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打造“山东样本”
本刊记者/王 楠
近几年,山东以新旧动能转换为突破口,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越来越多的高校、企业因此受益。
产教融合,升级改造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
2018年,国务院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这是党的十九大后获批的首个区域性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标志着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正式成为国家战略,山东将在全国新旧动能转换中先行先试、提供示范。针对新旧动能转换,山东省因地制宜,提出了发展“十强”产业,既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材料等新兴产业,又包括绿色化工、现代高效农业等传统改造升级形成的产业。
前不久,一家地处江苏省由日本企业投资的生物重金属吸附剂生产线正式投产,产品走向国际市场,而支撑起这一产品的原材料,正是“中黄麻4号”。
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需要高等教育更新培养方式。山东省从学科建设入手,着力解决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两张皮”的问题。《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强化专业内涵建设为着力点,结合学校一流学科建设和各专业特色,集中优势资源,统筹组建一批精准对接“十强”产业的优势特色专业群。高校也意识到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新建或重组对接十强产业多个新型交叉专业群。青岛科技大学形成了对接高端装备产业的机械工程专业群、对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群、对接高端化工产业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群、对接现代海洋产业的海洋科学专业群;青岛大学的5个专业群分别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临床医学、旅游管理为核心,涉及相关专业17个,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精品旅游5个“十强”产业领域。
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山东省职业教育也在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以企业为主体,精准匹配企业、行业的发展需求。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紧密对接德州“中国太阳城”和“中国粮油食品城”建设,做大光伏等新能源类专业群,做活粮油食品类专业群;山东职业学院与青岛地铁、济南地铁等现代学徒制试点企业签订培养协议,为合作企业量身定制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了一批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的“齐鲁工匠”。二是推动校企协同育人,企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修订专业课程,实施联合培养、订单培养,将企业生产经营标准和环境引入教学过程,建立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济南工程职院机电工程学院在与德国西门子的合作中推行“嵌入式课程”,即将西门子的课程体系、培养标准和考试等引入本校专业的课程中,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嵌入ABB机器人国际认证课程,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嵌入西门子PLC国际认证课程。
筑巢引凤,摆脱人才引进“一将难求”的局面
山东铝业公司是驻淄博大型工业企业,每年产出300多万吨的赤泥,赤泥是制铝工业排出的污染性废渣,若自然堆放,其中的碱金属、重金属等物质随着雨水溶解后渗入地下水系统,将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极大危害。为解决赤泥污染且变废为宝,2017年3月,山东理工大学与企业联合成立了“固体废弃物利用工程技术联合研发中心”,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乐红志领衔主导赤泥生态透水砖项目的研发与实施。该项目可使赤泥综合利用率最高达90%以上,大大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3)由图5(b)可以看出,空心墩截面沿着墩壁厚度由外表面向内,在0 ~0.4 m段内,墩壁主要受压应力,且应力值较大,在0.4 m处,应力由最大压应力变化到最大拉应力,变化梯度较大;而0.4~1.2 m厚度范围内壁板全部受拉,应力值相对较小,拉应力分布区域达0.8 m,占整个壁厚的2/3,但应力有所减小,变化也不大。
山东农业大学启动实施了一系列人才培养计划,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专项支持。他们以培养院士和国家杰青、长江学者为目标,遴选12名校内优秀人才,每年资助经费60~80万元;对遴选出的19名优秀青年教师实施“杰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每人每年支持15万元。在人才引进方面,学校投入1亿元的人才资金,仅一个月就引进了3名“杰青”。山东财经大学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对优秀人才实行“预聘制”,1990年出生的博士何勇一入校就成为山东财经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被收入人才库。
兰玉彬是第一批引进的7人之一,他是美国农业部研究服务署的终身教授,也是“精准农业航空”技术的首创者。2017年5月,兰玉彬与山东理工大学签订五年合同,获得3000万元的专项资金及学校自筹的7000万元科研资金。随后,兰玉彬在山东理工大学设立了国际精准农业航空研究院,计划在未来五年把农业工程学科带入国际先进行列。
共谋发展,构建校城融合新格局
