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部县第二小学 南部 637300)
语文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教语文、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指出:“……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比起其他学科,语文能力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联系更紧密。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坚持语文教学生活化,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因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坚持语文教学生活化,才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室布置时,墙上贴几幅小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画;将课桌椅摆成几个大方块,学生围坐在一起,犹如家里,大家积极思考,尽情交流,主动合作,学生怎会不思潮涌动,在这样充满情趣的生活场景里学习,大家心情舒畅,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课堂必然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语文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生活中教语文、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在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又与语文课本中的描述有所偏差,常常造成学生理解的困难,特别是对于一些农村孩子来说。针对于此,我常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学生的生活元素,让教学与生活贴近、与实际联系,进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例如,在教学《悯农》一诗之前,我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禾苗、稻谷对我班大多数为农村孩子来说可谓随处可见,但认真观察过它栽种过程及父辈辛劳的同学却不多。因此,我带学生到城郊农村,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父辈在栽种秧苗过程中辛苦的特点进行观察,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稻谷等农作物的来之不易,也深刻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让课堂中充满了生活的乐趣,增添了学生学习热情。再如,在教学《孔融让梨》一文后,我让学生回家后也学学,感受一番其中互敬互爱的亲情,并让学生想想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与同学之间互相礼让的情景,做一个现实社会中文明礼让、尊老爱幼的好少年,从中使学生深受启发和教育。
三、进行生活化训练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根据课文开展心得交流会、辩论会,让学生说一说,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升华对课文的理解;或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例如,在教学历史题材《将相和》一文时,文本所提供的内容是三个相互独立又互为联系的故事情节。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文本内容,再现当时的生活情景,我组织他们分别查找资料,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体会当时皇宫生活状态,之后让他们先在小组内预演一下,然后再组成评审组评定最佳演出的小组。通过相互比赛、相互评判,学生体验了当时皇宫生活的情境,对当时人所穿的服饰以及表演时的人物语言都有所感悟,表演起来惟妙惟肖,引人入境。情境演绎在学生的原认知与文本间架起了桥梁,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以各种生活化的训练让学生加强的情感体验与实践体验,拓展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思维。语言文字训练“生活化”,是教师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时着眼于学生的学以致用,所用的训练材料,尽可能来自生活;即使是教材上的练习,也应尽量挖掘其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如指导用“管理”造句,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家长的工作,用上“管理”说一句话。我们的阅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要激活已经存储在学生头脑中的那些能与课文相匹配的相似块。一旦这样做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就会自动完成。
又如:有位老师执教《她是我的朋友》一课,当学生学到阮恒为小姑娘献血,担心医生会抽掉自己全部的血而救活小姑娘时,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小朋友,你们平时打过针没有,痛不痛?你们怕不怕?”再回到课文中,让学生切身体会当时阮恒的痛苦与担心便容易得多了。有时,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往往变成了不能移动的重物,不能进入周转期。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将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能使知识“活”起来,也是对学习效果进行测试的好办法。
四、让学生生活语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把言语表达训练放到社会生活环境中进行,因为社会生活环境是培养学生语言素质的最好场所,也是检验学生语文素养的真正试验场。例如,学生在校园里拾到一部手机,我首先表扬他那种拾金不昧的精神后,就叫他写一则招领启事,写好后贴在告示栏,再让班上的同学扮作小记者现场采访他,采访后叫他们练习写表扬稿交到学校广播室。这样,从拾金不昧,到招领启事,到采访先进,报道先进,这是社会生活的本来面貌。学生的交际、言语表达训练,按照社会生活的本来面貌去训练,使学生养成美好的品质,把语文课的作文教学过程与学生在教学中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际紧紧结合起来,把学校发生的一件常事,变成学生“言语交际表达训练”作文实验的资源。其实,语文课还可根据教材特点,设计一些学生当导游、广告设计师等综合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实践过程中自然发展多元智能,以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综合素养。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中处处反映着生活,它们密不可分。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泉,离开了生活,语文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让语文教学融入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生活与课堂紧密结合。在以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还将继续探索实践生活化教学的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感知生活、体验生活、探究生活的基础上,让他们真切地理解语文和生活之间的内在关联。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能真正地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我们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才能把学生培养成既具有高尚生活情趣,又具有较高语文综合素养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论文作者:杜小凤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7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3
标签: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课文论文; 生活化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情境论文; 这是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7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