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的旅游体验:基于扎根理论的骑行旅游者目的地选择研究论文

流动性的旅游体验:基于扎根理论的骑行旅游者目的地选择研究

周鸿儒,毛金凤

(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摘要] 本文基于扎根理论,深入骑友圈中,通过对30位骑友的半结构式访谈,取得质性数据并通过Nvivo质性研究软件进行分析。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及选择式编码,发现核心范畴,即“外部条件支持下的具身性精神及身体体验”。结论发现:第一,骑行旅游创造真实的个人经历和意义;第二,对于骑行旅游活动而言,风景和布景是重要的旅游激励因素。

[关键词] 流动性;旅游体验;骑行旅游者;扎根理论

旅游体验作为旅游世界的内核,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承认并做出了大量的相关研究。随着国内社会及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所喜爱旅游的形式也从初期的“走马观花”式进而转变为深度体验式。若以流动性的眼光来看旅游活动,旅游则是从一种“凝视的角度”,进而转变为“扫视的姿态”。当骑行旅游者不以某个具体的地点作为目的地,而以流动性的旅游体验作为“目的地”时,流动性的旅游体验模型则能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更好的适用性。视觉感官虽然对于旅游体验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究其根本也只是获取旅游体验的一种方式。骑行旅游活动,带动了身体其他感官的相互协调,并且解放了平时在生活中并没有被激活的一些感官。骑行旅游,通过骑行者自身的身体感受,自主性地带来掌控自由的体验。

骑行运动在北美及欧洲已经非常流行。在公路自行车领域,“环法”“环意大利”“环西班牙”被誉为世界三大公路自行车赛事,同时也是国际自联(Union cycliste Internationale,UCI)的世界一级赛事。骑行运动普适性强、年龄跨度大、不受性别限制等优势,使其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伴随着骑行运动在我国的普及,近年来我国的“骑行人口”也在飞速发展,同时也为运动自行车及其相关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益。同时,亦推动了旅游+体育的发展。

与传统的自驾游相比,骑行旅游具有以下几大不同于前者的特征:第一,环境友好。骑行旅游活动在不会带来大气污染的同时,也兼顾到了旅游者的自主流动性与持续流动性。第二,减缓了旅游流动过程的速率。相关结果表示,减缓旅游过程流动的速率在减少旅行距离和旅行强度之间没有可察觉的联系;相反,减小旅游过程的流动速率,能获得更加细致的旅游全景式体验感受。第三,可以获得更为原真性的旅游愉悦感。旅游愉悦的获得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过程和社会过程,骑行活动所带来的身体切身感受是旅游体验组成的一部分,是驾车所不可取代的。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作为一种质性研究方法,由两位美国学者巴尼·格拉泽(Barney Glaser)和安塞尔姆·施特劳斯(AnselmStrauss)于1967年首次提出。其目的在于克服理论与资料间的隔阂,进而在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和创新理论。由于扎根理论扎根原始资料的特征,特别适合于新领域的探索性研究,同时运用质性研究软件Nvivo11作为研究软件。

对于现地状态监测单元和上位机系统之间信息的连接与通信,往往需要通信设备进行连接。由于水轮发电机组状态监测系统的结构是分布式的,加上总体结构的性能与通信系统密切相关,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通信网络方案,以确保各单元信息和数据之间更好的传递。

骑行旅游者的闲暇时间长短是其目的地选择的决定因素之一。骑行旅游作为一种慢速的全景式旅游方式,比团队游、自驾游等传统旅游方式行进速度要慢很多。

(二)数据来源

国家规定每年吏部向各州县下达铨选条格,各州县必须要根据铨选的条格和条例确定选人,严格检查选人是否具有门荫资格,然后上报吏部。但是在高级官员的压力下,或是有的州县审查选人资格的官吏执行不严,没有严格根据铨选条格筛选选人,致使假冒之人通过审核。甚至有些官吏为了从中谋取利益,帮助假荫入仕者窜改姓名,通过审核。《封氏闻见记》中就记载了一例:“则天如意元年,李志远掌选,有姓万、姓王者并被放。私与令史相知,减其点画。万姓改为丁,王改为士,拟授官。后即加增文字。志远一见便觉曰:‘今年铨覆数万人,总知姓字,何处有丁、士乎。此必万、王也。’令史并承伏。 ”〔3〕(p21)

1.发展故事线

二、扎根理论分析

(一)开放式编码

首先对原始资料进行逐字分析与逐行分析(line by line coding)。在严格贴近原始材料的前提下,在编码中尽量使用原始代码。经过3次提取与校正,最终获取196个基本概念。根据语言逻辑关系原则,将相关概念聚集在一起,之后对所提取的概念类属进行范畴化。共形成19个范畴,即附表1所示。

