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眼科;白内障;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吗]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6-WJK
引言
白内障疾病是眼科临床中十分常见的眼科疾病,多发于老年患者群体。白内障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其发病原因较多,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严重时造成失明。临床上治疗白内障多采用手术治疗,术后精心护理才能保证其临床治疗效果,传统的常规护理措施不能保证白内障患者术后的的护理需求,因此,要想有效提升最终的治疗效果,需要在手术过程中利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实施相应护理,从而提升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0月某院眼科收治的白内障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临床护理路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64例。其中,研究组男33例,女21例,年龄31~68岁,平均年龄(66.43±7.18)岁;对照组男35例,女20例,年龄30~69岁,平均年龄(66.51±7.2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给予患者用药指导、生活护理、眼部保健等措施嘱咐其保持眼部卫生,避免发生感染。研究组以对照组为基点采取临床护理路径,(1)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在患者入院后,由护士长、护理人员等科室相关医护人员成立护理小组,同时由小组收集与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包括患者性别、病因与病情等,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与个性化特点的临床护理路径表。需注意,应将科学性与实用性作为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制定原则,同时将具体护理方法作为路径表纵轴,而护理时间则作为路径表横轴,结合患者具体治疗情况针对临床路径表进行反复讨论与修改,直至制定出切合患者实际情况的临床护理路径表。(2)病房护理:护理小组带领患者进入病房后,主动向患者介绍病房周围环境,例如厕所、护士站与医师办公室等,同时每日打扫患者病房,保持通风透气良好,并且合理调整病房内温度与湿度,使患者处于舒适环境中。此外,可在患者病房中播放音乐或视频,分散患者对治疗注意力。(3)心理护理:患者通常因为不了解病发原因与治疗过程产生紧张与抑郁等情绪,或是担忧手术治疗情况。因此,护理小组应全面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并从中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及时予以相应的心理护理。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做到耐心解答,尽可能以恰当的言语同患者进行沟通,避免患者情绪过于激烈而加重临床症状或病情。(4)健康宣教:在患者空闲时间由护理小组结合患者病情展开健康宣教,主要向患者讲解白内障病发原因、手术治疗方法与并发症等,确保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进行讲解,以此帮助患者从中全面了解治疗情况,进而提升对医护水平与手术治疗的信任与信心。(5)术前护理:完善患者各项常规检查,对其开展全身性系统检查,有异常及时采取对症处理,同时定期向患者与家属开展健康宣教,主要有疾病诱因、手术流程与预后效果,将以往病房治疗成功的案例告知患者,鼓励其阐述内心想法,便于给予患者对症的心理指导,改善心理应激反应,提高依从性。(6)术中护理:患者在进入手术室都比较紧张,医护人员可以告知患者深呼吸,缓解其紧张情绪。护理人员在手术中要告知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仔细观察其实际情况,若有异常情况出现,及时告诉相关医生解决处理,避免患者病情严重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7)术后护理: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制定针对性营养食谱,增加高蛋白、高热量与高维生素食物的摄入量,满足机体所需营养,同时为患者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严格限制家属探视次数,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告知患者保持眼部清洁卫生,尽量不要揉眼,并且协助患者正确摆放体位,避免发生人工晶体裂开或脱落等情况。(8)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前交代患者如下注意事项:注重保持眼部卫生,每日遵医嘱使用药物,并将药物使用方法与时间详细告知患者,或是在包装上详细记录。在出院后洗澡与洗头过程中避免眼部进污水而引起感染,同时在术后7天回院复查,在术后14天内禁止使用毛巾、过度运动与用眼过度。
1.3观察指标
焦虑抑郁评分:参考焦虑与抑郁自评量表,各分值与手术效果呈负相关。护理有效率: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围术期患者无不适感;好转:症状有所改善,围术期患者感觉舒适;无效:与上述标准不符且患者具有不适感,有效率与手术效果呈正相关。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临床护理满意度以n(%)表示,卡方检验。治疗情况用(±s)表示,t检验。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参照P<0.05。
2结果
2.1焦虑抑郁评分
护理前研究组焦虑评分是(52.28±4.27)分,对照组是(52.46±4.15)分;护理后研究组焦虑评分是(30.08±4.12)分,对照组是(36.59±4.18)分;护理前研究组抑郁评分是(45.39±3.36)分,对照组是(45.17±4.03)分;护理后研究组抑郁评分是(25.48±2.81)分,对照组是(32.76±3.27)分,护理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18、0.3354,P=0.8093、0.7379>0.05);护理后研究组较对照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735、13.5080,P=0.0000<0.05)。
2.2护理有效率
研究组(n=64)发生显效有48例,所占比例是75.0%;好转有14例,所占比例是21.87%;无效有2例,所占比例是3.12%;有效率是96.87%;对照组(n=64)发生显效有43例,所占比例是67.18%;好转有13例,所占比例是20.31%;无效有8例,所占比例是12.50%;有效率是87.50%,研究组较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051,P=0.0481<0.05)。
3讨论
白内障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致盲眼病。据不完全统计,60岁老年群体中白内障发病率为50%~60%,而80岁及以上的患者发病率可高达80%,由此可见,白内障在老年群体中是一种高发疾病,对老年患者的晚年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临床护理路径是近些年广泛应用于护理领域中的一种新型护理方式。在本次研究中,护理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较对照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护理有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眼科白内障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能改善其心理应激反应,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刘芳.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1).
[2]任春秀,胡莉,唐勤,敬琳琳,赵宇生.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名医,2018(02).
论文作者:李臻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6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8
标签:患者论文; 白内障论文; 路径论文; 眼科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焦虑论文; 《药物与人》2019年6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