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术标准合作的企业虚拟集群:内涵、特征与性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集群论文,技术标准论文,内涵论文,特征论文,性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区域经济发展和集群的繁荣是多年来人们关注的重要主题,技术创新合作则是新的市场条件下,企业竞争与合作关系的核心内容。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ted Natio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缩写UNIDO)的权威分析[1]表明,全球化正在通过连接各地区域集群的价值链整合知识流。跨国公司曾经基于自身的规模经济,动员内部资源,组织研究与创新,彼此独立竞争。而现在,高度发达的经济和日益苛刻的质量要求迫使他们转而从各地组织资源,以兼备成本与技术优势。这就是说,存在集中于特定产业部门的知识、技术和提升集群能力的软环境与要素,而全球化网络正在将这些知识与要素连接起来。其中,技术标准是一种重要的集聚要素,“虚拟网络”[2]的出现,将具有共同技术标准和经济互补性的组织“集聚”到一起。所以,近年来,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技术标准合作的企业虚拟集群得以迅速成长。
一、基于技术标准合作的企业虚拟集群的内涵、结构与特征
(一)基于技术标准合作的企业虚拟集群的内涵与要素
波特(1998)指出,一个集群的边界是由具有最重要的竞争关系的产业和组织之间的联系和互补性所决定的。尽管集群通常处在行政区划内,但是,它们也可能跨州甚至跨国[3]。Passiante和Secundo(2002)提出,新经济所展现的发展机会决定了企业组织结构的根本变革,以至于产生了崭新的虚拟集群化组织形式[4]。易军(2002)以大连虚拟科技园设计为背景,指出虚拟科技园是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资源,实现集群在地理空间上的拓展与突破,创造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虚”与“实”相结合的虚拟“集群”[5]。Paul Tracey(2003)等也认为集群可以超越地理区域并由空间上延伸的网络组成[6]。
孙耀吾、曾德明(2005)从技术标准合作的角度研究集群的创新趋势[7],提出了基于技术标准合作的高技术企业虚拟集群是一种基于网络的、以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为主要交流手段,以共同发展和利用技术标准为内容和目的的相互关联的企业与组织在虚拟空间的集聚。就是说,同业竞争者、供应商、互补品生产者、分销商、用户以及其他相互关联的组织如大学、研究机构和协会等,不再局限于集中布局在某一地区,而是基于网络联系,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协作研发,共同主导和发展技术标准,以整合或开发全球市场,增强产业整体竞争能力,促进企业的共同发展与创新。
基于技术标准合作的企业虚拟集群的集聚要素就是技术标准。技术标准是对企业生产产品、提供服务所使用技术方法、方案、路线的一种约束,是限定企业按照法定的(可选择的)技术方法、方案、路线提供达到一定性能指标的产品的文件[8]。由于高技术产品等的技术与市场特点,网络外部性与循环递增收益现象将引导市场锁定到某一技术标准,一个公司将他的技术确立为产业标准的能力从根本上决定了他的长期竞争地位和经营成败[9]。而对于那些希望与网络相联接的企业来说,他们的技术瓶颈,即本质性要素,也就是一套技术标准[2]。不仅如此,在存在动态技术竞争的领域,即使拥有大规模应用的技术标准也只能获得暂时的保护,标准的创新和标准的规模一样重要。在技术标准的发展过程中,标准供应商与竞争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是采用开放标准的合作方式,还是垄断标准赚取高额利润,或建立半开放式标准联盟等,有着多种策略选择。但是,标准竞争与网络外部性最终会促使企业更多地选择合作与联盟。不仅如此,复杂的标准还需要有各种系统部件的供应商和用户的协同和合作。因为,大多数累积性技术体现在系统产品中,它们允许或要求由多种互补性的部件构成,这些部件必须同时配合工作才能达到所需要的结果。这样,这些部件必须彼此兼容,即由一个共同的结构组合起来,成为系统结构。这种系统产品或关联产品之间的兼容性和互通性对行业内甚至行业之间的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为此,不同企业的产品必须有一个共同的、兼容和互通的标准,兼容性标准因而成为计算机、电话通讯和消费电子等产业的核心问题,合作发展技术标准日益成为企业合作与集聚的重要动力与纽带。
