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学)
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的早期著作,劳动异化理论是其核心概念,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在手稿里,首次把劳动和异化结合起来,这是一个创举同时也为马克思后来创立的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打下基础。本文从三个方面来研究劳动异化理论,第一部分介绍劳动异化理论的来源和概念,第二部分阐述劳动异化理论的四个重要内容,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的异化,劳动行为和劳动者的异化,人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第三部分则分析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影响和意义。
关键词:劳动异化;劳动异化内容;劳动异化意义
一、劳动异化的历史来源
异化一词最早来源于拉丁文,含义为让渡、转让,这表示所有权的让渡、转让,从主体的角度看,让渡意味着付出与失去,实际上就是一种流失、即本真态的背离。异化这一概念的发展得益于德国的思想家们。费希特最早将异化这一概念引入哲学,他用异化来说明自我与非我的关系。“自我不仅被动的创造了自己的对立面“非我”,而且克服了自己的对立面“非我”对自我的限制即自我的异化,而这个克服的过程就是“实际活动”。因此,“自我”又是认识主体与实践主体的统一①”。从上述观点中很明显的看出,费希特的异化带有明显的主观唯心色彩且异化和外化是不分的。
黑格尔对于异化有不同的想法,他赋予了异化更为深刻和丰富的内涵。他看到了劳动的本质,也看到了劳动的积极影响,但是黑格尔明显是过于乐观了,他认为异化是观念上的异化,是精神领域的异化,与实践并没有太多关系,他辩证的孤立了异化与实践之间的联系,给异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他没有看到在私有制条件下使得私有财产的合法合理的存在,这给劳动者们带来的恶果是劳动异化、本真态的背离。劳动异化成为了反过来制约劳动者、统治劳动者的力量。黑格尔的这种异化是不正常且不合理的,所以要扬弃它。“与黑格尔的异化与外化不可分不同,费尔巴哈更强调的是一种异己的力量,这种异己的力量和主体的对抗性②”。费尔巴哈把神推到了,然后将“人”立在天堂,马克思是反对这种做法的,他致力于从感性现实出发,把立在天堂的“人”拉回人间。马克思前人的劳动异化理论批判的继承,扬弃费尔巴哈的抽象人本主义色彩,提出了自己关于异化的观点,他认为异化是主体权利的丧失,是本真态的背离。
二、劳动异化理论的内容
马克思在前辈们关于异化概念发展的基础上,批判的继承,提出了自己的核心概念劳动异化,他对劳动异化理论从四个方面分析,提出了较为独到的异化理论内容。
(一)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
国民经济学第一次明确提出劳动是一切价值的源泉,把私有制当成合理合法的先天条件,马克思认为要弄清国民经济学的内在矛盾,必须抛除固有思想,要论证私有财产的本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正是从这里开始。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主要变现在一种异己的力量在起作用。我生产的产品不归我所有。归资本家所有。劳动者生产的产品越多,也就是工人生产的产品财富越多、价值越大,他就越贫穷。物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我生产的产品越多,产品就会被资本家利用变成资本来支配“我”,那么我生产的产品越多,资本家的资本就越多,支配工人的力量就越大。是工人创造出来了劳动产品,但工人生产的产品在取得了独立性后反客为主的限制工人,成为资本家的奴隶来剥削工人。(二)劳动行为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
劳动行为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主要表现在劳动者在进行劳动行为时的状态是不快乐的,这是异化与劳动的一种联系。人应该进行的是自由自觉的活动,而非被迫式的、强制性的劳动。这种劳动没有让劳动者感到开心,而是感到痛苦。劳动者没有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也不是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到摧残,这显然会使劳动者感到痛苦且不断的否定自己,这种劳动仅是为了谋求生存。这些都体现了劳动行为和劳动者相异化的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劳动的结果看,这种劳动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别人呢的;劳动不属于他;他在劳动中也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别人”。“如果劳动的产品是外化,那末生产本身,就必然是能动的外化,或活动的外化外化的活动”。由此可见,劳动产品的异化不过是凝结的劳动活动的异化、外化而已。
(三)人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
“人是类存在物,人进行的生活是类生活,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进行的是有意识的生命活动,而动物的生命活动同它自己是同一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有意识的改造自然界,人具有社会性,正是由于此,人才是类存在物,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是类特性”。人具有的类特性表现在人有主观能动性和自觉创造性,人通过自己头脑中的想法有意识的实践的改造世界。人的类本质通过这种自由自觉的活动加以体现,但是由于劳动者身产的产品不归他所有,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是劳动者维持生存的一种手段,也就是说劳动者进行的劳动行为不是自由自觉的活动,而是被迫的、强制的谋求生存的方式。也就是说人将不人,人是非人,人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
(四)人与人相对立,即表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
工人进行劳动生产,产品属于资本家,资本家把工人生产的产品销售变成资本,在进行压榨工人。工人生产的产品越多,资本家越富有,越可以剥削工人,工人和资本家产生矛盾,表现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劳动者的劳动行为时为了生存,他劳动时受资本家支配,摧残体力,这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在是平等的,人把人当成是赚得高额利润的工具,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这也表现了人与人相异化。那么人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是怎么体现了人与人相异化的呢?人不在从事自由自觉的活动,人是受支配的“非人”,同样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是对立的,人与人相异化。
三、马克思劳动异化意义
(一)理论意义
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扬弃了前辈们的理论,突破了费希特和黑格尔,吸收借鉴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异化的思想。他质疑私有制的合理性,揭露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罪恶面,私有财产的合法性和分工必然导致劳动异化,劳动异化又必然剥削和压迫工人。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揭开了资本家的丑陋面纱,把矛头指向了——私有制。他认为只有消灭私有财产,消灭私有制才能消灭异化劳动。同时马克思是肯定劳动是一切价值的源泉这个观点,但是他认为劳动是人的劳动,劳动产品不应该归于资本家⑥。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为他之后创立的剩余价值学说打下基础,也是他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转变的标志,对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建立打下了坚实基础,这对于他之后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除了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还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比如说我们应该限制权利的异化,更好的制约官员为人民服务。比如说我们应该让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尽量杜绝人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帮助劳动者找到适合自己并喜欢的岗位,生产劳动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让人愉快的事情。 “再比如说我们要建设美丽中国,要警惕经济发展和自然界相异化,也就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相异化。不但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甚至可以不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参考文献
[1]赵海瑞.《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探究》,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赵海瑞.《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探究》,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马克斯恩格斯哲学原著选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张一兵
[4]光军译.异化和社会主义.异化问题(上)[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
作者简介:葛黎明(1993.7—),女,汉族,黑龙江大学大庆市
人,单位:黑龙江大学 在读硕士,学历:硕士,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
论文作者:葛黎明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5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2
标签:相异论文; 马克思论文; 劳动者论文; 理论论文; 资本家论文; 自己的论文; 产品论文; 《知识-力量》5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