(二)主轴式编码

主轴式编码的目的在于在范畴与范畴之间建立联系。通过此过程,合并相似范畴,精炼主要范畴。将上述19个范畴带回原始资料中,进行比较与持续性的分析,以完成概念的最终聚类与命名。最终通过分析,将19个范畴进一步精炼为5个主范畴,即快感体验、时间限制、社交体验、挑战体验、硬件保障(见附表2)。

深入骑友圈中,共访谈骑行者30人,在访谈过程中进行了录音与记录,后期对录音进行了文字转录。在调查样本中,从“骑龄”来看,0-5年的占30%,6-10年的约占54%,10年以上的约占16%;从文化程度来看,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约占70%,其中硕士6人,博士1人;从职业特点来看,固定职业者约占80%,其中学生占20%;从性别分布来看,男性约占77%,女性约占23%。

(三)选择式编码

一般标准对于产品的要求,主要有两大方面考核: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一般来说,标准均会根据不同质量等级的产品,规定不同的等级进行考核。关于FZ/T 73044-2012和FZ/T 82006-2018这两个标准的考核内容进行对比和分析,主要情况见表2、表 3及表4。

众所周知,当输送容量没有变化的时候,电流和电压成反比,相应地提高运行电压,提高力率,可以达到降损的目标。这在高电压大电网中是成立的。因为在35kV 及以上电网中。变压器的铜损占整个电网电能损耗的80% 以上,铜损与运行电压的平方成反比。其相应的运行电压越高。铜损越小,因而总的电能损耗也越小。而在配电网中,情况有时恰恰相反。配电变压器的铁损约占整个配电网总损耗的40% ~80%,它与配电网运行电压平方成正比。特别是配电变压器在深夜运行时。因负荷低,所以运行电压较高。电压越高。造成空载损耗越大。所以,对于10kV 配电网在所有情况下都片面的强调提高运行电压是不合理的。

根据主范畴的含义绘制出主范畴关系结构图,即图1。以此为基础,发展出能够串联旅游现象整体的故事线。骑行者在骑行旅游及旅游目的地选择的过程中,会经历三种旅游体验过程,即挑战体验、社交体验及快感体验,三者互为并列关系并互有联系。而若想完成此三类旅游体验,则需要两个基础条件:一是自身的限制条件,即时间限制条件;二是外界的限制,即目的地的硬件保障条件。

2.发现核心范畴

2013年5月28~31日,我们来到五岳之首泰山脚下,齐聚在泰安田雨润华国际酒店,召开了“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第五届第五次理事会暨腐植酸本源性功能肥料可持续发展论坛”。

具体而言,对于骑行旅游者来说,闲暇时间的限制及硬件保障是完成整个骑行旅游体验的根本基础。在骑行目的地的选择上,路况好坏、目的地补给条件、目的地地区安全,都是必须要考虑的要素。总体来说,目的地的可访问性越强,其成为骑行旅游者骑行目的地的可能性就越大。在可访问性与旅游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的事实被证明是正确的;在旅游体验方面,以流动性的视角看整个事件,快感体验、社交体验及挑战体验三者组成了骑行旅游体验的全过程。多种快感体验并存的方式,构成了骑行快感体验。快感体验包括视觉快感体验、具身性的身体快感体验、身体外延性设备快感体验,其本质都是带有流动性质的。通过“在路上”的流动性骑行活动,旅游者个体开始自由地沉浸于社会关系的构建之中,以获取身心一体的畅爽感受。社交体验主要是个人骑行社会关系的构建,骑行究其根本,属于一项体育运动。骑行者对于高难度的骑行路线选择,很大程度上是想要进行挑战性体验,提升其技术,磨砺其精神意志。而对于一般“休闲骑”的骑行旅游者来说,挑战性体验则是其不愿意做的。更多地关注骑行旅行者所代表的符号意义和情绪元素,可以更好地理解挑战体验对骑行旅游者的影响。

根据以上故事线描述的流动性的旅游故事,将骑行者目的地的选择研究化为“外部条件支持下的具身性精神及身体体验”作为核心范畴。三种基本体验及两项根本基础皆是由其衍生而来的。在“外部条件的支持下”三种不同种类的“具身性精神及身体体验”最终促成了骑行者对于旅游目的地最终的选择。该核心范畴能起到统领主范畴的作用。