(二)基于技术标准合作的企业虚拟集群的结构与基本关系
我们将基于技术标准合作的企业虚拟集群结构及其参与主体用下图表示。
附图
基于技术标准合作的企业虚拟集群结构简图
依据上图,基于技术标准合作网络的虚拟集群的集聚参与主体及其基本关系包括:(1)主导(核心)企业:他们是集聚网络的中心,是网络产品的全球领先供应商,往往也是标准的发起者或主导者。(2)同业竞争者(含潜在进入者)与战略伙伴:他们设计、制造和交付集群的主体产品或服务。核心企业与同业竞争者及其战略伙伴之间主要通过兼容性标准、商标许可以及相应的战略与技术支持保持竞争与合作关系。(3)原始设备制造商、产品制造与装配商、互补品生产商、分销商、渠道与顾客等:主导企业通过战略、计划、标准、产品知识、系统设计、顾客服务支持以及订单等指导、控制与支持上述参与主体,并从他们那里获取市场、客户和产品信息与相关支持;后者相互之间进一步通过计划、定单、产品知识和技术支持等实现零部件和产品的生产联系以及与顾客的互动。(4)服务提供商,包括专业服务提供商和基础设施提供者:前者如商业服务商,他们提供贸易和金融管理、保险、信息和知识管理以及后勤和送货服务等;后者提供必需的网络基础结构等。(5)交易网络提供者(他们支撑着用户、消费者和供应者之间的界面,制定一个集群内的行为规则)、标准组织(了解市场需求与政策支持及其它信息,制定或协调标准,协调产品的兼容性)、政府部门(他们是政策制定与支持者)及其他相关组织如行业协会、大学和研究机构等等。上述结构图各层次的主体之间可能有交叉和重叠,如一些重要的供应商和制造商可能包含在战略伙伴之中等等。鉴于篇幅的限制,本文暂不涉及各参与主体的内涵和定位分析。上述分析表明,在维系虚拟集群的各类纽带和网络关系中,技术标准是关键的要素和重要的主体。
(三)基于技术标准合作的企业虚拟集群的特征
一个虚拟集群是基于兼容性标准的,综合各单个参与者拥有的不同的核心竞争力(如知识产权)的结果,其结构因而类似于一个“俱乐部或轮辐”构造:包含许多不同的节点,并通过一个Web链接(含交易或业务关系)相互联系起来。每一个节点就是基于英特网运作的企业或集团甚至一个工业园区;主导企业之间经由内部网相互联系,他们经由B-to-B商务网与供应商、互补品生产者和顾客联系,并进一步经由公共英特网与其他组织、商业协会和消费者联系。除了技术标准合作外,这些联系也可以包括与供应商进行的上游交易,与分销商和客户的下游交易,以及与竞争者、互补品生产者和其他组织的水平交易和其它业务往来等。虚拟集群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1.层次性、互动性和网络性
根据参与合作过程的重要性、密切程度和产业价值链的延伸,虚拟集群的参与主体表现为较为鲜明的层次性,即由主导企业到供应商、互补品生产商、标准组织、其他机构等层层展开。更为重要的是,在标准合作过程中,参与主体之间具有互动关系。一项技术标准的发起、主导与创新及其成功应用,是一个系统的发展过程。不仅存在同业者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而且需要取得互补品供应者的广泛配合和大规模用户基数,还需要服务提供商和研究机构、标准协会等组织的支持与协作。不同的主体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可能不一样,但他们都会以各自的功能和作用方式参与标准的建立与创新过程。因而,上述过程构成了复杂的、动态的网络关系,这种网络关系以技术标准和相关业务交易为要素和内容,是一种典型的虚拟网络。当今,电信、计算机等产业的虚拟集群网络具有全球化趋势,“诺基亚北京星网工业园”可以说是近年来由诺基亚公司主导发展起来的全球化通信产品集聚网络的一个重要节点[10]。
2.边界开放与虚拟性
