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论文_1范金瑞,2高贺强,3刘健冲,4翟根全

浅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论文_1范金瑞,2高贺强,3刘健冲,4翟根全

1.身份证号:13293019930408XXXX;2.身份证号:13102519890205XXXX;3.身份证号:13018319841116XXXX;4.身份证号:13040219671010XXXX;

摘要:现如今,随着我国建筑事业较快发展,建筑工程应满足时代发展需求,注重施工质量通过施工质量的保障,达到施工目标。因此,在进行房屋设计过程中,抗震是必须要认真考虑的因素之一,建筑抗震性是地震来临时保护人们的重要屏障,如果抗震性设计合理,不但能保护人们生命安全,还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可能产生的损失。本文主要对建筑抗震性设计进行了简要概述,希望可供有关同行参考,设计出更加符合抗震要求的建筑。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抗震设计

引言

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在不断的发展中,不仅加强对施工技术方面的研究,还更加注重对建筑设计方面的研究,这是因为建筑结构设计直接关系到项目的建设质量和建设效果,建筑结构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抗震设计。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不可控性,对于人类社会的破坏也是极其重大的,尤其是地震灾害的发生,突发性强、灾害性大,且不可预测,影响范围广,建筑物的抗震等级不够,容易发生倒塌,还会给周边建筑带来危害。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是要考虑到建筑本身的结构特点以及当地的抗震需求,针对建筑抗震能力完成结构设计、空间设计和平面设计等,保证建筑物的稳固性,也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1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结构的设计不仅对其整体的美观度和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通过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还能对建筑物的安全度进行加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城市中,大多数建筑物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因此建筑质量的高低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尤其在地震多发的地带,合理的利用建筑工程的空间构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地震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提高居民的安全系数,降低灾害破坏程度。另外,虽然我国地震发生频率较低,但是多数的地震的可预测性较小,因此在建造房屋时就应该考虑到对地震灾害的抵抗能力。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性的设计具有极大的必要性。

2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具体来说,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结构体型简单的原则,即在抗震设计中要做到结构简单明了,以确保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要确保建筑结构只要通过简单的力学计算便可以分析清楚其受力情况,在此基础上才能够进一步提高设计精度并提升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再者,在保证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其结构的复杂程度,也有助于在地震灾害发生时减少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所以可以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性能。②科学、合理的原则。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需要突出科学、合理的设计原则,即参照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并着眼于整体进行设计,从而避免由于设计缺陷而造成的建筑结构受损。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要着眼于全局考虑这方面的设计问题,尽可能保证建筑结构中每一个构件都能够衔接稳定。在楼盖、柱体、梁体设置中,尤其需要重视上述问题,以提高工程结构的刚度。地震灾害是对人类生产生活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它会对建筑物的结构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新形势下,加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已经成为了国内建筑设计企业、建筑研究所重点关注的问题,这预示着在国内房价一路飙升的今天,人们在关注建筑物居住舒适性、功能性的前提下也对其安全性提出了新要求。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地震灾害,无论是唐山大地震还是汶川大地震,均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伤害。综上,我们需要从优化建筑结构设计入手,进一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眼下,针对建筑抗震设计有关单位和企业提出了“小震不破坏建筑结构、中震可加固、大震震不倒”的设计理念,相关工作的推进落实均应以此为出发点展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提高抗震性能的具体措施

3.1合理选择建筑抗震场地

抗震场地的选择是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若建筑物的地表性质不稳定,那么位于该类地域之上的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也将会受到影响。如果地震发生,加之建筑物地表性质不稳定,便会大幅度降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具体来说,建筑设计与建设单位应选择开阔、平坦而且地质结构稳定的地段作为建筑物的建设场所,还应当通过必要的技术检验确定土壤硬度和密度能否达到建筑结构载荷的要求,从而保障建筑物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此外,选择抗震场地时需尽可能避免河岸边缘、采空区、地震断裂带以及山岳软土地段,这类区域的土质凝结度均无法达到相关标准。建筑物场地经常会出现地基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所以需通过相应的技术处理方法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2严格规范建筑物的高度和宽度

首先要严格控制建筑物的高度和宽度,在建筑施工之前,对于建筑设计超高或者高宽比不符合标准的应予严格的把控,对于高度接近限高或者高宽比接近不合标准,为了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应该在其底部增加一层竖向构件,一般情况下采用的竖向构件采用混凝土柱或者混凝土墙等。其次在进行建筑物抗震设计计算时候,采用的计算方法应该使用经过主管部门认定的符合建筑力学模型的方法,对于计算结果,应该满足建筑物的实际要求和基本规定。

3.3重视多重抗震防线铺设工作,加强结构机敏减震支撑设计

多重抗震防线铺设工作,主要在结构抗震设计工作中增设多重抗震防线,以全面削弱地震能量对建筑工程整体的冲击力。实际建筑工程多重防线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设计师和现场施工人员可以把延展性较强的构件收入到抗震防线设计工作当中,并把其当做第一道抗震防线,再把另外的工程构件当做第二、三道防线,这样的抗震设计方式可以在第一道抗震防线损坏后,借助其他防线削弱后期冲击力,从而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与此同时,工程结构设计师还可以在结构防震设计工作中将位移作为基本点,定量研究可以降低地震能量冲击力的方式,从而强化工程结构的抗震水平。设计工作中可以利用对具体部分设计进行定量分析的方式,反复核算工程构件的整体承重能力,有效调控强震感作用下工程下层的位移延展能力,以全面实现工程遭受地震灾害时的结构扭曲。另外,现代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能力的强弱主要和工程物业企业及周围环境因素有着很大关联性,不符合标准的抗震性能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周围的受众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建筑工程机敏减震支撑设计集合现代科技于一体,主要通过活塞运动理念对工程结构进行设计。实际地震灾害发生时,有效的结构机敏减震设计能够让结构内部内外刚通过滑动来削弱震动作用力;除此之外,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师还可以利用效能减震来降低地震能量,通过效能设备和阻尼设备来对震动能量进行消耗,从而进一步强化建筑工程整体结构的抗震能力。

结束语

我国政府和人民对于建筑房屋的安全性一直有着较高的要求,随着现阶段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思想水平也日益提高,对房屋抗震性有了更高更多的要求。这给建筑行业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设计人员要不断的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完善自身技术,对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进行优化设计,提高设计和施工技术水平,不断革新技术,建造更加符合要求的建筑,为我国人民营造安全可靠、舒适安心的居住环境,为我国经济的增长贡献微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娟.抗震技术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7(30):92.

[2]刘敏.房屋结构设计中抗震技术的分析探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8(8):150-151.

[3]赵宏伟.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体系选型及抗震设计探讨[J].陕西科技,2018(4):253.

论文作者:1范金瑞,2高贺强,3刘健冲,4翟根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0

标签:;  ;  ;  ;  ;  ;  ;  ;  

浅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论文_1范金瑞,2高贺强,3刘健冲,4翟根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