地方高校如何建设高水平大学,从中国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中突出重围?校城融合是一条有效路径。高校与地方共谋发展,既强力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大力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又有力助动了一流大学的建设步伐。早在2000年,烟台大学和绿叶制药集团共同组建药学院,开创了企业与高校建立“产学研用”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药学院成为烟台大学30多年来发展最快的学院之一。现在,药学院三分之二的教师在绿叶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兼职,负责或参与企业牵头的“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和公司新药产品研发。李又欣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与绿叶制药集团合作研发的利培酮长效微球项目,成为在美国通过FDA审核的首个真正意义上中国研发的新药,填补了我国尚无高端制剂产品进入欧美发达国家的空白。淄博市以驻淄高校为主体,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为主攻方向,通过推动实施大学科技园、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等一批重点校城融合发展项目,强化企业、学校、政府之间的联系和沟通,进一步促进高校与地方的深度融合。今年,由淄博市政府牵头,山东理工大学科技园引进一批创新型企业入驻,进一步探索大学科技园运营模式,力争2019年底入驻企业30家。同时,建设淄博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力争年内完成国家专家资源对接50-80人、高新技术项目对接数目200项、技术合同交易额1亿元。
山东理工大学校党委书记吕传毅将校城融合形象地称为“大米小米一起熬”,双方在“熬粥”过程中,实现各自发展目标,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赢发展。2016年4月,该校所在地淄博市与学校签订了校城融合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共同推进一流大学建设、学科产业对接、高端人才汇聚、新型智库建设等“九大工程”。
对于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多采用损伤小、恢复快、对患者生育能力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日渐成熟,腹腔镜下保守手术治疗早期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其优势也逐渐显现出来,比如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能留取病理标本,通过标本结果能明确治疗的疗效;术后输卵管妊娠包块即消失,术后恢复快;术后血β-HCG降至正常时间短等。但是腹腔镜保守治疗也有一定的缺陷,比如创伤相对较大,术中易引发出血等。
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于高素质产业,而高素质产业的发展又依靠高素质人才。当前创新人才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刚需,为此,他们从搭建高效的发展平台,推出更优科技支持政策,量身定制人才项目,提供更高层次的岗位,推出更具吸引力的奖励分配政策,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保障六个方面吸引人才。高校对高层次人才引进采取“一事一议”,灵活引进重点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精尖缺”人才。“一事一议”一经推出,当年就吸引了近40名国际一流人才的申报。最终引进杰出人才3人,领军人才4人。他们计划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40人、科研骨干178人、培养博士硕士295人,4年内,打造一支由多学科顶级科研力量组成的团队。
学生是家校合作能否顺利展开的主体,由于家庭文化背景的不同、智力和能力倾向的差异、价值观念的差异等因素,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个体特征,其所面临的心理问题类型、程度、成因复杂多样[3],学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群策群力,高校智库贡献“山东智慧”
为山东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教育不仅要提供人才支撑,而且要让智力支持成为新动能的策源地。为此山东提出,配套建立产业智库,围绕十强产业发展,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建立10个产业研究院。济南大学成立新旧动能转换研究院,在“十强”创业和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区的重大产业部署上下大功夫,对重大问题开展开创式研究,并在制度层面上做好顶层设计,提供有价值、接地气的政策建议和研究报告。
山东风景秀美,旅游业发展快,但代表高端的5A级景区在全国仅排名第7。精品旅游是山东的“十强”产业之一,山东大学成立了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精品旅游产业智库,26位海内外旅游学术带头人和业界精英受聘成为首批智库专家,他们将发挥才智,为省委、省政府发展旅游业当好参谋,为“好客山东”旅游目的地品牌打造和精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解决方案,领航精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山东农业大学则扛起了乡村振兴的大旗,成立了乡村振兴研究院,整合学校现有的“三农”问题与农业文化研究中心、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等研究机构的职能,同时整合校内科研力量,协同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与实践开展研究,集科研、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于一体,为地方政府、农业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发展规划、成果推广、人才培训等多方面的服务。
对于山东来说,新旧动能转换,不是要不要做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必选题,重大历史机遇下,强调教育的战略地位,拥抱机遇,拥抱明天,让教育服务好地方发展,山东的思路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