虚拟集群是传统地理集群的发展与突破。集中、分散都是产业组织中表达企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概念。集中是由于存在某些要素和制度的吸引,相关企业和组织趋向于布局在同一个区域;分散则是指与集聚相反的力量驱使企业或组织分散布局。这主要是因为一个区域的集聚规模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过度集中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要素价格上涨、环境质量下降等。企业选择集中或分散考虑的根本因素是成本与效率。虚拟集聚并不否定企业向一定地理区域的集中,更不等同于“被迫的”分散生产。它体现的是基于发达的信息与网络技术,分布在不同地方的企业和其他相关组织为了某些共同的目的或利益进行合作,能获得传统意义上地理集中才能获得的优势和利益。当然,信息技术在经济空间变化中所起的这种作用,只是提供一种可能或促成发生的介质,它本身并不是决定性的[10]。在多大程度上企业能够选择、利用和获得这种网络优势和利益,还取决于产业的技术与市场特性以及有关制度等因素。在高技术等网络效应明显的产业,技术标准合作是一种重要的驱动力,相关企业与组织为了共同的兼容标准及相应的市场利益而选择联盟与合作。由于技术标准是一种编码化的技术知识和信息,便于传输与远距离合作,所以,基于标准的集聚并不受地理区域的局限,是一种虚拟的空间集聚。在这种集聚网络中,跨国公司常常担当着网络产品的全球领先供应商和技术标准主导者的角色,网络的节点是基于信息技术运作和标准合作的企业、组织或者不同规模的工业园区。这是一种对传统意义上生产集中与分散的突破和重新整合,是一种新的产业组织形式。
3.集聚平台和技术手段的先进性
网络技术以及相应的基础结构和虚拟商务模式降低了企业的最小最优规模,降低了各环节的交易成本,从而使外部采购变得有利可图,并使时间重要性得到体现和满足。通信企业虚拟集聚中的许多实践成果就是较好的说明。比如,作为一家全球性网络企业,诺基亚公司近年来大幅度改革与供应商和转包商的合作方式,坚持同全球供应商合作,从世界不同地区的供应商购买移动电话系统产品的零部件,同转包商建立长期伙伴关系[1]。其合作伙伴范围已经扩大到甚至包括使用软件和研发转包商,下一步将引进风险与利润分享制,以继续发展其网络关系。与此同时,诺基亚公司持续增加公司内部及其对外合作的研究与开发投资,致力于建立研究与开发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合作对象不仅有电信行业中的主导企业,而且有大量小型高技术企业。鉴于灵活性和时效性已成为全球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要素,诺基亚通过改组成扁平式的、基于项目的组织结构,以适应这种新的形势。目前,它的分支机构和合作配套企业遍布全球,诺基亚北京星网工业园即是其基于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物流管理体系,开发与利用亚洲市场的一个网络集聚点。
4.规则和制度
从技术标准合作的角度,一种网络兼容标准一旦开放,非专有性和激发投资者信心的私有/公共合作规范肯定是至关重要的。虚拟集群的参与者必须了解和坚持共同订立的规则和制度,以维护这种合作和共享,并对其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与控制。在标准发展的实践过程中,诸多规则和制度通常是基于知识产权的合作,即围绕以专利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来分配合作谈判中的发言权和控制权。例如,在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产业标准[11]的设计过程中,所谓本质性知识产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4个网络主导企业(Philips,Ericsson,Nokia,Motorola)中,除Ericsson外,其他3家在联盟网络中的强势地位都是基于他们的本质性知识产权;前5位设备供应商(Ericsson,Nokia,Siemens,Motorola and Alcatel)的市场力量也与其本质性知识产权总体上呈正相关关系。其中,Motorola公司由于拥有大量的本质性知识产权,在标准谈判中掌握着最大的发言权,其战略曾使这一标准化过程发生重大改变。
总之,虚拟集群的发展为产业和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竞争与合作空间。这样,如何经商比在哪里经商更为重要,地理集群中能获得的诸多生产力要素和竞争优势在网络支持下的虚拟集群中同样可以实现。当然,虚拟集群的参与者也必须面对风险、成本和创新的复杂性。
