患者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本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骨外科治疗四肢骨折患者76例,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76 例,其中男45 例,女31 例,年龄31~69岁,平均(44.5±6.5)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25 例,高空坠落伤17例,挤压伤16例,轧碾伤11例、撞伤7例。骨折部位:单侧上肢骨15例,双侧上肢骨折11 例,前臂骨折9例;双下肢骨折21例,单侧下肢骨折12例,单纯股骨骨折8例。
1.2 术后不良现象
1.2.1 肢体肿胀骨折导致软组织挫伤或术中分离骨膜过多,局部软组织损伤严重,降低了肢体循环功能,致使肢体发生肿胀现象。早期患者感觉伤肢肢端疼痛麻木,皮肤表温降低,若未及时治疗,则肢体压力持续增高,肢体循环受阻而发生缺氧、缺血,甚至肌坏死。
1.2.2 关节僵硬为患者骨折术后固定使肢体活动受限而出现的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外固定支架术或石膏固定,限制肢体活动,关节活动受限,以及出现正常活动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残。.
1.2.3 伤口感染骨折后创伤后未彻底清创、术中止血不充分,以及创面出血、引流不畅等均可导致感染。此外,外固定针孔消毒不严,创口周围污染处理不当等,也可发生伤口感染。
1.2.4 疼痛骨折患者手术麻醉作用消失后,往往会产生剧烈疼痛,有的患者难以耐受,严重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和术后恢复。
1.2.5 脂肪栓塞脂肪栓塞(FES)患者表现为呼吸困难、意识障碍和瘀点。是骨折发生率高、发病急骤、死亡率高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1.2.6 肺部感染老年或肺部有疾患的骨折患者易发生肺部感染,患者伴有寒战、高热、胸痛和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紫绀等临床症状。若治疗不及时,会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骨折愈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7 褥疮骨折患者因长期卧床,肢体活动受限,局部组织持续受压,血液无法正常流经皮肤和皮下组织,致皮肤和皮下组织营养缺乏,导致组织坏死和溃疡发生。
1.3 护理措施
1.3.1 心理护理患者骨折后多出现剧烈疼痛及活动受限,生活无法自理,且担心身体致残等而产生悲观、失望和绝望情绪。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沟通,向患者介绍骨折手术方法、过程、术后注意事项及预后情况等。鼓励患者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做好家属工作,嘱其配合患者治疗,以使患者保持最佳情绪和心理,促进身体早日恢复。
1.3.2 基础护理患者取平卧或健侧卧位,床铺保持清洁干燥,病室定时通风。每2h给患者翻身及按摩一次,以避免发生褥疮。给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纤维及低脂肪食物,多进食粗纤维食物以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时予以吸氧,补充有效血容量。咳嗽、咳痰者可帮助患者轻叩后背以促进痰液排出,防止发生肺部感染。疼痛患者应记录疼痛部位、程度、疼痛持续和间隔时间及缓解方法。疼痛重者可遵医嘱适当予以止痛药物。
1.3.3 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和生命体征变化,每30min记录一次。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或渗血,绷带或纱布浸湿者应及时更换。置导管者应保持管道通畅,避免挤压、扭曲或折叠,以免引流液逆流引起感染。患者躁动者应妥善固定导管防止脱落。术后24h内严密观察患肢远端及针孔周围皮肤颜色、温度和血管搏动情况,观察肢端有无肿胀及程度,防生感染或神经损伤。
1.3.4 感染的护理骨折开放性伤口须严格清创,并迅速包扎或闭合伤口及创面,以减少创伤或感染几率。保持伤口周围皮肤干燥清洁,外固定针孔定期用碘伏消毒。用纱布垫隔离支架与皮肤,以防支架长期压迫皮肤引起损伤[2]。
1.3.5 脂肪栓塞护理脂肪栓塞多见于长骨干骨折,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有无呼吸困难及皮肤出血等现象。若患者突然出现高热、呼吸不畅、心律失常、心动过速以及头昏,嗜睡、昏迷等症状,应立即通知医师处理。详细记录24小时出血量,如6 小时后无尿须立即通知医师[3]。
1.3.6 早期功能锻炼早期功能锻炼可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增加骨折生理愈合能力,并有效减轻关节肿胀和预防关节僵硬。术后24h即可指导病人床上活动,包括肌肉和关节功能锻炼等。锻炼强度以患者不感到疲累为宜,锻炼时间每日2次。严密观察支架固定情况,防止松动和脱落。患者锻炼后应平卧并抬高患肢,促进肢端血液回流,以减轻肢体肿胀,防止发生关节畸形。
2 结果本组76例患者显效48例,有效21例,无效7 例,治疗总有效率90.79%。
3 讨论四肢骨折后机体创伤严重,且骨质愈合缓慢,加之患者机体原因以及治疗时间过长等,临床极易发生很多不良现象,比如感染、关节僵硬、疼痛等,给骨折愈合生产不良影响,甚至延迟骨折愈合[4]。因此,加强四肢骨折患者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饮食管理,指导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对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具有重要作用。总之,对四肢骨折患者开展有效的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和具有针对性的专科护理措施,可明显减轻四肢骨折术后的不良现,促进患者身体康复。
参考文献
[1] 李慧.浅谈四肢骨折术后的护理.中外健康文摘,2013(14):112-113.
[2] 张秀琼.四肢骨折术后不良现象及护理方法分析.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8):153-154.
[3] 赵安芝,魏国梅.四肢骨折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工企医刊,2005,18(4):34.
[4] 文芳.四肢骨折术后不良现象及护理对策研究.中国医药指南,2011(10):152-153.
论文作者:黎玥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4年第12期(下)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6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肢体论文; 不良论文; 疼痛论文; 现象论文; 发生论文; 《医师在线》2014年第12期(下)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