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教学法评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过去二十多年里,国际外语教学研究蓬勃发展,各种教学模式并存,异峰突起,争奇斗艳,各显其能。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碰撞、比较、采撷,发轫于功能意念大纲的交际教学形成了一场国际性的交际运动(communicativemovement),并出现了communicative approaches的多元化局面。活动教学法是交际家族的后起之秀,它一崭露头角,就引起外语界的注视;今天,它已成为较为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这决不是偶然的。
一
交际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是一个多种理论的联合体,至今似乎没有一种定义能对其内涵做出界定。一般认为,它的理论源泉有四个方面:1)功能意念论(functional-notionalism):重视在一定的语境中教学语言形式与功能;2)认知论(cognitivism)认为语言是规则约制的行为;3)语言习得论(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确认语言是在自然环境中习得的;4)人本主义论(humanism):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因素和心理环境。最初,这些都是独立的理论模式,各自从不同角度探索外语教学的有效途径,且都取得了相当的进展。它们汇集到交际教学大旗之下是因为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是交际教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五十年代末,乔姆斯基(Chomsky)多次对行为主义理论提出批判,认为语言不是习惯的养成,而是人脑内化规则的结果。他提出了语言能力决定语言行为的理论。在此之后,海姆斯(Dell,Hy e )针对乔氏理论提出了异议,他认为语言能力不能保证语言交际,语言运用要靠交际能力。因为“There are rules of use without which the rules of syntax are meaningless.”,这就是说仅仅语言形式正确,合乎语法规则,但句子无意义、不常用、不得体,就达不到交际目的。海姆斯提出的“交际能力”这一概念,接触到语言的实质,很快得到外语界的认同。尽管目前的“交际能力”的内容论述还不统一,但大多认为它包括四个方面:1)语言能力;2) 社会运用能力;3 ) 语篇能力;4 ) 运用策略能力。
“交际能力”提出以后,人们转向关心交际能力的培养途径。七十年代,许多培养交际能力的设想提了出来,并进行了实验,且不乏成功的范例。但这些多限于短期职业培训,且多在目的语环境中进行教学。进入八十年代以后,人们开始关注正规学校的外语教学实验。活动教学法就是旨在适合正规课堂教学且能在非目的语环境中进行的,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新模式。
二
活动教学法登上外语教学历史舞台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还在发展过程中。活动教学法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如下三点:
1.理论综合 活动教学法以多元理论综合为其主旨。1983年,哈玛尔(Dell Harmer)的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问世,首先提出了“平衡活动法”。澳大利亚大纲设计中心也于1988年出版了All Guidelines,提出了“活动定向教学法”,并开宗明义地宣称,外语教学模式的演变主要受到三种教学哲学的影响:经典人本主义(classical humanism),重建主义(reconstructionism),渐进主义(progressivism),这三种教学哲学都有可取之处,“任何企图发展某一理论而排斥其他理论事实证明是不明智的。最有益的尝试莫过于把三者的优点综合起来。” (All Guidelines)1991年新加坡颁布的英语教学大纲强调以活动为中心,干脆命名为综合法(lntegrative Approach)。