二、基于技术标准合作的企业虚拟集群的性质
人们对于虚拟集群的认识和理解是随着近年来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市场与贸易形势的变化而逐步深入的。OECD Focus Group(1999)在定义产业集群[4]时指出,集群是一种与知识基础紧密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集中形式,即知识集群;是一种纵向产业链结构,各相关生产阶段构成集群的核心;是基于不同水平集聚的嵌合体;是有着共同基础技术的企业的集合;是共同的需求或需要。这里,强调的已经是生产网络参与者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依赖,这样,生产网络提供产品或服务,并引起创新。Passiante和Secundo(2002)提出,本质上,虚拟集群是一种供应商、分销商、服务提供商和顾客利用网络技术寻求合作和竞争的主要途径的共同体[4]。易军(2002)认为,虚拟“集群”在地理上是虚拟的,没有明确的空间约束,在性质上不同于一般虚拟企业和企业联盟[5]。
我们认为,虚拟集群的具体形式可以因其不同的合作动因、内容和对象,不同的网络形式与范围,以及不同的背景或创新方向而各异,但其实质都是企业面向全球的、通过网络进行合作与创新的发展方式,是一种新的产业组织形式,技术标准是企业网络集聚的重要纽带。基于技术标准合作的企业虚拟集群的基本性质主要有:
(一)虚拟集群的发展是高技术企业的技术特性、市场特性与产业竞争环境变革的要求与体现
首先,虚拟集群以高技术企业的技术特性为要素基础。在高技术企业的产生与发展中,技术要素作用突出,而要素流动的动力和要素的可流动性问题尤为重要。在一定程度上,技术特性决定了市场结构的不完全竞争程度,决定了高技术企业产生的机会和创新过程中地域的作用。从纯技术的角度,一项技术除了从技术单元的性质衡量,还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12]:一是技术的可积累性程度,即创新活动的序列相关程度;二是技术机会的来源与范围,由用户的需求特性决定;三是被创新者独占的可能性,即是否容易被模仿;四是知识库,即创新活动所要求的知识存量,包括知识库的性质和创造与传播知识库的途径。前三个特性的不同组合决定了现有企业与新进入者之间的相对机会。而知识库的特殊性、内在性、复杂性与独立性等特征决定了创新过程的重要性和系统性,以及知识的编码化、传递和外溢的难易程度。知识的性质还会影响到知识交流的途径,从而决定知识转移的成本。高技术企业的技术要素为高技术,可累积性和编码化程度高,创新的系统性强。加之,其劳动力的素质较高,要素流动的动力及其可流动性均较强。这些要求企业有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适应开放的、远距离的网络传输,而不易受地理范围的局限。不仅如此,相对封闭的地方集群有时甚至成为企业发展与创新的桎梏。高技术企业的上述技术特性及其创新要求使其集聚呈现基于网络的开放式虚拟化趋势。
其次,虚拟集群的发展是高技术等网络产业市场特性的要求与体现。高技术产品市场具有明显的网络特征,如:技术的累积性和历史延续性,即如果不了解其前期采用的技术模式,通常难以理解这种市场的均衡结构以及显著的规模经济和学习效应等[13]。然而,在网络市场,不是现有的规模或源于干中学的累积规模,而是对于网络最终规模的预期决定谁是赢家。所以,这类市场并不稳定,甚至有可能迅速崩溃,占统治地位的标准也许很快就会被取代;而一旦标准被取代,原有产品的消费者将面临巨大的转换成本。所以,在高技术产业,标准的规模和标准的创新都很重要。在这样的市场,企业面临同业竞争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参与技术之间的竞争以成为主导标准的获利,是大于还是小于与竞争者的产品兼容因而在同一技术标准内开展竞争所获得的利润。前者是为市场而战,后者则是在标准合作的框架内,在同一市场中进行竞争。技术标准的合作与联盟有着广泛的参与者,主体制造商、供应商、互补品生产者、用户(乃至终端顾客)、服务提供商、大学、科研机构、协会以及有关政府组织等均以不同的方式对这一过程产生作用。他们构成了一张广泛的、复杂的合作网络,成为虚拟集群的结构基础。
