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患者气管切开持续加湿加温效果观察论文_张洁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江苏南京210001)

【摘要】目的:为了达到更好的研究神经外科患者气管切开持续加持加温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6年11月到2018年07月的86例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进行收集,其后随机性的将全部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划分为人数均为43例的对比组及研究组这两个小组。其中对研究组中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采用持续加湿加温的气道湿化方法,对对比组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采用常规气管内滴入药液的气道湿化方法。结果:研究组的治疗状况明显好于对比组,可以得出P<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给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采用持续加湿加温的气道湿化方法,可以看到有极好的临床疗效,因此,建议持续加湿加温的气道湿化方法应该成为神经外科患者气管切开和气道湿化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神经外科患者;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持续加温加湿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8-0167-01

引言:

为了达到更好的研究神经外科患者气管切开持续加湿加温的效果,特对我院2016年11月到2018年07月的86例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采用常规气管内滴入药液与持续加湿加温这两种不同的气道湿化方法,最终取得了极为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相关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6年11月到2018年07月的86例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进行收集,其中有55例男性患者,有31例女性患者,年龄区间范围在30-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23岁。其后随机性的将全部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划分为人数均为43例的对比组及研究组这两个小组,研究组43例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中,有6例脑梗死患者,7例神经肿瘤患者,14例脑出血患者,1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比组43例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中,有8例脑梗死患者,3例神经肿瘤患者,13例脑出血患者,1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1.2方法

1)治疗类

研究组采用的气道湿化法是持续加湿加温的方法。在床栏边用细绳固定湿化器,灭菌注射用水可用湿化罐加入,将氧气管接入湿化罐上方的入口处,接两节可以自由伸缩的螺纹管在湿化罐的出口处,Y型接头一头连接螺纹管用来与气管管套进行连接,另一头为呼气口 [1]。4-6档应为湿化器控制旋钮保持的档位,温度范围区间为36.5-37摄氏度,应为湿化罐中排除气体的温度控制范围,每一分钟4-6升应是氧流量的调节范围。200毫升为一次加入灭菌注射水的总量,且应及时而有效的添加灭菌注射水,当用完之后,600毫升为每天的总的用量。

对比组采用的气道湿化方法是常规气管内滴入药液的方法。将吸氧管放置于气管导管的一旁,且导管口应用无菌纱布进行覆盖,并对纱布进行定时的润湿工作,用250毫升的生理盐水加16万单位的庆大霉素,抽取用10毫升一次性的注射器,向气管内进行定时、间断滴注,当患者吸气的时候注入应缓慢且应沿着气管导管的内壁。依据痰液的性质以及量的大小,每隔30-60分钟注入2毫升至气管内,当每一次吸痰完毕后再注入1毫升 [2]。

1.3观察指标

经不同治疗方法后,将患者的治疗状况作为本次观察以及研究的主要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普遍采用专业性的SPSS软件对此次研究中所应用到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以及处理,其中,应用卡方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的检验,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2.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研究组的治疗状况明显好于研究组,可以得出P<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表1 治疗状况[n(%)]

 

3.讨论

健康正常的生理气道是在口咽和鼻咽中加湿加温大部分吸入的气体,在气管以及初气管的分支中加温加湿其他气体,气道表面会冷凝并吸收呼出气体的部分水分以及热量,但是大部分都将呼出,37摄氏度为处在等温饱和界面下的肺部中气体所保持的温度,此时被水蒸气饱和的肺部中气体会促使纤毛黏液系统处于最好的运转状态中,这时可以极其容易的吸出痰液,且降低肺部发生萎缩以及堵塞气管导管等危险的发生[3]。

处于急性期脱水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黏膜也会发生脱水现象,另外施行气管切开手术后,由于加湿加温吸入气体的工作是由下呼吸道进行的,这会严重降低下呼吸道中水分的含量。假如咳嗽反射比较差以及湿化气道比较充分的患者,完全可依靠体位引流或是纤毛运动来促进分泌物的排除,但如不具备充分湿化的人工气道条件,将会不利于纤毛的运动,这会致使有难以排除痰液以及缺氧等不良状况的发生,会造成炎症加重,肺顺应性变差,因此通过人工加强气道湿化是十分必要的。

与常规气管内滴入药液的气道湿化方法相比较而言,持续加湿加温这种气道湿化方法有下述六个方面的优点:加温气体不会刺激气道,也就不会造成患者不适,使其产生刺激性咳嗽;通过持续加温加湿气道,能极大的保证气道所需的水分,进而使其一直处在湿化的状态中,进而稀释痰液,最终使患者能够借助自身的力量咳痰,有利于降低痰痂形成几率以及吸痰次数,使气道保持畅通;湿化充分的气道可以帮助下气道转运出黏液并尽快的吸收,因为快速的清除掉了肺部中的细菌,极大的降低了感染情况发生的几率,也有利于降低肺萎缩危险发生的几率[4]。此外,引流分泌物的畅通性,极大的降低了吸痰损伤到气管黏膜的几率;持续加湿加温气道避免了多次反复抽取湿化液滴入气道动作,因而有助于预防院内感染,降低了交叉感染发生的几率;均匀而持续的加湿加温气道,减少失控调节现象的发生几率,不会出现大量液体进入气道现象的发生;降低了护士多次覆盖纱布以及吸痰工作强度,极受广大义务工作者的欢迎。

参考文献:

[1] 黄海星, 刘玉珍, 陈奕娜,等. 神经外科患者气管切开持续加湿加温效果观察[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 08(5):21-22.

[2]秦艳峰. 探讨气管切开后气道持续加温加湿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29):597-598.

[3]廖泽慧. 持续加温加湿给氧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病人的应用[J]. 养生保健指南, 2017(20):55-56.

[4]张未. 气管切开术后应用加热湿化器持续湿化和氧驱雾化器持续湿化的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2(42):30-31.

论文作者:张洁

论文发表刊物: 《医师在线》2018年9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7

标签:;  ;  ;  ;  ;  ;  ;  ;  

神经外科患者气管切开持续加湿加温效果观察论文_张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