值得注意的是,活动教学法综合的是各派的优点,是有针对性的,因而具有明显的倾向性。例如:1)学习(learning)与习得(acquisition)综合。外语教学既是一个自觉的学习过程,又是一个在一定的外语环境中不断习得的过程。其语言输入必须包括两个方面:微调性(finely-tuned)的输入和粗调性(roughlytuned)输入,以扩大语言的输入量。其针对性在于改变教学内容少而精和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2)听说读写综合。听说读写按技能分为接收技能(receptive skills)和产出技能(productive skills)。活动教学法以训练产出(即说、写)能力为主线,同步进行接收(即听、读)技能的培养。产出能力训练的内容是微调性的,要求学了会用。在进行说、写(产出性)能力训练的过程中要进行听、读(接收性)的活动,但这些活动是为实现产出服务的。接收能力要单独训练,应与产出能力同步培养,但其内容是粗调性,即略高于说、写内容。这是因为在真实的语言交际中,听、读的内容总是高于说、写的内容。读一篇真实文章,听一则新闻不可能没有生词,要一开始就形成对听、读的正确认识,培养必需的听、读技能。其针对性在于纠正听说读写一把抓,抓不到实处的倾向。3)语言活动与交际活动的综合。其针对性十分明显:外语课堂不能只停留在训练语言形式阶段,要重视交际运用。下面将进一步阐述。
2.以活动为中心 活动教学法的关键词是“活动”(activity)。活动教学法从各派理论中归纳出这样的认识:1)语言是活动。语言是交际工具,任何工具都有一个特性:活动;工具是由人去操作的,人们要学会语言必须通过操作活动;交际是活动,人们是通过活动学会交际的。2)语言是受规定制约的有目的的活动。语言自身有规则,社会交际有规范,掌握这些规则规范是一个由内化到外化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把思维与行动结合起来。3)教学是活动。教师要activate学生,学生要善于activate已学知识,以接收新知识,并activate自己进入交际角色。
概括起来说,活动教学法主要之点在于:把教材内容按其交际原貌活化于课堂,形成不同层次、不同性质、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师生共同投入,彼此协商,互相交流,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外语这个交际工具。
长期以来,外语教师都一致认为教是为了学,让学生自己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但在课堂上往往做不到以学生为中心,这就是因为没有“活动”,不知如何组织活动。活动教学法力主以活动为中心,就是为了要学生参与。类似的说法是:教材是脚本,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角,这样以学生为中心才会落到实处。
3.活动平衡 活动要逐步开展。活动按其性质可分为纯语言活动、准交际活动和交际活动。1)纯语言活动也称教师控制的活动,其特点是:①针对某一项语言项目,重在掌握形式;②以教材为依据;③活动过程主要是认识→模仿→识记;④在教师控制之下,要求正确;⑤活动无交际目的。2)准交际活动,也称半控制活动,其特点是:①以巩固新知识为主要目的,但可发挥学生的创造性;②围绕教材,但不限于教材;③在正确的基础上求得熟练;④教师逐步放手;⑤多具有模拟交际性质。3)交际活动,又称无控制活动,其特点为:①有交际愿望与目的;②重在交流信息和思想;③无语言项目限制;④重在流利;⑤教师不干预。
活动平衡是指上面三类活动都要进行,不能偏废。活动平衡的目的在于取得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之间的平衡,既反对课堂外语教学只停留于语言形式的操练上,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也不主张不适当强调在自然的环境中学,不要教材,不讲语法,忽视语言能力的训练。
三
如何开展课堂活动?活动教学法已经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这里只能做一简介。
1. 培养产出能力(说、写)的活动
产出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由语言输入(input)到语言输出(output)的训练过程。该训练过程有三个阶段:呈现──练习──运用,简称P.P.P.(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1)呈现(presentation),即呈现新语言项目,一般分为三步:①引入、启动:在呈现新语言项目时,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与认知环境,引发学生对新语言的学习兴趣,启动学生思维活动,激励学生尝试。②示范讲解:通过情境、语境示范、讲解其意义、功能和用法,起始阶段要表演其语调、表情和动作。③模仿、练习:组织全班、小组、个人重复、做动作,全身反应,正确地领会、掌握新语言。2)练习(practice),即围绕课本提供的范例,结合学生实际,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假戏真演。例如four-phase drills,information gap activities,social talk,invented story,games。这时要开通听说读写各个渠道进行练习,特别要注意写的相应活动。3)产出(production),即组织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教师应提出任务,交待活动方式,要求真实地表达思想。交际活动应考虑学生语言水平,但不能认为学生外语知识有限就不能开展交际活动。学了数词,让学生排队报数就是交际活动。随着语言能力的提高,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更丰富多样。这里不再详介活动教学法提供的交际活动方式,因为只要认识交际活动的必要性,许多生动活泼的交际活动形式都会由教师创造出来。