最后,产业竞争环境变革是虚拟集群发展的外在推动力。近年来,经济全球化与贸易壁垒形式的变化,使技术标准的作用凸显出来,也使高技术产品市场出现新的趋势,即整合与分化并存。一方面,系统产品的兼容性要求日益突出,全球标准体系的发展等因素,使得在同一标准界面内进行模块创新和区域性调整成为可能。这就是说,标准实际上是以模块方式提出的。从技术的角度,这意味着网络向模块创新开放;从企业的角度,是标准战使大家相互认识到不同的标准可以在同一网络共存,不同区域拥有不同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在许多产业,由于技术进步速度加快,并允许多个但彼此兼容的标准并存(如移动通信领域的标准家族),新产品、新产业的分化与发展迅速。产业环境的变革使区域集聚和网络合作的动力改变,催生出虚拟集群这种新的产业组织形式。
(二)企业虚拟集群是一种技术标准合作互动创新网络
创新无处不在,成功的创新需要复杂的企业和产业组织形式。创新网络代表了这样一种弹性的组织设计,已成为产业创新过程的一种组织现象[14]。基于知识途径的创新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协作机制和组织体系,通过加速新技术的扩散,促进和支持企业之间的学习;通过融合各种不同的技术能力,使利用互补的知识和参与者彼此协同成为可能。这正是掌握现代技术方案的必备的关键条件。在技术标准的发展过程中,很多技术方案非常复杂,涉及到多个知识领域,需要大量的相关技术持有者协同与合作。这种由技术标准合作主导的创新网络是企业虚拟集群的纽带和结构基础。在视创新为生命的高技术产业,企业与创新网络相连接的关键和技术瓶颈就是一套技术标准。技术标准通过技术知识的特性与网络相联接,这里的网络是由于经济上存在互补性,与共同的技术标准关联的各参与者之间关系构成的,不同于电力网络、电信网络等物理网络的“虚拟网络”。创新网络可进一步分为开发与利用两个阶段[15]。在创新开发网络中,存在与将来技术和组织的主导设计有关的不稳定性,进而产生与将来的创新利用网络的配置有关的结构不稳定性。参与者需要接近可能提供互补知识的其他主体,但他们不知道哪些知识要素将与发展的主导设计有关。同样,他们也不知道到那时哪些主体会生存下来。所以,必然出现广泛的、稠密的合作创新网络。由于技术标准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模块方式提出的,在虚拟化的创新网络中,通过各参与主体之间相互交换数字化(编码化)知识,每一个企业都将自己独特的知识产权、产品或服务价值添加到集群网络中,从而提高整个网络的价值。正是这种以编码化知识——技术标准为共同目标和联系机制的虚拟化创新网络的出现,打破了市场中主导型企业不愿意推出或支持开放性兼容标准,或主导型企业不太可能进行标准化合作的假设,推动了技术标准的合作与发展。
(三)虚拟集群是全球化市场中技术与产业整合的一种有效形式
虚拟集群是技术变革、市场垄断与竞争以及由此推动的产业组织形式的创新与发展。首先,技术是组织结构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它决定着企业组织的存在,并把不同的企业组织区分开来。技术还是向组织结构及其形式传递环境变化压力的重要渠道。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团队生产、学习型组织、虚拟企业和网络组织等,都是受当时技术变革和技术创新的推动而出现的。如今,信息和通讯技术使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连接起来,共享信息,协同合作,便捷而经济。
其次,虚拟集群所代表的高技术等产业的市场性质主要属于垄断竞争或寡头垄断结构,技术标准是这类市场中主体企业之间垄断与竞争的焦点。标准与网络市场的特性促使他们围绕兼容标准发展合作与联盟,并由此网络大量的中小企业和其他相关组织。与此同时,产业联系的内容扩大到不仅包括企业之间的物质联系,更强调非实体的信息和知识联系。不仅是短距离的,使企业集聚在某个地区内,还可能是远距离的,使企业分散在更广阔的地理空间。全球经济正在形成一种由流动经济和地域经济构成的互动系统。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壁垒的降低乃至消除,加快了产业市场整合和区域经济调整的步伐,使得大型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围绕研发与技术标准、产品生产、销售及服务组织专业分工与合作成为可能。以这些跨国公司为核心,网络各地相关企业与组织的虚拟集群已逐步成为一种重要的产业组织形式。
