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例产科产妇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论文_彭雪珍 钟玉兰 林依媚

200例产科产妇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论文_彭雪珍 钟玉兰 林依媚

【摘 要】目的:调查产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相关防范对策。 方法:分析200例产妇的病历资料,探讨护理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防范对策。 结果:产科护理中主要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包括医护人员专业技术、医院制度与环境、护理文书撰写不规范、服务态度与沟通技巧缺乏、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培训等。 结论:产科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较多,其中医务人员专业技术、医院制度与环境因素是最多样的,因此需要针对不同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以较好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不断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对策

随着我国医院改革的深入,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步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逐年提高。产科是医院的一个特殊科室,服务于产妇和新生儿,因此无论是护理服务还是医疗服务都需要确保安全,孕产妇的病情复杂多变,不安全因素会导致母婴不良后果。 因此,产科护理安全问题一直是医务人员的一个重要问题。妊娠和分娩是正常的生理过程,但易受许多不安全因素影响,分娩时存在不可预测的风险。产科作为产妇分娩的场所,往往对孕妇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所以产科中存在的风险概率,远远高于其他科室。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放开,高龄孕妇和高危孕妇的数量明显增加,各种妊娠并发症和胎儿问题也进一步增加。 产科风险也相应增加。护理安全是指护理人员在不对患者造成心理、生理和功能损害的情况下进行护理的过程。 产科护理安全问题是医院医护人员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有效避免医疗纠纷,要求医护人员精准掌控产科护理的每个环节,并对其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提前做出处理方案,做到防患于未然。做好产科护理工作,不仅能提高产科护理质量,还对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创造安全的医疗环境,制定可能的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解产科中的不安全因素,提高护理人员预防工作风险的能力,我们对200例孕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相关防范对策。 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6月 ~2018年7月我院产科收治的孕产妇20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3-24(27.8±1.5)岁;其中初产妇130例,经产妇70例;剖宫产122 例,顺产78例。

1.2方法 整理统计2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包括糖尿病、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先兆子痫等合并症。 回顾性分析全部产妇的住院护理情况,按照文献中的方法对其中出现不安全事件的病历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通过对医院的设备设施、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综合素质、管理方法、医院环境、产妇自身情况等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护理安全影响因素,最终确定问卷,对同期的产科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即护士因素、医生因素、管理因素、硬件及环境因素、产妇与家属因素、

药物因素等;第二部分为医护人护理安全防范措施的获取来源,即学校教育、文献和专业书籍、手机及网络、同事交流教学及带教、参加学术会议及同行学术交流、工作经验等。

1.3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 以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2.1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调查 本组发生不安全事件31例,不安全系数为15.5%。 分析造成不安全事件的因素:医务人员专业技术21例(67.7%),医院制度与环境15例(48.4%),护理文书撰写不规范13例(41.9%),服务态度与沟通技巧缺乏8例(25.8%),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培训4例(12.9%)。 不安全事件可能受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影响。

2.2护理安全防范措施的获取来源 对同期28名医护人员的产科护理安全知识获取途径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护理安全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育19名(67.9%),同事交流教学和带教17名(60.75),手机和网络15名(53.6%),工作经验15名(53.6%),文献和专业书籍12名(42.9%),参加学术会议及同行学术交流10名(35.7%)。

3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

在产科工作中,孕产妇的诊断、防治及护理工作,保障孕产妇的安全生产是临床工作的重点内容。在产科护理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没有注意都会导致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出现,从而导致不良后果出现,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将大大减少不安全产科护理事件的发生。

3.1医护人员专业技术 随着医院快速发展,医护人员队伍年轻化非常明显,参加工作4年以内的医护人员接近半数。年轻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临床经验相对不足,部分应急、抢救和特殊事件的处理能力不理想,普遍缺乏与产妇家属沟通和协调的能力。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临床工作中一些法律隐患缺乏警惕性。 应重视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加强专科知识及护理技能的培训。 注重岗位职责的强化,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护理人员有的放矢的培训。 规范产科护理技术,不定期进行课内培训或小讲课,选派骨干护理人员外出进修学习,提高医院的综合水平。

3.2医院制度与环境 产科护理工作十分繁琐,存在安全隐患的工作比较多,如果护理人员不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而且对制度执行力度不够也会发生不良事件,如产房用药、救援设备等,虽然有专门的人员负责,但由于产房助产人员的随意性,未能做及时检查,不熟悉药物预防或使用后不能及时补充。 如果需要救援,救援时间会因救援物资不足而延迟,后果将非常严重。医院、科室的管理和规章制度是科室正常运行的保证,是规范临床护理质量的基本条件。 良好的科室管理水平,会增强科室凝聚力,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和业务水平,从而也降低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减少医患纠纷。 加强病房管理,特别是病房环境管理,更为重要。 产后病房空气流通不畅,病房病原体增多,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等相关疾病。因此,有必要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通气的重要性,并减少亲友的探访次数和人员。

3.3护理文书撰写不规范 护理文件是综合护理记录,是患者诊治和康复的必要基础,也是医疗纠纷的必要基础。产科护理人员对护理文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当工作繁忙时,患者及其家人在治疗期间得不到及时反馈。应加强护理文书书写的规范性,规范护理记录。 根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加强各层次护理人员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的培训,同时加强院内质量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用不同形式进行个别或集体分析、点评、总结,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文书书写水平。

参 考 文 献

[1]张新宝.侵权责任法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3-50.

[2]杨克虎,刘雅莉,田金徽,等.澳大利亚医疗风险监管现状及措施的循证评价[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10):62-65.

[3]陆萍.妇产科医疗纠纷的易发性及其对策[J].上海预防医学,2005,17(21):53-54.

[4]石一复,周郁鹤.重视妇产科医疗安全妥善处理医疗纠纷[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12):705-705.

论文作者:彭雪珍 钟玉兰 林依媚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3

标签:;  ;  ;  ;  ;  ;  ;  ;  

200例产科产妇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论文_彭雪珍 钟玉兰 林依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