2.培养接收能力(听、读)的活动
接收能力指理解听、读内容接收有关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要通过一系列活动逐步培养,课堂活动一般分为三个步骤,以读为例:
1)读前活动(prereading) 在阅读前应根据所选阅读文章的内容和学生实际组织“预测活动”,即利用标题、关键词或情景对将要读的文章内容进行预测,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期待,启动原有的知识结构接收新内容。例如课文标题为The Present,动员学生对present进行预测,再进一步提醒学生这里“the”是信号词,表明这“礼物”非同一般。这样经过预测,再读课文就有兴趣和重点了。预测的活动多种多样,应根据文章内容决定。如果文章是关于Lei Feng,可以发动学生就下面三栏先谈谈:About Lei Feng
What you What you What you
know dont'tknow want to know
有些文章内容则可开展“词语联想”活动,如文章的题目是Pollu-tion,则可以发动学生联想出有关词语,一人一词,分类板书,这样读文章时就有脉络了。
2)读中活动(while reading) 要根据文章内容,组织适当的活动,引导学生阅读。例如可以先提出几个大问题,带着问题读,也可以要求学生抓住“中心思想是什么?”,有些文章可以要求学生回答who,whom,when,where,why等问题,有些则可以突出几个关键词谈谈认识,等等。
3)读后活动(postreading) 阅读全文后对主要句式、词语进行讨论,加深理解和开展一些相关的说、写活动。
活动教学法认为,在学校外语教学中,外语是一门文化课,学生无特殊的目的,课堂活动是引发和维系学生兴趣的主要途径。学生参与活动可增进学习主体意识,形式多样的活动可增强课堂凝聚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频繁交往还可以形成合作气氛,获得交际的乐趣。
四
最后,必须强调指出的是:活动教学法对教学目的的确立采取务实的态度,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海玛尔认为,上述关于交际能力的四项要求是最终目标,不是马上能实现的;对学校普通英语教学,不必要也不应当提出这样高的要求。活动教学法主张的是:学外语就是为了交际运用,即便是在初级阶段,学生知识有限,也是可以用于交际的,只是交际的内容比较简单而已。
活动教学法重视的是过程,过程就是活动,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教师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应当说,教师的外语水平、开拓精神和献身热情都会在实施活动中发挥出来。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活动要依据教材的内容开展,但教师不能只抱住教材。哈玛尔指出:“The textbook is anaidand not a bible.The teacher will have towork out the bestway to use the textbook,he should never let the textbook use him.”在外语课堂上,教师总是背靠黑板,手捧课本,照本宣科,学生的活动就有限了。要组织活动,活化教材,引发学生参与,就要花更多的时间备课,这需要付出巨大的劳动。
2.改善课堂活动方式 中学课堂大、人数多,主要活动方式是“大合唱”、“小组唱”,整齐划一,书声朗朗。活动教学法认为chorus是必要的,但不能只是大合唱,要大力开展小组活动和对子(pair)活动,以提高个体参与率。组织小组、对子活动要从第一堂课抓起,逐步形成规范;教师要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不断地改善课堂气氛,保证各种活动有效地进行。
3.提高交际能力 教师的课堂交际是学生的表率,从问候、点名、提问、纠错都应是良好的交际示范。在低年级组织活动,学生表达受到水平限制,往往需要向教师咨询,教师的知识面要广;高年级学生想像力丰富,发表各种不同的看法,教师要仲裁,语言表达水平要高。教师除了要吃透课本外,还必须在各方面有充分的准备。
活动教学法综合各家之长,自然也包括我国外语教师的经验。上面提到的活动,不少正是我们课堂的组成部分,只是不系统、没有形成理论高度的认识而已。本文评介活动教学法,当有揄扬之意,但并非主张全盘照搬。引起共鸣,引发联想,引动继续探索之心,则是本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