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中的研究进展论文_程冰玉

延续性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中的研究进展论文_程冰玉

(解放军第一六三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慢性心力衰竭指的是心脏泵血功能损伤引发的复杂临床综合征,这也是大部分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最终发展状态。延续性护理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延伸了住院护理,对患者康复有促进作用。本文对延续性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慢性心力衰竭;预后

心力衰竭患者通常是因自我护理不足,加上对症状恶化知识的认识不到位,因此出现再次入院甚至多次入院现象。心力衰竭患者通常会伴随呼吸困难、疲乏等症状,加上反复住院,使得患者经济负担加重,生活质量下降。延续性护理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使患者再次住院率降低,还可以使卫生服务成本减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1]。

1延续性护理的现状

延续性护理理念最早来自于国外,延续性护理概念模型于2001年构建完成,并提出了延续性护理的概念,是从患者角度体验到的顺利和协调的护理过程[2]。在2003年,基于延续性护理的初步概念,对其进行具体分类,主要包括三类:①信息延续。针对患者已经发生的事件,结合个人信息,确保现阶段的照顾适合该患者。②管理延续。根据患者需求变化,为保证其健康状况,制定一种管理办法。③关系延续。患者与一名或多名卫生服务提供者之间建立持续治疗性管理。我国已经对延续性护理进行研究,并在多种慢性疾病患者中得到应用,效果良好[3]。

2延续性护理的应用

延续性护理主要涉及到几个方面内容,一是入院时开展疾病知识教育,二是出院前制定饮食、用药、运动等方面护理计划,三是出院之后1-2周开展电话或家庭随访,之后随访频率则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确定。有学者提出可以将延续性护理划分为三个阶段:①第一个阶段以健康教育为主,由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疾病知识教育,针对患者及其家属,由参与心血管实践研究的护理人员进行深入访谈,特别是对患者掌握、了解疾病知识的程度进行评估,并对患者是否了解疾病加重所产生症状及体征的情况进行评估,另外掌握患者对疾病恶化相关反应的知晓状况。向患者说明如何进行生命体征的自我监督方式,指导患者运动和饮食,另外用药依从的重要性[4]。②第二阶段为出院2周内随访工作,这主要是为了对患者病情变化予以监测,强调疾病自我管理,对早期失代偿体征进行识别。③第三阶段以门诊随访为主。主要是为了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能力,同时强化患者对健康问题的相关管理能力。据相关报道显示,延续性护理方法如下:首先为患者建立档案,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依据制定康复指导计划,之后每周进行一次电话随访,并配合不定期家庭随访。主要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疾病知识、心理状态、用药情况进行护理干预。有研究指出,延续性护理内容应注重出院前2-3天的护理工作,为患者制定具体、完善的家庭护理计划,待患者出院之后,由主管护师予以电话随访,对家庭护理计划落实情况进行评估[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延续性护理开展强度以及时间上来看,有学者认为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研究,延续性护理的随访时间应在3个月以上,最长应持续随访42个月。在随访频率上,应在患者出院之后开始,每周1-2次,持续3个月,之后为每2周1次。也有学者认为,延续性护理随访频率应设置为每周1次,持续3个月,之后改为每2周1次,每次随访时间为30-60分钟。

3延续性护理的影响

3.1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由于心力衰竭患者通常会出现疲乏、气短、水肿等症状,这将会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有研究指出,尽管心力衰竭患者可以通过用药的方式控制病情,但也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因频繁出现水肿、疲乏以及气短等症状,这将影响患者日常活动以及自我护理能力,进而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影响。

有研究针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为期6周的延续性护理,并通过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或简明生活质量量表评估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发现患者在护理后第12周以及半年、1年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且第12周时提高力度最大,之后逐渐减弱,但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仍比未实施延续性护理的对照组高。有学者在延续性护理2周、6周、12周后,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也得到与上述相同的结论。但也有学者指出,在持续实施延续性护理3个月时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但第6个月时实施延续性护理和未实施延续性护理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6]。

3.2对病死率的影响

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而言,其5年生存率在50%左右,有研究分析了某医院从1933年以来15年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发现住院患者年龄构成比呈现出明显改变,70岁以上的患者数量呈现出递增趋势,而18-39岁患者占比明显下降。伴随我国老龄化人口增加,这也提高了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有研究指出,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延续性护理的应用可以使患者生存率提高。

3.3对再入院率的影响

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属于心血管事件,出院后如果患者未及时做好疾病自我管理工作,则会在短时间内再次入院。有学者对3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结果显示有近60%的患者再次入院。对于此,延续性护理的应用可以强化患者对疾病及自我管理相关知识的认识,使患者形成良好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同时也会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这对患者再入院率降低有一定帮助,同时可以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有研究将所选1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予以常规护理,另一组予以延续性护理,经过6个月随访发现,延续性护理组患者再次入院率低于常规护理组,且生存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

在慢性力衰竭患者中,延续性护理的应用主要针对高危因素,包括饮食、水摄入、钠摄入、运动等多个方面,通过有效护理措施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强调健康教育,使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对患者的健康行为以及意识进行纠正和影响,使其主动参与病情控制中,对病情的发作进行预防和控制,避免再入院现象的出现,因此可以使患者再入院率降低。

结语:

延续性护理早已经在国外临床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且在我国慢性疾病护理管理中得到积极实施,如慢性心力衰竭。此种护理模式的应用不仅可以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降低,还可以降低其再次入院率,另外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也为慢性疾病患者出院之后的护理管理工作提供了参考。伴随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增加,慢性疾病发生率也势必会随之增加,因此在有限的资源中,要想解决患者的诸多健康问题,延续性护理的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黄祖娟,高莉梅.延续性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08):1227-1230.

[2]孙中玲.延续性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青岛医药卫生,2017,49(03):227-229.

[3]朱冬敏,林征,刘洪珍,等.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健康教育,2016,32(11):1002-1005.

[4]陈婵婵.院外延续性护理在6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康复期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7,01(06):647-648.

[5]孙晶.延续性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08(28):217-219.

[6]项晶晶.延续性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饮食保健,2018,05(18):235.

论文作者:程冰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31

标签:;  ;  ;  ;  ;  ;  ;  ;  

延续性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中的研究进展论文_程冰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