欧洲数字移动电话通信的网络兼容性标准(Groupe Spécial Mobile,缩写GSM)[16]的建立过程,实际上是通过标准的协调与合作,整合欧洲乃至全球电信产品市场,发展虚拟集群的典范。而在全球范围内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体系的动力和努力已表明技术标准作为一种虚拟网络正在将更大范围的相关企业联系起来。这一领域的标准化过程始于各地都试图发起一项单一的技术标准以获得前沿的技术竞争优势。然而,这一过程推进后,一些主要参与者开始改变他们的态度,试图建立标准家族。爱立信的标准化战略的改变就是这样。因为他们发现,开发便于采用不同技术的电话用户漫游的技术界面是有利可图的。这样,保持了兼容性,达到一定程度,市场规模扩大带来的优越性会超过任何单个企业分割、垄断时的受益。所以,面对广泛的放松管制,在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将出现长期、持续的开放标准趋势。而全球兼容标准体系的发展,导致移动电话通信市场发生重要变化,使得在这一标准界面内进行模块创新和区域性调整成为可能。显然,标准化过程为新市场的扩大与开发提供了平台,技术标准的合作与发展成为高技术等网络产业市场调整与重组的纽带和重要手段,由此而发展的虚拟集群正在成为全球市场开发与整合的新的产业组织形式。
(四)虚拟集群也是集群自身动态演化与创新的一种结果和新的趋势
首先,虚拟集群是地理集群边界的扩大与突破。当今,企业或系统不再局限于本地,而是在全球市场中展开竞争,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作伙伴和获取资源。虚拟集群本质上仍是由企业复杂的经济活动所构成的网络,但却实现了对地缘关系的超越,突破了传统集群的地理边界。其次,随着产品、技术生命周期和市场需求与资源结构的变化,集群中原先的核心企业可能变成外围企业,而外围企业也可能进入集群中心占据重要地位。集群内企业之间关系的这种动态性,促使集群网络向外延伸和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关系和互补性的变化使得集群在某些地域中消失或超越一定的地域范围。可以说,虚拟集群是集群发展的新阶段。此外,虚拟集群也是规避和化解地理集群自身风险的需要。朱瑞博(2004)在分析模块化抗产业集群内生性风险的机理时指出,通过模块化,一个复杂的系统能分解为一系列相对独立的具有特定功能价值的模块,从根本上改变企业之间的关系[17]。模块化集群具有高度专业化分工的特征,通过突破企业的组织和空间的有形边界来延伸企业和集群的无形边界,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使集群成为高度柔性的敏捷制造体系。这实际就是一种集群的虚拟化发展方式。硅谷发展与创新的成功轨迹也已经展现了这一现象。以网络为基础的技术与组织设计以及遥远的客户、供应商和竞争者的长期合作,使这里的公司具有高度国际性,从而拥有一种对手难以超越的竞争优势[18]。
三、小结与应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
综上,基于技术标准合作的企业虚拟集群是新时期产业组织形式的创新与发展,是市场全球化与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与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具有区别于传统地理集群的内涵、结构、特征与性质。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是:(1)技术标准合作与竞争结构的内在机理与核心问题,基于标准合作的企业虚拟集群的形成机理和演进规律,进而基于虚拟集群的企业技术标准化战略等。(2)基于技术标准合作的企业虚拟集群的发展形式、治理规则与制度、风险控制、绩效测度与评估等。如何建立可行的规则与制度,对这种合作、共享网络及其风险进行管理与控制是关系到虚拟集群发展与创新的重大实际问题。(3)企业集聚虚拟化发展对地方产业发展与区域政策改革的启示与要求,区域创新系统面临的挑战,区域协调和合作的发展以及我国企业与政府的应对战略等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标签:虚拟网络论文; 虚拟技术论文; 集群效应论文; 集聚效应论文; 集群技术论文; 企业特征论文; 要素市场论文; 地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