图1 主范畴关系结构图

三、骑行旅游者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因素

(一)时间限制

半结构式访谈法。在研究的过程中,深入到骑行者的圈子中,针对骑行者的骑行目的地选择的条件因素作为访谈的重点,获得一手的原始资料。

(二)硬件保障

有吸引力、竞争力的硬件保障条件,会加深骑行旅游者的地方依恋性,提升游客体验的满意度。同时高水平的硬件保障条件也会提升目的地的口碑,带动附加消费等积极作用。去的路上风景好一些,最好别总有大卡车,在目的地附近绝对不能有工厂,骑那地方(工厂附近)去属于慢性自杀。目的地最好有好吃的,当然卖水的地方是必不可少的,骑过去是很口渴的。

(三)快感体验

分为精神上的快感体验与身体上的快感体验。精神方面,摄影一直是完成圆满旅游体验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骑行旅游者也不列外。在具身性的骑行旅游体验中,使用相机或手机拍摄沿途的风景及人文景观,是骑行旅游者旅游进程中放松身心的重要活动。用时间凝固的方式,与景观互动。用车轮丈量世界,用相机记录生活,骑车当然要去风景好的地方了……(A18,男,骑龄6年);身体方面,通过身体的外延设备,来体验骑行的快感。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升,自行车零件越来越精巧化、科技化、轻量化。并且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的提升,ZIPP、Shimano、Sram等高端自行车零件品牌逐渐进入中国市场并被大众所接受。高端的零件的确也会带来更好的骑行体验,进而生成更好的旅游体验。

(四)社交体验

骑行旅游者的骑行旅游活动及其目的地的选择过程,也是一个社交的体验活动。与其他的社交形式相比,骑行旅游更为健康,更具有活力,流动性也更大。忙活了一周,周末和同学同事来个小短途。自己骑没意思,必须得拽上俩再一起动弹(B02,女,骑龄9年)。

(五)挑战体验

参与竞争和体育活动,其次是体验刺激和感受刺激,也可以作为骑行旅游者对于旅游目的地访问的理由。“旅游+体育”,也是近年来较热的话题之一。在国家大力倡导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每年全国各地都会举行各种不同级别的骑行比赛及活动。例如最负盛名的“黄山国际山地车赛”,借助办赛,进而把黄山的名片推向世界;在大学层面,北京大学每年都会承办“全国高校山地车交流赛”,为大学生骑友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社会层面,美骑网每年也都会在全国各地举办“美骑100挑战赛”,其他有名的赛事例如长春净月潭国际山地车邀请赛、西安城墙赛等等。对于想拥有挑战体验的骑行旅游者来说,会选择路程较长、难度较大的路段;反之,拒绝挑战体验的骑行旅游者,会选择难度较小的路段。

电子商务课程是实践性和综合性极强的一门交叉课程,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和案例教学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目前,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依然存在,学生被禁锢在狭窄的教科书空间里,涉及不到广阔的互联网世界,很难接触全面的、专业的电子商务实践环境。这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磨灭了学生积极向上、潮气蓬勃的创新精神,不利于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无法满足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

四、结论与讨论

第一,骑行旅游创造真实的个人经历和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骑行的活动给个体带来了一种归属感或更广泛的社会群体的归属感,同时也说明了人们对体育旅游有着持续的需求。骑行旅游者通过“骑行”这一形式,获得更广泛的社交体验。在其目的地的选择过程中,同伴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

第二,风景和布景是重要的旅游激励因素,尤其是对骑行旅游活动而言。对体育赛事组织者和骑行旅游目的地管理者来说,了解体育运动和骑行者的旅行动机及其旅游体验对于创建可持续和成功的体育旅游活动和目的地是至关重要的。

附表1 基本概念示例

附表2 主轴式编码一览表

参考文献:

[1]谢彦君.旅游体验研究——一种现象学的视角[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16-188.

[2]马静.旅游者跨文化旅游行为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

[3]陈才.意象·凝视·认同[D].东北财经大学,2009.

[4]王帆.基于游客体验的古村落旅游景观展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

[5]王毅菲.基于长三角地区对比实证分析的城市游憩商业区(RBD)深度体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

[6]刘琴.主题旅游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同济大学,2006.

[7]LARSEN J.Tourism mobilities and the travel glance:Experiences of being on the move[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2001,1(2):80-98.

[8]谢彦君,樊友猛.身体视角下的旅游体验——基于徒步游记与访谈的扎根理论分析[J].人文地理,2017,32(4):129-137.

[9]李拉扬.旅游凝视:反思与重构[J].旅游学刊,2015,30(2):118-126.

[10]EDENSOR T.Mundane mobilities,performances and spaces of tourism[J].Social&Cultural Geography,2007,8(2):199-215.

[11]周立华.体育旅游资源“多类多元”开发模式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0):1325-1327.

[12]刘威强.广东省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6.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046(2019)8-0024-03

标签:;  ;  ;  ;  ;  

流动性的旅游体验:基于扎根理论的骑行旅游者目的地选择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